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数学找规律

更新时间:2023-03-03 19:42:28 阅读: 评论:0

跆拳道女孩-好父母

数学找规律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无器械健身)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精选14篇)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1

数学美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

、彩笔、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演唱《两只老虎》,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歌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

时有规律的舞蹈动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二.魔术游戏,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玩个魔术,你希望老师变出什么呢?

学生纷纷发言:航天飞机、苹果、老虎、裙子……在同学们的期盼

中,老师先变出了一个苹果,接着变出了一个桃子……。用同样的方法

依次变出了苹果、桃子、苹果、桃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

变的魔术有什么规律?(一个苹果、一个桃子、又一个苹果、又一个

桃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评析:变魔术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当老师告诉同学你希望老师

变出什么时,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也可满足一下他们小

小的心愿。当老师依次变出苹果、桃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有一定

的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了今天的新知识——规律]。

三.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2.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什么了规律,是怎

么想的?

彩旗是按“红、黄”排列的;灯笼是按“紫、红”排列的;花是

按“绿、紫”排列的;小朋友是按“男、女”排列的。

[评析: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小朋友庆祝节日的欢乐场面,让学

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排列的规律]。

四.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两人一组从学具袋中拿出4个三角形和圆形,自己动手按一定的

规律摆一摆。然后展示: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摆成了一

条直线;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围成了一个圆。

2.练一练,完成书中例2。

3.涂一涂:例3

(1)先仔细观察书中涂色的规律,然后再涂色。

(2)展示作品,并说说其规律。第一行是按绿、黄的顺序;第二

行是按蓝、黄、红的顺序。

[评析:学生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亲身

经历了实践,更加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当个小小表演家

课前跟老师一起学了《两只老虎》,谁愿意上来表演?你们知道

这动作有什么规律吗?

2.寻找教室内的规律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①教室里课桌是按一排桌子、一排凳子排

列的。②郑心怡同学衣服上的花纹是按一行白色、一行黑色排列的。

③天花板上是按一盏日光灯、一把吊扇排列的……

[评析: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能列举身边的实际例子,

说明他们已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已经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

活实际中去了]。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

本节课我采取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教学,并

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来发现图形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初步接触了“规律”这一概念。

如:本课中的魔术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

想象,让学生自然的接触了规律这一概念。

2、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本课中出示的学生联欢的情景,装饰的东西是有规律排列的,

为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这些与生活实际相连的生活实例让

学生容易接受,更利于学生交流和创新。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节

课中学生能列举同学衣服上花纹的规律、课桌排列的规律等。说明他

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和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找出简单的排列规

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学具、列举实例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观察、推

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

课件、彩笔、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演唱《两只老虎》,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歌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

时有规律的舞蹈动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二.魔术游戏,激趣导入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2

第五单元找规律

一、知识点:

1、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2、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目标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

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使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

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

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

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典型训练题:

一、按规律在括号理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

二、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排列,

红花、黄花、绿花各有多少朵?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知识点:

1、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知道列举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会不同的列举。

二、目标要求:

1、通过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并掌握

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

生有多种的可能性结果。

2、学生能结合经验对具体情境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

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主动参与意识和质疑精神。体

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

来解决;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行和结论的确定性。

三、典型训练题:

李红的书桌上有一本故事书、一本杂志,一本漫画。她想把这三

本书顺次放在书架上,她有多少种不同放法?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3

《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

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

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

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

识,发展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

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

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

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

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

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

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

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

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

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

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

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

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

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

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希望

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4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

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

一、思疑——导学

(1)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0×2=350÷7=800÷248×2=

二、思学

1.试学:

(1)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流程图:可选过程:5×1=3×2=12×4=5×10=3×20=12×40=

50×10=30×20=120×40=

(2)师:仔细观察以上算式,按我们以前掌握的“横看、竖看”

的方法,找找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说一说,写一写)

(3)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6×3=15×4=18×2=

2.展学:

(1)把你的发现先与同伴交流,再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3.研学:根据16×3=48,你能直接推算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流程图:可选过程:16×30=160×3=160×30=16×300=

师:今天学习两个个位都有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你

有什么收获或者不懂的地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思用

1.固学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找规律》导学案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是的结果。

2.延学:

(1)买运动服。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5

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

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

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许多公园

街道场馆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呈现出一派欢乐喜庆

氛围。(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

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

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

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

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

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分类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

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

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

(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

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

的地方?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彩灯图),学生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3)比较这几种方法,说说感想。

如果有学生没有意识到计算的方法简捷性,可以提出第50个、第

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加以引导逐步体会。

2.出示“试一试”第2题(彩旗图),学生“你来提问我来

答”。

对于学生提问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点拨。

发现、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

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请你猜猜我是谁?三个层次。

1、爱数学爱数学爱数学……

第28个字是谁?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相应的练

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

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

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

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多样化的解

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

或图形。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欣赏图片:听音乐欣赏日出、日落和春、

夏、秋、冬四季轮回的图片。

【评析:课前,教师通过生动的画面配以悠扬的乐曲,让学生感

受日出东方日落西山、四季的交替等自然现象,使学生直观感知大自

然的周期变化,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巧妙铺垫】

一、观察情境图,找规律

1、情境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元旦快到了,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请看:公园里摆放了(盆

花),插上了(彩旗)。

2、观察规律

⑴初步感受物体的排列规律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

生1:它们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生2:盆花是按照蓝、红、蓝、红这样排列下去的。

生3:彩旗是按照红、黄、绿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盆花和彩旗的排列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⑵通过两种物体的对比,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盆花和彩旗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

生:盆花是2个2个循环下去的,彩旗是3个3个循环下去的。

师:“循环”这个词很形象。按照你的想法老师这样表示可以吗?

