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
与曹公有约,犹怜黛钗情
帘外雨潺潺,与曹公有约,手捧红楼,不免愁绪溢满心头,在“花柳繁华池,
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中自是香艳如云,情到深处,犹怜黛钗情。
与曹公有约,我怜黛玉至深情。
对于黛玉,雪芹先生无疑是倾注了深沉的爱和无限的怜悯。黛玉倾城娇绝世,
但同时红颜薄命的悲凉命运她亦是无法逃脱。“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
分”的美丽人儿面对世态的炎凉,曾道:“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面对现实的冰冷,曾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面对易逝的容
颜,曾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于冷月夜葬花,末了泪尽香
消,她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玉殒。神瑛侍者在三生石畔用甘露浇灌一株绛珠小草,
便引发了“还泪”报恩之事,在保守的封建大家族中她又怎可要得“木石之缘”,
她对宝玉用情之深,只为他而落泪,悲痛之余宝玉已为他人之夫,一段矢志不渝
的爱情被无情毁灭,她以生相殉,终了之时仍心念此生至爱,“宝玉、宝玉你
好……”情未了,言怎尽?纵使沧海桑田、海枯石烂这份情又何以了?“苦绛珠
魂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多少性情中人为之落下哀痛之泪,悲其悲、泣其
泪、伤其伤……
与曹公有约,我怜宝钗至理情。
对于宝钗,雪芹先生亦是是好生怜惜,生得自是妩媚,又不失才情,在悲的
阴霾下她也摆脱不了孤守空闺的悲剧命运。宝钗似雪,她有着雪的高洁之气,在
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她始终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家族衰落,自小帮助母亲打理
家中事物,她并非是无情,只是这女儿的柔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被岁月禁锢。或
许人们会说宝钗有心机、通世故,但这是出于她的一番好意,不曾有过害人之心,
反而体贴他人,尊敬长辈;或许人们会说宝钗冷漠,但在贾府中她毕竟算是个外
人,“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或许是最好的处事方法;或许人们
会说宝钗贪恋名利,但她是想规劝宝玉入仕以振兴贾府这“百年望族”;或许……
“山中高士晶莹雪”的美哩淑贤终究没有打动宝玉的心,他选择了逃避,逃避原
本属于他的振兴之责,遁入空门,留下了宝钗孤苦一生,宝钗待人至理,他怎知
宝钗的良苦用心呢?
黛玉对宝玉之情至深至纯,宝钗对宝玉之情至理至善,黛玉得到的是爱情,
宝钗得到的只是姻缘。一个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一个是金玉良缘,冥冥之中
似乎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哀怨缠绵,感慨至此我不禁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问世
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雨停,风依旧肆意的吹。合上红楼,放眼远眺,心随风渐行渐远,与曹公有
约,我犹怜黛钗绵绵情……
《红楼梦》读书笔记2
浅读《红楼梦》,细细品悟古典文学的巅峰巨作,令我感慨万千。
人生繁华似梦,几多欢喜几多愁。身在大富大贵之家,贾宝玉的性格与封建
大家族的立业思想显得格格不入。宝玉多随性而为,终日与家中的女孩们厮混,
在旁人看来,这是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表现。作为家族的嫡系男丁,他理应承
担着光宗耀祖的责任,参加科举,步入仕途,将贾家发扬光大。然而在宝玉看来,
终日埋在书堆里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这变成了他与家人们的尖锐矛盾所在。
可以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变者,他不兴科举考试,追求本心。然而现实多
磨,宝玉在现实的种种遭遇下看淡儿女情长。
无论在哪种时代,许多看似不合人心的东西依旧在滋生,多少血与泪的例子
供人们领悟,但是该来的总会来。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令人趋之若鹜,老一辈人
对新生一代的严格要求,对于仕途的执着追求,让人不厌其烦。但其实即使是当
代人,对于学业高低,工作条件依旧保持着相似的观点。父母之命,长辈的语重
心长,也是为着后辈们着想。所以我认为对于仕途的抉择,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心
来看待,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无愧于本心,无愧于为之奋斗的青春。
世态炎凉,在贾家的大院里,家人之间的关系不想表面上那么和谐。勾心斗
角时有发生,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家族式的家庭里,这样的感悟时时令人寒心。当情亲与利益挂钩的时候,家人
之间的距离便越走越远了。因为他们之间最基础的信任变成了泡影,时刻提防着
对方,保护自身的利益,即使不愿参与其中,任然改变不了卷入利益纠纷的命运。
