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升级对策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密云身负保护首都水源地的政治责任和建设“绿色国际
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乡村旅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密云旅游业乃至整体经济社
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密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密云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
1.宏观政策。国家对农村问题的日益重视,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
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
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等意见,为旅游业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
计,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优化土地利用等发展政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及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
扶持政策等。
2.功能定位。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全市划分为首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
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其中,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培育旅游、休闲、康体、文化创意、
沟域经济等产业。密云县是首都重要水源地,属于北京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是“京郊
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旅游业既是县情的需要,也符合北京市对密云县的功能定
位。
3.发展思路。2010年,密云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努力把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密云
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2014年,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建设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重
点任务之一就是要落实好密云的功能定位,将全县区域细分为新城核心区、绿色发展区、绿
色拓展区、水源保护区四个功能区。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高度契合履行保水责任、生态保护
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村民素质、建设美丽乡村的客观要求。
4.市场前景。近年来,密云的招大引强战略成效显著,已经引进了古北水镇、房车小镇、希
望小镇等一批项目,带动力日益增强。有关部门对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民俗户
示范作用明显,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随着周边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升、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我国假期制度的调整、小长假的增多,城乡居民对近距离乡村旅
游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为京郊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密云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措施
1.完善组织保障。2011年将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是全市首个挂牌成立旅游委的区县。旅
游委发挥全面统筹协调,做好宏观管理服务,研究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发挥牵头抓总的职
能;在18个镇设立旅游办、旅游服务中心,使之发挥上传下达和协调服务职能;村级87家
民俗旅游合作社发挥管理协调作用。
2.明确理念思路。2011年,密云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
店”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确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分别为:到2013年实现“321”
(3000民俗户、2万张床位、1万人就业);“十二五”期间实现“642”(6000民俗户、4
万张床位、2万人就业);2020年力争达到“百村万户”(100民俗村、1万民俗户)。
3.提供政策支持。制定了《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北京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
建设的意见》、《密云县推进国际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支持办法》、《密云县
支持民俗旅游发展融资财政贴息实施办法》、《密云游环境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
4.推进“四化”建设。一是标准化建设。编制《密云县旅游业管理标准化手册》、《民俗旅
游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办法》、《民俗户基本标准》等,为规范乡村旅游提供依据。二是规
范化管理。规范民俗户客房用品,床上用品统一采购,全县20个中转站负责洗涤、消毒、
熨烫、储运工作;试点推广统一标识的客房“小六件”(牙刷、牙杯、香皂、梳子、牙膏、
拖鞋)。三是组织化提升。制定《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办法》,民俗旅游合作社数
量稳步增长;30余家合作社启动“示范社”创建,50家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四是网络化推
进。积极推进民俗村WiFi建设,十余个村实现WiFi全覆盖;官网全新改版上线,官方微信
维护良好;多个镇级旅游网站、村级微信开始运营,部分民俗户开通微信平台。
(三)密云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成果
综合来看,密云乡村旅游目前有如下几种类型。
1.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如:蔡家洼村整合农民分散的土地及山场资源,发展特色农
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观光工业园区
和绿色旅游商务区,吸引游客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体验农耕,打响了“蔡家洼卤水豆腐”
品牌,走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
2.依托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如:在古北水镇项目的带动下,司马台村乘势发展乡村旅
游,实行“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统一管理、统一接待、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的运营
方式;车道峪村依托“人间花海”景区,不断提升整村旅游环境,发展了20余户民俗旅
游,并使其收入大幅增长。
3.借助新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如:阁老峪村通过引进华润“希望小镇”项目,启动了新村
建设。随着木棉花乡村酒店、北京国际青年营等项目投入运营,阁老峪村乡村旅游业乘势而
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效凸显;史庄子利用泥石流易发区搬迁政策建设的新民居,依托不
老湖生态自然资源及“麦饭石水”、“不老养生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广大村民走上了
增收致富路。
4.通过内在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如:黑山寺村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实施环境提升改
造,打造特色“禅文化”,精心建设“禅味儿小村”,依托“中国印”、大云峰禅寺等资
源,快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北白岩村为营造休闲观光优美环境,在村外环路南侧打造150
亩花海,与村庄整体环境相得益彰,游客有了拍照留念、放飞心情的空间,增加了旅游收
入。
5.推进盘活重组发展乡村旅游。如:干峪沟村利用闲置农宅,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发展高端
乡村旅游。在盘活农村闲置农宅的同时,为农民带来持续的收入;金笸箩村充分发挥合作社
引领带动作用,将农民组织起来,借助现代化的新媒体营销方式,打造“樱桃采摘节”、
“品贡米打包饭”等体验性参与性强的特色活动,同时积极探索利用闲置农宅,打造“北井
小院”等乡村旅游精品。
6.挖掘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如:古北口村以挖掘古御道和长城文化为切入点,“以自然
为底色、以文化为魅力”,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遥桥峪村积极挖掘历史悠久的
古堡文化等优势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水库渔街、荞麦峪充分挖掘水
库鱼、荞麦宴等优势资源,通过开展“鱼王节”、“七夕节”等特色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快
速发展。
近两年,密云荣获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之星”、“最美
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2014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乡村旅游综
合收入处于全市领先位置,民俗户数量由2010年的1800多户增长到了3600余户,增长了
100%,解决1万余名农民就业。
二密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密云乡村旅游发展成果不小,但大项目不多,旅游精品也较少,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受到
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分析总结如下。
(一)发展理念不平衡
在这个全民旅游的时代,作为创建“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密云县,行政管理层、旅游从业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7:5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01276120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密云景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密云景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