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年之岁⾸、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年等,⼝头上
⼜称过年、过⼤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下⾯是⼩编收集的春节的习俗,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春节的习俗篇1
每年农历的正⽉初⼀,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中,这是⼀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
⽇。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们也把这个节⽇叫“春节”。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三起,⼈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家家户
户要⼤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除⼣之夜,是家⼈团聚的时候。⼀家⼈围坐在⼀起,吃⼀顿丰盛的年夜饭,
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零点的钟声⼀响,⼈们还要吃饺⼦。古时候叫零点为“⼦时”,除
⼣的⼦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们在这时吃饺⼦,是取“更岁交⼦”的意思。这也是“饺⼦”名称的由
来。
过了除⼣就是⼤年初⼀。从初⼀开始,⼈们要⾛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
俗。拜年时,⼤家都要说⼀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
当午夜交正⼦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地上空,爆⽵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之元、
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还在庭院⾥垒“旺⽕”,以⽰旺⽓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周
围,孩⼦们放爆⽵,⾼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庭前是灿烂的⽕花,屋外是震天的响
声,把除⼣的热闹⽓氛推向了最⾼潮。
爆⽵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情的流露。经商⼈家。放爆⽵还有另⼀番意义:他们在除⼣之
夜⼤放炮仗是为了新的⼀年⼤发⼤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要殿后。传说,要想
发⼤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诚。旧时,从春节⼦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拿着⼀张纸印的
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的主⼈,为了表⽰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送财神的
⼝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狮⼦,右边有对⾦凤凰”啦!
等等之类的⼝彩。另外还有⼀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
上背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跟着⼏个敲锣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
⼈家门⼝,就唱起:“左厢堆满⾦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直到主⼈欢
春节的习俗
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阵,在咚
咚锵锵的锣⿎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家放完爆⽵回到屋⾥后的第⼀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
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
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跪拜。南⽅⼈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
年的吉利⽅向,燃灯笼⽕把,提壶挈酒,奉⾹鸣爆⽵,开门出⾏,迎接喜神,称“出天⽅”或“出⾏”,浙
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年百事顺遂。除⼣守岁是整夜不睡、通
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装饰得花团锦
簇,为节⽇增添了浓郁的⽓氛。孩⼦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
的家⾥是吃完年夜饭后,⼈⼈坐在桌旁不许⾛,等⼤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孙在在新
的⼀年⾥学习长进,好好做⼈。有的⼈家是⽗母在夜晚待⼦⼥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家
是⼩孩⼦们齐集正厅,⾼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后伸⼿要红包。甚⽽追讨到爷
爷妈妈的卧房,⼀齐跑到床沿,⼤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由讨价
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家抢掠⼀空,才呼啸⽽散。⽼⼈家逢此情景却乐不
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春节的习俗篇2
贴春联
贴春联是应该是中国每⼀个中央都会有这⼀个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桃符等,
它以⼯整、对偶、简约、精巧的⽂字描画时期背景,表达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学⽅式。每逢春
节,⽆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副⼤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增加喜庆氛围。这⼀习俗起
于宋代,在明代开端盛⾏,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的进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
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来源及各类作品的特征都作了阐述。
春联的品种⽐较多,依其运⽤场所,可分为门⼼、框对、横披、春条、⽃⽅等。“门⼼”贴于门板上
端中⼼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上;“春条”依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
的中央;“⽃⽄”也叫“门叶”,为正⽅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说。即在新的⼀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件事就是燃放爆⽵,以
哔哔叭叭的爆⽵声除旧迎新。爆⽵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来源很早,⾄今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放爆⽵能够发明出喜庆繁华的氛围,是节⽇的⼀种⽂娱活动,能够给⼈们带来欢愉和吉
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的应⽤越来越普遍,种类花⾊也⽇见繁多,每逢严重节⽇及喜事庆典,及婚
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以⽰庆祝,图个吉利。如今,湖南浏阳,⼴东佛⼭和东尧,江西的宜
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域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消费的爆⽵花⾊多,质量⾼,不只畅销全国,⽽且