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无论你愿不愿意。可见生来富贵,不愁
吃穿的日子并不像表面那样潇洒快活,在笑脸的背后,又蕴藏多少不为人知的心
酸。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上帝是公平的,当他赐予你富贵
的时候,你的知心朋友变少了。有的时候,钱也是一种诅咒,让你看不清靠近你
身边的人原始的面目,何其可悲,孤独的道路,只有一人前往。
在作者的描写里,我看到了几多红衣锦绣,富贵荣华,身居高位的人所享受
的一切是那样的丰富,吃喝主行无时无刻都在透发着奢靡的气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那些身处底层的人渴望着富贵人家的残羹剩饭。有条件的肆意挥
霍,没有条件的只能画饼充饥,一穷一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这
些富贵人家的物质生活建立在底层平民的.艰苦生活之上,辛苦的劳作,平白无
故的为他人做了嫁衣,着实无奈。
人间百态,有丑恶也有美好。心存小善,才能成就大善。
作者曹雪芹以个人经历为蓝本,写下这本著作,供后世品读赏玩。《红楼梦》
里有着众多形形色色的奇女子,她们就如画卷中的美景,让人们把握其中的特色
与优点。一场奇艺的梦,让金陵十二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首首诗,让她
们的命运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暗自揣度后续情节,让人深感作者的用心良苦。
因由作者的个人原因,更是让后续的故事产生一个个不一样的版本,以印证诗中
的寓意所在。
多少因果了却一桩桩情缘。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感情戏码令我感慨,
就以我自身的观点来讲,宝玉更适合与林黛玉在一起,只可惜现实不允许,最终
导致了感情悲剧的发生。但是我同样理解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的意义所在,为
了更好的将家族延续,薛宝钗的确更适合坐这个位置。多说无益,“敢问世间情
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可悲可泣。
看《红楼梦》,宛如在看一场生动的大戏,令人身临其境,感受另一个时代
不一样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3
袭人为什么不死?——红楼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袭人本是贾母之婢,本名蕊珠。宝玉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昔人花气袭人之句,
遂回明贾母,把蕊珠更名为袭人。宝玉初试云雨情,是在袭人身上,自此,宝玉
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格外尽职。
宝玉与青灯古佛相伴之后,袭人的去留就成了问题,虽然她与宝玉老早就有
肉体上的关系,但名义上还是个丫头。于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决定,叫她配一门
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她些东西。袭人的哥哥花自芳托亲戚作媒,将她说与城
南蒋家。
袭人听到后,哭得哽咽难言,一心想死。
袭人本想死在贾府,恐弄坏了老太太的好心,心想,还是死在家里。回去见
了哥嫂,住了两日,见家里哥哥办事不错,若死在家里,岂不是害了哥哥?还是
出嫁了再作打算。岂知过了门,蒋家办事极其认真,全都按着正配的规矩。一进
了门,丫头仆妇都称奶奶。袭人此时若要死在这里又恐害了人家,辜负了一番好
意。那夜原是哭着,不肯屈就的,那姑爷却极柔情地承顺。到了第二天开箱,这
姑爷看见一条红汗布,方知是宝玉的丫头。又故意将宝玉所换的那条松花绿的汗
巾拿出来。袭人看了,方知这姓蒋的就是蒋玉函。始信姻缘前定,弄得袭人真无
死所了。
与金陵十二钗中正册和副册中的其他女子比起来,花袭人的归宿应是不错
了。其不能尽节于宝玉,这恐怕与袭人的性格有关。
一是对主子不忠。袭人服侍贾母时,心中便只有贾母;服侍宝玉时,心中便
只有了宝玉。当然,宝玉和贾母是直系血亲,无可厚非。但如果用在别人身上,
便如失去主人的犬一样,后主饲之,便为后主看家。失去了宝,便委身于蒋玉函,
正是其性格使然。
二是虚伪。袭人出身低微,未曾受过教育,她深得贾母和宝玉的信任,与她
巧妙的伪装分不开。她曾对宝玉说:“你真爱念书也罢,假爱也罢,只在老爷跟
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爱读书的样子来,也叫老爷少
生些气,在人跟前也好说嘴。”可见袭人骨子里,就有讨好主子的天性。宝玉出
家后,袭人各种要死要活的表现,怎能说不是她欺骗别人的表现?和袭人相比,
其他红楼女子的死,如金钏、尤三姐、晴雯,哪一个死得犹犹豫豫?她们是真想
死,就义无反顾,只有袭人是真不想死,才左右为难。
如此看来,袭人并非贞烈女子,她的所言所行有几分让人厌恶。
读了红楼梦中的花袭人,我方明白,为什么生活中许多好人,活得艰难,活
得很累,有时想一死了之。而那些左右缝圆、见风使舵的人却如鱼得水,活得自
在。其实这些好人缺少了点弹性和灵活。如果不影响别人,像袭人一样虚伪一点,
也未尝不可。
如果从正面看袭人,袭人也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境,
要给自己找一条活下去的理由,活着比什么都好。说话做事,不要自私任性,要
考虑别人的感受,必要时,伪装一下,又何尝不可?某种程度上讲,袭人的做人
是艺术化了的,既让别人快乐了,又保全了自己,何乐不为?
