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笑了

更新时间:2023-03-02 21:59:40 阅读: 评论:0

天黑请闭眼-茶叶有哪些

黛玉笑了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怎样练习唱歌)

着一“泪”字尽得风流——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是借笔下之物来展现人物丰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本文以语文教材为例阐述了文学作品是如何借物喻己、由景言意的。

关键词:情感表达;背景;目的

作者简介:沈林章,任教于甘肃省皋兰二中。

“中国古代画家对花草的执着:或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借梅、兰、竹、菊、荷花等自然之

景暗喻自己的人格;或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由山水体道,展现人与自然的合一;或受佛家

影响,凭几株花草虫鱼来蕴涵整个宇宙的生命气息,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语出

《神州诗书画报》)。

很显然,中国古代画家或受儒家思想或受道家文化或受佛家传统的影响,但不管受那家影

响,他们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即尽可能地用自然之

物作凭借,利用绘画之工具,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主观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画家的共

同特性。其实,绘画中的“借物喻己”、“由景言意”技法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常用的,因为艺术

之法是通用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人物刻画时,主张“画眼睛”的方法,力求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勾勒人物的

眼睛,以此方法,曾勾画出许许多多惟妙惟肖的文学形象。如:祥林嫂、孔乙己、华老栓等。

而这三篇文章,刻画人物,均聚焦于泪水,让晶莹的泪花折射出不同人物、不同情景之下的

复杂而微妙的内心。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泪水则是窗棂上的“轻纱”。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巧借“轻纱”来揭

示人物性格,展现社会本质。可谓同造一“泪”,各尽其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对杜十娘言说孙富之计时,其神情为:语前,“叹一口

气”“扑簌簌掉下泪水”;语时,“只是含泪言道”;语后,“泪如雨下”、“收泪”、“欣欣似有喜

色”。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见黛玉时,曾为典型的动作描写。先“用帕拭泪”,后听贾

母之言,“忙转悲为喜”。

而在《失街亭》中,其描写人物落泪又是一种风格。孔明泪斩马谡以“变色”为蓄势,继以

“挥泪”、“流涕而答”为发展,终结于“大哭不已”,向纵深发展。

比较这三个人物的动作神情,皆以“泪”为凭借,由“泪”字曲尽人物的性格。汉语言文字就是

这样奇妙!它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传递深厚文化历史沉淀和独特文化心理情感的纽带。

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比较。

一、流向不同

李甲和熙凤之泪,似乎一致,都经过了由“悲”至“喜”的过程。但究其细小,二人又迥乎不同:

李甲先“叹气“,继以“扑簌簌掉下泪来”,言时“含泪”,言后“泪如雨下”。从蓄势到发展,发展

到结束,浓抹重彩,极力渲染出一幅“肝肠寸断”的愁苦画来。熙凤的落泪过程,只着一“忙”

字,尽得风流。三言两语勾勒出变化之快的“泪流图”。难怪脂砚斋先生批注:“第一笔,阿凤

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孔明之泪,先是铺陈“黑云翻卷”之状。其

次“春雨潇潇”如一条山涧溪水,而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江河,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其流

向不似李、王二人,中途折向,而是向纵深发展汇集,终究汇聚成蚀骨消魂的阵痛。

二、背景不同

李甲之泪,是在讨教孙富之后,回船不便向十娘言明之泪,人物内心充满着困惑、矛盾。

阿凤之泪,是在林黛玉初来乍到,深谙黛玉身世和贾母惜孤女情景下的泪水。孔明之泪,则

是马谡失街亭痛斩之际之泪,其情深沉哀婉。其实,这只是三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而要究其

落泪之根源,还需深刨广挖,探究其深层内涵。

在李甲生活的世界里,有一样东西,像磁石一样深深吸着李甲,使他无法摆脱,这东西就

是金钱。李甲生活时代已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时期,尤其在南方,商

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作坊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

日益提高,随之也逐渐腐蚀人们的生存价值。文章中写道:青楼老鸨不择手段赚钱,李甲之

父李布政拼命惜钱,李甲众亲友想方设法吝钱,孙富暗中使钱,杜十娘怒火冲天扔钱等等,

都与“钱”有关。也就是说,整个文章围绕“钱”而展开情节。由此可见,李甲之泪,实质上是

金钱至上意识,致使自己内心失去人生准则而表现出的反应。

歌德曾说:“艺术的真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别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李甲之泪是这样,而熙

凤之泪也是这样的。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心

感,为我们介绍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大批人物中,有主人,有仆人;有长者,有

小儿。他们构成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而维系这张网的是25次笑和6次哭。熙凤笑了,

也哭了;黛玉笑了,也哭了。然而她俩的内心情感却是天壤有别。熙凤之笑之哭无异于刀剑,

刺向黛玉之心。这样的环境能是黛玉的安身立命之所吗?