(课件演示分组情况)

生:可以。

师:我们说盆花是以每2盆为一组依次排列的,那彩旗呢?

生:彩旗是每3面为一组排列的。

师:真好!图中盆花和彩旗都只显示了4组,照这样摆下去,你

能想象出盆花的第5组是怎样的吗?

生:第5组应该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样排下去,后面每一组都和第一组一样,只要看第一组就

行了。

师:那第6组呢?

生:也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

师:再接下来呢?

生:还是一盆蓝花一盆红花。

师:再来看彩旗,它的第5组是?

生:它的第5组是红、黄、绿。

师:那第10组的第1面呢?

生:是红色。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每一组的第1面都是红色的。

师:第20组的第2面呢?(黄色)

师:第100组的第3面呢?(绿色)

师:反应可真快。现在你们能知道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每一组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像这样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它称为

周期现象,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找规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生活场景展开教学,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

生依次说出盆花和彩旗是怎样摆放的,这是对规律的初步感知。通过

对比两种物体的排列,提升对规律的认识,即:周期现象表现为每几

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教师还精心设计问题,对看不见的排列

情况进行判断,如:第5组是怎样排列的?第20组的第2面?第100

组的第3面呢?“逼”着学生根据看到的规律,对现象后续发展进行

预测,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体会。】

二、自主探究,感受策略

师:从图中你们能看到几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

什么颜色?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等会儿全班交流。

1、画图

生:我是用黑白两色的圆圈表示盆花,画到第15盆是蓝色。

师: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画图)老师这儿有圆片,我们

用蓝色圆片表示蓝花,用红色圆片表示红花,我们一起把他的画法展

示在黑板上。

数好了哦,你们说停我就停。(教师注意一组一组的摆)

师:像这样一边数一边摆,摆到第15个就能看出盆花的颜色。还

可以用什么方法?

2、单双数位置

生:左起第l、3、5……双数盆都是蓝花,第2、4、6……双数盆都

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略)

感谢你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想法,我们可以根据盆花的单双数

位置来判断颜色。还有不同方法?请你说。

3、计算

生:我是用算式表示的15÷2=7(组)……1(盆)

师:还可以用计算来判断颜色啊?我很想知道他的想法,你们想

知道吗?(想)快说大家听听吧。

生:15盆花,每2盆为一组,一共有7组,还余下1盆。就是蓝

花。

师:能指着图再说说吗?

生:15代表有15盆花,每2盆为一组就是除以2,商7就是共

有7组,还余下1盆。就是蓝花。

师:余下1盆就是蓝花。你是看余数做出判断的,对吗?(是的)

看余数就能判断你们明白吗?请你说。

生:商是7说明有7组,余数是1说明第8组只有1盆花,就是

第8组的第1盆,所以是蓝色。

师:还有补充吗?

生:余下1盆就是第8组的第1盆,每一组的第1盆颜色都相同,

所以是蓝色。

师:我都忍不住给要你们鼓掌(掌声)。谁再来说说为什么可以

用除法来计算?

生:因为盆花排列有规律,每2盆为一组,所以可以用除法。余

下1盆,这和每一组的第1盆颜色相同,就知道是蓝色花。

师:我们通过看图、画图,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想到了用单双数

位置判断和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这三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1:我觉得单双数的方法简单。

生2:我也喜欢单双数的方法。画图麻烦,计算也可以。

【评析: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不是简单体现在知道了什么规律,

而是在面对新的现象或问题时,能主动寻找策略,发现给定现象中隐

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的情境图只呈现8盆花,判断第

15盆花的颜色问题,得到答案并不难,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目的。

教师给足时间,放手让孩子们把想法写下来。在课堂上,我们欣喜地

看到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进行推理,找到了画图、奇

数与偶数推理、除法计算等多种方法。尤其,有的同学边画图边思考,

“图式”结合,发现了用除法计算的通法,在板书时,教师有意将算

式写在圆片图的下方,在说想法时,教师也让孩子指着图说,使学生

体会到画图策略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三、自主解决,优化策略。

1、解决彩旗问题

师: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彩旗上,彩旗的问题可没有那么简单

了。

请学生读题: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面,第18面彩旗分

别是什么颜色?能解决吗?(能)那就试试吧!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

上来板演?

