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文学教育
一、现状分析
1.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
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创
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职院校师
生的共同行动。原因是一部分管理
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教育资源
严重不足,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生
源质量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
质量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创新
创业?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
考试,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
位以后的事。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
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一是各种政
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
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
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
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
目标导向。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
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
考核范围。对学生传统单一评判模
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
学领域保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
、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
,阻
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方案探讨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
业的一体化教育
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
体,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
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的
发现、发明和设计的过程,创业是
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
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
程。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
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
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而创业基
于创新,并推进创新
。高职教育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也应实现创新
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2、确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
标
“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有
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
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
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
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
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
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
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
有高超的创新、实践、实施和拓展
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社会
竞争力。二是“双创型”人才也应
该具有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3、优化“双创型”人才培养模
式
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
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
结合、校内理论教学和模拟教学与
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社会形
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
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
发挥学生、
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
中的多元作用。
4、创新“双创型”人才培养教
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
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要摒弃传
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积
极推行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案
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
列实际存在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
知识和理论;二是模拟教学法,运
用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
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
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
的学习目的,以培养学生资讯获得、
动作技能和决策等能力;三是“实
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
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
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
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习目的。
5、强化“双创型”人才培养的
实践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
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经济社
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
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
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
性实训内容,确保学生在实训教学
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创新
能力训练。
6、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应以针对学生的能力、
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要尽量
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
激情,能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
讨、钻研;在考核标准上,把创新
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采用
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
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
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7、建立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大学
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大学
生创业教育工作,加
强对“双创”
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二是健
全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指导意见,将“双创”教育纳
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设立
“双创”专项基金,
对学生的“双
创”活动进行专项资助。
三、结束语
本文旨在确定“双创型”人才
的培养目标定位,分析传统的人才
培养模式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
式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
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转型提供探讨方
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xjk013czy035)]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电
子信息系)
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
蒋本立
拾贝者
143
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20:4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475631273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创新人才培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创新人才培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