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传统恋爱
篇一:中国人的爱情观念
中国人的爱情观念
爱情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社会上甚至有“爱情至上
主义者”,以爱情的追求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这种观点固然过分,但也从另一面
说明爱情的可爱与尊贵。当今社会的爱情观,既有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影响,又深
深地带着中国传统爱情观的痕迹。将中西方爱情观作一番比较,应是一件很有趣、
很有意味的事。
在西方人眼中,爱情是人生的至乐。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
限的趣味。所以西方人将宗教家的天堂,称之为“永远的蜜月”,即是此意。西
方人认为人在热恋中时,所倾慕的对象就好比天使一样,是完美无缺的,是绝对
纯粹的。所以一次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道德得以升华。用中国
人的话来说,一次真心的爱情,会使人大死大活一番,确使人有脱胎换骨之感。
此所以西方的文人学者艺术家,无不重视爱情,甚至于一生多次恋爱,以从中寻
找灵感与激情。歌德每经过一次恋爱,就有一首好诗,即是此证。
中国人亦深知爱情的美妙,但更知爱情不能仅囿于生理的范围,所以将爱
情与孝悌、礼义相配合。中国人以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定婚姻。一旦订亲,
虽然男女双方从未见面,或仅见过一面,但都知道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所以
不免要经常猜测、揣摩、打听,这样,心有所属,终身有托,时间久了,仍会有
相思之苦,仍会产生纯真的爱情。虽然没有西方人那样有形的恋爱对象,但无形
的对象更易使人联想,使人美化对方,更易产生一超尘脱俗的纯粹美感。“爱情
使人高尚”,中国传统的爱情方式仍会使人对此有深刻的体验,且比西方人更刻
骨铭心。
其次,中国人的爱情观中,不仅男女双方要亲密无间,水乳交融,而且要
爱中有敬。爱而敬,使爱的境界得以拓展。西方男女夫妇只是爱而恋。只有爱恋,
没有敬意,容易使对方视我为他的私有财产,产生一占有欲。更要命的是,视对
方为我所喜爱的物品,平日里固然可以像喜爱收藏物一样予以欣赏、把玩,一旦
时过境迁,不再喜爱对方,自然可以弃她(他)而去,像抛弃一件物品一样毫不
可惜。此所以西方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只爱无敬的爱情观之
2
弊端。试想,我们对自己尊敬有加的长辈、领袖或偶像会轻易抛弃吗?忍心轻易
抛弃吗?恐怕不会吧。不仅不会,而且对我们所尊敬的人,还要追随一生,效仿
一生。
篇二:传统文化中的爱情
传统文化中的爱情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古人也有为爱而疯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古人也有别样的浪漫与情趣,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人也有为爱义无返顾的决绝!千百年来,
爱情一直都是文学创作不变的话题,从古老、淡雅的《诗经》到洋洋洒洒的汉文
章,再到唐诗宋词以及后来的明清小说都有关于爱情的名篇,而这些篇目也都反
映着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当时人们的爱情观。这些思想及观念到今天有
的仍具有着现实意义。那么我们能否从传统文化中体验一下古人的浪漫并且汲取
一点他们的经验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谁心里没有一个伊人呢?
谁不想在水之一方与伊人相遇呢?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方,美丽的伊人,谁又
能不心生向往?先民的浪漫其下于今人乎?先民不光有这种委婉的浪漫,也有奔
放、热烈的浪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丝毫不
掩饰自己的感情,直接表达了对“窈窕淑女”的好感和爱恋,也唱出了多少年轻
人的心声!或许对待爱情就应该这样,敢去表达,敢去追求,“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说先民们只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倒显不出他们的智慧
了,他们不光追求爱情,还能够反思爱情!这种理性在今天尤为重要。“于嗟鸠
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
也。”她告诫人们不要过度沉迷与爱恋之中,要理性对待爱情,要忠诚于爱情,
奉献于爱情,而不是沉迷其中不辨是非。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瞬间啊!你是否也有着怦然心动而又不好意思表达的一瞬间
呢?一个美丽的女孩子见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却因为羞涩而不敢打招呼,故意掩
饰却把头饰掉到了水里!这种慌乱和激动背后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啊!即使是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是否也会突然有这种感觉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
3
久,但是藏在人们心底的那份美好、那份浪漫却依然没变!“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嫌无猜。”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状态,俩个人从小在
一起长大,从懵懂无知,到渐渐产生情愫,再到相依相伴,多么美妙的一个过程,
或许这就是古人,特别是一个古代诗人,总是有个特别浪漫的爱情观,他们相信
青梅竹马,相信一见钟情,就像崔护诗中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
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崔护真与这位桃花女子结为了夫妻,
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的故事也多经改编、传送,直到今天还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这就更能反映中国人浪漫的爱情观了,我们相信一瞬间心与心的契合,相信一见
钟情,直到今天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浪漫上演,成为一段有一段佳话!
