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实验

更新时间:2023-03-03 08:31:51 阅读: 评论:0

珠海梦幻水城-游戏排行榜前十名大型网络游戏

实验室实验
2023年3月3日发(作者: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

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逐步加大,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

遇与挑战。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实验室是高等

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如教育

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

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

志之一”.

因此。可以说实验室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平台。

一、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

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

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

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

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

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

2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

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

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等项目,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

总数近2/3。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的,而新的成果也需要仪器的检测作为支撑.据统计,

“十五"期间。“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

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

置.

3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基础

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的知识(智力)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生产实际问题和

社会发展服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的需求。相关统计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

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基础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高等学校参

加R&D活动的人员达到22.7万人年,用于R&D活动的经费为242。3亿元,其中133.1

亿元来自政府,88.9亿元来自企业,16。3亿元来自国内其他机构,4.0亿元来自国外。高

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4。2万项,其中68%被转让到各类企业,合同成

交金额达122.6亿元(2005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活动).2006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项目18

401项,输出技术交易额65。0亿元(2006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而这都离不开实验

的支持.

二、目前国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实

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人员流失严重;实验室

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

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根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报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57598

人,队伍构成情况见表1。

其中实验教师的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的56。4%,实验室技术人员为35%,

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为8。6%。由此可见,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工作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在

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为37207名,占总人数的23.6%;其

中实验教师为24799名,占总人数的15.7%:实验室技术人员为12408名,仅占总人数的7。9%。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10月组织委员进行了全国实验室队伍建设情况

调研,返回有效调研报告15份,涉及国内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

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百余所高等学校,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在所调研的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队伍中,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

为3072人,占人员总数的66.5%;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人员为3796人,占人员总数的82。1%:

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为2171人,占人员总数的48。5%。

从以上统计数字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各高等

学校发展的瓶颈,而实验室人员职称、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述现象

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

受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被看作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在职

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实验室队伍建设摆在

了次要的地位,不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其次,忽视了实验室队伍在教学及科研

中的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不乏兵强将,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打击了高水平实验室工作

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和队伍不稳定。目前,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无

论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业务水平,都与正高职称无缘,在实验室工

作的人员没有“奔头”。也严重地挫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室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培养

各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本科以下的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且所学专业十分繁杂,专

业对口的少,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学校为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将大量的家属收入实验室队

伍,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更为复杂,在专业结构上比例严重失调;而实验室人员学习、进

修的机会很少,很多高等学校愿意花钱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却舍不得在实验室人员

的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3)实验室岗位缺少竞争,没有合理的人员流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以及职称、待遇、职务等种种方面的原因,

高素质、有能力专长的人员不愿意到实验系列队伍中来,而在岗的年轻高学历实验人员往往

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或调动.

2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高等学校中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全

面推进,教学科研设备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6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大

约1100多万台件,总金额超过4000亿,与“十五”相比,增加的幅度是184%和160%。高等

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提高,在结构和性能

上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我国目前财力、物力和人力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充分发挥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

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备重复购置

高等学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购置的,设备购置经费来自建设项

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投资。使用权归申请单位和基层

使用单位,这样就易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思想,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

使用情况与设备所在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没有联系,用好用不好一个样,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2)封闭式管理,没有资源共享观念

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甚至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校内外的开放使用不够甚至

不开放,缺乏明显的经济约束机制,造成使用效益低下,同时引发改造和正常运行的费用不

足等问题。

(3)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

大型仪器设备在结构和性能上发生了变化,对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要求也越

来越高,但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先进设备没人会用或者只能使用部分功能,不仅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

的正常运行,而且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开发,设备利用率不高。

(4)缺少外检测资质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各级科研实验室中,其测试数据具有相

当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但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少有取

得认证资质的(如CMA认证,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取得强度检测CMA认证的高等学校只有北

京工业大学强度检测所一家),没有取得法定检测的授权,从而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影响

了利用大型设备对外服务的能力。

三、对当前实验工作的建议

1充分认识实验室队伍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切实解决在实验室队伍发展中所遇

到的问题

实验室队伍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随

着我国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实施,实验室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创新性高素质人

才的培养、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实验室人员的参

与。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强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1)完善职称晋升与岗位聘任,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系列职称没有正高级职称,而实验室人员大量的时间都在从事实验教学、进行仪

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应的技术改革工作,很少能够在科研、论文等方面有所提高。因

此,从稳定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角度出发,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时应对实践能力较强和工作

业绩较好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技

术水平高、成果多、确实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验人员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如上海大学

在校内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清华大学实验室技术队伍可以晋升正高“研究员级高工”。中

南大学评正高级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按照实验系列进行评审。武汉大学实验室队伍采取

特殊政策设立了教授级实验师.

(2)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和培训机制

建立实验室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可仿照公务员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

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的要求和人员素质采取资格认证。

对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

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知识、先

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验

技术水平,也能够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3)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工作

①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要以业绩与成果为主,

并与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职业道德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奖惩、专业技术

职务评聘、选拔重点培养对象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②建市“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考核不称职人员的

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需要且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安排提前离岗;对

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逐步退出实验技术队伍,鼓励并帮助他们应聘适合自己的岗位;确实无

法安排的,应将人事关系转至校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应鼓励青年教师到实验室工作,熟悉

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致力于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实验设备的

功能开发与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特色设备的研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创新

与改革、实验教材编写和科研活动等,奖项与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同等对待.

2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

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信息平台

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目前各高等学校的大型

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设备的购置论证、信息共享、使用考核等实现信

息网络化传递,建立跨校、跨地区的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促进联合、共建、共享、共用,血

向社会开放,努力提高其投资效益,更好地为新世纪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

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专用基金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及运行维持费用不足是各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抓好设

备购置的前期论证工作,建议各校建立设各维修专用账号,对6%的设各维护费用由学校统

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维修基金、分析测试基金等辅助

基金。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完好率,以此保证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新、尖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建立激

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待遇,鼓励实验室人员进修,不仅可以带动

大型仪器设各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设备的原有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

备深层次功能的开发.

实验室是大学整体实力的体现,做好实验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而做好实验

室工作的基础是人,只有真正建立一支基础知识扎实、业务水平突出;结构合理、严谨治学:

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实验室队伍,才能使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真正得到发展,

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方针的实施所提出的要求,真正

做到为社会服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为

建设一流的大学而共同努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8:3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03511121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实验室实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实验室实验.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实验室实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