生1:17÷3=5(组)……2(面)有17面彩旗,每3面为一组,一

共有5组还余2面,就看第一组的第2面,是黄色。

师:注意了!他是直接看第一组,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每一组都是一样的。

师:看第一组更简单,你们真会思考!第18面彩旗呢?

生1:18÷3=6(组)正好摆了6组。所以是绿色。

生2:第18面彩旗是第6组的最后一面,和每组最后一面的彩旗

颜色相同。

生3:没有余数,也可以看成余数是3,最后一面就和第一组的最

后一面相同。

师:很会想象!这两位同学都是是采用计算的方法,其他同学呢?

生1:我是用计算方法。

生2:我用画图的方法。

师:如果我想知道左起第100面彩旗的颜色呢,你打算怎么办?

生2:计算,因为画图太麻烦了。

师:单双数位置的方法怎么没有用?

生:不能用。那只适合每2个为一组的情况。

师:同学们觉得当数字大时,用画图比较麻烦。单双数位置判断又

只适合每2个为一组,只有计算的方法是比较通用的,看来我们要针

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地选择方法。

【评析:本环节教师突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理

解,二是方法的优化。值得一提的是,该教师大胆放手,尊重学生,

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她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解决问

题,再通过比较,重点放在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上,在说算理的过程中,

教师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提升思维层次,

从知道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只要看余数就能做出判断→看余

数判断时只要对照第一组的排列。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孩

子们思维的发展,给我们展现了数学课堂的过程美和简洁美。】

2、解决彩灯问题。

师:为了增加夜晚的照明,公园里准备再安装一排彩灯。彩灯也

是按照周期规律排列的。

(出示两红一绿的灯笼)师:瞧!多漂亮啊。你知道第四盏彩灯

会是什么颜色?

生1:红色。

生2:绿色。

生3:不知道接下来是不是按照这样排列下去。所以无法确定颜色。

师:说得很有道理,接着看:(出现两红两绿的灯笼两组)

师:照这样摆下去你能看出接下来彩灯的颜色吗?

生:红、红、绿、绿。

师:这一次你们的意见怎么这么统一?

生:因为已经能看到规律了。彩灯可以看成每4个为一组,按照

两红两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从图中我们只能看到12盏彩灯,照这样排下去,你想知道左

起第几盏彩灯的颜色呢?(第21盏?第58盏?……)

你们想知道左起第多少盏彩灯的颜色呢?请你们用计算的方法解

决。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用彩笔写在上面。(将红、绿颜色的灯笼

图贴在黑板上)你们可以根据判断出的彩灯颜色将算式贴在相应颜色

的彩灯下面。

师: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很强,我已经检查了,结果都是正确的。

怎么才能知道你们判断出的彩灯颜色是否正确呢?同位先议议。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

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

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

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1.欣赏大自然中的变化规律。

2.提问:欣赏完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天安门广场张灯结彩、彩旗飘扬、花团锦簇的画面,并提

取出三组物体。

2.出示教材例1主题图。观察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同桌交流后再

全班交流。

3.小结:我们发现这三组物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出示盆花小图,并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

什么颜色?

2.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写在作业本上。

3.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重点研究计算的策略。

5.看书。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2)指名汇报想法,重点引导为什么除以3?你是怎样判断的?

为什么这样判断?

(3)重点比较:解决盆花问题时大家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而这

儿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计算的方法呢?

(4)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选择算法了。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1)同桌互提问题,并把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指名汇报。

(3)小结:我们要想迅速的判断第几面彩旗的颜色,只要看哪个

数就行了?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按照规律算一算每组的第32个是什么?

2.摆棋子活动。

3.动态中的规律问题:“俄罗斯方块”游戏。

4.出示练习十第1题,介绍十二生肖并提出问题。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谈收获。

2.拓展延伸:打球游戏。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8

(一)对号入座(每空3分,共30分)

(1)······照这样排下去,第26个图形是()。

(2)有一列数按“654321654321······”排列,则第34个数字应

是()。

(3)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共135个珠子,按“5红、4白、

3黑”的顺序排列,这些珠子中,红珠有()个,白珠有()

个,黑珠有()个,最后一个是()。

(4)王明在家练习硬笔书法时,写“我们爱老师我们爱老师······”

依次写下去,那么第63个字应是()。

(5)有一列数6、0、7、6、0、7、6、0、7······第28个数是

(),这28个数的和是()

(6)有50颗围棋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着“黑黑黑白黑黑黑白······,

那么倒数第7颗应是()颜色的。

(二)公正裁判(每题4.5分,共18分)

1、交通信号灯亮灯的顺序是:红、绿、黄、第1次亮的是红灯,

第20次亮的还是红灯。()

2、28人排成一排1至3报数,最后一人应报3。()

3、23只兔子按照两只灰兔、三只白兔的顺序排列成一排,这些

兔子中灰兔有9只灰兔。()

4、1、-1、2、-2、3、-3、4、-4······第20个数是-20()

(三)选择(每题5分,共20分)

1、共有48人,1至3报数,最后一人报()

a、1b、2c、3

2、“红、黄、黄、蓝、蓝、蓝、红、黄、黄、蓝、蓝、蓝、······”

求第56个字的正确的算式是()

a、(1+2+3)×56b、56÷(1+2+3)c、56÷(1+2+3)×2

3、有一个小数7.365······,从小数点向右数34个

数字,共有()个3

a、9b、10c、11

4、有一列数按“4327943279186······”排列,那

么前54个数字的和是()

(四)能力迁移(每题8分,共32分)

(1)国庆节商店门口挂了一排彩色灯泡,按“二红、四蓝、三黄”

排列,第42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105只灯泡是什么颜色?

