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一真

更新时间:2023-03-02 21:08:03 阅读: 评论:0

紫砂壶泡茶-沟通漏斗

声律启蒙十一真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春节教案)

《声律启蒙·下卷》⼗蒸(1)

新对旧,降对升,⽩⽝对苍鹰。

葛⼱对藜杖,涧⽔对池冰。

张兔⽹,挂鱼罾,燕雀对鹏鹍。

炉中煎药⽕,窗下读书灯。

织锦逐梭成舞凤,

画屏误笔作飞蝇。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

迎仙汉帝,宫中⾼插九光灯。

⽩⽝:中原王朝把⼀切西北游牧民族都称为“⽝戎”和“戎狄”。⽝戎族为游牧民族,当时的⽝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全脱离狼的状态,那时的⽩⽝如

狼⼀般凶猛,族⼈的图腾为狼,但家中的⽝⼜是家中的⼀分⼦,⾮常尊敬它,故取名为“⽝戎”。

苍鹰:猛禽。此处指西汉雁门太守、中尉郅都。其敢直谏,《史记·郅都者传》:⾏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之,侧⽬⽽视,号⽈“苍鹰”。

匈奴⼈得知郅都要来做雁门太守,惊恐不已,连夜将骑兵后撤,⼀直到郅都死,都没敢靠近雁门。

后⼈把他与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

葛⼱、藜杖:葛⼱,古时以葛⿇为⾯料制作的头⼱;藜杖,指⽤藜的⽼茎做的⼿杖。质轻⽽坚实。⼆者多⽤于描写畏寒怕风、年⽼体衰之⼈。

宋叶梦得《虞美⼈·极⽬亭望西⼭》:翻翻翠叶梧桐⽼。⾬后凉⽣早。葛⼱藜杖正关情。

罾:古代⼀种⽤⽊棍或⽵竿做⽀架的⽅形渔⽹。

燕雀:家燕和⿇雀,常⽤来⽐喻⽆⾜轻重的⼩⼈物。《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鲲鹏:古代传说中的⼤鱼和⼤鸟。也指鲲化成的⼤鹏鸟。常⽤来⽐喻奋发有为的⼈。《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不知其⼏

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千⾥也。

炉中煎药⽕,窗下读书灯:⼆者相对,是因为煎药需要以⼩⽕慢慢熬制,与读书需要耐得住寂寞,花时间下功夫有相似之处。

宋陈起《秋夜怀康节》:煎药炉边童梦晓,读书檠(qíng,灯架,烛台)下妇纫寒。

唐王禹称《清明》:“昨⽇邻家乞新⽕,晓窗分与读书灯。

织锦逐梭成舞凤:锦线随着飞梭为缎⾯织上飞舞的凤凰图案。宋丁谓《锦》:灿灿冰蚕缕,翩翩舞凤⽂(纹)。

画屏误笔作飞蝇:三国时,吴主孙权爱好书画,命⼤画家曹不兴画⼀座屏风。屏风画好后,孙权邀集群⾂共同观赏。只见笔精墨妙,出神⼊化,⼤

家不禁对曹不兴的画艺赞不绝⼝。忽然,孙权看到⼀篮杨梅上落了⼀只苍蝇,就伸⼿去掸,苍蝇竟然纹丝不动,定睛细看才发现,这苍蝇是画出来

的。

原来,曹不兴作画时,不⼩⼼洒了滴墨,洗⼜没法洗,盖⼜盖不上,⼜来不及重画,他索性便将就墨点的形状,画了⼀只栩栩如⽣的苍蝇。曹不兴

见被吴主发现,⼼中甚是惶恐不安,想不到孙权知道原委后连连称妙,这就是“误墨成蝇”的佳话。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雅爵,⾼雅酒杯。三国时,刘表占据南⽅,好饮酒。他有三枚“雅爵”:⼤者称“伯雅”,能装七升酒;次者称“仲

雅”,能装六升酒;三者称“季雅”,能装五升酒。宴客时,各⾃随量取饮。能饮⼀爵酒⽽不醉者,皆称有“雅量”,这个词后来逐渐引申为“器

度”“器量”。

迎仙汉帝,宫中⾼插九光灯:《汉武帝内传》载,汉武帝刘彻晚年迷恋仙术,渴望得道成仙,长⽣不⽼。⼀次,武帝正在午睡,半睡半醒之际,见

着⼀位神⼥说:感于汉武帝求仙志诚,西王母将于七⽉七⽇下凡与其相见。汉武帝惊喜不已,诚⼼诚意开始准备。到了七⽉七⽇,武帝传令迎接西

王母,“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张云锦之帏,燃九光之灯,列⽟门之枣,酌蒲萄之醴”,武帝盛装⽴于陛下,恭候圣驾。

是夜,西王母果然率众仙降临承华殿,与汉武帝交谈良久,并赐其蟠桃4枚。汉武帝吃完仙桃,准备把桃核留下来种在皇宫,以期能年年吃到仙

桃。西王母却笑称,这种桃⼦只有天宫⾥有,三千年才开⼀次花、结⼀次果,⼈间的⼟地太贫瘠了,即使种了也不会⽣根发芽。汉武帝这才悻悻然

作罢。

西王母授武帝《灵光经》《六甲灵飞》《五岳真形图》后,起驾回⼭。

可惜,吃过仙桃,得到真经的汉武帝最终还是没能长⽣不⽼……

读了《三字经》《千字⽂》《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受“⼀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顺达差强

⼈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车万育所编。进⼠,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

状元的,⽆疑才⾼⼋⽃,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位居庙堂⾼⾼在上,⼀位处江湖深浸地⽓,同样编纂⼉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番吧!

对⾳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顺畅,是遵循古⼈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样。把这格式丢⼀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的⾼低、升

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四声)四种声调,⼆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的四声“āáǎà”,我们⼩时候学习称第⼀声、第⼆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声叫阴平或平调;第

⼆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第四声叫去声或去⾳。这样⼀对照,我们普通话的⼀声、⼆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

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声,已并⼊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数,⼝⾳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修饰,⾃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东(3)

《声律启蒙·上卷》⼆冬(1)

《声律启蒙·上卷》⼆冬(2)

《声律启蒙·上卷》⼆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1)

《声律启蒙·上卷》四⽀(2)

《声律启蒙·上卷》四⽀(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齐(1)

《声律启蒙·上卷》⼋齐(2)

《声律启蒙·上卷》⼋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灰(1)

《声律启蒙·上卷》⼗灰(2)

《声律启蒙·上卷》⼗灰(3)

《声律启蒙·上卷》⼗⼀真(1)

《声律启蒙·上卷》⼗⼀真(2)

《声律启蒙·上卷》⼗⼀真(3)

《声律启蒙·上卷》⼗⼆⽂(1)

《声律启蒙·上卷》⼗⼆⽂(2)

《声律启蒙·上卷》⼗⼆⽂(3)

《声律启蒙·上卷》⼗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先(1)

《声律启蒙·下卷》⼀先(2)

《声律启蒙·下卷》⼀先(3)

《声律启蒙·下卷》⼆萧(1)

《声律启蒙·下卷》⼆萧(2)

《声律启蒙·下卷》⼆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1)

《声律启蒙·下卷》六⿇(2)

《声律启蒙·下卷》六⿇(3)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1)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2)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3)

《声律启蒙·下卷》⼋庚(1)

《声律启蒙·下卷》⼋庚(2)

《声律启蒙·下卷》⼋庚(3)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1)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2)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3)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21:0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62483115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声律启蒙十一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声律启蒙十一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