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激光笔原理

更新时间:2023-03-03 18:13:49 阅读: 评论:0

石头书-文字故事

激光笔原理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文具安全教案大班)

1

《三光现象》现象、知识和方法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光的色彩颜色

(一)光源

1.定义:本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例如太阳、、闪电、各种发光的电灯、燃气火焰、

发光的水母(萤火虫)、电视机显像管、手机屏幕等物体。

注意:钻石、月亮(卫星)、地球(行星)、电影银幕、波光粼粼的水面等不是光源。

2.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两类。

(二)光的色彩

1.光的色散:

(1)实验——活动3.1分解太阳光

器材:平面镜、狭缝、三棱镜、光屏

做法:将平面镜伸出窗外并调整使太阳光照射到狭缝上;将三棱镜置于狭缝光束中,

转动三棱镜,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彩色光带为止。

现象: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结论:①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②白光是复色光,红、绿、蓝等色光是单色光;

③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偏折的角度不同。

(2)生活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雨后彩虹、日晕等。

(3)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色光的混合:

(1)现象:红光和绿光混合,得到黄光;红光和蓝光混合得到品红光;绿光和蓝光

混合呈现青光;等比例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得到白光;色散光带通过三棱镜后也得

到白光。

(2)结论:白光色散后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可以重新得到白光。这进一步证明白

光确实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颜色的光,

而自身却无法用其他的色光混合而成。因此,我们将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1)实验——活动3.2观察白光透过有色玻璃纸的现象

现象:当太阳光通过有色玻璃纸时,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绿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无色透明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即,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

它颜色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应用:制作滤色镜。

2.不透明体的颜色

2

(1)现象:在暗室中,太阳光色散光带照射到有色彩纸上,红色彩纸只能反射红光,

绿色彩纸只能反射绿光,蓝色彩纸只能反射蓝光,其他部位是黑色的。太阳光色散光带照

射到白纸上,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若各种色光都被吸收,则是黑色的。即,不透明物体

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2)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注意:光照射在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若物体是有

色透明的,则还有一部分光会透过它。

(四)光能

1.含义:光具有的能量叫作光能。

2.转化: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光能

可以转化为内能;通过太阳能电池,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人眼无法察觉的光称为不可见光。

(二)红外线

1.定义: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

2.发现: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胥尔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当温度计放

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时,其示数也会增大。这种探究方法称为转化法。

3.性质:①红外线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热效应显著。②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能不

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红外线强度越强。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

红外线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4.应用:红外烤箱、红外烤漆;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热图)、红外线温度计、红外制

导(响尾蛇导弹)、红外遥感(监视森林火灾、预测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寻找水源);红

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器等等。

(三)紫外线

1.定义:在色散光带紫光外侧存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光。

2.发现: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将照相底片放在色散光带紫光外侧时被感光了。

3.性质: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紫外线具有较强的能量,能灭菌。

4.应用:日光灯、黑光灯、验钞机、鉴别古画;杀菌消毒(医用紫外线灯、消毒柜);

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有利于钙的吸收等等。

5.危害:过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主要是眼角膜(引发白内障)和皮肤(导致皮

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焊接时带防护面罩、用防紫外线伞。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禁

止排放氟氯碳化物)。

三、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探究

1.观察:打开液晶投影仪或强光手电筒,让光正对着投影幕布或墙壁照射。将手放

3

在光束中,观察手影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改变手的形状,重做几次实验,观察手影的形

状、颜色和大小的变化。

现象:A.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B.影子的颜色总是黑色的。C.影子的大小可

以变化。

2.提出问题:光从光源出来后,怎样向外传播呢?

3.猜想与假设:光从光源射出后,在某种介质中可能是沿直线向外传播的。

4.设计实验方案:

(1)让一束光射向某一种介质,例如空气、水和玻璃,观察光传播的特征。

信息快递: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怎么办?用转化法。可以在空气中喷水雾、烟雾、

粉笔灰等;可以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细泥土等;可以选用有色玻璃。

(2)让一束光射向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观察光传播的特征。

(3)让一束光射向不均匀的介质(可以在水中倒入盐或糖,不搅拌),观察光传播的

特征。

5.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1)在气体中(2)在液体中(3)在固体中

(4)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5)在不均匀介质中

6.分析与论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7.光线:人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

线。

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而建立的理性化模型,并不真实

存在。(建立模型法)

(二)光沿直线传播有关现象的解释

1.影子的形成原因

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该物体后面,会形成一个光不能直

接照射到的,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个区域称为物体的影子。

2.月食:

