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
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落后模式。尤
其是语文课,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深入挖掘,在课堂上获得理想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
而对于“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细想起来,课堂导入不外乎这样几种形式:
1.营造气氛,以“情”导入。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表述,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
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
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初中生情感丰富,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内心还较为单纯,所以易受感染。在亲情方面,他们表现尤为突出。所以,教师要抓
住这一特点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亲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有位老师在讲授《背影》时,师生们共同声情并茂地吟诵了大家熟悉的《游子吟》,然后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父母
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不仅仅体现在子女临行之时,它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
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
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
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著名学者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形象。这样,学生自然就被感染了,进而进入学习状态,并迫不及待地想
学习此文,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我在讲授《散步》时,先播放了《洗脚》广告,然后导入:同学们,我们对这个广告应该
是很熟悉的吧,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了好长时间,那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则公益广告要表达的主题呢?同学们说
得都很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是在新社会代代相传。这则广告中,将爱心传
递下去的人是谁呢?对,这是这位孝顺的儿媳,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们被这位孝顺的儿媳深深感动着,被这个端
着满满一盆洗脚水的孩子感动着。是的,这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生活当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
个字眼一直伴随着我们左右,我们的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篇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吧,哪
怕就是这样一件一家人共同散步的平凡的生活小事,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亲情。
以“情”导入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
学上台来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
2.激发欲望,以“趣”导入。
现在的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在进入新课之前,如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求知欲望,那么导入
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如在讲授《核舟记》时,我就找到了几幅展示微雕技术的图片,有上海著名雕刻家袁耀在一块手掌大小的完整翡翠石上,
完美刻画了千手观音的造型。其中,千手造型以及位于观音像头顶的小观音像均清晰可见。据悉,经过测量千手观音造型头顶
部的小观音像脸宽仅仅0.38毫米。目前此项精湛珍宝工艺正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有浙江宁波微雕大师李期慈在一颗普
通米粒大小(6毫米×3毫米椭圆)的象牙片上,用线描方式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从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到近期刚刚连任的布什
在内的共42位美国历任总统肖像。将作品放在20倍的放大镜下观赏,42位总统的头像或正或侧,依照就任先后依次排列,形
貌清晰可见。还有刻有240首唐诗的乒乓球大小的微雕葫芦等等。最后又展示了这枚核舟图片,精湛的微雕技艺令学生们惊呼
不已,也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3.创设问题,以“知”导入。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水平,也具备一些运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而且他们还具有挑战精神,有一股不
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就能设计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顺势导入
新课,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如在讲授《故宫博物院》时,我先提问了一个问题:“我们班那些同学游览过故宫?”有很多同学举起了右手,然后我又
连问了几个问题:“故宫在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叫故宫?故宫以前的正式名称是什么?你知道故宫的历史价值和它的来历
吗?”这时,刚才举手的同学都不吱声了。我说:“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同学游览过故宫,但现在看来,大家对我们祖国辉
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还是了解太少,好吧,让我们一同走进故宫博物院,去探寻一下祖国的无限宝藏吧。”
再如在讲授《愚公移山》时,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
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
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4.寻找故事,以“讲”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
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如我在讲授《老王》时,课前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名字叫《高贵的施舍》,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乞丐向一个女主
人乞讨,女主人让乞丐把砖搬到屋后,乞丐搬了之后,女主人给了乞丐用劳动换来的二十元钱,数年后这个乞丐通过自己的顽
强拼搏成了董事长,他要让女主人搬到城里去过好日子,可女主人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的故事。让同学们理解文中妈妈这样做,
是给予了别人一份高贵的施舍,是为了树立他的信心,不要在生活面前倒下!也要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爱
心,这里面包含了互助,平等与尊重!为将要讲授的《老王》中的难点做好了铺垫,从而导入新课。
一位老师讲授课外阅读篇目《妈妈的眼睛》时,就用同样体现母爱伟大的一篇小故事《神秘的耳朵》导入,这个故事深深
地打动了学生,感染了学生。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精心设计直接
影响着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
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激发活跃学生的情绪,诱发学
习兴趣,整个课堂情绪就会很高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追求课堂导入的艺术化,为课堂教
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在上课后的三五分钟内形成“我要学”的心理趋势,同时为学
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那么,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呢?我觉得在小学
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风格迥异的导入方
式。下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一些导入的方法。
1.解题导入法
解题导入法是教师利用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还可根据文章
的题目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如教学《将相和》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将相和》。请同学们把题目多读几
遍,你能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将与相和好的意思。
师:没错,从题目上看,课文重点描写了将和相是怎样和好的事,不过,既然是“和好”,
就说明他们以前是不和的。那么,将和相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中的将和相又到底是谁
呢?就让我们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又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与敌人
英勇战斗的故事——《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齐读题目。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些字重
点字?
生:“飞”和“夺”是重点字。
师:那么“飞”和“夺”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飞”说明时间短速度快,“夺”的意思是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
师:你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文的题目一下子知道了文章的重点内容。那
么,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夺下泸定桥呢?他们又是怎样夺桥的呢?让我们一起
来读课文吧!
