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
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
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
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任组长,
由教研组长刘旭平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
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
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
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
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
意见稿),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
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
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常州市小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
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
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
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
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
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
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
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
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
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
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
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
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必须坚决
执行。它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
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
毕业学分的16%。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高中三年共15学分,属计划内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上)为准备阶
段;高一(下)、高二、各安排1个课题,高三(上)为反
思、总结阶段。
二、社会实践
三年共6学分,每学年一周时间。高一集中进行国防教
育,高二、高三安排以劳动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
三、社区服务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必须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共计10
个)工作日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以志愿者活动形式开
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3
一、实施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设置的、
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
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
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二、实施内容
1.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
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
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依据研究内容的不
同,可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两类。课题研究
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
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
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
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社区服务。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
区文化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
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
社区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
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和其他志愿者
活动。
3.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
基地实践、值周班管理实践、社会考察、社团活动等。
三、实施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一般每生三年参加
并完成2个课题研究(含项目设计,下同),其中高一完成的课
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每个课题10个学分,高二为5学分。
2.时间安排。每个课题研究时间总量90课时,课题研究
开始和结束阶段集中进行;中间研究过程分散落实,高一第
一学期每周安排3课时,以后减少课时。
3.课题研究: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6—8名学生
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师;也可由学
校推荐,填写申报表,由教务处和年级组负责协调。
课题研究一般应经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
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
录,以备学分认定。
(二)社会实践
1.组织形式:学校或班级统一组织和小组组织相结合,
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
2.时间安排:三个学年总数不少于三周。其中“军训”
安排在高一(上)开学前,“社会回乡调查”安排在高一(下)
的暑假期间,其他形式的安排在高二寒假进行。
3.活动记录:由政教处统一记录。
(三)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
2.时间安排:利用学校规定时间、课余、假期时间分散
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团委统一记录;
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
载卡》交社区记录,后交团委以确定学分。
四、学分认定
由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初步认定学分,教务
处组织公示并确认,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由学校学分认定
委员会复议。
1.研究性学习。必须具备五个条件。①有符合要求的课
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符合课题成果报告;④有
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实际参加的活动
时间达到规定时间以上。以小组上交的《使用手册》为考评
主要依据。
2.社区服务。具备三个条件,可得2个学分:①三年内服
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②《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
整;③经抽样回访、成果展示、公示无异议。服务时间10个
工作日以上。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修6个学分。其中“军训”、“社
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和其他活动分别计2个
学分。
本方案自20xx年9月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
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各另行制定具体详细的操作细则。
在实施过程中若有改进,以届时公布的实施细则或年度实施
计划为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4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
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
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
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
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
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
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
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
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
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
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
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
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
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
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
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
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
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
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
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
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
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
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
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
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
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
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
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
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
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
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
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
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
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
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
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
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
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
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5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
“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
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
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
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
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
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
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
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
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
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
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
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
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
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
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
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
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
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
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
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
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
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
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
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
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
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
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
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
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
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
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
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
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
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
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
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
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
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
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
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
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
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习,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
习,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
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习。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
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
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
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
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
习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
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
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
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
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
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
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
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
展学习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
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
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
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要充分利
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
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
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
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
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
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
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平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
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
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
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习、信
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
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
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
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
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
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
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
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
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
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
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
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
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
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
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
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7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江都区第一中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
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
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
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
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
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
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
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
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
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
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
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
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
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
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
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
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
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
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
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
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
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
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
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
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
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
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
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
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
如遗
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
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
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2、课程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活动时间开放(分
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
景观等);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
设计……);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
考察、讨论等);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
实验、资料收集);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
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
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学习方
式上表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
评价”。
(3)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
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成。
(4)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
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
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
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
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
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
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
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
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
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
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
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
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
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
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
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
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
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
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
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
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
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
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
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
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
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
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
神。包括:
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
(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
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2)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
传,布置文化宣传长廊、展版,进行文化咨询;
(3)进行城乡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
动;
(4)组织同学在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宣传,传播
科学技术知识、破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
(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2)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公园、学校等公共
区域的清洁卫生管理;
(3)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厕所公共
清洁卫生管理;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帮助维护
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
(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
(6)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协
作交通管理。
3、帮贫助困活动,如
(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
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所在乡镇需要帮助的老弱
病残提供服务;
(3)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帮组有困难的低
年级学生;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学习困难学生校外辅导员。
4、行业辅助性活动,如
(1)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
(2)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
务;
(3)担任所在乡镇、街道某一企业管理助理或义务监
督员;
(4)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
(5)支援农忙等。
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
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
教育学生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
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
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
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
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
填在《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家长、
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与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并
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
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
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区
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
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
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
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可收集一些活动相片,还应该撰写
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
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应有《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
活动记录卡》、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
文章、活动相片或视频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
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把填写
的《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及相关材料
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
在一起装订成《江都区第一中学社区服务登记手册》上交,
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
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
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
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
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
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
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
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
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
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
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
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
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
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
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
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
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
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
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
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
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
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
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
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
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
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
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10个活
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评
选出优秀活动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时
间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期中考后(5月上旬)。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
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
小组进行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分认定,教务处
完成学分登记。
四、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乔志军校长
组员: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总务处负责人
及年级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教
科室、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备课组、班主任、科任教师,
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
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
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
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
律,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
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
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
深化。
2、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
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
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
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
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
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
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
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
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
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
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员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
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8
一、课程背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
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
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
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
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
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
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
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
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
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
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
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
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
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
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
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
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
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
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
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
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
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
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
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
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
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
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
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
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
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
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三、活动步骤
1、制定《墩欢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
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
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3、召开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
动的课程内容。
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5、分年级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
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
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
稿。
四、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
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
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
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
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农科站农业技术员)、xx(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
员)、xx(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
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
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
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五、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
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
学生培训工作,并负责协助各年级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
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
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
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
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
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
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j的态度进行评价,可
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
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
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
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
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
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
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
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6:3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96689120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