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 李 兵
内容提要:日本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战略资源和产品市场均严重依赖海
上运输通道。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战后日本始终把保卫海上运输线安全、
特别是通道安全,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在日本看来,马六甲海峡是其“石
油运输命脉”,同时也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和相互争夺的焦点,因而只能用一
些隐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涉足海峡。此外,日本企图控制马六甲海峡,也
是其争当军事和政治大国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更深刻的考虑。
关键词:海上战略通道 海上运输线 政策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中一个弓形岛国。它西临我国东海,
西南至台湾海域,周围有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扼守东北亚
国家通向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决定了
其时刻关注海上运输航线的安全,非常重视海军的发展,尤其重视对有
关海峡、水道和岛屿的争夺。研究日本的通道战略,对于维护我国的海
洋权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保持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
一 日本极其重视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日本是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但是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战略资源和产品
市场均过度依赖海外,粮食自给率只有70%,石油、煤、铁矿石、铝
矾土、橡胶、棉花等对外依赖程度达9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
日本生产的60%以上的汽车、船舶均用于出口,电子产品也主要销往
海外。据统计,日本每年进出口物资达八亿多吨,进出口的海运量占世
界海运总量的20%左右。
—49—
©
日本的战略物资来源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长期以来形成的海
上运输通道主要有三条:一是从波斯湾出发,经马六甲海峡或巽他海
峡、龙目海峡,进入南海、东海,最后抵达日本;二是日本与美国、澳
大利亚连接的东南航线;三是东北航线等。其中第一条航线占海上运输
量的80%,因而这条运输线也被称作日本海上运输的“生命线”。
战时,海上交通运输线一旦被切断,国民经济将陷入崩溃和恐慌之
中。日本在二战时的教训颇为深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不顾时代
的变化,仍固守“舰艇决战”理论,对交通运输线的保护重视不够,直
到战败也没有组建像样的保卫海上运输线的护卫舰队。而美国则根据日
本过度依赖海外资源的特点,避实就虚,袭击日本的运输船队,并屡屡
成功。仅在1945年年初,美军就在越南的西贡、中国的香港、高雄等
海域击沉日本船只48艘,令日本急需的战略物资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特别是二战后期,美军发动对日本的封锁作战,也被称作“饥饿战役”,
给了日本致命的一击。美国对日本海的环形封锁,使日本耗尽了本土列
岛上的战略储备,日本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崩溃,几百万民众饱
受饥饿的煎熬,以致彻底丧失了抵抗的意志。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战后日本始终把保卫海上运输线安全作为
日本自卫队的首要任务。
二 海军战略围绕着保障海上运输安全展开
(一)“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以保障能源运输安全为重点
“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是日本19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国家安全战
略。前首相大平正芳是“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按照
日本的解释,国家安全战略是“遏制或排除外部的军事或非军事威胁和
侵略的方略”。
“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把确保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列为最重要
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强调要“增加资源、能源的储备,加强对海上运
输体制的研究”。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以2001年为例,石油、
天然气、煤炭等主要依靠进口的矿物性资源合计占到8116%,其中石
油进口88%以上依赖中东。此外,从中东进口石油100%是通过海运,
—59—
日本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
©
日本超级油轮的航线由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
和东海,才能到达日本列岛南端的九州,全长11000公里。在运输过程
中除了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外,还要提防国际恐怖
主义和海盗的侵扰和袭击,能源供应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波斯湾的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
器,迫使日本在以色列问题上与美国保持距离,同时在石油价格猛涨的
冲击下,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宣告结束。回顾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进
行海上封锁致使日本投降的教训,日本痛切地感到能源、资源也可以作
为武器使用。因此,日本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日本要作为正常国家生
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应对军事威胁外,还要确保包括能源与物资运输安
全在内的经济安全。
(二)确保1000海里航线的安全
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执行“尼
克松主义”,逐步从一些地区收缩,因而主动要求日本扩大军备、充实
装备,承担更多的防务任务。①在海上,美国希望日本海上自卫队能担
负起防卫从日本本土起1000海里以内的海上交通线的责任,日本要员
回应道,“日本将重视提高海上自卫队的作用,保护海上交通线,把日
本变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②。1981年,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美,正
式接受美方要求,答应由日本海上自卫队承担保卫其两条1000海里海
上航线的责任。
随后,在1983年出版的日本《防务白皮书》中第一次明文写上
“日本周围数百海里、海上航线1000海里左右的海域为日本防御的地理
范围”③。日本将保护在该海域内执行任务的美国作战舰艇和向日本运
送物资的外国船舶的安全。同时声称,战时日本将在上述海域实施护航
作战,对企图通过日本主要海峡的敌潜艇和水面舰艇进行攻击,必要时
布设水雷阻止其通行。
这里所说的海上航线,主要指日本周围数百海里和日本以南1000
海里的东南、西南两条航线。“日本周围数百海里”的重点是日本本州
—69—
①
②
③刘善继等编著:《当代外国军事思想》,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144页。
吴廷仑编著:《世界海军奇闻大观》,农村读物出版社,1993年,第74页。
opherAmericaandJapan:nAffairs,July1978.
