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档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大阳晒
得皮肤火辣辣的;雨天,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传说是我国的鲁班发明
了伞。
鲁班从小跟着爸爸学做木匠活。他很聪明,又很用心,学会了造房
子,还学会了造桥。鲁班想:要能做个既能遮大阳,又能挡雨的东西,
该多好啊!
鲁班动起脑筋来。他在路边建造了一个个亭子,亭子的顶尖尖的,
四周用几根柱子撑住。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
大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这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
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要是能把
亭子做得又轻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哇!可是,怎样才能把亭
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为了这事儿,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一天,天热极了,一个孩子把一张荷叶倒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头上顶张荷叶干什么呀?”
小孩说:“鲁班师傅,您瞧,大阳像个大火轮,我头上顶着荷叶,
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找来一根竹子,劈成许多
细细的条儿,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
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既能挡雨遮太阳,
又轻轻巧巧。”
后来,鲁班把这玩意儿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时把它撑开,不用
时把它收拢。这就是伞。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反思
《鲁班造伞》是一个传说故事,讲得是我国古代木匠鲁班造伞的故
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备课时,我紧紧围绕“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大问题设计每
个子问题。首先是一个统览全文的问题“鲁班造伞与一人、一事、一物
有关,分别是哪件事?那个人?那件物”?课上,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一
事指游西湖下雨,一人指妹妹,一物指荷叶。这样学生零乱的思维马上
就会变得有条理了。然后顺势就进入了主要内容的研究中,我设计了这
精选文档
样的问题:“游西湖忽然下起雨是件好事呀,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
结合雨中西湖的课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雨中西湖的美。而正当学生陶
醉在美景中时,我说:“这么美的景色却因为下雨不能欣赏了,如果当
时你在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学生瞬时产生思维上的冲
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时读起鲁班妹妹的话人人都能入情入
境。无声无息中引入了妹妹这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对话。而在对话的教
学中,我让学生想妹妹感到遗憾时,鲁班在干什么?妹妹的话给了鲁班
怎样的启示?从而认识鲁班是一个善于积极动脑的人。从课堂效果来看
也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的教学,我直接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解决。“荷叶和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课件的帮助下,
学生也说出了关键。
这时,我说:“这些相同点被谁发现了?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呢?”
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此后,我没有就此停止,
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继续让学生读文,看还能读出什么。学生
的收获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没有闲着,适时问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
想到勇于实践也从学生的口中说出。同时,“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
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拓展环节,我把课前的问题再次拿出来。学生的回答却完全不同,
鲁班造伞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鲁班有那么多的发明
创造都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这样不同的回答折射出
的是一个问题不同层面的不同解读。折射出的是学生一节课对课文的深
刻理解。
纵观一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朗读的分层指导仍有
些仓促,使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急”。其次是拓展应该再加上这个问题:
“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事,通过
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教材,抓住课文的关键:鲁班是受到什么样
的启发而反复试验最终造成能开能合的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
鲁班是受到亭子和孩子们顶的荷叶的启发而有了造伞的灵感。让学生看
图想明白:雨水落在亭子上为什么都流了下来,没有积水?古代的亭子
都是尖顶,从的顶尖到下面的六角成倾斜状,水又是从高往低流的。学
生很快就明白了。接着,我开始发问了:那么,有亭子不是很好吗?既
可挡雨,又可赏景。学生们立刻用鲁班妹妹的话来进行反驳。亭子虽能
精选文档
挡雨,但不可以带着走,妹妹的话让鲁班进一步思考。在此,我引导学
生体会鲁班是个有了问题就会动脑筋解决的人。紧接着在学习第四自然
段时,鲁班继续受到启发:雨中有一群头顶荷叶玩耍的小孩,雨水都顺
着荷叶的脉络流下来了……看到的这一幕便在鲁班的脑海里形成了伞
的雏形。以至于最终造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最应该让学生明白的是每一项成功的发
明都付出了发明者的艰辛劳动,只有敢于开动脑筋,敢想敢干、不怕困
难、坚持不懈才能有成功地发明创造。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0:1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60249129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班造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班造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