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合集七篇
安塞腰鼓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产生营造激越气氛的效果。
体会文章的外在语言形式与内在的表达内容的高度的统一
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现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体会文章的形式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生命磅礴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
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
(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师:在黄土高原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有一种充满着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
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安塞腰鼓(板书课题“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
十足,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
20xx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
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
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安塞腰鼓的音频,感受其雄浑壮阔、豪放热烈的艺术魅
力(播放音频)。
师:感觉怎么样?请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
生1:很有气势
生2:气势磅礴
生3:震撼人心
生4:热烈奔放
生5:太带劲了(笑)
师:安塞腰鼓如此震撼人心,那么我们来看看著名的陕北作家刘成章有没有把
安塞腰鼓的这些特点在他的文章中描绘出来。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123页,同时打开你们的优化设计到46页。我们先
来熟悉一下生字和生词。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将基础积累的1到3题做完,给大家五
分钟的时间。
整体感知
放录音,学生听,体验作品的感情,语调。(结合优化设计的课文探究部分)
师:接下来,我们来听一遍朗诵带,大家听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文章1-4段
的语速,5-27段的语速和28-30段的语速特点。
师明确:文章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安塞腰鼓表演前安静中积
蓄力量的特点,而5-27段语速较快,语调激越、高昂,表现安塞腰鼓表演的欢
快、火爆的特点。28-30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安塞腰鼓表演后场面的寂静
的特点和若有所思的情绪。
3、梳理结构
师:从老师朗读的语速中我们也可以听出文章一共可以分为――
三层。文章按“鼓响前(1-4)―腰鼓表演(5-27)―鼓声止(28-30)”(板
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初步分析课文:(1)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文的鼓声响前和鼓声止的描
写场面,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请学生读出来,然后分析)
开头段(也就是鼓响前)(请一个学生读出来,再请一个学生分析描写的场
景,再请一个学生分析好处)
首先是描写的场景:
(提示:人物、背景、性格、神情、腰鼓)
师明确: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咝溜溜的南
风;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看,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
曾响。
接着是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联系下文,出现的“但是”二字)
师明确:好处: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结尾段(鼓声止)(请一个学生读,然后找出其中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提示:联系上文描写的壮烈的场面,这里却突然就变安静了)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师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
静。其次,这里用静反衬闹,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简直像来到另外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师:我想问一下大家,文章的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是什么
意思?
师:首先我还不想请别人回答,大家先回答老师,在文章前面都写的什么内
容,你们看看二十七段?
(提示:看课文内容“愈锤愈烈”)
生24:安塞腰鼓是壮烈的、豪壮的、火烈的。
师:在文章28、29、30段,这三段里有一个关键的词,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生(部分):戛然而止。
师:再找。
生(大部分):寂静
师:这28、29、30段整个给人的感觉是――
生(齐):寂静。
师:前面写的是豪壮的,突然变得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下子
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安静的气氛。听到了鸡啼,感到了安静,这叫什么写法?
(提示:刚才老师讲的写法)
生:反衬。
师:怎么衬?以动写静。欣赏一个句子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一种是形式
上,还有一种是――,“渺远的鸡啼”为什么不说狗叫呢?(请学生回答)
(提示:鸡啼代表什么)
生:因为鸡啼代表的是黎明,而他们安塞腰鼓
鼓是要冲破旧社会的封建思想,贫苦,这样衬托了他们打完了腰鼓后心中的感
觉。
师:黎明的到来,新的希望。答得很好。这从哪一个角度回答的呢?
生:意境。
师:意境,内容。因此欣赏一句话一般从两个角度:一种是从意境,内容;一
种是从写法。刚才说到“鸡啼”代表着黎明,给人以希望。写法上是――
生:以动写静。
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沉寂下来的安静,迎接新的希望的到来。
(2)师: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5―27段腰鼓表演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
鼓的?文章中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几次,大家发现了嘛?(学生集体)
(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
章描绘的四个方面。)师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
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美。据此,我们可以将
课文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场面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板书)
(3)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构成一种修辞手法,叫作间隔反
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请学生回答)
(提示:间隔反复,它是在不断的---,这样就---)
师明确: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师: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
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的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行进
一步的感受和体会。
2.朗读品味。
师:的确,刘成章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向了极致。那作者是怎样将其酣
畅淋漓的表现出来的。同学们看一看本文除了老师刚才讲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外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集体)
师明确: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用的最多的排比。(板书)
生: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对比、拟人
师:那同学们看一看用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排比
师:那从形式上看,它又包括了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出哪些是句子内部的排比、哪些是句与句之间
的、哪些是段与段之间的。找出后就选择你最喜欢的进行品读。最后我们请同学朗
诵表演。
(落实本文的知识点,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从读中感受安塞腰
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读中老师适时点拨。)(板书:“读”)
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朗诵一下。(多请几个同学,并相互点评、打分)
注意:
生:我喜欢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生有感情朗读)?