□日本学刊 2006年第1期
©
以东海域,东京湾至丰后水道的近海海域,以及对马、津轻附近海域。
东南航线指日本横滨海面—塞班岛—关岛一线;西南航线指从日本九州
以东—台湾海域。在日本看来,只要能确保这两条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就能保障战时国民生活和作战物资的最低需要。而1000海里以外至美
国、中东、澳大利亚的航线安全由美国海军负责,这样整个太平洋海域
的主体航线在总体上得到了保护。
日本海上自卫队如何才能担负起保卫1000海里航线的重任呢?早
在1978年,日本著名海军战略家关野英夫在对日本的地理特征、护航
反潜作战的具体情况及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预测之后,提
出所谓的“关野构想”,勾勒出海上力量的建设蓝图。①
其中涉及维护战略通道安全的内容有:首先开辟西南和东南两条航
线,在航线上各配备一个护卫队群或更多的兵力,进行分区反潜巡逻,
搜索、歼灭入侵潜艇,以便在关岛以西、菲律宾以北、巴士海峡以东、
日本本土以南建立起一个三角形的安全海域;其次,加强对马海峡、宗
谷海峡、津轻海峡的陆海空兵力,平时严密监视过往船只,战时则通过
实施反潜作战、水面战斗和布设水雷,对海峡实施封锁;再次,对朝鲜
海峡的封锁由美国海军负责,对宗谷海峡的封锁则由美国海军单独或与
日本海上自卫队联合进行,对上述两条航线的保护由美国海军及日本海
上自卫队分段承担;最后,战时对远洋船舶进行军事管制,将其集中在
两条安全航线上航行,并对重要船只进行护航。
冷战时期,日本主要以苏联为防卫对象。为应对苏联在战时对日本
海上运输的破坏,日本防卫厅通过海上巡逻、船舶护航、海上防空、港
湾与海峡警备等多种措施,阻止和削弱来犯敌人。具体地讲,就是以固
定翼反潜机在日本周边广阔的海域进行巡逻,以舰艇在船舶航行的重要
海域进行巡逻,压制企图攻击日本船舶的敌舰艇。潜艇将单独完成巡
逻、攻击敌潜艇和水面舰艇的任务。对船舶进出的重要港湾实施反潜和
扫雷作战。②与此同时,日本将直接封锁三海峡,把苏联海军舰艇关在
日本海,使之无法进入太平洋;或者拦在太平洋,使之无法返回太平洋
—79—
①
②参见刘善继等编著:《当代外国军事思想》,第149页。
TheNewWayofWar?nAffairs,May/June2002.
日本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
©
海军基地。
(三)海上自卫队以反潜护航为主要任务
长期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作战思想,即
担负反潜护航、海峡封锁、海上防空、水面打击、扫布雷及登陆和抗登
陆等作战任务,并以反潜护航为主要作战任务。
海上自卫队认为,在现代条件下,能够控制、扰乱和切断海上交通
线的手段很多,但威胁最大的还是潜艇,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
“无限制潜水战”的经验即证明了这一点。日本将领认为反潜护航作战能
否掌握主动取决于能否把敌方舰艇特别是潜艇封堵在日本海或黄海。①
为达到这一目的,海上自卫队进行了各种准备:一是重视战略通道
的监控。防止敌方潜艇从海上发动突然袭击,如在宗谷海峡附近的利尻
岛、津轻海峡附近的岛屿、新附近的佐渡岛、松江附近的隐岐岛、对
马海峡附近的五岛列岛和冲绳西南的石垣岛设置水下监控系统,以监视
潜艇的行动,同时收集对方潜艇的声纹资料。
二是建立多层立体封堵线。主要建起三道立体封堵线:第一道是封
锁三大海峡,第二道封堵线设在千岛群岛、琉球群岛链一带,第三道设
在第二道防线以外的海域。其中,第二道防线由日、美两国联合防御,
第三道防线由双方海上机动部队在重点海区进行机动巡逻。日本把封锁
三大海峡作为争取主动的关键,如果封锁成功,就可将来犯的敌方大部
分舰艇和潜艇堵在日本海,减轻海上交通线的压力,掌握战场的主
动权。
三是各军种协同作战,发挥整体威力。如联合舰队下属的潜艇部队
将一部分部署在三大海峡入口的太平洋一侧,再派潜艇游弋或潜伏,实
施反潜和支援。岸基反潜巡逻机则负责海峡监控、反潜和水面攻击。地
方队负责警备区内反潜、扫布雷、封锁和水面打击等近海作战任务,必
要时派兵力配合联合舰队或邻近地方队进行封锁作战。这样就形成了水
下、水面、空中三位一体的海峡立体封锁体系,封锁的效果会大大
提高。
—89—
①,HirotakaTakeuchi,anCompete?.
