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服饰色彩观概述
文学院08级李丹1043408016
对于色彩的变化,现代人是非常敏感的;对于色彩的迷恋,现代人也是十分关注的,然
而对于色彩的关注,并非现代生活才有,中国古代社会就十分重视色彩。在阶级社会中,色
彩被赋予较多的政治色彩;而在历史记录和诗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古代五彩缤纷的
色彩意识给生活带来的美感。而这政治意义与美感的交合点,在服饰上明显地得以体现。
关键词:色彩服饰政治美感
一色彩崇尚与五行
五行指水、火、木、土、金,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他们认为五行之中,相克相生。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在稷下学派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提出了
“五德终始,循环相生的观点,用于解释朝代的发展,在运行中“递兴废,胜者用事”。五
德终始说对中国历史、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建立封建次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
是朝代崇尚某一颜色的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其现象发生无限变化的基
础,在天上代表木、火、土、金、水的五个星辰的变化,对人而言就是五常:仁、义、礼、
智、信。五行参合,地分东、南、西、北、中五方,色分青、赤、白、黑、黄五色。故而古
天文中有四象:东方苍龙之象(东方属木,青色),南方朱雀之象(南方属火、红色),西方
白虎之象(西方属金,白色)北方玄武之象(北方属水,黑色),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
当然位居中央,所以中央代表着黄色,黄色就代表着皇帝,黄色派生出的寓意,使黄色最终
成为一种崇高的颜色,董仲舒云:“五色莫贵于黄。”汉代以降,黄色备受统治者青睐,渐渐
成为皇帝专用服色。
五行演绎出五色,青、白、赤、黄、黑五色被视为正色,由五色掺和而生的其他颜色被
视为间色,如紫、绿、蓝等。正色被视为正统,间色为旁系,两者的关系类似于宗师之大宗、
小宗,崇色与正色间色的划分,与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成其天命,讲究正统思想是一致的。
色彩崇尚最大的应用应该是服饰“表贵贱,辨等级”的功能,品官之服依据品级大小而
定颜色。颜色的贵贱作用一致持续到清王朝的结束。大体上黄色为最高统治者专用,非特许
不得擅用,朱紫之色为尊(“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青色为低级官员所用(“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色、黑色为平民、小吏所用,因此百姓称为“白衣”,小
吏称为“皂隶”等。
二中国历代色彩观
色彩崇尚不是任意为之地,它包含着历史、文化的背景。由色彩的崇尚、表现出各朝
各代对颜色所体现的色彩官的形成。
在新石器时期,原始人就有了色彩意识。山顶洞人时期,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赤
铁矿为颜料,将装饰品染成红色。“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的
火成岩从两面对钻成的,选择的砾石很周正,颇似现代妇女胸前带的鸡心……所有装饰品的
穿孔,几乎都是红色的,好像是他们的穿着都用赤铁矿石染过。”(贾兰坡《“北京人“的故
居》)可以说,红色颜料的使用,明显地是由于装饰的要求。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
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到了商代,人们已经能精细地制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用纹织机制造罗
纱。衣料用色厚重,除了使用丹砂等矿物颜料之外,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和种植的兰
..
;.
草、茜草、紫草也已经做为燃料,为服饰材料和纹样提供了空前的物质条件,而奴隶,平民,
一般穿本色麻、葛布衣或粗毛布衣。当时的染色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媒染剂方法,而且创造出
套染染色的新方法。如“茜草用明矾为媒染剂可以染出红色,染几遍后,颜色就会由恰弄变
成深红”。所谓套染法比媒染法更先进,可以混用几种颜色进行染色。“用兰草染了之后,再
用黄色染料套染,就会染出绿色;染红之后,再用蓝色套染就染成紫色;染黄之后,再用红
色套染就染出橙色。”(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在商周时期,已经能够用红黄蓝三
原色套染出多种颜色。
东周时期手工业发达,其中以齐鲁等国为最。到了战国时期,丝织品已经有了多种色
彩,如绛红、紫红、朱砂红、金黄、蓝、绿、白、黑等。湖北江陵马山1号战国楚墓出土文
物中有21件刺绣品,玄黄戮力,配色复杂,对比映衬得恰到好处。这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
经掌握了可以对服饰进行几十种染色的技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有着非常丰富
的色彩的记录,如“绿衣绿兮,绿衣黄里。……绿衣绿兮,绿衣黄裳”(《邶风绿衣》)“君
子至止,黼衣绣裳”(《秦风终南》)《诗经》时代的人们不仅用色彩打扮自己,而且业善于
用颜色表达爱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邶风静女》)。与原始人
不同,人们有了更加主动的追求美得意识。又春秋战国至秦代,人们对色彩或者对某个颜色
的偏爱,产生了对颜色的崇尚,秦人尚黑,汉代尚红。“各个朝代对颜色的崇尚,有不是任
意为之的,这与五行有关。”(黄强《中国古代颜色崇尚略说》)
汉代崇尚火德,表现在色彩上崇尚红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人们对色彩
的需要也有了变化,由单一色彩4多样化发展。色彩审美和色彩取向也在汉代形成体系。如
汉代的刘熙载《释名》中对一些主要色彩的解释:“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黄,晃也,
晃象日光色也。”“缃,桑也,如桑叶初生之色也。”古代色彩如此之丰富,正式社会文明经
济富裕的象征。不仅突刺,汉代的丝织品从纺、染、绣到花纹设计,都非常成熟。许多产品
