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后感如何写读后感前几
如何写读后感如何写读后感
前几天讲过两篇游记:一篇是《绍兴游记》,一篇是《黑龙潭游记》。为什么从游记开始
讲?原因就在于游记与读后感是相通的。
读后感,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读一个是后,一个是感。“读”是用眼看,以及眼看的对
象,“后”是思考,是大脑的加工。“感”是经过加工以后变成的文字。
读后感的对象,一般是指一本书。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游记这种题材变形一下,换一个名
字,就叫观后感。读后感讲的是读书后的感悟,观后感讲的是观景后的感受。游记,写的
是去一个地方游览,看到什么东西,有什么收获。读后感,读的是书;观后感,观的是景
物或者地方。
第一张图片上的是景,观过后写出的感,既叫游记,又叫观后感。我们再来看第二张图片
这是一本书,看完一本书写出来的感想,就是读后感。
很多妈妈、孩子说读后感不会写。那我们可以扩展开来理解,比如看一场电影写的心得,
可以叫观后感,也可以叫影评;看了一本书,写出来的心得体会,可以叫读后感,也可以
叫书评。前两天有的妈妈问读后感是不是议论文,这个很难定义。我们先从感觉上来讲,
无论是观后感还是读后感,都是先看到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一部
电影,可能是一处名胜,也可能是一次展览,看了一样东西后写出来的感想、收获、领悟
都可以叫读后感。
再看第三张图片:
这张图片反映了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这个事物包含了很多方面,可以是一本书,可以
是一部电影,可以是一处名胜,也可以是一次展览。看完这些以后写出来的东西都可以称
之为读后感。至于写出来的是什么文体,那是无所谓的。如果抒情多一些可以称之为散
文;如果议论多一些可称之为议论文;如果叙事性强一些可称之为记叙文。不管你用哪种
叙述方式,不管是抒情多一些,还是景物描写多一些,还是感慨多一些,都不会影响到
“感”的文体的形成。
总而言之,无论是观也好读也好,运用的武器都是一样的——都是用眼睛看的。区别在于
看到的对象不一样。看风景、看书、看展览、看电影,首先要用眼睛看,同时还要用大脑
想,这就是所谓的感。写读后感也是一样,是看到一本,然后用大脑去想,去感悟,去思
考。
我们看最后这幅图:
我想通过这张图告诉大家:读后感和观后感除了原料不同以外,其它的所谓创作过程,或
者说写作过程,都是一样的。所谓的原料不一样,就是有的是书,有的是景物,有的是电
影或展览,但加工的手段都是用眼睛看,用大脑想,最后都是形成一篇文字性的东西。所
以,如果你会写游记了,那你就会写读后感了。换句话说,你会写观后感了,也就会写读
后感了。
游记怎么写的呢?一般来说,肯定不会当时就写。大都是看完一处风景回来以后,会在大
脑思考,会对看过的风景名胜产生一组画面或者场景:首先我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后
来又去了哪里,又看到了什么……
写读后感也是如此。读后感虽然看到的是文字,但是在大脑里会反应出看的这本书里讲了
什么故事,讲到什么场景,讲了哪些人物。故事、场景、人物,都是从大脑里面产生出来
的。这些场景无论是由文字产生,还是由真实的风景产生的,还是电影、动画片、展览产
生的,最后在脑子里面形成的,都是读后或观后所形成的一个像电影一样的场景。
由此可见,读后感和观后感的写法一模一样,没有差别。如果从文字上探讨,“读后”是
用眼睛读的,“观后”也是用眼睛观的。不管怎么样,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我看了一本书
我可不可以写观后感?可以。我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或是一部电影,我可不可以写读后
感?也是可以的。它们写作的流程、方式、要求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学会了写游
记,你就可以按照写游记的方式去写读后感。
通常我们写游记时会这么写:今天我来到了……首先我看到了……后来我看到了……再后
来又看到……最后看到……通过这次旅游,我体会到……
我们也按上面的方式来写读后感:今天我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讲了……还讲了……又讲
了……通过这本书里讲的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
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我们把基本套路搞明白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就会自己变形。也就是
我们平时说的僵化、固化、优化的过程。在讲功夫作文时讲过,无论写什么作文,都要做
到“情景不分家,人事不分家”。
我们再来说说写游记。这么写:今天我来到什么地方,首先我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了什
么游人,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感觉到这个地方原来有这么多的风土人情;后来我又来到
什么地方,这里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然后抒情:感受到大自然是那么美,社会是那么和
谐。通过这次旅游,我不仅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还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体会到
了社会的和谐平安。这里面又变形了——有人有事有景有情。
读后感呢,今天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描写了什么故事。同时,书里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感
情。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它不仅描写了大海,描写了孤岛,描写了大自然,让我体会到了
鲁滨逊在孤岛上求生的不易,感受到了鲁滨逊努力战胜大自然的情怀。这样就越写越丰满