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多么坚决的爱啊!据说这还是一位女子留下的,试
想一弱女子尚能如此坚强的坚守和捍卫爱情,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在爱情中面临的
小风小浪又算得了什么呢?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就要互相珍惜,纵然有诸多磨难,
那只能让我们更坚定的在一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更是一
种对爱的坚持和忠贞,现代不也是有好多人为了那份爱而选择了独自一人吗?就
像西南联大的金岳霖教授,为了林徽因,而自己孤独一生。或许这也是一种别样
的美!“上穷碧落下黄泉”,唐玄宗为了寻觅杨玉环,穷尽了所有力量,只为的
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虽然玄宗因为杨玉环而误了国事,但
是二人的情感却足以感动上天!而作为《长恨歌》本身也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即人们赞颂伟大的爱情,但却不希望因为他而误了大事,也反映了古人理性的爱
情观。
什么是爱情?是十里长亭的依依眷恋,还是独倚栏杆的身孤影单!是经历
磨难的遇挫弥坚,还是白首不离的坚贞誓言!我想爱情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解
释,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
是对爱情观的一种表达与传承,古人有浪漫、坚贞、美丽的爱情,我们也
有。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承袭他们美丽、浪漫的爱情观,并且加入与时
俱进的元素,让我们的爱情更加美丽,更加坚定,实现那“愿得一人心,白首不
相离”的美好愿望,执子之手,与子成悦,相濡以沫,共同演绎那最浪漫的事!
篇三:内敛含蓄的传统爱情观
中国传统爱情观
4
中国打开国门接纳了世界,我们80,90后的价值观生成时,在被潜移默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不一样的更为开放的文化。国际化的大
环境下,特别是学习英语专业,越是接受到西方的知识,越发觉得要了解自己本
土的文化。就爱情观来说,我们也和父辈或爷辈的有极大的差别。
“传统爱情”几个字眼,让我想到已逝世十年的爷爷,他和奶奶应该就是
传统文化下的一对夫妻吧,甚至说我的父母,也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结为夫妻的。
30-40年代,奶奶是童养媳,也是爷爷第二位妻子,他们之间的爱,在孙女我看
来,大概就是生活中的粗茶淡饭,甚至我不明白为何他们是住在不同的房间。父
母的爱情,我几乎无法感受到。80年代初,中国刚迈进改革开放的征程,农村
里很少自由恋爱,男女婚姻,依然是媒人介绍,相亲,认识不到半年就迈进婚姻
殿堂,是不是就是生活起居家庭和睦,但我始终觉得他们之间少了爱情。
从爷爷奶奶那一代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爱。
阅读中国历史,听奶奶口中说出的故事,传统爱情观看重女人的三从四德,
以及重视家族意识。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人几乎没有权利选择自己
的另一半。
男女之间就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封建礼教里明确女性的“三从四德”,
“三从”即“未嫁随父,既嫁随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
容,妇功”。女人和男人是从属关系,女人只是被男人所占有,是男人的一件物
品。在这种不平等下产生的爱,肯定是发育不良甚至是发展畸形的。
女人裹脚的后果是一双残疾畸形的丑陋的脚,它不就是在畸形不平等的爱
下产生的吗。南唐后主李煜,不勿国家正事,沉迷女色。妃子都想法设法希望得
到皇帝的宠爱。有一妃子别出心裁地把自已的脚用布紧紧缠起来,一双脚看上去
似三寸金莲,走路都摇摇摆摆,因为疼痛,又紧皱双眉,见了皇帝,勉强笑了起
来,那李煜见了,对她宠爱有加,后来这妃子竟然当上了皇后。之后,宫里女子
都学着裹脚,盼望某一天也能因一双“美丽”的小脚享受荣华富贵。后来,人们
对美女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看脚不看脸,凡是大脚的都是丑陋难看的。
在电影《雪花秘扇》里,裹了小脚的百合嫁入条件优越的人家,雪花因为
没有裹脚几经转嫁,嫁给了一个贫困的屠夫,这不就是对传统最好的解释吗。而
女人裹脚需从幼年开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脚居然被残忍地限制在一个极小的
5
空间里,三寸即10厘米,这10厘米,脚继续生长,骨头要长,到后来脚趾骨会
一根根断掉。能裹成三寸金莲的女人,实际上那脚已成残疾。一千多年女人裹脚
的历史,正是代表着中国女人的血泪史。这种为了爱,发展畸形的传统习俗让多
少女人听着自己骨头断裂的声音长大。
这种牺牲,这种痛苦,只是对爱的病态的表达。活在思想开放人人平等的
时代,自然很难想象人们病态的审美。女人的地位一直都不被重视,所谓的爱,
不过是为了满足那个年代的审美,用这“完美”的三寸金莲希望走出一条生活美
好的路,这是父母对女儿的希望,毕竟总归要嫁人,就尽量嫁个好人家。殊不知
这根本就不是爱
陆游和唐婉婚后非常恩爱,这天造地设的一对却没有完美的爱情。唐婉被
认为阻碍丈夫仕途发展之路。母亲是强势固执的人,算命先生说他们八字不合,
惊恐之下,母亲在陆游面前数落唐婉的种种不是,逼迫陆游写了休书休了唐婉,
陆游苦读三年书考取功名。而后,唐婉被家人安排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
至此,两人各自过着没有对方的生活直至回归自然,化作尘土,而留给后
人的是“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
影来”,“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这些无奈悲伤的诗句,传递的
不仅仅是对唐婉的深爱,更多是一种无奈,对传统思想,封建礼制礼节,爱情观
的无可奈何。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限制了爱的自由发展,人们会不会甚至连自由恋
爱的意识都没有萌芽,认为婚姻就是命中注定,对爱争取反而违背道德常理,传
统思想里,孝被放在首位,“孝”一字就断定了不遵从父母之命的就是不孝。世
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是明明相爱的两人却不能在一起。鸳鸯被拆散
了多少对,不相爱的又有多少被逼迫结为连理。
总而言之,传统爱情观尊重伦理,男尊女卑,父母之意要遵从。追求真爱
的道路崎岖坎坷。庆幸,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受到这种煎熬了,自由恋爱,先恋爱
后结婚,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1:0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12786122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爱情观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爱情观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