Cambridge:Perus,2000.
□日本学刊 2006年第1期
©
三 企图借反恐、救援,染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东南亚战略要地,是连通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主要航
道,它承担着全球三分之一货运量和约50%的石油运输量,也是东北
亚国家海上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①在日本看来,马六甲海峡是其“石
油运输命脉”,因为日本90%的原油运输都要从这里经过。日本一直谋
求控制马六甲海峡。2004年日本通过的“有事法制”七法案,以应付
“周边地区出现的紧急事态”,这个“周边”就包括马六甲海峡。
日本知道马六甲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和相互争夺的焦点,而且印尼
和马来西亚明确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海峡事务,特别是二战时日本曾
武力夺取马六甲海峡,沿岸三国对其怀有戒心,因而日本只能用一些隐
蔽或欺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涉足海峡。其主要手段有:
(一)以协助反恐为理由
马六甲海峡及其附近海域海盗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全球约三分之一
的海盗袭击事件发生在这个区域。1999年,日本一艘运载价值13亿日
元铝块的货船在马六甲海峡被劫持,包括全部17名船员。而在这之前,
日本商船几乎从未受过海盗的袭击,也就是这一次让日本找到了借口,
它多次要求派舰艇赴东南亚打击海盗,想要日本自卫队涉足东南亚。此
外,日本还借打击海盗为名,将军事打击覆盖到马六甲地区。
日本依靠其科技实力,开发出了一种叫“虎之门”的警报器,它可
以在海盗登船之前发出警报。不久,日本又开发出“海上劫持警报与船
舶追踪系统”,它每天六次发送信号,报告船只的具体情况,若船只被
劫,它会通过电子邮件和移动电话及时发出警示。这些对付海盗的预警
系统,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兴趣。2005年9月4日,日本政府宣布将
负担设于新加坡的“信息共享中心”的部分运营费用,日本外务省已经
在2006年的预算中列入4000万日元用于该项目。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对马六甲海峡海域海盗的出没信息及应对状况进行一元化管理,并传达
—99—
①AModernHistoryofJapan:
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
日本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
©
给相关国家。此外,日本政府还准备在2006年向印度尼西亚提供几艘
数十吨级的海上巡逻艇,以帮助印尼追捕海盗。
日本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援助,已部分达到参与马六甲海峡事务的目
的。2004年12月9日,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与印尼总统苏西洛举行
会谈。双方在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上达成新意向,即欢迎日本等国家提
供援助。这是新马印三国在马六甲海峡实施联合巡逻以来,首次明确表
示要接受他国的援助,这一动向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早在
200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就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海域与相关国家举行
了一次反恐联合演习。①
(二)以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为借口
2004年年底,印度洋地震海啸发生后,给沿岸各国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美军派出了113万人的兵力参加救灾,与此同时,日本也派出了
1000名自卫队队员进入海啸灾区,并调遣两艘战舰开到了印度尼西亚
的亚齐附近海域游弋。2005年1月9日,印尼国防部长尤沃诺同日本
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会谈时委婉地下了“逐客令”,他说:“驻扎外国军
队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当前的活动期限是三个月……如果延长时
间,则必须得到印尼政府的同意。”
印尼下达“逐客令”,是对美、日等国企图借机常驻附近海域,染
指马六甲海峡,干涉周边国家事务的忧虑。显然,美、日等国积极进行
军事救援行动的背后,隐藏着“路人皆知”的野心。
日本积极参与海峡事务,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谋求控制马六
甲海峡,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主动;二是保障日本海上运输线的安全,消
除经济安全的后顾之忧;三是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与中国争夺亚
洲主导权;四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推动日本的军事扩张。
四 借助提升日美军事同盟,增强在台湾海峡的影响力
近年来,日本国内在右翼思潮的推动下,军事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
—001—
①AModernHistoryofJapan:
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
□日本学刊 2006年第1期
©