(2)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传花游戏,12人围坐一圈。从1号开始

按顺时针方向向下一个人传花。当传了33次时,花应该在几号小朋友

的手里?

(3)五(1)班48名同学排成一排,按1至5报数。最后一名同

学报数字几?班主任安排报“1”的同学扫地,报“4”的同学擦玻璃。

你知道负责扫地和擦玻璃的各有多少人吗?

(4)

abcdabcd···12312312···

上表中每一列两个符号为一组,如第一组:“a1”,第二组

“b2”,······问第35组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9

这个星期三听了六节相同课题的课《找规律》,六位优秀的青年

女教师来自城区五个学校,她们带着各自学校的特色,更带着她们自

身独特的风采,向学生展示了规律的形成,规律的内涵,规律的运用,

规律的延伸,规律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美不胜收的感受!在对比中,

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利弊。

课堂上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巧设计,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在导入中渗透规律。有两位教师的导入教学非常好,其一就

是上一篇博文《学生的精彩》中介绍的“男生、女生记忆力大比拼”。

紧扣课题,揭示了学习规律的价值,课堂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轻松自然地引入新课。另一位教师的导入如下:

【师:听说我们班学生很聪明,老师准备了几道思考题想考考同

学们,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

师:今天星期几?(……)再过七天是星期几?(……)填空:冬

去什么来?(……)同学们怎么回答得这样块呢?

生:因为有规律。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规律,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

(师揭示课题)】

整个过程简洁明快,在导入中就开始对学生渗透应用意识,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构建。

二、在操作实践中,感悟规律。教学片断:

【师: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贴下去,第15块磁铁是什么颜色?

(黑板上红黑相间地贴了8块磁铁。)

师:(部分学生急欲回答,教师紧接着说)嘘……,先自己独自思

考,把自己的想法在作业纸上记下来。写好了,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每个学生都埋头书写,过了一会儿,小

声的讨论开始了,然后一只只小手再次举起。教师视频展示学生作业,

并指名口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每一节课上都出现了相同的问题“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每一次问题出现时课堂上都会有几个机灵鬼心急口快地报出答案,有

些老师会就势板书学生口述的几种算法进行讲解。这位教师没有让学

生说出来,轻轻地一“嘘”,消去了孩子身上的浮躁,让他们静下心

来,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去探索“其所以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

考。轻轻地一“嘘”,为更多没有反应过来的孩子争取了独立思考解

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人云亦云。轻轻地一“嘘”,使小组交流和集

体反馈更加有效,拓展了孩子的思路。轻轻地一“嘘”,使课堂不再

是少数人的课堂,成了全体学生的舞台。也正是这轻轻地一“嘘”,

才有上一篇博文《学生的精彩》中所展示的丰富的图文表达。

三、精彩的变式练习。

1、学生先按顺序报数并记住自己报到的数。

①根据自己报到的数,算一算,如果按贝贝、晶晶、欢欢、迎迎、

妮妮的顺序重复排列,你会得到哪个福娃的祝福?

②根据自己报到的数,算一算,如果按铅笔、橡皮、笔芯的顺序

发礼物,你会得到什么礼物?

教师在个别口述后,通过起立的方式检查学生计算情况。

2、“照这样排列,左起第面旗是什么颜色?”,照样子,一人出

题全班解答;小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自己出题,自己解答。

3、移动一个图形,使这列图形的排列有周期性规律:

○□▽○□▽▽○□。

六节不同风格的课堂,使我对本课内容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认识:

一、本课的重点之一应该放在“找规律”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

规律呢?这是周期规律,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几个物体合成一组,

依次重复出现,这种规律最重要的特征是,每组中相同序号的物体都

是完全相同的。在寻找规律时,首先要确定是不是这种规律,是否符

合这种规律的特征(重复出现);如果是,那么每组有几个物体组成,

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只有对规律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掌握,才能利

用规律通过除法计算找到某个序号的物体是什么。

二、本课的重点之二是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

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解决问题可能有多种途径,开阔思路;让学生通

过动手实践,分析比较,在认知矛盾中领悟到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用

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培养优化意识。

听课感想:

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规律的介绍,但重视程度不

够,把目光都盯在了第二个重点上,舍本求末。在教学例题时,一般

都是指名口述一下每个排列有什么样的规律,缺乏对规律的总结概括,

致使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彩旗(两蓝两红)的排列周期是2;在练习时,

没有一个教师问一句:“这是周期规律吗?为什么?”,关于规律的

变式练习几乎没有;在讲解规律时,没有讲清周期规律的典型特征

(每组中相同序号的物体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后面问到学生:

