从传统走向现代——浅谈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
徐卉
【摘要】一.传统工笔人物画工笔人物画作为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类别在中国绘画史
上拥有辉煌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彩陶纹样中,就已经出现了人物的造型,
虽是剪影形式,与后天的写实造型不可同日而语,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3页(P165-167)
【关键词】传统工笔人物画;现代;创新;写实造型;中国绘画史;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
工笔画
【作者】徐卉
【作者单位】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2
一.传统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作为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类别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辉煌的历史。早在新石
器时代的远古彩陶纹样中,就已经出现了人物的造型,虽是剪影形式,与后天的写
实造型不可同日而语,但它用简陋的工具所描绘的人物图像,无论在造型还是线条
上都为其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观念和技术的准备。周、秦、汉、唐的绘
画,可以说是工笔人物画的世界。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工笔人物画
是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龙凤人物图》,其线描手法已属于工笔。而唐代阎立
本的《历代帝王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
昉的《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则是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
的经典作品。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唐天宝十一年虢国夫人带着亲属、
随从一起游春的情景,表现了杨氏姐妹的奢华生活。画中人物形象雍容丰盈,反应
了当时以肥为美的审美趣味。画面构图有疏有密,错落自然,富有节奏感。线条工
细秀劲,圆润流畅。用色富丽典雅,明快活泼。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表现的是唐
代宫廷贵族闲适的生活。作品用色富丽,线条沉稳,细而有力。衣饰细致精巧。顾
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笔法细腻精微,设色清丽典雅、造型栩栩如生,构图巧
于安排,从而集中体现出中国古典工笔人物画的高超水平。可以说工笔人物画早在
魏晋时期就已初步成熟,至唐宋达到了繁荣。
北宋之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人物画开始受到冷落。文人画的代表画家苏轼
在他的诗文中多次对“士人画”与“画工画”“诗人”与“画工”等进行划分,这
其实表达出文人们把自己区别于所谓“工匠”的一种自觉意识。而在绘画上,就用
“意”来超越“形”,用“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来超越“精细工谨”。追究其原
因主要是人们对于既有绘画体制的不满足意识,因为,在唐代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
早期画家们所追求的细致而逼真表现人物的梦想。因此,北宋以来,探求新的话题,
寻求新的趣味,成为当时画家的自觉追求。中国画的重心逐步由工笔向写意倾侧。
民国至解放前是中国工笔人物画最为消沉的阶段。此时的画家除了因袭传统的题材
与形式之外,几乎没有创新。建国之后,工笔人物画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
整体水平也没有超越古代。
总结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线条工整、细腻、严谨。色彩
古厚、沉着、明快、高雅。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
面感和装饰性。传统工笔人物画作画过程一般是用线勾勒形体的轮廓与结构,打底
后罩染用色,设色多以平涂方式或分染方法分出深浅,控制性很强。长久以来形成
了一套规范化程式。由于完成一幅作品所需时间长,画家的情绪与感受被分散到漫
长的过程中,难以持久地保持作画伊始的激情,这种长期而艰苦的作画过程一定程
度上消解了画家的创作热情,创造力相应地也受到了约束和限制,技巧的应用成为
一种简单的缺乏个性的经验积累。所以,水墨画的扶摇直上某种程度上注定了工笔
画日后命运的衰落和坎坷。
二.现代工笔人物画
改革开放之初,来自海外的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批评几乎集中于一点:“中国现代
工笔人物画太像古代,一群体性绘画展览像是一人所画。”这种千人一面的现象不
得不激起画家们自我创造意识的觉醒,创造自己的绘画语言,形式风格成为画家的
明确追求。
工笔人物画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时的人们已不满足于仅仅师承古人,而
是用新时代的艺术感受去构建这一古老绘画形式的新形态。此时的人们处在一个东
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宽松自由,现代化科技迅速发展,信息传播飞速