在《失街亭》一文中,孔明之泪,是因为马谡失街亭。那为何马谡失街亭就该问斩?何况

马谡乃军中一员大将,统领三军,攻城掠地,功不可没。仅失一小城就该问斩,似乎不合情

理。究其原因,不外乎一点:街亭虽小,然系蜀军的生命通道。魏蜀攻伐,必过秦岭。秦岭

有三道:东路子午谷,凶险异常,且双方拥兵把守,不易通过。中路斜谷,蜀军由此攻郿城,

下长安,路程较近。孔明此次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司马懿却早已料定,派兵据守。西

路由阳平关绕至街亭是条大道,离长安较远,主力不宜由此进兵。孔明由中路进兵,司马懿

却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粮道被断,生命线被截。可见街亭地位的

重要。正因为这样,孔明挥泪斩马谡。孔明之泪,皆因街亭之失。

三、目的不同

李甲之泪,是为了骗取十娘的同情与理解,获取孙富手中的一千两白银,打通回家之路,

向家父李布政及众亲友有个交代。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李甲的想法也是不无道理。然而,他

生活的时代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想法,即或是有了,也决不会实现,最终会化为泡影。明朝中

期,商品经济已经萌芽,金钱至上的意识虽也影响着人们,但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仍牢固地

统治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尊崇孔孟之道,信奉儒家之礼,仍然根深蒂固地辖制着人们的思想,

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特别是读书人,更要尊崇孔孟之道,维护正统思想。不能游戏烟花楼阁,

不能悖义逆节迎娶青楼女子。人之婚姻,要符合媒婆言说之节和讲究门当户对之理。倘若不

然,势必遭到世人的诽谤、唾弃。而李甲却恰恰出入烟楼,迎娶青楼之女,违背家族礼节,

孔孟之道的精义。他的神情变化过程,就是他内心矛盾的表现:一方面摄于父亲的压力,以

及社会的舆论;一方面难以割舍对杜十娘的爱情。其神情变化过程,就是他尊奉礼节思想和

对十娘感情的较量过程。然最终礼教战胜感情,所以,李甲之泪,可归结为礼教之泪。

熙凤之泪,其内涵丰富而精妙。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所应该做的事,不是它的内容刨平

磨光,成为这种平滑的概括化的东西,而是把它的内容加以独特化,使之成为有生命有个性

的东西。”她的泪,有生命有个性。除此泪水,别人无法拥有。她的泪,没有一丁点儿的铺陈、

渲染。这势必让人怀疑:王熙凤是否有泪?哪怕零星的点滴也罢?可无从看到。接着贾母转

承一句:“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聪明的熙凤以一听,“忙转悲为喜”。这“忙”字极好。仿

佛能看透人物的内心世界。看来,熙凤之泪全在贾母身上,贾母的一举一动皆关于她的内心。

一则点明她无时无刻不再迎奉、讨好贾母,二则点明她是贾母膝下承欢之人。文章只写一“泪”

字,就把王熙凤工于心计、善于谄媚、投机钻营、伪善的性格表现无遗,她的泪水是谄媚之

泪。

孔明之泪,是为马谡失街亭而流。然剖其内心,则呈现出复杂性:有明军纪整军律斩手足

的切肤之痛;有深责自己不识贤愚的误国之痛;有缅怀先帝的内疚之痛。不论责人,还是念

帝,都因责己而生。故孔明之泪,实属责己之泪。

综上所述,李甲之泪,熙凤之泪,皆因他人他物而泪。独孔明之泪,因己而泪。因他人他

物而泪,其情虚假,造作之迹昭然;因己而泪,其情真切、深挚。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

凭一平常之物,尽显人物风采。

作者单位:甘肃省皋兰二中

邮政编码:730200

TheExpressionofSentimentinLiteraryWorks

ShenLinzhang

Abstract:Excellentliteraryworksalwaysrevealsrichandcomplicatedinnerworldoffigureswith

perexpoundshowtoexpressntimentwithobjectsand

expressmeaningwithsceneryinliteraryworksbadonChinetextbooks.

Keywords:expressionofntiment;background;objective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21:5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655801157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黛玉笑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黛玉笑了.pdf

上一篇:天津美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黛玉笑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