“为什么看余数就可以知道是什么颜色?”学生大多解释不清。在学

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周期规律有了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在上完课后应

该达到系统、理性的认识,可是因为对规律教学不够深入,学生上完

课后只能达到更深刻的感性的认识。

二、在优化策略方面,许多教师处理得很好。首先通过第一个例

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对于每个学生所使用的方法不作评价,

再通过第二个例题中不同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通过画图和

数的奇偶性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局限性和列式计算的简洁性及通用性。

但对画图和利用数的奇偶性解题过于忽略,少数老师甚至在教学语言

中带有否定的倾向。其实方法无所谓好坏,都有各自的利弊,譬如对

于一一间隔的规律而言,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就非常合适!当一些学

生对列式解题有困惑时,画图验证一下不也是很好的吗。在这一点的

教学上应注重引导学生区分每种方法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在思考的

基础上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学法指导。

三、教学中,当除法算式列出来之后,所有教师都很注重引导学

生说出算式的含义。当讲到余数时,应引导学生说清余数表示的是第

几组的第几个,前面有几组是完整的,还剩下几个。这样可以使学生

的头脑中再现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课,求每种

物体的个数埋下伏笔。

听课困惑:

1、课堂上,在列举解题方法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我是3盏

3盏地分一分,分完15盏,还剩2盏…….”,因为前面教师已经给大

家介绍了列式计算比较好,所以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比较恼火,她对这

位学生说:“分一分的方法好吗?100盏还能分吗?”

我不懂,“分一分”为什么不行呢?3个3个地分,不就是除以3

吗?100盏仍然可以分呐,100除以3,等于33余1,不就是把100,

3个3个地分分到99还剩下1个吗。如果这位老师不是断然否定学生

的想法,而是帮助学生找出分一分和除法计算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分

一分转化成除法计算是不是更好呢?

2、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这样周期规律

存在,有位学生回答说:“街道边的一排排树也是这种规律。”教师

回答:“那一排树是周期规律吗?”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那不是

周期规律,如果每两棵树中间夹一个广告牌就是了。”教师满意地笑

了。

我不懂,街道边的一排树,排列有周期规律吗?所有周期排列的

周期是不是一定大于1呢?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应怎样回答呢?希望

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教。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10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二、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

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

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

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

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11

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

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

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

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

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

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中班幼儿

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尝

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

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

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

有规律排列;并培养

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活动的重点:能在各

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

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

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

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

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

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

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

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

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

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

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

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

教学具时,按

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

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

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第三部分是让幼儿

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

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12

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共有两课时。本单元主要引导学

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物体的排列规律。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

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引导学生根据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确定某个序

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例2,引导学生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

某类物体或图形的总个数。练习十第1题配合例1的教学,第2~4题

配合例2的教学。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例一,引导学生根据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确定

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学生学习这课是有一定的基础

的,首先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找规律,对于找规律的方法不陌

生。其次周期性的规律学生在以前的拓展性练习中也已接触过,这样

一来学生学习这课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我为这课设定的目标是,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

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主动经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

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是根据物体的排列规

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难点是引导学生

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从我这节课的效果看,学生都

能达到第一个目标,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

图形。第二目标多数学生是达到的,基本上能将方法逐步优化。对于

第三个目标,不是显性的,不能准确判断那些学生达到了,那些学生

没达到。学生成功的体验一定是有的,至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可能我的设计上的不足,学生体验不够。

我上这节课的目的不是展示,只是一节平常课,所以没有在备课

上花太多的心思,下面说我对本节课的每个环节的设计和课的思考:

一、课的引入。

课的引入我以庆祝国庆学校插了彩旗挂了灯笼和摆了盆花为例,

真接引出例1的图。我当时主要是以教材为主直接引入例1,这样节省

时间。其实这课我也听过很多次,引入的方法也各不一样。有的是给

一组电话号码让学生比赛记,一个有周期性规律一个没有,如

138****3813和138****8965。让学生发现第一个是有规律的,从

而引入课题。也有的是用一组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有规律的排列,

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来引入课题。我认为这样的一些引入的方法学

生是感兴趣的,也为本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例题的教学。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规律的发现过程的教学,我先是

让学生观察盆花的排列的规律,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

生有了想法以后再在小组中交流,统一了想法在大班汇报,这样的效

果比较好。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简要的板书出:盆花每组2盆,按蓝

红的顺序排列的。这样彩旗和灯笼学生就模仿着找规律,效果还是不

差的。对于“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我也是先让学生自

己独立思考,然后用笔记下思考的过程,再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充分的思考过后,想出了画图、列举、计算等方法。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还是能充分自主的探究规律的,我认为教学目的达到了。在

试一试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余数怎么确定是哪个物体,

另一个是一个周期中出现多个相同的物体,哪些余数表示的是相同的

物体。这两题我主要还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想

法。

在这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认为主要不足是算式所表示的具体含

义让学生理解得不够充分,使部分学生只会模仿练习,换个情境就不

会了,不能达到去掉情境真正掌握方法。还有就是学生的表达不够充

分,相应要让学生在主要问题上充分表达,教师适时引导。

三、练习的设计。

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我是把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放在最后,主要考虑