(1)发生条件:太阳、地球、月球近似在一条直线上,

且地球位于两者之间。

(2)发生原因:光的直线传播,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

的中间,地球挡住太阳光,在地球后面出现地球的影子,使

月球全部或部分不能反光,从而形成月食。

4

(3)当月球运动到a位置发生月全食;当月球运动到b位置发生月偏食;当月球运

动到c位置不发生月食,但月球较暗。

3.日食:

(1)发生条件:太阳、月球、地球近似在一条直线上,

且月球位于两者之间。

(2)发生原因:光的直线传播,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

的中间,月球挡住太阳光,在月球后面出现月球的影子,使

地球上的人不能看到太阳或只看到太阳的一部分。

(3)地球上a区的人看到日全食;地球上b区的人看到日偏食;地球上c区的人看

到的是日环食。

4.小孔成像:

(1)成像条件:小孔足够小,一般5mm左右。若小孔比

较大,但像距足够大时,较大的小孔也能出现小孔成像现象。

(2)成像原因:光沿直线传播。

(3)成像性质:实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三)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

(1)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开凿笔直大山隧道。

(2)利用激光贴地面砖、墙面砖,保证地面水平、墙壁竖直。

(3)排队时,每一位同学只看见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看不见前面其他同学时,队

伍就排直了。

(4)射击瞄准时,当准星挡住被射击的物体(即目标、准星、眼睛“三点一线”)时,

扣动扳机,即可命中目标。

(5)木匠闭一只眼观察木块的边线是否为直线。

(四)光的速度

1.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地球接受到的太阳光,其实是500秒之前发出的,

2.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虽没有成功,但揭开了人类历史

上对光速进行研究的序幕。

3.光速的大小:在真空中c=3×108m/s,在空气中约为3×108m/s,在水中的光速约

是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的光速约是真空中光速的2/3,所以,光速的大小决定于介

质的种类。

4.应用:激光测距。

四、平面镜

(一)平面镜的基本知识

1.含义:表面平整、光滑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

2.种类:种类繁多,古代多用铜镜,明代传入玻璃镜。生活中平静的水面、抛光的

金属面、平滑的地面砖等等也是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对像的性质、位置、像的大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距离的

5

大小关系等作出猜想。

2.设计方案:

(1)确定像的位置: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

某一位置;再将另一个等大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人眼在玻璃板前(棋

子A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B和A的像重合为止。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

的位置。这是等效替代法。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利用玻璃板透明(玻璃具有透光性)的特点,使人眼在看到物体A的

像的同时也看到物体B,从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坏处:

①由于玻璃板是透明的,光射到玻璃板上后,大部分光透过去了,少部分光反射成像,所以物体在

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亮度较小,背景光很亮时看不清像。应对方法:降低背景亮度(选用茶色玻璃板,

拉上窗帘、桌上铺有色彩纸);增加物的亮度(选用灯泡、蜡烛灯做成像的物,用光源照射物体)。

②与镜子相比,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都反射光,都能成像,所以将有两个像,可能会导致像距测量

出现错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应对方法:尽可能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

(2)探究像的特点:

在确定了像的位置后,用棋子A的像是否与等大的棋子B重合,来比较像和物的大

小关系;用刻度尺测量出像距和物距,来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用量角器(或方格

纸)来比较像和物连线段与镜面是否垂直。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放好平面镜;(2)放棋子A,判断像的位置;(3)放棋子B,确定像的位置;(4)

判断像和物的大小关系;(5)判断像距和物距大小关系,以及像和物连线段与镜面的位置

关系;(6)判断像的虚实;(7)改变位置,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增加可信度,以便

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4.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注意:(1)平面镜成等大、正立、虚像;(2)镜面是物像的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成像原理:

①在烛焰上取一个发光点S,以从S点发出的两条

光线为例,它们射到平面镜上,将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如图所示;

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平面镜后的S

1

点;

③两条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后,人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与右图相比,两种情况引起的

视觉感受相同,人会感到S

1

处有一个“发光点”,这个“发光点”就是S点的虚像。同理,烛

焰上其他发光点也都能通过平面镜产生对应的虚像点,无数个像点共同组成了烛焰的虚像

点。

由此可见,烛焰的虚像上并没有光发出,我们看到的虚像是由射入眼中的反射光所形

成的视觉。

6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的,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过像点。

2.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反射或折射光线实

际会聚所成的像,它是由真实的光点会聚而成的明亮区域,是真实存在的,既可以用眼睛

观察到,又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反射或折射光线并没

有会聚而是变得发散,人们逆着反射光或折射光看过去,感觉到这些发散的光线是从它们

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所以,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并不真实存在,因此虚