花纹瑰丽色彩绚烂,称为古代染织艺术的珍品。但是,尽管汉代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色彩也很丰富,但是在服色穿戴上却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汉代法律规定,农民只许穿
本色麻布衣,西汉后期服色限制有所松弛,允许用青、绿。
汉代以降,经历了汉末的战乱,社会生产力受到了破坏,经济处于恢复期,对色彩的
提炼和运用也受到限制。加之魏晋时期,老庄思想占据上风,在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上的
具体表现,便是“不好着新衣”。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息,服装在交替中变化发展。魏初,
文帝定九品官位制,“以紫,绯,绿三色为了九品之别”。魏晋以黑色为贵。南京以染黑色而
著称。当时黑色丝绸质高价扬,多为有钱人享用。南京河畔有一地名乌衣巷,当年便是穿黑
衣而得名。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鼎盛时期,也是染织工艺及色彩美学观高度发达的时期。
隋代朝服尚赤,戎服尚黄,常服素色。色彩尊贵依次为柘黄、红紫、蓝绿、黑褐,白色最贱,
可见政治对审美的渗透。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
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服色的规定使颜色具备了“明等级,
别贵贱”的作用,对社会而言就是服色有了禁忌。
尽管如此,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生活富裕,人们对色彩的追求变得更直接,除
了遵循颜色的禁忌之外,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据说,唐代妇女就喜爱身着艳色
衣裙。“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十分艳丽。从这些服饰色彩的搭配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唐人的生活情趣,色彩借助了他们的想象力,构成了非常绚丽的画卷。可以说,唐
人是善于调色,善于用色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绝句》)“千里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丰富的色彩,独特的色彩观,传递了唐
人对缤纷世界的无限憧憬,以及对美的世界,美的生活的想了倾向。
宋初,国家初定,社会安定,红歌清袖,楚腰舞柳的室内乐舞,在上层社会上颇为流行。
..
;.
“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斟绿酒,掩红袖。”(晏殊《风衔杯》)唐代边关的拼搏,气吞山
河的豪情,建功立业平天下的壮志,被宋代的朱唇,绿酒,红袖的艳丽生活所代替。色彩观
的直接体现就是服饰的变化。“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秦观《南歌
子》)指明了服饰的搭配原则,水蓝色衫子宜配杏黄色裙子。说明宋初的色彩美观在服饰上
已经强调色彩讲究组合,变化与统一。北宋初年,服饰尚简,大中祥符以后,奢侈之风日盛。
表现之一就是大量用金。宋代服饰用金名目就有销金、镂金、间金、圈金、捻金、明金、泥
金等十八种之多。
白色在元代颇受推崇,风靡天下,帝王的旌旗、仪仗、帷幕、衣物多喜白。元代延佑元
年参酌蒙汉服制,对上下高官以及平民百姓的服色作出了统一规定,高级大官多采用鲜明彩
织金锦,平民禁用龙凤纹样和金、彩,只许用暗色纻司,“凡乐工、娼妓、买卖酒的、当差
的,不许穿好颜色衣。”由于禁令限制,反而促使劳动人民因地取材创造了种种不同的褐色,
多达四五十种,后来甚至还影响到帝王衣着破例采用褐色。
至明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外贸易交流的增多,颜色更加繁盛。明人宋应星著作《天
工开物》就记载了数十种颜色,在每一种主色调下,还有系列色,例如红色系列就有大红色、
莲红、桃红、银红、水红等,黄色系列有赭黄色、鹅黄、金黄,青色系列有天青色、葡萄色、
蛋青色。,而且记录了染色的工艺。明代的史料详细的记录了色彩的制造方法、而明代四大
奇书更是用文学语言、手法记录明人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如《金瓶梅》,作者描写色彩可以
说是不厌其烦,大红、银红、翠蓝、碧绿、金黄等色,构成了《金瓶梅》五彩斑斓色调艳丽
的世界。
清代的色彩比明代又有增多。景德镇的工匠,用化学方法调制出颜料釉,用于瓷器生产,
其品种中主要有鲜红、宝石红、孔雀绿、茄皮紫等。清代的色彩感在小说等文艺作品里更是
大胆应用。《红楼梦》集中体现了清人的色彩观和美学意识。“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
芷……”清代的《扬州画舫录》里则记录了江南染坊的染色技巧,如红有淮安红、桃红、银
红、赤红、粉红、肉红;紫有大紫、玫瑰紫、茄花紫;白有漂白、月白、黄有嫩黄、杏黄、
江黄、蛾黄;青有红青、金青;绿有官绿、油绿、葡萄绿、葱绿、鹦哥绿等,色彩极其丰富
且涵盖面比较广。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生活中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强烈的追求美得
意识,以及巧手营造美得生活的能力。
此外,色彩意识的增加和以色彩来营造美的生活的做法,也与国力强盛,生活安定有最
直接的关系。生产力的提高和手工业的发展是物质条件,生活安定后,人们有了闲情雅致,
讲究生活的品味,这是意识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物质基础。
时代造就了色彩特点,文明推进了色彩体系的行成。正如哲人所说:生活是美。
参考资料:
黄强《中国服饰画史》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
黄强《中国古代颜色崇尚略说》
沈从文《<明锦>题记》
徐仲杰《南京云锦史》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9:3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07310121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服饰色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服饰色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