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兵法
开局出动大子,符合战理,但是从更深的层次来考虑,则应该根据对方主力
调动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抗衡、抑制的对策,就是说必须时刻关注局势的焦点。引
用围棋的『术语』就是不可盲目脱先!
运子必须子力配合,气机相通,一股强大的合力随之而生。由此观照人于世
上不可孤立,譬如刘邦称帝,无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之助焉能成事。正所
谓“兵不在多,在于精”,象棋虽然棋子不多,但往往三数只棋子便足以构成千
军万马的气势,个中的变化精微幽深,即使是用心领悟,还未必尽晓其中机关呢!
《孙子兵法?虚实篇》言道:“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这个道理可以延
伸为“进而可御者,冲其实也。”故曰:不知敌我之虚实,事倍功半;知敌我之虚
实,事半功倍。避实击虚,堪称因势利导的范例。是故弈者必须思路开阔,切勿
满足于分析某一变化。倘若是一招出手,隐含多种进击方案,那么可以称之为“善
者之善”。
中局成对峙之势,弈者必须细加注意,在这种风平浪静的形势下,局中之人
特别容易滋生痲痹大意,常言道:“棋差一着,谬之千里!”,有时候,一步不太
明显的软着也会导致局势的逆转。这时断不会出现顷刻间土崩瓦解的情势,这种
局势,就像和风细雨,一时并不见其厉害,但是若一再疏漏,待到发现之时,局
势就无可挽回了,这正是平稳局面的可怕之处。心里放松固然容易导致疏于防范,
但是心里压力过大也同样会令人丧失正常的判断力。时刻保持平常心,是弈者必
修之课!古人说:“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这句话可以当作棋手的座右铭。
心理因素的作用绝不能等闲视之。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削平)之,人满则
天概之。”至理也。弈者宜深自体悟!
对于一般的爱好者来说,了解残局的概念甚有必要,只有清楚各种胜、负、
和的形势,才能在对局中趋利避害,该兑子时兑子,该保留主力时就避开对方邀
兑。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同样的兵力在不同的形势下其自身的价值并不是完全
等同的。有时候甚至一只小兵的作用要大于车、马、炮等强子。身为弈者,只有
根据形势的变化充分挖掘枰中诸子的效力,才能创造出精彩的好局。看起来,下
棋的道理跟领导指挥的道理也是有共通之处的。有一个小故事也许能启发弈者的
思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有一次出使秦国遇到凶险,帮助他脱险的却是两
名原先毫不起眼的门客,这两人靠着学鸡鸣狗盗立下了大功,这并不是齐国数十
万大军所能做到的。因此,身为弈者,绝不能忽视枰中的每一个子。也许,在形
势最凶险的时候,一招上仕或扬相,或是一步毫不起眼的边兵,都可能使形势发
生巨大的变化。
马炮残棋最是缠绵,在棋盘中,棋手便如三军统帅,他必须通盘考虑,充分
地发挥麾下每一只棋子的效用,哪怕是一士一象,一兵一卒都不能忽略。既考虑
到马炮协同作战的威力,注意兵卒之有生力量,又不偏废后方士象的助攻作用,
才是最佳的攻守法门。用兵之道,贵在首尾相顾,若阵形中两翼无法沟通支持,
易露败象。
大凡高手过招,总是给人一种老练稳重的感觉,阵势不稳,后患无穷。缓攻
型布局,例如对兵局之阵法,关键在于双方调兵遣将的步调必是小心翼翼,绝不
轻易出击。它要求弈者有非凡的韧劲和耐心以及冷静面对纷纭局面的能力。攻击
型棋手有时因为杀气过重,一再错过了平稳的选择,最终导致局势无法收拾,这
真是逆势而行的教训啊!诚然,我们也当看到,正是这种拼斗到底的坚定信念而
屡建奇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无人不晓,可是,又有谁能掌握得恰
到好处呢?
