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观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如何写观后感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
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如何写观后感】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
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
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
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
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
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
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
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
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
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
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
“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
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
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
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
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
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
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
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
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
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
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
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
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观
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
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
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
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
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
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
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
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
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
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
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
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
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
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
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
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
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
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
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
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
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
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二:如何写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
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
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
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
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
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
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
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
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
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
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
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
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
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
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
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
“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
“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
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
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
《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
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
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
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
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
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
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
“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
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
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
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
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
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
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
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
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
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
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
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
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
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
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
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
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
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
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
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
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
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
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
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
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
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
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
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
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
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
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
“……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
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
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
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篇三:观后感范文】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了看电影的活动。这次看的电影是《建国大
业》。
这部电影长达2小时20分钟,内容为新中国即将成立时的历史
故事。电影主要讲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毛主席与国民党蒋介
石进行和平谈判,并签定了《双十协定》。但蒋介石依旧想独占中国,
发动了与中共的内战,对民-主人士大肆迫-害,实际撕毁了《双十协
定》。为此,中共只好制定了针锋相对、革命的方针,开始武装反击。
众多民-主党领导人纷纷投靠共-产-党,与国民党决裂了。终于在中
共的领导人的支持下,众多革命人士的牺牲后。1948年5月,中国
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成立民-主联合政
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的热烈响应。此后,大批人士从
蒋管区投奔解放区,击退了国民党。不久,国歌、国旗选择完毕,中
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现在已是中国建国60年了,国家日益富强,但我们要居安思危,
提高警惕。更好地保卫祖国。
从今往后,我要在自己感到不满时让自己想起从前人们艰苦的生
活;无法上学的孩童;为国家的诞生受苦、遇难的人们。让自己感到
生活是幸福的,眼前这些小问题算不了什么。在自己无所事事时想起
革命先烈,时刻告诉自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篇四:如何写读后感】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
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
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
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
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
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
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
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
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
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
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
础。
2、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
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
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
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
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
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3、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
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
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
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
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
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
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
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
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
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
“观”服务于“感”。
4、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
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5、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
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
“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
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
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
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
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
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
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
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
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
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
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
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
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
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
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
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
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
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
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
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
“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
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观者的眼球。
6、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观了
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
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
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
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
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
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
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
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
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
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7、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
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
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
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
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
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
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
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
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篇五:如何写观后感】
写好“观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观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观中
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
通过认真地“观”,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
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
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
作自己观后感的切入点。三、观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观
后感时“观”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一、观懂原文抓中心?
“观后感”的“感”是从观中产生的。只有观得认真,才能有所
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观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
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观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
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观
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
象。初观《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
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
的事。二是细观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观深思,体会
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观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
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
之处。三是研观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
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观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
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
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
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
“观”,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
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观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观
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
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
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
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
写观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
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
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
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
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
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观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
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观后感的切入点。?
三、观感结合有侧重
写观后感要处理好“观”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观”是
“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观”的结果和目的。观后感中少不
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
生动,观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观后感常犯的毛病是
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观”,离开原文意
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
观后感可以说经验,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观后感,总是受原文
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
观后感,是有“观”有“感”,“观”、“感”结合的。可以先叙述
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
边谈体会,“观”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无论
用哪种方法写,必须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
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
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观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观后感才能
感染人。以《时光老人的礼物》为例,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诗
中的孩子们对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很珍爱,表现在哪里?你觉得应该珍
惜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吗?平时你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事例或不珍惜时
间的做法呢?以后你会怎样对待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呢?通过一系列
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把文章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倾吐真实心声。而在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
会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
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应
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
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他们的观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篇六:观后感范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
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我们耳边再熟悉不过的雷锋
格言了。雷锋说了这句话,并做到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了:
在建筑工地义务劳动,给素不相识的人买车票,帮助老大娘找亲
人,……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帮助大家,却从未告诉别人他
的名字。
当时雷锋一个月只有6元钱的部队补贴费,他一点一点的积攒,
好不容易攒到100元钱了,他全部捐给灾区。他自己的鞋破了,舍不
得买新的,在旧鞋上打补丁,补丁一个摞一个。战友问他:“你为什
么不买双新鞋穿呢?这一个摞一个的补丁不咯脚吗?”他认真的回
答:“鞋还能穿就行,省的钱可以去帮助别人。”
扳着指头算算,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年了,可雷锋精神却一直
活在我们心中。现在生活中,也有像雷锋一样的大好人,无时无刻的
帮助着我们。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0:2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741351168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怎样写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怎样写观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