性和干涉性。“九一一”事件后,日本大力提升日美同盟关系,日美军
事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日本借支持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积极实施
“借由出海”的战略,派舰队到波斯湾提供后勤保障工作,突破了宪法
对海外派兵的限制。与此相配合,日本国内的立法程序明显加快。1997
年制定“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来,日本一直希望通过修改相关内容来
实现自己的政治和军事野心。2004年10月12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
蒂奇访问日本时,日本政府借机提出了修改日美合作指针设想,谋求在
东亚建立小“北约”。
日本提升日美战略同盟,有其内在的驱动力,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为
了应对中国的发展,增强日本的战略主动性,扩大在台湾海峡的影
响力。
2005年2月19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到
访的日本外相町村信孝、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华盛顿举行了“2+2”
会晤(即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会后最终公布的美日安全磋商联
合声明中,将“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的问题”以及“鼓
励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最后的
声明虽然没有像先前《华盛顿邮报》透露的那样明确写入“中国威胁
论”以及将中国台湾列为两国共同关切的安全事项。但日本显然已经从
后台走向前台,借助台海问题来遏制中国。
在过去,日本为了维持与中国关系,一直避免直接刺激中国。1996
年在美日安保宣言提出了“周边地区事态”的概念后,中国领导人在不
同场合多次询问台海冲突是否包含在美日安保的范围内,日本一直含糊
其辞,现在一改常态,明确把台湾海峡问题列为美日“共同战略”,公
然反对中国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小泉首相还不顾中、韩等国的强
烈抗议,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显示了日本国内政治的右翼化和对中
国日益强硬的态度。人们不禁要问,日本选择与中国对抗意欲何为?
日本一直以矛盾而复杂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由于中日
经贸联系密切,2004年双边贸易额接近170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的第
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能否尽快摆脱滞
涨,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实
力的持续增长使日本焦躁不安,一些日本政府官员和学者仍然固守冷战
—101—
日本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
©
思维和“零和游戏”,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会打破地区实力平衡,挑
战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并与之争夺地区的主导权。日本国内还有一些
人担心中国强大以后会对日本清算历史问题,或者中国统一后会切断其
南下的生命线,因而处心积虑地利用一些问题对中国加以牵制和防范。
在能源方面,日本对我国寻求进口多元化战略处处加以牵制,对中俄石
油管道项目加以干涉,并对中国在中东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项目进行
“搅和”。在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方面,日本和美国一道极力反对。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可能比美国更关注台湾问题。原因有四:一
是图谋削弱、分裂中国是日本右翼的一贯主张;二是台湾曾是日本的殖
民地,日本从情感上难以接受中国的统一;三是希望借台湾问题,延缓
中国和平发展的速度;四是台湾战略位置重要,日本害怕中国统一后,
威胁自身海上通道的安全。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在2004年第4期《呼声》杂志上发表
的题为《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的文章,已经彻底暴露了日本政客的心
态。他夸大其词地说:“来自中东的石油被视为日本的生命,而这些油
轮和运粮船的海上通道几乎都经过台湾周边,如果台湾被中国吞并,那
就意味着日本的出入口将被北京完全堵死,那么日本只能对北京唯命是
从,日美安保条约也将有名无实。”他甚至把中国统一与日本的利益完
全对立起来,认为:“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
台湾与中国合为一体,那么尖阁诸岛(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周边就将完
全成为中国海,冲绳海域和东海就将成为中国军舰的演习之域,日本的
船舶和飞机就将被赶出这一区域。”①
五 日本借打击海盗大肆扩张军力
2005年4月1日,正在马六甲海峡航行的日本万吨级货轮“海洋
桥”号,在行至马来西亚巴生港以北的狭窄海域时,遭到一伙海盗的侵
扰,海盗在逃离这艘货轮之前抢走了船上所有现金。据悉,这艘货轮的
—201—
①WithoutWalls:Freedom,Development,FreeTradeandGlobal
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3.