还远销世界。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央禁放鞭炮了,由于⼤城市⾥的'中央越来越⼩了,很容易会伤及到别⼈的
⽣命平安,也会给城市形成各类的环境污染,不过,放鞭炮这个习俗的的滋味却越来越淡了。
拜年
⼤年初⼀拜年,是每⼀个⼩孩⼦最喜欢的事,拜完了年就会有红包拿,真是切肤之痛的事呀。⼈们
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服,装扮得整划⼀齐,出门去⾛亲访友,互相拜年,恭祝来年⼤吉⼤利。
拜年的⽅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率领若⼲⼈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个⼈去拜年;也有
⼤家聚在⼀同互相恭喜,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后来⼀些上层⼈物和⼠⼤夫便运⽤各贴
互相投贺,由此开展出来后来的“贺年⽚”。
春节的习俗篇3
1、除⼣
除⼣是指每年农历腊⽉的最后⼀天的晚上,它与正⽉初⼀⾸尾相连。“除⼣”中的“除”字是“去;易;
交替”的意思,除⼣的意思是“⽉穷岁尽”,⼈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此⽽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要举⾏“跳钟馗”、“⼤傩”的仪式,击⿎驱逐疫疠之⿁,称为“逐
除”,后⼜称除⼣的前⼀天为⼩除,即⼩年夜;除⼣为⼤除,即⼤年夜。
2、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
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专门管⿁,有他们守住门户,⼤⼩恶⿁不敢⼊门为害。唐代
以后,⼜有画钟馗故⾥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张
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张,后代常把⼀对门神画成⼀⽂⼀武。门神分三类:第⼀类是“⼤门
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门上,⾼约四五尺,宽约⼆三尺。第⼆类是“街门门神”,多贴⼩街门上,⾼
约⼆尺,宽约⼀尺。这两种门神都是⼀⿊脸⼀⽩脸两位尊神。⽩左⿊右,⽩善易,⿊狞恶,各⼿执槊
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有限,也是⿊⽩⼆神,但也有⿊⽩⼆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
是贴“麒麟送⼦”像,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
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3、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个源头是桃符,所以
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们以桃⽊刻⼈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
门神像于桃⽊上,最后简化为在直接桃⽊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来源是春贴。古⼈在⽴春⽇多
贴“宜春”⼆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陈尚古的《簪
云楼杂说》中记载,有⼀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副春联,以⽰庆贺。原来春联题
写在桃⽊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的颜⾊是红的,红⾊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都⽤红纸
书写。但庙宇⽤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绿、黄三⾊,第⼀年⽤⽩纸,第⼆年绿纸,第三年黄
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红纸。因满族尚⽩,清宫廷春联⽤⽩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所以,
⼀到⼤年三⼗,⼈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门上。
4、其他贴法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种古⽼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民⼤众的
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
字⽽向⽂字发展,⽽年画依然沿着绘画⽅向发展。随着⽊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
之类,⽽渐渐把财神请到家⾥,进⽽在⼀些年画作坊中产⽣了《福禄寿三星图》、《钟馗送福》、《天
官赐福》、《五⾕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年画、以满⾜⼈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
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
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历
和年画⼆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种新形式。这种合⼆⽽⼀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
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仙⼈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
户多⽤它,世家⼤族⽤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红纸长⼨余,是“⼩挂千”,为市肆所⽤。最早的挂千
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样,有压胜的作⽤。
5、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
灯时分⼊席,有的⼈家⼀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家不管⼤⼈还是⼩孩⼉,整晚都不能⼊眠。根据宗懔
《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逝去的岁⽉
含惜别留恋之情,⼜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6、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是吃完年夜饭后,⼈⼈坐在桌旁不许⾛,等⼤家都吃完了,
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孙在新的⼀年⾥学习长进,好好做⼈。有的⼈家是⽗母在夜晚待⼦⼥睡熟
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家是⼩孩⼦们齐集正厅,⾼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
拜;⽽后伸⼿要红包。甚⽽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齐跑到床沿,⼤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
⼈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家抢掠⼀
空,才呼啸⽽散。⽼⼈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
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7、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吉,先放爆⽵,叫做“开门炮仗”。爆⽵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
红”。这时满街瑞⽓,喜⽓洋洋。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20:2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59747115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过年的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过年的习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