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研
直
通
奎
从筷子的运用看传统器具中的“中庸设计”及其影响
金剑平(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 0 0 0 8 4)
[摘 要]- 筷子’’是中华民族食文化的典型特征,也是可以与汉字并称的最典型的民族文化表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
传统餐具一一筷子的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传统器具中的中庸设计对生活形态的影响,并结合西方进餐的方式
作细致的对比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器具的使用可以影响生活形态,生活形态也必将影响国民性格特征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J52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8—9675(2006)04—0I 88一O
筷子是中国人每天吃饭必不可缺的器具。很多国人
在用惯了筷子之后,对老外的刀叉很不以为然,吃饭弄得
那么复杂,刀、叉、勺一大排,遇到大的食物还得用双手
解决,太麻烦了。每每想起这些时,国人油然而生一种自
豪感,甚至,很多报刊上还出现类似的溢美之辞。曾有13
本友人写文章赞美筷子的使用,他认为,由于东方人从小
使用筷子来进食,因而手得到了锻炼,这种锻炼又促进了
思维的活跃。确实,科学家从生理学的角度对筷子进行了
全面的研究,发现用筷子进食时需要牵动人体30多个关
节、50多条肌肉、3万一57j"个感觉点,从而刺激大脑神经系
统的活动,让人动作灵活,思维敏捷。
这里,我想从设计的角度、人文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从现在能够看到的关于筷子的研究文章看,全世界
的先民开始进食大都是运用类似“筷子”的东西,即打猎
之后用树枝挑拨、夹烤食品,这是一种本能的进食方式。
根据《礼记 的记载推测,当时的人因为用手无法直接操
作,因为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
具中烧煮食物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
们逐渐学会了用竹条来夹取食物,这大慨是筷子的最早雏
形。研究表明,大约到了汉代以后筷子才得以普遍使用。
由先前的箸演变为筷子,这与我国古代江南水乡民俗讳言
有关。民间行船时讳言“住”,而船家行船吃饭偏偏又离
不开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了“快”字。后来,为了和
常说的“快”字区分开来,同时与材料特性相符,而加上
了竹字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孔子认为,进餐时放置
刀具是对客人的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筷子带来了合餐制,
突出了老老少少在一起的家庭单元,由此可见东方比较牢
固的家庭观念。
刀又是适应欧洲饮食习惯出现的。刀叉的出现比筷
子要晚得多,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
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刀的功能是多样的,
既可用于宰杀、解剖、切割牛羊肉,烧煮时又可兼作餐具。
大约到了l5世纪,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双
尖的叉;到了l7世纪,英国上流社会才开始使用三尖叉;
到l8世纪才有了四尖叉,而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刀
又是一种配合使用的餐具。西方的刀叉其造型有二叉、三
叉、四叉之分,在现代造型上也有许多的变化。其长度约
为成人的一掌,宽度约两个食指,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一般是先切割再又起进食,大的二尖叉一般为食肉用,小
的二尖叉为进食水果用,其功能性十分明确。这种餐食占
据的空间要大于筷子进食的方法,同时,刀叉必然带来分
餐制,分餐制又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的人格精神,而器
具的功能化也培养了西方人单纯、理性、认真的工作精
神。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而且影响
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形态。从设计的角度来讲,
筷子的形态是方圆的结合,与中国传统世界观“天圆地
方”是相吻合的。方端放置时可以定位而不至于滚动,而
圆端在进食时没有明显的棱线,能自然地夹拣,其长度约
为成年人的一掌长,粗细约为0.6cm左右。仔细观察能发
现,城市人在掌握筷子时靠近中上端部分,也许是因为较
多人围桌而餐,因而离菜盘有一定距离,所以自然掌握时
要向上端一些;而在北方农村,很多人夹菜入饭碗,蹲坐
而食,夹菜快而有力,所以较多接近干中下端。筷子是典
型的“中庸”设计,它似乎什么功能都具备,但又似乎什
么都不尽善尽美。它可以用来夹东西,在没有刀叉的时候
可以用来当作刀具分餐,没有漏勺的时候可能当漏勺,真
是以不变应万变。然而,器具的运用也同样会形成国民性
格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器具影响了生活形态,而生
活形态造就了国民性。在筷子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天长13
久养成了一种下意识的高超境界,在使用瞬间便完成了诸
多的考量,首先是要拿筷子的哪一部分,而这部分用多少
力去掌握,多用一些力太累,少用一些则又可能夹不住,
所以用力必须永远是恰到好处,一切都在精确而模糊的计
算中。然而关于这些,我们已经熟视无睹,它已深深地根
植于我们的血液中。而正是这些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和
处事方式,导致国民性的不纯粹。当我们看见一个人时心
里早就开始琢磨,这个人值不值得交往?我应该怎样交
往?一切在见面时就设想完成了,甚至形成了人与人之间
的算计。另一方面,筷子造成了国民在(下转第1 81页)
收稿日期:2006—05—04
作者简介:金剑平(1 9 6 3一 ).男.江苏苏州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部讲师
.研究方向:造型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 zAN JlNG ARTs芝∞TlTuTE一美术与设计版FlNE ARTs 。Es—D三
维普资讯
的过程,严格的操作程序影响了艺术创新思维的发挥。艺
术院校的教学不能舍弃手绘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手
绘能力与艺术思想的进发是密切联系的。在美术史的学习
与研究过程中,我们知道艺术的起源一般从手工艺术开
始。在人类发展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由于人类手的进化,人的智力也随之发展。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继而到丝织品的出现,人手的
进化与创造性思维的更新是同步的。而目前,“书写”却
在日渐衰落,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断根的险境。鉴于这种
现状,我国很多专家对大学教育敲响警钟,倡导恢复“书
写”这一原始的记录方式,因为它也是人类智慧的延续形
式。原始人是原始的造物者,现代工业设计的设计师是现
代的造物者。在创造的过程中,创新是根本。工具的改变
主要指功能的改变,而设计一定要继承传统,并且适应传