到学生摆棋子操作花时较多,只解决一个问题效率不高,我就充分利

用棋子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用棋子设计一个周期性规律,让同桌

通过计算找到第23个棋子是黑还是白。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

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可惜时间不够,

没能处理。

在练习设计上,本节课还可以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上去思考。周

期性的规律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如潮涨潮落、

一年四季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做成课件给学生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中也暴露出我上课的两大不足,一是课堂中放手让学生

表现的时间少,教师重复啰嗦的语言多。第二个是我上课相对严谨,

不够活泼,使课堂的气氛不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不高。下面我会

在平时上课中特别注意这两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我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第八周上一节汇报课,选了《找规律》

这一内容上,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提前一个周时间,认真设

计和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应该说,这堂课上下来总的感觉是不借

的,下面我就把上这节课的教学细节说一下:

一、了解教学目标

主要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

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二是使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

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三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

系。

二、完成教学过程

1、我先用记忆电话号码的快慢引入课题(有些号码有规律,有些

号码没有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隐藏的数学因素,感知“规

律”。

2、出现例1的场景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充裕的空间。引

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

在解决盆花问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练习本上将自己

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感受解决

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在解决彩灯

问题时,我则让学生同组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用自己认为比较简单的

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归纳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比较简单。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余数1是每个组里的第一个物体或图形;余数2

是每个组里的第二个物体或图形;余数3是每个组里的第三个物体或

图形;……如果没有余数就是每个组里的最后一个物体或图形。经历了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了比较清晰地

认识。这时,我将彩旗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处理,由学生自己解决,我

则用“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这一问题将这堂课

的关键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认识。

3、巩固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并说出解决的

过程。

4、全课小结,使学习理解,并掌握解决的多种策略,会用简单方

法的优化性。

5、提高练习,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做到自主探索、掌握方法、

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再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使课堂活跃起来,

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中,有些地方我还比较急噪,

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还不够,没有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广泛

的可能等。有遗憾,就意味着反省,意味着认识的升华,意味着进步

与提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求最好,只为更好。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13

五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

“寓教于乐”是自古以来倍受推重的教学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

课堂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为学生的精神提供源

头活水。

1.游戏之乐

游戏是课堂学习的强心剂。什么样的游戏,在哪一环节设计游戏,

会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呢?在本节课的开始,“剪

刀、石头、布”的游戏紧扣规律开展,有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把规律这一内容以强势效果推进学生的视界,这样的游戏有的放矢,

一石二鸟。最后的数数游戏又一次让学生感悟到规律,但这儿的游戏

不是简单的重复,此次的着力点重在运用规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2.尊重之乐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欲望。学生的这种欲望实现之后,表现得很主

动。在盆花问题呈现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让他们在信

任与尊重中开始活动;在彩灯问题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又一次被尊重;“你来提问,我来答”这一环节,

学生俨然成了一名小老师,被尊重的喜悦溢于言表,积极性又一次高

涨。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尊重,思维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层面表现得

“深而全”。在提问环节,学生提出“从左起第1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的常规问题,又提出了“从右起第2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反向问题。

这实则是学生思维概括化和条理化的表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与学生

思维的参与程度有关。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主体性得到发挥,参与度

自然提升。

3.成功之乐

成功帮助树立信心,成功可以持续热情。在探究学习中如何让学

生体验成功之乐、探究之乐呢?在本节课上,我针对我班学生可能存

在有序表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做了适当的调整,在观察场景,感

知规律的环节,我细化问题,让学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难度,

更易于体验成功。另外,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计

算法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结合算式说想法,突出了“以几个为一组”

及“最后一盆是第几组第几个”的问题,让学生有序思考,按步骤表

述想法,并做好听他人说与完善己说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这

一难题。

另外,教师肯定性评价,表扬性话语和奖励性的做法对学生的情

感都有积极性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振奋信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只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提供了场景图,包含

了abab……,abcabc……,aabbaabb……这样的排列规律,目的是让

学生在观察发现后运用找到的规律确定具体位置的物体是什么,如盆

花、彩灯、彩旗;第二个例题让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分别计算队伍

中白兔与灰兔的只数,即对例一技能的应用。两个题目给出数据均比

较简单。本学期我教的这个班,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差距,如何根据实

际情况活用教材,我做了一些思考和设计。

1、由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激“趣”。

我将学习的课题改为《探索周期》,上课前先开门见山的引出生

活中的实例,如:每60分钟一小时,每24小时一天,每7天一周……

引导学生观察。通过一系列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周期”的概念,再让

学生在实例中迅速的发现周期,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解“周期”的

概念,同时初步渗透了无限、循环的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

实基础。这个环节也有利于让学生发现数学的“有趣”,产生“兴

趣”。

2、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合理择“法”。

学生学习首先要得到全面发展,在兼顾全体,保证教学任务完成

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终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1)自主探索是基础

课标中指出要让数学学习充满挑战性,结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已

有经验的了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在学生理解了“周期”后就设

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顺流而下,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

解决问题:

“观察1÷7=0.7……,你知道小数部分的第100位

上是几吗?”