2.背景介绍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
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
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
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
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
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3.演示导入法
3.1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
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
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
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3.2多媒体演示导入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借助与紧密联系的歌曲、视频、动画
作为课堂导入,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使他们在宽松
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如教《草原》时,首先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播放图文并茂的视频草
原的画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4.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
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
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
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
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
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
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
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
文。
5.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比较爱听故事,
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产生
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例如教《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讲故事:“很久以前,有只青蛙住在
井里,有天青蛙坐在井底望着蓝天出神,这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于是青蛙和小鸟
谈了起来,同学们想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吗?”这样,从这个故事入手,过渡到要教的内
容,给学生设下了悬念。
又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就用自身的一段游历来导入:“同
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青山秀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
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
就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
得很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
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食被他搜刮空了,岂不
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
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就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
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再听听
那神奇的故事呢?”此时此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
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授课文时也就易
如反掌了。
6.情境导入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
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创
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
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
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样的课文的导语设计,教师要选准切入点,引“生”入情、入境,
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
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
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
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文中所描述是悲惨情境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
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
又如教学《父亲的菜园》时,可以这样导入: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为家人开垦了一
片菜园,他的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且是一生的启迪。是什么启迪呢?请小朋
友快速阅读课文《父亲的菜园》。
这种导入方式,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
想共鸣,进而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
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
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
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按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
计的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环节,以便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
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整堂
课的最开始的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导入的成功与否
也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秩序和效率,这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不容忽视。学生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如何引导和组织有效的教学,如何创造性
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习呢?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
例,初步探讨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
一、谈话导入,引起共鸣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相关的一些谈话,引起学
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质
疑。比如义务教育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海上日出》,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
见过日出吗?”学生可能会回答看过;接着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很
容易回答出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形状等;教师继续问“你们在海上看日出吗?”大部分学生
会说没有看过;于是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到“我们今天跟着巴金爷爷去海上看看日
出好吗?”学生当然会欣然同意,那么一节快乐的语文课便开始了。
谈话导入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新课,但是也要注意话题的选取,一定
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否则还没上课就离题万里了。谈话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不然会影响
课堂结构的层次,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
二、实物导入,亲身体验
用实物导入,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体验。比如义务教育
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绿叶的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集一些课文里描述过的“椭
圆形的”、“针形的”、“蛋形的”等树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漂亮的
叶子,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样子,真切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绿叶的感情,从而对课文产
生浓厚的兴趣;再比如同册书的课文《一只贝》,教师可以拿一些贝壳让学生放到耳边听听
大海的声音,观察贝壳的花纹,想想这只贝壳是否曾经孕育过珍珠,想象它在海边沙滩上的
情景,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学习中了。
运用实物导入法,能让学生感觉很新奇,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什么都喜欢亲身体验一
下,所以实物的出现,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关注课堂学习。但是实物在课堂上出现
也容易引起一些学生的过分关注,教师要控制好实物观察的时间和度,尽量让学生能将实物
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尽快回归文本。
三、图片导入,视觉冲击
尽管义务教育S版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有插图,但是为了能吸引学生课前的注意力,
有时候用自己准备的一些图片导入新课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五年级上册课文《金奖章》,
教师可以自己画一个金奖章,出示并问:“如果要你们把这一个金奖章发给地球上的一种鸟
儿,你们会发给谁呢?”这时学生肯定会被这个奖章吸引,然后在头脑里马上思考该颁发给
哪种鸟儿,也许有的会说出自己喜欢的那种鸟儿的名称,那么教师就可以导入新课:“今天
鸟国里就有一只鸟儿获得了这枚金奖章,到底是谁呢?为什么颁发给它呢?请同学们认真读
课文,找到答案”。再如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
件,先出示夜晚星空图,吸引学生观察图片,找到大熊星座,并问学生:“你们知道关于大
熊星座的传说吗?”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很想知道这个传说。于是教师便说:“它可是七颗钻
石变成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这样就导入到课文学习中,学生会带着很浓的兴
趣主动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
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还有一些美丽的写景课文,比如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走进丽江》等课文,可
以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照片,让学生领略美景的同时思考如何用语言描述这些美景,这样导入
新课,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图片虽然没有实物那么直观,但是精心制作或挑选的图片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加深学生
对画面的印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音乐导入,激发情感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同时也能激发人的情感,所以用合适的音乐导入
语文课堂,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义务教育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唐玄奘西行取经》,
课前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歌词“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能让学生体会唐僧师徒取经的艰难,而唐僧的人物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所以以此导入新课,
能让学生对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产生浓浓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玄奘取经遇到的重
重险阻。再如五年级下册的《冬不拉》,可以在学生看到插图“冬不拉”样子的基础上播放一
段由冬不拉乐器弹奏的音乐,让学生体会这种音乐的节奏特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音乐导入,不仅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不过能用音乐导入的课文并不是很多,教师可适当运用。
五、游戏导入,寓乐于学
语文课堂中能用游戏导入的教学内容不是很多,这需要教师细心琢磨,精心设计。比如
义务教育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吹泡泡》,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肥皂水,让学生自带吸管,
利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提前到教室,和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吹出来的
泡泡,观察泡泡的颜色变化等,待上课铃响后,可以收拾好东西,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观察情
况提问。这样既不会影响上课秩序,又能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再如二年级上册的《天鹅、
大虾和梭鱼》,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天鹅”、“大虾”、“梭鱼”的头饰,把一张课桌放到教室
前面,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拖动桌子,看看是否能移动;再请他们从同
一个方向拖动,再看看结果怎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悟出道理,这个时候回归教材,就能
轻易把握课文内容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适当的课前游戏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领
悟一些课本里蕴涵的道理。
除了上述的导入方法,其实很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常用的譬如:复习导入法,即通过复
习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故事导入法,通过简短的小故事导入到新课等等。
总之,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所以好
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
实践中学会学习,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4:4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261571242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堂导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堂导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