了——用什么样的笔调展示了什么自然风光,用什么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看完这本
书,我犹如神游到了鲁滨逊漂流到的那座孤岛,鲁滨逊为我增加了战胜自然、战胜孤独的
勇气。
这就是你看书后的感悟,感悟也是通过文字来的。也就是,你看的这本书里,为了展示了
什么样的自然的景色,是大海还是波涛?是野兽还是孤岛?这些都是文字给你提供的画
面。而游记是真实的景致为你提供的画面、故事、情节。综合来看,不管是文字提供的,
还是你亲眼看到的真实的景致,还是电影或多媒体为你展示的景致,最后在大脑里形成的
要素是一样的。它已经由文字转换成了你大脑中产生的景致、故事、感情、感悟。在这个
基础上形成的文字就是读后感,就是观后感了。
读书要本着一个原则,就是先把薄书读厚,把技法融汇贯通;然后再把厚书读薄。《提高
篇》的第一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写作文一定要有顺序感。
写游记和读后感,也要有顺序。大家课后可以去看《实战篇》里游记类的作文,还有《启
蒙篇》里关于过渡词的用法。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建立作文的框架。
过渡词本身代表逻辑的关系,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现在我们用一些过渡词,去构
建一篇读后感。还是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第一是通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鲁滨逊漂流记》,通过看这本书……
第二,书中描述了……或者记述了……
如果你想写书中给你描述的景致,比如大海、苍天、崖壁、孤岛、沙滩,可以用对称块、
对称句来写——这本书为我们描述了大海、描述了沙滩、描述了岩石。所谓的对称句一展
开就是对称块了。
或者可以说,这本书讲述了鲁滨逊在孤岛自己造船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客服困难的故
事;讲述了和星期五如何相处的故事;讲述了鲁滨逊如何克服困难回到故土的故事。
所以,作文就是归纳和整理能力的训练。“描述了……讲述了……”无非就是把你看到的
东西整理、归纳、提炼。
其实,写游记就和拍照片一样,要学会取景。游记游记,不是什么都记。要把重要的、印
象深刻的提炼出来。取景就是要会归纳、会整理。同样,一本书有几百页,书里有很多场
景、故事、风景,要像游记一样把重要的感悟、印象最深的话语、让你流鼻涕、流眼泪的
故事,归纳、提炼出来。这个训练的也是你的概括和提炼能力。所以,读后感不是什么都
感,游记不是什么都记,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通过一本书描述了……或者记叙了……,通过对称句对称段,把它提炼出来。这就是忠实
于原文。然后再写表达了……(我们接着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或者说展示,或者
是说明——表达了鲁滨逊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大自然的决心,在困境面前开动脑筋,积
极自救的意识,在特殊环境下如何与人相处。记住,一定要讲到情景义。前面是提炼,忠
实于原文,后面是提升。
通过一本书描述了什么,展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鲁滨逊这本书,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
故事,还以恢弘的气势展示了大自然的和谐,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展示了这座岛的神秘。
还讲到故事、人物、情景,这些都可以写的。
“通过……描写了……展示了……我收获了……”,跟游记是一样的。所以,写读后感,
只要把这几个关键词学会了就可以了。过渡词在《启蒙篇》里面讲了很多。除了这些以
外,我们还要学会通过变形来写:
鲁滨逊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件事:第一……第二……第三……,通过三件事,让
我领会到了几个方面的道理:一方面让我领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知识和技能;第二,在
困难面前,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学习,更增加了我以后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记叙……描述……就是读,表达了……展示了……就是后,我收获了……领悟了……就是
感。
首先对于书的读,至少可以写到一半,讲了两个故事三个故事。
比如我们写《三十六计》的读后感:这个假期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讲了三十六个
计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一个是“偷梁换柱”,一个是“暗渡陈仓”,还有一
个是“空城计”,通过这三个故事,我领悟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更坚定了我去学习古人
智慧的目标和信心。
当然,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表达的东西不尽相同,但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就不会为所谓的
题材所局限。如果讲题材就没完了,就和画家画画一样,本质的东西抓住了就明白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4:4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257361242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什么叫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什么叫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