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
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
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
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
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
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
择配偶。(傣族)
2.三月街
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
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
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
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容也更丰
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
....
.资料....
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
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
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
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
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
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
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
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
.资料....
(彝族)(纳西)
(基诺族)(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
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
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
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
....
.资料....
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
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苗族)
5.目脑纵歌节
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
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
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
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
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的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
人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
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哦啦!”
“哦啦!”的欢呼声。舞场上“巴扎”劲吹,锣鼓喧天,雄
浑而壮阔的舞步声震群山。(景颇族)
6.播种节
....
.资料....
佤族的传统节日,节日一般在佤历“气艾月”(农历二
月)举行。届时,村村寨寨都将房屋修整一新,剽牛一头,
将牛肉分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然后人们身着盛装,带上农
具和食物到田间地头,长者唱撒谷调,男子打坑,女了点播。
(佤族)
7.赛马会
五月端午的赛马会是藏族人民纪念格萨尔大王的盛会,
是藏历新年,是高原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每逢这一天,
人们扶老携幼,争相前往舞凤山赛马场观看赛马,100多匹
赛马将表演精彩纷呈的马术、马技;晚上各民族一起在大街
上点燃篝火,跳舞狂欢。
(藏族)
二、风俗习惯
....
.资料....
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民族感情和共同心
理素质又各具特色,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所处地理环境、
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
1.对歌
是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
方式。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
哨”“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
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
侣,选择配偶。对歌容根据当地流行的词曲,视环境和对象
临时编出对歌容,歌声抑扬顿挫,对答妙趣横生。
(白族)(瑶族)
(布依族)(哈尼族)
2.哭婚
....
.资料....
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婚礼前
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
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
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壮族)
3.抢亲
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
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
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
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既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大喊
大叫。
(阿昌族)(傈僳族)
....
.资料....
(景颇族)
4.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
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
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
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
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
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
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走访
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
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
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
残余。
6.剽牛庆丰收
独龙族庆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季选择一天作为庆丰
收日,剽牛仪式在村寨广场举行,由家族长主持,将牛拴在
广场的木柱上,由一位青年妇女把一串珠琏挂到牛角上,经
....
.资料....
过短暂的仪式后,由一位姑娘将麻织物披到牛背上,最后由
一位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心脏,众人欢跃
而上,开膛割肉。随后人们欢呼跳跃,跳起欢乐的锅庄舞,
共庆佳节。(独龙族)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
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
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娱乐,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
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8.树叶信
在景颇、傈僳族中流行过的“实物信”,利用树叶表达
感情,传递信息,每种树叶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如男子用两
片嫩叶加上蜂蜜等物,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女方有意则回赠
草烟、芦子等,如表示拒绝则把两片树叶翻成背靠背送还给
男方。住地相距较远的亲人如收到一条二指宽的剥皮牛肉就
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21:0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489461275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的风俗习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的风俗习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