□日本学刊 2006年第1期
©
排水量达26014吨,这是马六甲海峡一个月内发生的第四起海盗袭击事
件,也是日本船只遭到海盗第二次袭击。3月14日,一艘日本拖船遭
到武装分子的袭击,船长和两名船员被一个星期后获释。
海盗事件发生后,日本媒体大肆渲染和报道,日本政府更是借机再
次向马来西亚等国提出要派兵前往马六甲海峡。3月17日,日本海上
自卫队官员放出风声说,如果马来西亚提出要求的话,他们会考虑派巡
逻舰及飞机到出事海域,帮助营救被海盗的两名日本人。其实,日
本早就对马六甲海峡垂涎三尺,早在2000年2月,日本就试图提议与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组建所谓六国海上反海盗巡逻队,
意欲借机将军事影响力扩展到马六甲海峡,当时由于其他国家看出其意
图,所以应者寥寥。日本企图重新控制马六甲海峡出于以下考虑:
(一)不断扩大军事活动范围
日本把台湾海峡、南中国海海域至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当作维系日本
经济命脉的“千里生命线”。1995年,日本发表的新《防卫计划大纲》
中,将海上自卫队的活动范围由70年代设定的1000海里海上交通保护
线,扩大到2000海里,将澳大利亚和马六甲海峡包括在内。随后,日
本不断寻找机会扩大军事活动范围,1999年,日美修订《日美防务合
作指导方针》,通过了《周边事态法》,日本将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亚
洲大部分地区划入所谓周边事态的范围。2001年10月,日本通过了
《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三项法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日本派大型战舰
经过东南亚海域抵达印度洋,军事活动范围比过去又进一步扩大。
(二)促进自卫队角色的转变,推动军事扩张
长期以来,日本自卫队在“和平宪法”框架下,表面上走的是一条
“自我约束型”的军事发展道路,其中“专守防卫”、“禁止向海外派兵”
及“无核三原则”是自律的重要体现。冷战后,在日本争当军事政治大
国的驱动下,正逐渐使这些条文有名无实。“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日
本乘机出台《反恐特别措施法》,打破了向海外派遣作战部队的禁区,
2003、2004年日本先后通过数条“有事法制”,标志着自卫队的战略实
现了从“本土防御型”向“海外干预型”的根本性转变。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自民党在2005年11月的建党50周年之际,
提交了该党撰写的《宪法修正草案》,声称除了留下宪法第九条中的第
—301—
日本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
©
一条款“放弃战争”外,将主张设立“自卫军”,这是自民党修宪草案
的核心。而所谓的“自卫军”就是名副其实的军队。日本军国主义阴魂
不散,坚持错误的历史观,同时又频频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争当美国
海外干涉的工具,这一动向已经引起亚太国家的关注和担忧。韩国联合
通讯社发表评论说,日本决定抛弃和平宪法的动向,引起人们的忧虑。
而韩国《中央日报》则认为,日本要朝军国主义迈进,是危害东亚安全
的举动。日本要脱离和平宪法,只会给邻国带来更多的不安。
(三)将军事触角伸进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马六甲海峡等众多海上战略通
道。日本一向把该地区视为战略攸关的区域和最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
二战后,日本无法通过战争手段控制东南亚,便企图凭借经济实力,通
过经济手段来控制。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日本争当军事大国
的野心膨胀,更倾向于通过军事手段来达到控制海上通道的目的。
日本把打击马六甲海峡海盗作为向东南亚进行军事扩张的借口,企
图通过与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进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提供技术援助、
组建联合海上巡逻队造成日本在马六甲海峡事实上的军事存在。甚至有
的政客公开宣称,如果东南亚国家无能力控制海盗的话,就不要奢谈主
权一类的废话,赶紧让日本派舰船到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海域去巡逻。香
港《信报》曾发表题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借海盗之尸还魂》的文章,
其中揭露了日本想借打击海盗之机,扩充军事力量、复活军国主义以及
使日本海军取得在东南亚海域活动的权利。文章认为,日本的做法不是
一种偶然行为,而是日本对外扩张战略的重要环节。此外,由于中国
80%的石油进口依赖马六甲海峡,日本想形成在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存
在,或者能与美国一道控制它,这样在战略上,日本便赢得了对中国的
优势。
(责任编辑:章辉)
—401—
□日本学刊 2006年第1期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1:5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66118129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塞班是哪个国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塞班是哪个国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