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
唐代诗人杜牧的简介资料
杜牧生平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杜牧是当朝宰相杜佑之孙,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三,故被称为“杜十三”,
他的政治才华非常出众,文采也非凡,读书之余对军事也很关心,曾写过《孙
子》注解。杜牧二十岁便通读经史,对治乱与军事尤其感兴趣,二十三岁时写
出了著名的《阿房宫赋》,二十五岁写《感怀诗》表达对藩镇问题的见解,彼时
已颇有名气。杜牧二十六岁考中进士,被授为弘文馆校书郎,后任江西观察使
幕、淮南节度使幕、观察使幕、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
刺史等职。
公元852年,杜牧病逝,临死之前自撰墓志铭,作为一代文豪写的墓志铭
却是平实无奇。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以咏史抒怀为主,创造了晚唐诗歌的高
峰,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杜牧的诗
杜牧的诗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偏向豪迈,一种偏向香艳,前者杜牧
在描绘的时候往往较为伤感,有时是吊古,有时是感怀,表达的思想感情立意
奇特。后者多用清新的笔调记录下不同的景物,诗的基调也以赞美为主。
杜牧平生忧国忧民,又有满腔的抱负,再加上他为人细腻情感丰富,也就
成就了杜牧的诗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这在晚唐时期都是无人能
及的,甚至在整个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观中发现独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调最切合的意
境,并通过画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托,赋予诗歌生的灵性,对自然的歌颂也是
杜牧自身抱负抒发的体现,诗中往往也蕴含着杜牧在晚唐真实的感受。
在诗歌的表达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事,也正因为如此,杜牧的诗
又有豪爽俊朗的风格,他的诗歌形象鲜明,极具感染力,这与他擅长用比喻、
寄情于景、以景表情活用对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联系,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会贯通,形
成自己的一派风格通过散文的形式夹杂着议论,杜牧的诗成为后人学习的目
第2页共2页
标。
杜牧的绝句,成就非常高,享有盛誉,受人敬仰。世人对他的绝句的评价
也很高,杜牧的写景抒情,意境幽美已经超过盛唐时候绝句的水平了,杜牧善
于从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中,提炼精华部分,他的绝句情景交融,含蓄精练,
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杜牧山行赏析
《山行》是杜牧一首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诗。全诗主要描写秋之色,和悲
秋不同,杜牧笔下的秋少了几分凄凉,却多了几分秋的唯美,原来不是所有秋
景都会让人感叹时光老去岁月无情的。
山行描绘的是一副动人的山林秋色,山路、红叶、白云、人家构成了一副
动人的画卷,诗人杜牧表示自己已经沉醉在这一片秋的美景中,秋意浓,情更
浓,诗人以情驭景让自己浓烈的感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情景交
融。
杜牧从萧瑟的秋景中找到别样的秋色,这种欲与春光比高的心境是当时杜
牧最好的情感表达,抒发了自己豪迈的志向,就算在秋天也要让景色不输给百
花争鸣的春。这是对秋的歌颂,更是对自己远大志向的肯定。
前两句景色的美丽让读者感叹,诗人爱的却是枫林,一句“霜叶红于二月
花”更是表明了作者对秋的浓浓情思,认为这漫山的红叶丝毫不输给江南二月
盛开的鲜花,诗人想要彰显的是这枫林不输给春天的朝气蓬勃。
诗人不像封建文人那样,对秋唉声叹气,而是歌颂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
丽秋色,表现出作者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将悲秋描述出那样唯美的景象,这无
疑是对秋的一首赞歌。
整首诗构思新颖,从不同角度描绘秋,在萧瑟的秋风中提取出秋的绚丽,
想要与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对于秋的影响大有改
观,甚至爱上这有枫林相伴的秋。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23:2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568291285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杜牧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杜牧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