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故事》
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一):
拔苗助长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但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忙它们生长。
一天,他最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向
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这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
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忙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
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之者,芒
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
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二):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
【成语故事】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
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
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
都枯死了。
【典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
【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示例】那种不顾学生能否理解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其它使用】
◎例如揠苗助长中的揠太古雅,一般的人不容易懂,因此把这个成语改成拔
苗助长就浅显明白。
◎吴万森满怀忧虑地说:'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
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三):
揠苗助长(成语)
本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
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
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这
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
文章短小精练,先是用寥寥数语,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可叹又可笑的揠苗者形
象,然后又加以评论,可谓画龙点睛,使人顿悟作者的用意所在,叙议结合,相
得益彰。
中文名揠(拔)苗助长外文名Hastemakeswaste来源《孟子公孙丑上》汉语
注音ymiozhzhǎng释义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解释
基本信息
【成语名称】揠苗助长
【汉语注音】ymiozhzhǎng[1]
【释义】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忙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
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2]
成语示例
1.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宋代吕本中《紫微杂说》)
2.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摧残。
成语典故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
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
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
子公孙丑上》)
译文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
家,对他的家人说:这天我累坏了,我帮忙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
禾苗的状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
而放下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忙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
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
[1]
①[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之者]宋国有个忧虑他的
禾苗不长而去拔高禾苗的人。宋,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一带;闵,同悯,担
心,忧虑;揠,拔
②[芒芒然归]很疲劳地回到家里。芒芒然/茫茫然,疲劳的样貌;归:回家
③[其人]他家里的人。
④[病矣]累极了。
⑤[其子趋而往视之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趋,急行,跑;之,代词,它,
代禾苗。
⑥[苗则槁(gǎo)矣]禾苗却枯死了。则,却;槁,枯槁,枯死。
⑦[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期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不想帮忙它生长的人是很少的,寡,少。
⑧[只想无益而舍之者]认为帮忙禾苗生长没有好处而抛开禾苗(不管)的人。
想,没想好处;舍,抛开不管。
⑨[不耘苗者也]那些不苗者也]那些不去锄草的人。耘,锄草。
⑩[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但没有益处,反倒害了禾苗。非徒,不但,不只;
之,代词,它,代禾苗。
教材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寓言二则。
这则寓言被收入沪教版初中同步课课精炼P61页。
揠苗助长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寓言二则。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的寓言两则。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的寓言两则。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寓言两则收入。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初中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品作业本》收入。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初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堂练习册》收入
这篇寓言被收入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寓言两则。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初中语文扩展阅读BBS系列修订版收入。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新编中学古诗文读本收入。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收进文言文收录。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期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但是,一
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
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最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向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
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这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
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样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3-4]
成语启示
1、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务必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
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完美的动机,
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
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
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
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
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
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
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期望追随孔子推
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
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齐,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词语辨析
【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
【结构】连动式
【感情色彩】贬义词
【近义词】欲速不达
【同义词】拔苗助长
【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灯谜】揠苗助长(打三字口语一)谜底:贪快活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3:0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83608118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拔苗助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拔苗助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