师:哪位同学愿为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打个分,点评一下生:我认为可以打?75
分。她朗读的感情很充沛,很投入,但她读快了,不够流畅,也没有读出重音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抓住了重点,可否把你喜爱的那一段来读一下??
生:我喜爱的也是这一段。(生读,注意了重音、停顿。很有感情)(赢得了
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师:朗读得非常好,还有哪一位同学来读??
生:我读的8至13自然段,我觉得这组排比段写得很有气势
生:我给他的朗读打85分,因为我觉得他的朗读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时间短了
点,还有“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和“是挣脱了的那么一股劲”
的句子朗读的时候激情不够,声音应逐渐升高
师:好的,你有没有勇气来示范一下??(生读,读完全场热烈的鼓掌)?
师:很好,你的点评一下子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非常中肯,读得也非常投
入。最后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我读的是?23至27自然段,我喜欢这里写的变幻的舞姿的美。(生读,
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
生:我给她打?90分,因为她声音响亮,流畅,感情充沛,读出了安塞腰鼓的
力量美
师:为什么不打满分呢??
生?:因为还要努力,还有进步的空间嘛。(众笑)?
生?:我给她打70分。(众皆愣)因为我觉得朗读不是靠声音来取胜的,真正
好的朗读要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读好。刚才她的
朗读声调一直很高,很激昂,但没有读出抑扬顿挫来,表现不出安塞腰鼓的变幻多
姿的美。(师带头鼓掌,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你的点评太精彩了。是啊,只有走进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写
作意图,才是读好文章的关键,谢谢你的点睛一评。下面我们来听一下朗读带,
(再播放朗读带)
师:怎么样?
生:读得太好了!
生:太有感情了!
师: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子内部的、句与句之间的、段与段之间的,
我们刚才刚才已经找出来,并且美美的读了,那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排比在文
中的作用是什么?(强化学习重点,请学生回答)
生:本文运用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有气势,节奏感强。
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体会安塞腰鼓主旨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深挖内涵,请学生回答)
师明确: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
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
表现。
生: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人们那种奋发向上精神的赞颂之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那种强大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赞美之情
(板书:悟生命力量)
师明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使得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
语句铿锵,表达了作者对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无限赞颂之情。
(五)、质疑探究
联系基础训练,有时间就做。
(六)小结、布置作业。模仿课文的排比句,仿写句子。可以进行合理的想
象,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如精彩的足球、篮球场面;激越的舞蹈场面;激动人
心的晚会场面;感人至深的救助场面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
量。
三、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
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
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
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
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
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
念。
四、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
五、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
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
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
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
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本课导入的设计以此为根据,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
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
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
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
解。”――《语文课程标准》
三、朗读赏析探究
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
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
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
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
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
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
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
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
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
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
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
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上的作业。
安塞腰鼓教案篇3
第1课时
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
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视频播
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激越热烈的表演场面,并且
让学生对安塞腰鼓这一艺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进入文本的学习打好铺垫。教学
本文重在美文美读美评,重在熏陶感染,重在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
词语。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二、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摇滚”和“劲舞”吗?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
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一一安塞腰鼓。
1、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
气势铿锵激越,发聋振聩;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充分体现着陕北高
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2、导入: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
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
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
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
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
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
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
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
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
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
文中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
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
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
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
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
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到了用哪些
词来形容它?
二、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这一部分中,作者对安塞腰鼓发出了一句由衷的赞美,并且在文中出现了多
次,快速浏览课文,把它划出来。
好一个安塞腰鼓!
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的5-17小节,
哪些语句特别能打动你、感染你,你可以多读几遍。
(一)学习6-8小节,体会场面的宏伟。
1.指名读,这一段主要写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或者说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什
么特点?
引出: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
塞腰鼓!
2.这腰鼓,是怎样的壮阔、豪放和火烈呢?看!(引读)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
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
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
健的风姿。
理解“流苏”、“瞳仁”的意思。
3.出示第7小节,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
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找出反义词,腰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理解句子的意思。
4.以诗的形式练习了朗读。
现在我们就以诗的形式,读这诗一样的语言,品位诗一样的意境。
安塞腰鼓如此豪放火烈,如此充满力度、激情和感染力,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
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学习9-11小节,体会声音的震撼。
1.男女生分组读。
2.找出两个比喻句。读一读。
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安塞腰鼓强烈是声响给人以震撼,腰鼓在动,所以山崖
在动,心更在动。)
3.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河流、黄土地、天空)
是啊,安塞腰鼓如此令人震撼,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
鼓!
