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保险风险

更新时间:2023-03-04 01:50:50 阅读: 评论:0

情侣对唱歌曲-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

保险风险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吉卜力美术馆)

保险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对

Preparedon21November2021

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1.从总体上看,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管理理念不强。

第一,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还基本上没有被融于保险企业管理中,保险经营基本上还是

财务型控制被动经营。第二,保险业发展总体决策和保险公司决策在相当程度上缺乏风险管理理

念,保险的粗放型经营、以保费收入作为经营业绩的硬招标的决策思路对目前的保险发展仍起着决

定性作用。第三,保险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低,风险评估、保险信用等级评定缺乏有效的评定标准,

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的方式相当有限。许多保险公司根本就没有防灾防损部门,在有防灾防损部门

的企业中,其人力与财力的配备不足。第四,在保险风险控制过程中,事后控制为主要控制方法,

对风险的事前控制重视不够。第五,在保险监管方面,主要还处于事后监管阶段,监管工作缺乏主

动性和前瞻性,监管重点仍在费率等问题上,对关系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资本比率、再保险

安排、资产配置等内容监管力度不够。

2.较为注重显性风险管理,对隐性风险管理重视不够。

第一,在业务发展导向上,注重规模和速度,强调业务增长量,忽视保险发展的质。由于我国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主要是根据保费收入增加额为依据的,保险法规和保俭监管部门对保险费

地位的过份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把保费的追逐作为主要经营目标。保险公司在实际

展业中,重保费,轻理赔;在保险市场竞争中,以保险价格进行恶性竞争,盲目承保、劣质承保并

存;在保险险种开发上,以占取市场份额作为主要手段,对保险产品风险的管理控制重视不足。

第二,在保险发展导向上,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保险决策和保险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对保险业发

展及保险公司发展战略长远性研究不够;在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方面,保险业未能充分重视恶性竞

争、保险中介制度混乱、保险欺骗对社会公众产生不度影响;在制度法律建设方面,对保险发展的

制度环境和法律基础建设重视不够,一方面表现在保险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

保险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开放条件下保险业的发展,一个有效的保险法律体系还未基本形成;在保险

文化建设方面,保险公司文化建设滞后,保险文化传播缺乏创新,保险公司的形象度和美誉度构建

急需加强。

3.较为注重内生风险管理,忽视外生风险管理。

第一,部分保险公司不重视对公众信任风险的管理。第二,对保险开放、民族保险安全的风险

重视不够。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对中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研

究不足,忽视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根本制约。第三,部分保险公司较为重视公司内部风

险管理,而对保险同业的规范竞争、有序竞业的风险管理重视不够,保险同业组织的作用还相当有

限。第四,对保险中介组织的风险管理力度不够。部分保险公司无视保险中介的有关法律规定,不

顾中介机构经营资格、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状况等条件进行中介展业,表明保险公司对中介组织风

险管理与保险公司自身的规范经营都应加强。第五,缺乏对保险欺骗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保

险欺骗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日趋加大,在中国保险理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国度里对保险欺骗

的风险管理需在制度完善和技术创新上加大力度。

4.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决策缺乏依据。

保险经营是在大量可保风险前提下运用大数法则对可保风险进行分散,各类风险数据、损失数

据是保险经营的数理基础,在相当程度上也可以说,风险数据、损失数据是保险经营的保险资源。

保险经营依据这些保险资源从事保险展业,通过展业扩充丰富这类资源提高保险经营水平和展业范

围。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要求保险公司(包括社会)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对这类保险资源进

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相当部分保险公司有效的风险信息系统都未能建立,这将可能导致保险

经营决策缺乏合理依据,使保险经营缺乏合理的数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这将可能导致道德风险

和逆选择的增加。

5.风险管理理论滞后,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发展滞后,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保险风险管理既包

括风险投资、保险购买和管理、安全、赔偿金管理、索赔管理,又包括公共关系、市场服务、培训

员工、提供法律咨询等内容;既包括对保险公司的硬件失误风险和软件失误风险的管理,又包括组

织性失误风险和人的失误风险的管理;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又包括保险业风险管理;既

包括保险经营显性风险的管理,又包括保险经营隐性风险的管理。只有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观,

才能推动和实现保险业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目前风险管理状况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1.保险业风险管理及保险经营风险管理弱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近年来40%的保费增长率是在粗放型经营模式下,在风险管理未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实现的,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重视保费增长速度与资产负债管理重视不够并存,保险公司总资产增加与净资

产减少同在,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与保险业务的利润水平逐步降低并举,增加保费的快速增长与较多

风险的累积相随,这不仅有悖于保险业风险承担、风险分散的宗旨,而且大大影响保险业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

2.保险经营风险管理功能弱化将不利于深化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保险信任和保险信心是各

国保险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近现代保险发展的共同基础是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信心和信任,这是决定保险需求的根本因