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更新。因此,艺术设
计教育不能轻视对学生手工绘制能力的培养。
至于基础课程中的素描和色彩课时设置的长短问题,
我认为应根据各高校生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些地方院
校在素描、色彩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照搬重点艺术院校课程
设置模式的现象。实际上,在一些艺术院校之间,无论是
在办学条件上还是生源质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以中国
美术学院为例,每年的招生数是实际生源的数十分之一,
单浙江省就有美术考生十万之多,加之全国各地报考的考
生,该校的生源多而广。因而,其录取考生的质量比地方
艺术院校的学生高出一截,尤其在素描、色彩的基本功方
面优势更加明显。而另一些地方艺术院校的生源数与招生
数的录取率一般是在四比一左右,甚至有些学生被录取时
只经过一两个月的素描头像、色彩静物的训练。无疑,这
些学生与重点艺术院校的学生相比,其造型和色彩基本功
相差较大,因此在基础课时的设置上要区别对待。一般可
采取大一大二上基础课,大三大四上专业课的教学课程模
式。
再就是课程设置问题。历史地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
教育比欧洲和邻国的日本、韩国都稍晚一些,需要我们花
大力气迎头赶上。就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
专业课程改革也是必然的。但改革必须有科学的指导思
想,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对课程设置所作调整,要与艺
术设计人才目标定位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1.在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
强计算机设计教学,在学生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同
时,要加强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丰富原
有的设计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根据当前
企业对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
组织管理知识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管理与艺术设计市场的相
互关系的认识。3、在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强化施工技
术指导。在以校内实验室操作为依托的基础上扩展到校外
的企业,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通
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逐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不断适
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
总之,艺术设计教学的种种改革,必须在艺术设计人
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开展,其培养的模式要考虑
实际的客观条件,在总体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中,可采取
不同的培养模式,努力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
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人
才。
(责任编辑:梁 田)
(上接第1 88页)工作时或者生活时都是以一种“凑
合”的心态来对待,这是筷子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惯性
行为方式。
综观东西方进食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中国的筷子可以说是较原始的器具,或者说是天
然工具的延续,它之所以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是因为
其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联,而其中蕴涵的中庸思想是显而
易见的。筷子过去曾作为 算用的“筹”;也曾被武林中用
作交流的暗号,比武时的防身器;它可以是治病的器具,
加上华丽的装饰又可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当我们大谈特谈世界哲学的时候,我们很少想起器
具对国民性和哲学思想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总是认为
“道”是形而上的,“器”是形而下的、低俗的。然而,事
实上恰恰是低俗的“器”影响了“道”的生成。我们平日
里的生活习性形成了一种思维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又影响
到哲学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我们不能说因为筷子和刀叉的
不同,而影响东西方哲学的生成,然而回溯东西方哲学
史,稍做比较就会明显地感受到其中的差异。东方更加强
调体悟,融合儒、释、道于一体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现了中
庸、和平、协调、平衡、圆满的精神,而筷子在工作过程
中相辅相依的关系、和谐并行不悖的效果,更体现出传统
哲学的主张。我以为功能化影响了西方哲学研究的发展,
每个哲学家都各有特点,有研究“存在”的萨特,有研究
“人性”的休谟,有研究“泛性”的弗洛伊德,有研究“结
构”的罗兰・巴特……这些单一功能的点,组成了哲学研
究深度的线,将事物推向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反观我们
的哲学,一切都在体悟、模糊、中庸中。在农耕社会这些
体悟可以达到一种较为先进的农耕文明;进入工业化时
代,一切都以其精确化、功能化、理性化、认真性才得以
发展。当代社会,我们中庸的文化滞后了,缺乏深刻的工
具理性主义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现代工业社会缺乏科
学与理性的运用,我们的社会就产生不了真实意义上的设
计大师。
我们要从筷子的本质意义上来认识中庸设计的不足,
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国民性的弱点,并引以为戒,努力提高
自身修养,克服固有性格中的缺点。
(责任编辑:袁熙肠)
科
研
直
通
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开zAL 0m z NJ乏0 AR1-∞芝∞1-IT与EI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_r价8l口EsIG三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0:0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59206128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筷子手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筷子手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