安塞腰鼓如此使人惊心动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学习12-14小节,欣赏击鼓的后生。
1、自由读,你感受到击鼓的后生怎样?
(有力、生命活跃强盛、能量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理解“元气淋漓”,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如果你是亲临现场的观众,你怎样夸奖他们?
2、这些后生们为何如此元气淋漓、如此能量巨大?因为有黄土高原这片土地
的养育谈不上有――,可以说,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元气淋漓的后生,当然也
谈不上有――惊心动魄的搏击。所以作者又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学习15-17小节,欣赏奇丽的舞姿。
1.指名朗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什么叫“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3.指名读第15小节,几个排比?都是写什么?
4.引读:每一个舞姿都――
5.小结,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奇丽的舞姿。
如此奇丽的舞姿,如此使人拍案叫绝的舞姿,连山河也感到痛快,观众呢?怎
能不陶醉其中,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所以――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的安塞腰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授: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
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
闹或烈。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
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
闹或烈。
课文中除了写“闹”“烈”,有没有写静呢?
读一读,男生1-4,女生18-20
这样“静――闹――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
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
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
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
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
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
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文章除了这种对比的写作特色外,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排比、比喻、反复)
三、拓宽欣赏,理解地域差异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同学们,如果说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那么,
孕育在苏北里下河水乡的海安花鼓则是温柔秀美、欢快活泼的,而且还曾经参加了
国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海安花鼓的文字。
一溜鲜嫩嫩的水乡娇娘,一溜红红的花鼓,一袭碧碧的绿裳,苏北的里下河
呵,接纳了淮河,接纳了大海,接纳了长江,接纳了从上天垂下的雨帘。
碧碧的绿裳在飘,红红的花鼓在跳,柔顺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绿裳是春色,花
鼓是青春的火焰,娇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将五千年的土地
装扮得年轻,装扮得奔放。
水灵灵的影儿,在跳跃,在闪烁,在敲击。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
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与大江、大海连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
的女儿,敲打出的花鼓声,溅出的也是水一样清澈的血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这样非常
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板书:
演出前安静的腰鼓静
演出时隆隆的腰鼓动
演出后寂静的腰鼓静
安塞腰鼓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⑴品味赏析关键语句,体会散文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⑵反复诵读,体会文章铿锵激越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⑶理解散文是对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奔腾
和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⑴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⑵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⑶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3.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探究法。
4.教具
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的录像、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多媒体CAI
课件。
5.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
⑴生字词。
⑵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结构。
⑶学生主动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
2.教学过程
⑴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如古朴
高雅的旗袍,香醇可口的美酒,格调清新的文赋,舒缓缠绵的乐曲(多媒体展示安
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大家说,这是什么表演?对,是腰鼓,是安塞的腰鼓!(板书
课题)
⑵作者简介:刘成章,19xx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xx年毕业于陕西师范
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
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笔下的“散文”确有大气象、大境界
安塞腰鼓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
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
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
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
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
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
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
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研习课文
(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
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引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3、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
一股劲!”
(二)讲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
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
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
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①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②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
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
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
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
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
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③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⑤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
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
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
带。
3、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
气势,又运用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现在请大家快读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解
决课后练习三)
三、布置作业
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附板书设计:
(静)安静的腰鼓
↓
(动)火爆的腰鼓→
↓
(静)寂静的腰鼓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写实
↓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
↓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写意
安塞腰鼓教案篇6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
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
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4.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腰鼓表演的片断。
2.课文朗读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3.理清课文结构,引导寻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xx年以上的
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
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
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特别是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
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
采?感受它的魅力?
2.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检查预习。
预习生字词情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些词语。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
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
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师生合作读课文。
3.划分结构:(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
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
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
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
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
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article/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
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
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将大家刚读的内容改成另一种文学式样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的内容。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
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个
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
力量相辅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
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
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的。
安塞腰鼓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教学重点:
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
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
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
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
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思考: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
文中哪些话可体现?(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者应鼓舞。)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
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
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
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
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
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师: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
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提示: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
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
讨论,若有些问题学生未提出,教师又认为重要的,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达
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共同研讨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
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
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
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
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
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
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
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找出自
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学贵有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
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
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写作练习,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
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l00字左右。
(这一环节体现了反馈原理,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为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
条件和自由空间。再次对教学重点进行巩固,并有了新的突破,让所学知识成为自
己能运用的果实。)
六、相关资料
1、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
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文艺表演。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0:3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75025116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塞腰鼓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