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
[儒家经典三礼]儒家三礼
儒家三礼篇(1):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后,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
五百年间的311首诗歌。《诗经》按作品的体例和形态不同,分为“风雅颂”三
诗和“赋比兴”三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儒家关于礼学的典籍有“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周
礼》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读书,对后世影响深远,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
等都曾以《周礼》为理论依据。《仪礼》据传是孔子根据周代残留的资料,汇
编而成的,全书共17篇,包括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基本礼仪,是
后世历代帝王制定礼法的依据。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纪录了秦汉以前的儒家思想和言论,
特别是孔子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其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
育、社会、乃至医药、卫生,诸多方面。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
能不研究的。
《礼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我们的
大同思想,就来自其中的“礼运篇”。四书中《中庸》与《大学》,就是《礼
记》里面的两篇文章。因为是孔子的70个学生和一些汉代学者为礼而记,故称
为《礼记》。
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大戴删
定《礼记》85篇,小戴删定礼记46篇,讲述的都是孔子的言论。后人加入
《乐记》一篇,如此就礼乐具备了。
历史上讲授《礼记》最著名的是西汉学者后苍,后苍在曲台殿定《礼记》
184篇,后传授给戴氏叔侄,大戴删定为八十五篇,小戴删定为四十六篇。今
天的《大戴礼》仅存三十九篇,已经不通行了。《小戴礼》四十六篇俱在,后
人又加入“明堂”“月令”“乐记”三篇,就是我们今天的49篇《小戴礼》,
“中庸”是第31篇,“大学”是第42篇。
第2页共5页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是各诸侯国的民歌,所以称为“国风”,如有
卫风、郑风、齐风等。雅是正乐之歌,包括诸侯觐见天子的大雅,以及诸侯宴
请宾客的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用的乐章,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国风、大
雅、小雅和颂,称为四诗,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周时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周天子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吏治情
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从各地的民歌、民谣中了解。时至今日,我们欲知台上
人的政绩,听听老百姓为他编的顺口溜就明白了。故此周朝立有采风制度,各
国诸侯都要派专人采集本国民歌、民谣,定期上报周天子。
在“赋比兴”三体之中,赋是直接叙述;比是比喻,由此联想到彼,如李白
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兴是即兴有感,抒发心中的感慨、郁闷和
悲哀,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吹絮,身世飘零雨打萍;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人非常注重诗的教育,因为诗可以使人端正思想,人不能没有思想,不
能没有追求,有思想就会有问题,如果不教育,思想就会走上邪路。所以孔子
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第一篇“关鸠”,还不是
引导人们理解什么是正当的男女之爱。其次,人生在世就会有痛苦和烦恼,西
方人用宗教来派遣,我们中国人用“诗”、“乐”来排解心中的情感,使自己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认为,学识修养的基本功是要先读诗。读诗并不是要人成为诗人,诗
的教育,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文化内涵,能使人温柔敦厚,情感
升华。中国上古文化思想,直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时代的《诗经》,可以说是
那个时代的百科知识大全。孔子培养的政治人才,首先是学识渊博的通才,不
是只会一样的专才。
《论语》中记载,孔子有一天问儿子孔鲤,有没有研究“诗”的学问孔鲤
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告诫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知识不渊
博,就无法作出好的文章。后世据此,才有“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
第3页共5页
卦”一语。
孔子删诗,上取商、下至鲁,共311篇,秦始皇焚书以后,有六篇再也找
不回来了。今天见到的只有305篇。《诗经》的传承顺序,据说是:孔子传子
夏,子夏传一路下来传到荀子,荀子再传毛亨就到汉朝了。毛亨再传毛苌,故
有《毛诗》传世。
儒家三礼篇(2):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
中国是一个富于礼仪传统的国度,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国人也往往以
此为荣。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中国历史的礼仪传统的时候,却难免在为礼仪
之邦感到骄傲的时候,同时感到背上了一种沉重的历史负担。为什么呢?因为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方面,它给我们留下了尊老爱幼、讲究信义、礼貌待人、
礼尚往来、礼义廉耻等优良的礼仪传统,这是必须予以继承和发扬的;但在另
一方面,它也留下了大量的违背人类文明的礼仪垃圾,这是必须予以彻底清算
的。
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糟粕即礼仪垃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繁琐劳民。
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是繁琐的礼仪。中国几千年历史积累沿袭下来的“礼
仪”,确实蔚为大观。仅儒家所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即谓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不可不谓之丰富多彩。但是,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
繁琐虚伪、劳民伤财等非文明、非理性的东西。从生老病死到迎来送往,从言
谈举止到饮食起居,生日忌日节庆日、升学升迁乔迁、冠礼婚礼聘礼贺礼、拜
见朝见觐见礼、祭天祭地祭鬼神,繁琐的礼仪形式和礼品花费贯串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耗费了人们许多原可节省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这一点儒家经典
《礼记经解》早就明确指出:“《礼》之失烦。”可惜它从未得到人们的真正
重视,所以,繁琐的礼仪便一直在“烦”人。社会生活中不能没有礼仪,但礼
仪又不能太多太滥。不难看出,当一种礼仪变得繁琐烦人、劳民伤财或变成徒
有虚名、徒具形式的作秀场时,它具有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
二是尊王贱民。
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是等级森严的礼仪。它包含着大量君王至上、官贵民
第4页共5页
贱、等级森严、劳民伤财、蔑视下层群体等非文明、非理性的成分。所谓“溥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
人。”便是对这一点的概括而鲜明的揭示。这样的礼仪,到了宋明清时,经过
宋明道学家的加工发挥,便成了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
封建统治者吃人杀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礼仪本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
地共同生活而设,不难明白,当一种礼仪变成了少数统治者称王称霸、作威作
福、骄奢淫逸、奴役民众、践踏民权、扼杀人性的工具时,它是一种什么样的
礼仪。
可见,中国的传统礼仪是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并非都是值得我们
自豪的东西。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在礼貌、礼节、仪
表、仪式等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准则。
文明的礼仪原则主要有四:一是礼貌言辞的原则;二是礼节仪表的原则;
三是礼遇仪式的原则;四是礼宜的原则。这四个原则中,人们对前三个原则关
注较多,但对礼宜的原则却关注较少。其实,《礼记曲礼》:云“礼,从宜。”
早就指明了礼仪的适宜原则。并且,礼宜的原则是礼仪中贯穿始终的最基本最
重要的原则,是最难做到也往往易受忽略的。一方面,礼仪怎样才适宜?可能
见仁见智。另一方面,礼仪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才能最好体现礼仪的实质
和核心。
文明礼仪的实质与核心是尊重。从古到今,它表现为对神的敬畏和对人的
尊重。谨以对人的尊重来说,《礼记曲礼》开篇即云:“毋不敬。”又说“夫礼
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这都体现了尊重人的
要求。然而,在古代礼仪中,对人的尊重的体现是不普遍的,主要体现为对部
分人特别是对统治者、权势者的尊重,而对黎民百姓,对弱势者的尊重却是很
不够的。现代文明礼仪则要求对人的普遍尊重,体现为对所有人的人格和尊
严、对人生事业的普遍尊重。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今天,虽然我们已进入了21世纪,但传统礼仪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
影响都依然存在。因此,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认真审视礼仪的传统,牢记文明礼
第5页共5页
仪的实质和核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
树立文明礼仪的新风,是有积极意义的。
儒家三礼篇(3):大学教学课件
大学教学课件一
一、导入新课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22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
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儒学在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
其中的奥义。
二、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
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
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
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
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
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
《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
宗延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0:3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11109122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儒学经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儒学经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