仙人指路,起手悠闲,这难道不是与争胜的思想背道而施吗?许仙并不这样
认为。诚如《周易》所言,刚柔只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能相互转化。虽
然说,夺城终须依靠刚来完成,但这里面有一个次序的问题,是先柔后刚,还是
刚而转柔再变刚,还是一刚到底。因此,起手悠闲并不说明争胜无力,相反由于
战线悠长,双方全面较量的机会较多,胜机因而增多亦未可知。以卒底炮应对,
是常用之着,红次着架起中炮转柔为刚,而黑次着升右象则由首着卒底炮锋芒毕
露转入中路防御,这种刚柔的变化研究起来很有意思。许仙认为,高明的棋手必
然擅于掌握刚柔变化的节奏。在棋盘上得与失是永恒的主题,有失一定有得,有
得也一定有失,最重要的是看得了甚么,失了甚么。红方面对黑方卒底炮,弃兵
是失,但换来大子出动迅速却是得,这种常见定式套路,人们普遍认为得失参半。
因其参半,故能不衰。仙人指路对卒底炮,往往是输攻墨守,双方循序渐进,按
部就班,典型的阵地战局面,这类局面,较量的是耐性和细腻功夫。
飞相属柔性布局,着重于在平淡无奇的运兵中产生暗力,因而这种阵法多由
内家高手施出,常能产生伤人于无形的效果。不过由于一招一式均无必发之势,
若功力不足,则易致伤敌不成而自伤。翻开棋史,该阵鼻祖当属胡荣华,棋坛高
手能纯熟运用且战绩颇佳的有李来群和赵国荣。
看官,飞相局这类柔性布局表面看来似乎要求不算严谨,但却最易使人滋生
懈怠之心,将局势引入凶险的境地,弈者当引以为戒。高明的棋手,总爱在棋局
中布设假像,以便从中取利。善弈的人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避害趋利。所以说,
纹枰对弈的凶险就像打仗一样,稍有不慎便满盘皆非。战国时期燕国攻下齐国七
十余城,但是齐国却凭孤城之力转守为攻,为什么呢?是因为燕国不能善始善终
啊!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弈者的反思吗?
有很多爱好者对于如何防守盘头马感到头痛,这里可为大家提供一个防守范
例。所谓盘头马,即双马连环由中路杀出,这里面立中炮挺中兵是必要的架势,
另外马能否跃居中路,是否有车过河,也是盘头马攻势能否形成的要点。黑方每
每以炮封锁兵行,限制红方过河车,红方却想挥车过河占领卒行线,往往都是双
方必争的焦点所在。
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因此,优秀棋手必须具备艺术家的某些气质:深
思、专注、创造力等等。可以说,某位棋手一旦不再有所创新,而是人云亦云时,
他本人的艺术才能已然枯竭。有一个极好的例子,就是旷代棋王胡荣华。从少年
至盛年,他的棋艺生涯是以惊人的创新为主旋律的。充满生机的新招使他沉浸在
艺术的欢乐之中,同时,又令对手猝不及防,因之,他又不断地品尝着胜利的果
实。时至今日,胡大师又届知命之年,但艺术家的气质却丝毫不改,人们在他的
对局里仍能经常看到他那些不落俗套的招数。尽管他的精力已大不如前,可是旺
盛的斗志和惊人的创造力仍助他于1997年重夺全国冠军,并于第十七届五羊杯
上力挫群雄,再执“王中王”之牛耳。壮哉!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在象
弈这一动态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孙子兵法》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象弈当如此乃健。
《孙子兵法》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乎?
《孙子兵法?军争篇》云: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三十六计中“满天过海”计中有一段解语说“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
阴,太阳。”大意是说非常公开的现象往往潜伏着非常机密的谋略。
兵法上说:“逼则反兵,走则减势。”因此,高明的棋手总是围而不打,给对
手留有一定的余地!正好体现兵家“以迂为直”的战略。
象棋象棋,没象没棋
“我得亦利,彼得亦利”,是为争地
“两军相争勇者胜”
"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走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老子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所以说善弈的人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避害趋利。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合乎利则动"
古人说:“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
故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以正合,以奇胜”
“常山之阵”,首尾相顾,
《孙子兵法》云:“势如张弩,节如机发。”势如强弩,节如发机
《孙子兵法》云:““…………一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死生。”这真是用兵至理啊!---兵无常
形,水无常势。
我未能冷静地分析局面,催兵急进,其势竟如荆柯刺秦王,不智也。
徐大师得势不饶人,步步生莲,至此红车必失,无力再战。
是故弈者定须思路开阔,切勿满足于分析某一变化。倘若是一招出手,隐含
多种进击方案,那么可以称之为“善者之善”。
《孙殡兵法》有句名言:"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铢有余。不能分
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
不能按人之兵,疑人之心,虽数倍与敌而不足,能按人之兵,疑人之心,虽
锱铢而有余
人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不足。
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
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
吴三桂很好学,明白孙膑话中的意思,‘能分割敌军,能牵制敌军,自己的
兵力虽然少,但是克敌制胜仍然有余;如果不能分割敌军,不能牵制敌军,自己
的兵力虽然多,依然会感到不足,兵多将广就一定能打胜仗吗?那只要双方各自
统计一下兵员数量,就知道谁胜谁负了,还打什么呢……!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兵法的
“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者胜”,“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胜可知而不可为”。用于指导战争的用兵原则,同样适用于指导下棋。
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
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知,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
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7:0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34249125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象棋六大阵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象棋六大阵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