的社会。社会是开放的,心态是开放的,传统文化精髓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促进
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变革,全新的语言样式在中国工笔人物画坛大放异彩。
比较传统工笔人物画,现代工笔人物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画材工具扩延,注重材质美感
传统工笔画承担画家绘画语言的材料一般为熟宣、熟绢,颜料为石色、植物色,品
种较为固定且数量有限。现代工笔画家们已不再限于用传统的毛笔和宣纸来承载自
己的绘画语言。排笔、喷枪、刮刀、滚筒、已被广泛使用;画面依托的材料也由少
变多,由单一品种变为多个品种,亚麻布、仿古宣、温州皮纸、日本画仙卡、底纹
色宣等令画家目不暇接。高温结金颜料、水干色、丙烯颜料、进口水粉水彩颜色的
介入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工笔画的色彩。唐秀林的作品《金沙滩》就运用了温州皮纸、
水彩色、金箔、云母等多种绘画材料。
2.技法多样,表现力增强
传统工笔人物画虽创造了许多技法样式为我们使用和借鉴,但归纳起来,其丰富性
是远远不够的。传统工笔人物画勾勒形体轮廓与结构,打底后罩染填色单一重复的
制作过程限制了画家语言的多样与表现。现代工笔人物画家把其他画种中一切可以
为工笔人物画所用的语言都借鉴过来,试图从西方绘画、日本绘画、装饰绘画、民
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出现了如勾、撞水撞粉、托色、点染、干画、刷、湿画、冲、
脱粉、泼彩、积、擦、洗、没骨、掏、错位染、平涂、分染、立粉、皴染、虚染等
多种多样的表现技巧。唐勇力从古代壁画自然剥落的效果中找到灵感,在他的多幅
作品中都运用了脱粉的方法来营造画面自然斑驳的肌理效果。
3.绘画风格多样,个性张扬
现代工笔画家敢于挑战未知,敢于探索研究全新的表现方法,敢于打破传统建立新
的审美样式,产生了许多风格各异,个性张扬的作品。有的作品工致细腻、有的渗
透着写意的成分;有的画家讲究用线,有的又淡化线条的作用而大胆的采用没骨法;
有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装饰色彩,有的充满了现代绘画的气息,有的精雕细琢,有的
则奔放洒脱。陈晓峰的《虹》采用没骨的方法描绘了一群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人。
史雨峰的《逸系列》借用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同时大胆地把西方抽象构成与装
饰美感引进到作品中,以特有的造型和色彩交织而成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
三.现代工笔人物画存在的问题
在繁荣的创作背后也隐现出许多问题。有些工笔画家过于讲求制作手段的精美,材
料的新颖,一味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艺术语言的提炼,使得作品非常
空洞与僵硬。有的画家一味追求形的客观精确,甚至以体现西方写实绘画的视觉需
求为能事,将现代工笔人物画推向了传统精神的对立面。市场经济也对画家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造成了现代有些画家急功近利的心态,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产生了严
重的分歧。这些画家之间的交流不是艺术创新上的问题,而是关心自己作品的市场
价格以及受不受追捧。
这些都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区,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四.继承与发展
工笔人物画要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前人的优秀传统,有了传统才谈得上创新。即
使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对传统绘画精神和表现手法中富有生命力的因素给于
肯定,让它以新的姿态进入新时代,对传统绘画中曾经有过生命力,但今天已变得
苍白、片面和僵死的因素,则要加以否定,进而认清现代工笔画的借鉴方向和现代
创新的着眼点。
传统工笔人物画以线描造型为基本手段,运用曲直、顿挫、粗细、刚柔而富于韵律
变化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体貌与精神。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是中
国最早的用笔之说,把线喻为骨,可见线条在工笔画中的重要性。线描是中国画的
基础、骨架、灵魂;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在于线条的表现。探究、学习中国传统工笔
画的线描,是探研、学习传统工笔画的关键。传统中国画的线描被总结为“十八
描”,它们的形制特点、用笔规律及与人物的对应关系,都需要我们去认真揣摩、
借鉴,并将它们传承、发扬光大。今天的工笔画创新,不能绕过这一程式语言,但
同时也不能被其所禁锢。
“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形似”与
“神似”的统一也就成为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最高追求。“传神写照”是顾恺之最早
提出的,后来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到了“气韵”二字。“形”是人物画的基础,
“神”是人物画的灵魂,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核心部分就是对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
即“传神”。现代有一些工笔人物画家将写实变为作品的追求目标,力求将表现的