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而不能在呈现在光屏上。

(四)平面镜的应用

1.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成像(梳妆、纠正姿势);(2)扩大视野空间。

2.在医学、军事上的应用:(1)潜水艇的潜望镜;(2)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背

面的情况。

3.从物理学的角度概括:(1)成像(照镜子);(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自

行车尾灯)。

平面镜应用不当,也会带来光污染。

五、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

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有关的术语:

(1)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猜想与假设: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

系。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要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关键是要在实验中显示入射光和

反射光(选用白色硬纸板、激光笔),并能方便地改变和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在白色硬

纸板上标出法线、测量角度大小的刻度)。

如何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由A、

B两部分组成,可以绕接缝ON旋转。

3.进行实验:

将平面镜水平放置,将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

分组成,可以绕接缝ON翻折。

(1)使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并将纸板B绕接缝ON向前或向后

翻折,观察在什么情况下纸板B上能呈现反射光束。

现象:当纸板由A、B在同一平面内时,同时看见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向前或向后

7

翻折纸板A后,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束。

(2)将纸板B翻折到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再多次

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数据,并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

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相等。

4.分析与论证——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

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理解:(1)包括两层含义,一讲了三条线的关系,二讲了两个角的关系。

(2)法线是反射、入射光线所夹角的角平分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后来的入射光沿着原来的反射光的路径传播,则

后来的反射光必然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的路径传播。

(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镜面反射漫反射

不同的

反射面平滑粗糙不平

若入射光平行,则反射光平行不平行

若入射光平行,人眼观察

的效果

人眼只能在某一特定方向

上看到很亮的反射光

人眼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

都能看到较暗的反射光

应用平面镜电影银幕

相同点

二者都是光的反射现象。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

每一条光线的传播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四)凹面镜和凸面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做反光罩、太阳灶等。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用来做后视镜、反光镜等,扩大视野。

(五)光的反射的应用

1.自行车尾灯——角反射器。

2.反射式望远镜。

拓展:旋转问题

若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随之增大;

若平面镜不动,入射光线顺时针绕入射点转动了θ角,则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θ角;

若入射光线的位置不动,平面镜顺时针绕入射点转动了θ角,则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

2θ角,法线顺时针转动2θ角,反射角改变θ角。

六、综合实践活动——小孔成像专题

(一)针孔照相机——小孔成像现象

1.制作要点:

(1)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戳一个小孔;(2)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的

塑料薄膜;(3)用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记录呈现在半透明膜上像的特点。

2.成像的特点:

(1)既能被人眼看见,又能呈现在光屏上,属于实像。(2)像和物相比,上下颠倒,

8

左右相反,是倒立的实像。(3)与物相比,是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倒立实像。

3.成像的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成像的条件:小孔足够小,一般5mm左右。

5.像的形状规律:实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6.像的大小规律:

(1)静态规律:(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A'表示像的大小,A表示物的大小)

①若v小于u时,则A'小于A;②若v等于u时,则A'等于A;③若v大于u时,则

A'大于A。

(2)动态规律:因为

A

u

v

A

,像的大小与像距、物距和物的大小等三个因素有关,

①当u、A不变时,则v越大,A'就越大;②若v、A不变,则u越小,A'就越大;③若u、

v不变,则A越大,A'就越大。

7.特殊情况下

如果孔比较大(一般大于1cm),光屏上将出现与孔形状相似的亮斑,周围是黑暗区

域(即物体的影子)。如果孔虽然比较大,但因像距足够大(至少为孔的大小100倍以上),

影子现象又变为小孔成像现象。

(二)树荫下的光斑

树荫下的光斑,有的是小孔成像现象,有的是树叶影子围成的明亮区域。

1.属于小孔成像时,

(1)形状:光斑(像)的形状决定于太阳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该光斑的形

状始终是圆形的。

(2)大小及亮暗:光斑(像)的大小决定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距离越大,光斑越大,

同时光斑亮度越暗。

2.不属于小孔成像时,属于影子现象时,

(1)大小:亮斑的形状决定于孔的形状。

(2)大小及亮暗:亮斑的大小决定于洞的大小和洞到地面的距离,洞越大,距离越

大,亮斑越大,且其亮度不变。

附:重要方法

1.转化法。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证明红外线的存在;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证

明紫外线的存在;向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向烧杯中冲入烟雾显示光的传播路线。

2.归纳法。从大量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归纳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建立理想模型法。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用光线形象地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4.等效替代法。用相同的蜡烛与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替代像的位置。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8:1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38429126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激光笔原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激光笔原理.pdf

标签:激光笔原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