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试想如果此时就让他们小

组交流,势必使那些已经掌握方法的学生和盘托出,那些能力一般或

较弱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自主思考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宝贵

的,我们需要走近学生,这不是简单的巡视,摆个样子,此刻正是了

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预设的一个补充,

让教师发现学生的方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思路中的精

彩,更可以发现自己的遗漏。

(2)适时追问切重点

对于汇报中出现的“100÷6=16……4”,我也是让学生先解释、

评价,再逐渐引导学生体会要写成“100÷6=16(组)……4(个)”

的重要性,发言中我追问“这里的4除了表示还剩4个,还表示什么

呢?”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这剩下的4个,其实是第17组的前

4个数字”,而学生也在这层层递进的思考中更准确的说出了“小数部

分的第100位即小数部分的第100个数字是第17组的第4个”,至

此为止学生的理解已经完全到位了。

3、在巩固拓展中提升能力,感受生活。

(1)巧设障碍,建构知识

练习中,为了让孩子们活用方法,我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些

图形如下图排列△○○□○○□……,你知道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与前

面的题目不同的是,第一个图形并不在周期的范围之内,有的学生发

现了,有的学生却忽略了,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孩子们再一次认识

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周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使

学生不断思考、层层推进中建构数学知识。

(2)丰富算法,沟通知识

在例题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后续练习:

“1÷7=0.7……你知道小数部分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吗?”学生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很快列出了算式(1+4+2+8+5+7)

×16+(1+4+2+8),并且清楚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我给予了充分的

肯定。这时有学生举手了,说出了不同的方法(1+4+2+8+5+7)

×17-(5+7),有的学生立刻看明白了,有的学生不太明白,我没有

做出即时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先算一算,比一比两个算式的答案,孩

子们发现结果相同后,再进行了思考,有孩子举手想发言了:“最后

剩下的4个数字是第17组的前4个数字,我们可以先计算完整的17

组数字,再去掉多算的两个,结果不变”,说得真好。其实这种方法

中包含着运算律的合理使用,往更深的角度去想,这就是沟通了数学

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孩子自发的数学思考,很有价值。

(3)融入生活,运用知识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练习中既有“发展的南京迎青奥,发展的南

京迎青奥……,你知道这样一直写下去,第2014个字是什么吗?”这

样不复杂但亲切有趣的练习,也有综合性比较强的拓展练习“今年的

六月一日是星期二,那么2011年的元旦是星期几呢?”解决拓展题的

时候难点已经不仅仅是找到周期,而在于合理的表示周期和计算出从

头到尾的总天数。[二、三、四、五、六、日、一]七天为一周期,合理

准确的算出从六月一日到十二月一日共多少天就可以根据余数解决这

个问题,这其实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课标中要求要求达到的

“灵活运用”。

一课上完,在完成教学基础目标的同时,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的收获和提升。教师也随着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断提升着自

己。很有研究的味道的,我想这也就是“教学相长”的意义所在吧。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14

在数表里框出几个数、在墙面上贴瓷砖、选择连号的参观券或座

位等实际问题,都可以和图形的覆盖现象联系起来。围绕覆盖了哪里、

有多少个位置可以选择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能感受数

学是研究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工具,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

养乐于探索的精神。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里的覆盖比较简单,

覆盖的位置只有一个维度上变化。例2里图形的覆盖位置,在两个维

度上变化。练习十运用例题里的思想方法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日常生

活、数学游戏中的实际问题。

1例1突出探索规律时的数学活动。

例1的教学从游戏开始。把1~10这十个数从左往右顺次排列,

组成一张数表,游戏的方法是,用红框在数表里框数,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只框两个数,第二次要框三个数,第三次框更多个数。

第一次蜗罚瓤虺鍪碜蠖说牧礁鍪?/span>1和2,算出它们的

和是3。再任意移动红框的位置,可以看到各次框出的两个数都不会完

全相同,因此两个数的和不可能相同。“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

和”提出了游戏里的数学问题,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红框在数

表中有多少个不同的位置。学生首先会想到第一种方法,随着红框从

数表的左端逐渐移到右端,依次计算1+2=3、2+3=5……9+10=19,

数数一共写了9个算式,得到9个不同的和。第二种方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对问题的理解十分准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这个

问题,是问和的个数,不是问和是多少,所以不必进行求和计算。二

是应用了图形平移的知识,通过红框从左往右依次平移一格得出了结

果。其中,红框平移8次,能得到9个不同的和,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理解并使用第二种方法,学生数学活动的水平

有了提升,也为继续进行的游戏和探索规律构筑了平台。

第二次游戏,红框每次框出三个数,和第一次游戏相比,有两点

提高:一是只用平移的方法找答案。在前一次游戏中体会了平移是解

决这类问题比较好的方法,在这次游戏中学生必然乐意应用这种方法。

二是初步感知每次框出的数多,得到不同的和的个数少。这一感知一

方面能在问题的答案上获得:每次框2个数,得到9个不同的和;每

次框3个数,得到8个不同的和。另一方面能在平移的过程中体会:

每次框的数少,红框平移的次数多,得出的和的个数多;每次框的数

多,红框平移的次数少,得出的和的个数少。显然,通过这次游戏,

学生对用平移方法解决问题的体验深了,为发现规律迈了坚实的一步。

第三次游戏,在同一张数表里,每次框出更多个数,如4个数、5

个数,分别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安排学生继续实验,并把数据都填

入一张表格。有前两次操作的经验,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

动的方法。或是仍旧用红框逐次去框数,或是看着数表想像框的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对这类现象的感知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更清楚地

看到,每次框的数的个数越多,红框平移的次数越少,得到的和的个

数也越少,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得出规律是例题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带着教材里的两个问题逐行

观察表格里的数,研究平移次数与每次框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

及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的关系,找到的共同特点就是这类现

象的规律。平移次数与每次框的数的个数的关系,在表格中能看到的

是:它们相加的和都是10(数表里有10个数)。由此推理,10减每

次框的数的个数等于平移的次数。如果联想平移红框的操作,就能体

会这个关系是合理的。如在数表左端框出3个数,数表里还剩7个数,

红框还能向右平移7次。发现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的关系比较容易,

表格里能看到平移的次数加1等于得到的和的个数,在几次操作活动

中都有这一体会。发现的规律要用自己的语言,顺着填的表格,从左

到右概括地讲述。如数表里有10个数,减每次框几个数等于平移次数,

平移次数加1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看着表格讲述比较方便,关系清楚,

也有助记忆。

“试一试”增加了数表里的数(从10个变成15个),“练一练”

把数表换成正方形图案连成的花边。要求利用例题里的规律,说出几

个问题的答案,在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发现的规律。还要注意的

是,“试一试”直接说出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练一练”直接

说出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它们都没有问“平移多少次”。这是因为

平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平移次数是解决问题时应该主动思考的

中间数量。

2例2用较简单的规律构建稍复杂的规律。

例2的素材是在墙面上贴瓷砖,每块瓷砖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4块花色瓷砖拼成正方形,组成一个图案。把这个图案贴在墙面任意一

个位置,称为一种贴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图案在墙面上一共有多少种

贴法?显然,图案在墙面上的位置,可以在同一行左、右移动,还可

以在同一列上、下移动,这是例2比例1复杂的地方。但是,无论图

案从左往右移动,还是从上往下移动,计算平移次数的方法与例1是

一致的。所以,这道例题要以例1的规律为基础,构建稍复杂一些的

规律。

首先是理解题意,激活相关的经验。示意图的墙面上贴了瓷砖,

中间的4块组成一个图案。“把图案贴在这面墙的任意一个位置”引

发想像,可以把图案贴高些,也可以贴矮些;可以把图案贴在墙面的

左边,也可以贴在右边。经过交流和整理,得出两条线索,即教材呈

现的两种思考。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例1里获得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情

境中。第一种方法想的是在一行上移动,和例1非常贴近,很快得出

贴在最上面一行有7种贴法。第二种方法想的是在一列上移动,比例1

稍有变化,所以贴在最左边一列有多少种贴法需要数一数或算一算。

然后小组讨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第(1)个问

题需要的时间最多,把第一种一行有7种贴法和第二种一列有5种贴

法结合起来,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这里不要急于得出一共有

多少种贴法,要弄明白的是:如果一行一行地想,要从上到下想5行;

如果一列一列地想,要从左到右想7列。第(2)个问题在理解题意时

已经有了答案,这里再次讨论,是因为第一种方法讲的是最上面一行,

第二种方法讲的是最左边一列,需要扩展到每一行都有7种贴法,每

一列都有5种贴法。第(3)个问题是解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以及它的

算法。有前两个问题为基础,很容易想到一共有7×5=35(种)贴法,

这个算式的数量关系就是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与一共有的贴

法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和“练一练”都是例题的变式。“试一试”的图案虽

然仍旧由4块瓷砖拼成,但拼法变成“凸”字形。把它贴到墙面上,

求一共有多少种贴法,要把图案看成长方形。这一点可以通过教师演

示或学生操作来理解。“练一练”在墙面上贴的是长方形瓷砖,有6

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瓷砖拼成一个图案。求一共有多少种贴法的思考

与计算,和贴正方形瓷砖相同,能再次体会一共有的贴法与沿墙面长

的贴法、沿墙面宽的贴法之间的关系。

练习十第3题里有两类问题,一类是用“十”字形的框在数表里

每次框出5个数,一共有多少种框法。解决这类问题,要把红框看成

每次框出9个数的长方形。这一点,学生在“试一试”里已有初步的

体会。另一类问题是研究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只

要通过几次框数活动,就能发现框里的5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5倍。

中间的那个数是5个数的平均数。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9:4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437481267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数学找规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数学找规律.pdf

标签:数学找规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