素,因为信心和信任是保险理念培育的良性土壤。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建立真正地为社会公众分散

风险、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风险管理服务的经营理念,真正地实现保险经营与保险风险管理的融

合,以增强和巩固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信心。特别是在目前风险分散途径多样化的情形下,增强社

会公众对保险业的信任和信心对现代保险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保险经营风险管理的弱化将使中国保险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导致中国保险业在

对外开放和加入WTO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从中国民族保险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中国民族保险业是在中国本身缺乏商业保险理念和商业保

险技术机制、在国外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进行掠夺和控制的不利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

种特定的历史路径制约了中国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因此,在中国民族保险实力不足、现代民族保险

发展缺乏一定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的条件下,民族保险业更应注重自身的稳健发展,大力加强保险

发展的制度建设,培植保险理念。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保险发展从量的增加到质的升华,

增强民族保险业自身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有序地实现保险的国际化。

三、对策

1.实现保险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制定稳健的保险产业发展政策,为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构建

良好的宏观环境。

保险业发展要实现根本性突破首先必须实现从粗放型经营方式到集约型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重速度、轻质量的恶性循环,把保险发展引上稳健、健康的轨道,进

而逐步增强民族保险业的综合实力。也只有在经营方式根本转变的前提下,才可能制定出稳健的保

险产业发展政策。

稳健的保险产业发展政策是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前提。首先保险产业政策必须建立

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人文背景上,只有在这种根基上培植公众的保险意识,构造保险制度环

境,完善保险法律制度,开发保险资源潜力,满足公众的保险需求,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

保险业发展道路。其次,保险产业政策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性,坚持可持续发展性,才能有效地开

发中国潜在的保险资源,才能实现重速度、轻质量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到集约型经营方式的根本转

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实现保险业本身的宗旨;只有坚持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逐步树立和增强公众对保险的信任感。再次,中国的保险产业发展政策,必须把战略管理、经

营管理和风险管理融于一体,政府应以较高的战略眼光来发展保险业,保险业在社会政治经济中的

特殊地位要求政府对保险业实行低税政策,改变目前中国保险业税负较重的局面,对一些投资型产

品的开发可考虑税收优惠或递延税收政策,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税收政策应考虑到有利于民族保险业

的发展和中外保险企业的公平竞争;保险业应坚持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实现保险真正地为

社会经济、社会公众服务宗旨;保险产业政策还必须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在一定程

度上可考虑建立区域性的保险产业政策与统一的保险产业政策相结合的保险产业政策体系。

2.培植健全的保险意识,完善保险法律制度基础,为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提供制度支持。

保险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种风险识别、衡量、控制、融资的技术方法,还在于风险管理制度是

一种保险制度安排,提供对风险管理的制度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培植健全的保险意识是构建中国保

险制度基础的一个永恒主题,保险意识的培植一方面需要保险公司规范的经营作风、良好的社会形

象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保险意识的传播也有利于保险意识的培植和增

强。

法律是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程度决定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及其绩效大小。目

前应着手解决保险发展与保险立法滞后的矛盾,弥补《保险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抓紧时间构

建完整有效的中国保险法体系(包括《保险业法》、《保险合同法》、《外资保险公司市场进入与监

管条例》等)。

3.实施全方位风险管理制度,强化社会风险管理理念,是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保险经营方式的转变、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中国的特殊体制背景下,保险

经营方式转变、保险法律制度构建应与保险业全主位风险管理实施同步进行。中国保险业全方位风

险管理包括对物的风险、行为风险与心理风险管理、制度风险与人的风险的管理、显性风险与隐性

风险的管理、内生风险与外生风险的管理、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与风险预警系统的管理等。

在强调风险核保管理的同时,须强调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在注重保险产业发展风险

管理时,应特别注重决策风险的管理,克服目前保险发展的短视心理和短期行为;在制度风险的控

制上应坚持内控制度、同业制度与监管制度三管齐下,在人的风险控制上,既要控制管理内部人风

险,又要控制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再保险人和保险投资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在内生风险与

外生风险管理上,要积极探索怎样对保险开放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有效管理,对中资保险

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税收风险加以重视。总之,在整个保险产业发展、保险制度构建过程中都必

须把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理念融于这一过程中。

4.强化风险管理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现状与中国风险管理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为此,应该加强

风险管理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借鉴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结合中国保险业发展实际,揭示中国保险

业发展的特定风险,构建适合中国保险业实际的风险管理理论,促进理论研究机构与各保险公司的

有机结合,即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下实施中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在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实施中丰

富发展风险管理理论。此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保险公司内部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

部门等)应该把培养现代风险管理人才作为己任,对保险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再培训,实行保险管

理人员风险管理资格证上岗制度,帮助各保险公司组建风险管理部,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建立风险

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努力,把中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向一个

新台阶。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1:5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65850129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保险风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保险风险.pdf

上一篇:小学课外读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保险风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