事物刻画得如照片一般。这些只有写实功夫而缺乏精神内涵的作品是没有价值的,
是背离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精神内涵的。我们说现代工笔人物画不论如何创新和变
化都不能脱离“传神写照”这一点。应在继承这一传统理念的同时在人物造型、画
面构成及创作主题等方面超越古人。
何家英是现代杰出的工笔画家。他的成功在于,他把西方写实元素与中国传统绘画
的神韵结合在一起。何家英贯彻了传统“以形写神”的理论。西方写实造型深深影
响着何家英,正规美术院校毕业的他有着很强的写实能力,他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
造型,但在创作中他决不把形似作为目的性追求,而是将对人物内心深处的精微刻
画作为创作的目标。在他的作品中形似只是为了更充分、更准确地表现现代女性的
优雅神韵和清纯气质,只是为了更微妙地捕捉她们扑朔迷离的内心秘密。有人说何
家英是一位青春女性心理学家。何家英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又区别于传统仕女画,
他笔下的女性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女性,都具有强烈的当代性,他创造了具有
时代文化性的女性。
青年画家王冠军,把西方超级写实手法引进他的工笔人物画中,其人物的服装、环
境及生活用品等,被描画得具有逼真的质感,可与油画质感的表现力相媲美。但他
又与西方超级写实主义追求外形的酷似不同,他把关注点锁定在对人物心理、性格
的深刻发掘之中。这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感,使他成为“同代人深层心理的
审美发现者”。
传统工笔人物画在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下许多精粹。在充分肯定其辉煌成就的同时,
也不能不指出其存在的缺失。如传统的工笔人物画除了在勾勒轮廓时有限度的用笔
之外,敷色多以平涂罩染方法居多,色块呈平面有时以分染体现深浅,笔迹的可读
性较弱,技术上亦难以引人入胜。面对这一问题,现代工笔人物画家们努力寻找解
决的途径。他们中有些人吸收水墨画水尽墨晕的效果来获取随机妙幻的天趣,还有
一些人用堆、洗、擦、冲、积等手段形成若有笔迹又无笔迹的肌理形态。目的都是
让水墨的用笔可读转变成工笔的制作可读,同时改变传统工笔人物画按部就班、索
然无味的作画程序,增加在作画的过程中发现、体验、调整、投入的乐趣,使画面
更加丰富多彩。
王颖生在他的一系列画作中,将工笔画精雕细琢的造型手法与写意绘画水墨渲染的
表现手段相融合,使传统工笔人物画技法融入了写意的观念,力求将传统的程序化
得到解放,改变了传统工笔画的匠气、刻板的弊端。他以自己扎实的造型能力严谨
地刻画人物形象特征,用精微的高估线条塑造了许多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与此同
时,他用同样精细的色彩塑造了物像的体积和质感。在这个基础上,他把水墨渲染
作为营造画面空间的手段,用大片的水墨或以色代墨填写画面的背景,使单一线描
形象得以丰富与完善,形成画面松动、丰富的氛围,产生了流畅的气息,使作品里
边既有了工笔的严谨,又有了写意的狂放。
陈子笔下的惠安女妩媚而多情,给人以梦幻的色彩。在对人物的表现手法上,她保
留了传统工笔画精心的线条以表现惠安女的柔美,对人物的局部进行了适度的渲染,
放弃了工笔画的层层晕染,渐渐显现的特点。将写意的成分渗透进作品中,用泼彩
的方法进行底色的制作,将出现的偶然效果进行巧妙地处理,形成有意味的装饰效
果,作品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意境,给人以轻松、恬静、惬意、随性的感觉。
这种写意与工笔的结合也引来一些人的争议,有些人认为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这种表
现形式使工笔画失去了其原有的特征。我认为,写意与工笔的结合并不矛盾。写意
性工笔画虽具备了宏观写意性特点,但其精雕细刻的工笔画本质没有变。渗透着写
意成分的现代工笔人物画与水墨画既相通又相异,两者在灵动方面是相通的,而水
墨画以主体意识为主,一次性完成作品,现代写意性工笔人物画则更多地体现自然
渗化形态并多层次完成作品。这样的画面常变常新,每一幅都是不可重复独一无二
的,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工笔画刻板,雷同的弊端。
现代工笔画是对传统工笔画的扬弃。它必然地对传统要有所继承,不然将因“中国
感”的丧失为代价而越出它作为中国画的界域;它必然地要对传统实行变革,不然
将无以确立它在现代画坛的位置。现代工笔画将在继承与变革的矛盾运动中,塑造
出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品格。对现实生活的切入,对现代审美趋向的把握,对
西方艺术和其他姐妹的构成、色彩、造型等艺术要素的融入,都将会促使它的现代
品格的自然出现。
参考书目:
1、《重彩技法语言解析》唐秀玲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2、《工笔人物技法新编》蒋采萍、唐秀玲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3、《学院工笔》孙志钧著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4、《丹青文萃》王志纯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2:2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67843130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画工弃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画工弃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