这么看袭人,我倒觉得袭人有几分可爱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4
红尘滚滚,翩翩少年的一片痴心随着最后一缕青烟消逝,咚咚的木鱼声,封
尘了这一段可望不可即的刻骨铭心。断肠最苦为多情,莫非是上天注定,偏叫那
劳燕西东,不怨那多舛的蹇命,只恨这如梦的浮生。
《红楼梦》的爱恨纠葛、情缘牵绊中,最打动我的便是宝玉和黛玉这一对红
粉痴恋,从两小无猜到两情相悦,又是木石前盟的奇缘,前生注定的心意相通。
宝黛之恋空前绝后,流传千古,令人唏嘘。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的读懂他们呢?
这段恋情生不逢时,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宝玉黛玉自是才子配佳人,但
这段恋情不被家人默许。第一,黛玉自始至终都是外人,虽然黛玉刚刚进贾府的
时候大家都十分热情,很关心她,但第七回中送宫花事中,一共十二只宫花,可
是黛玉就是最后才领到,还是别人挑剩下的,抛去黛玉的多心,按地图来说,周
瑞家明明可以不去绕远路就给到黛玉的,但是他却故意绕了远路,这说明黛玉其
实一直都不被家族认可;第二,黛玉的性格没有宝钗讨喜,前面也说到黛玉是一
个孤傲直白的人,而长辈更喜欢温婉大方的宝钗,最主要的是这段金玉良缘可以
给贾府带来巨大的利益,而黛玉毫无家庭背景,甚至依靠贾府过活,封建社会下
的四大家族关系复杂,暗流涌动,他们当然更倾向于有背景的薛家。世家联姻,
一荣俱荣。最后就是黛玉的身体情况,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年迈的贾母更是封建
迷信,认为黛玉不吉利,自然不会同意宝玉黛玉的结合。拆散他们的除了不可违
抗的命运,亦是源于他们都是封建制度下的叛逆者。黛玉父母早逝,在没有人关
爱的情况下,性格逐渐变得孤傲,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
刀子还利害”的语句,将周围不合理的现象一一揭露,因而被人看成是“刻薄”、
“小心眼”,这是一种叛逆;宝玉入过私塾,却认为私塾的内容和风气腐朽败坏,
那些循着古板教育路线的老爷公子庸俗可憎,在情感与观念上,宝玉都与其格格
不入,这亦是一种叛逆。黛玉的身世注定她的孤苦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
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她始终是孤零零的旁观者,在
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只有风流多情却对她痴心一片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患
得患失;而宝玉作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却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他的行
为和性情在当时的社会无疑也是被否定的。他对黛玉的欣赏,或许亦是同道之人
的惺惺相惜。
《红楼梦》中除了讲述宝玉黛玉之间的凄惨爱情,还讲了贾府的兴盛至衰败,
贾府的没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贾府内部的腐败和兴家意识的匮乏,刘姥姥
三次进大观园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时,大观园的景
象可是奢华至极,但是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
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
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抽风的穷老婆子。这种极盛和极衰的巨大反差恰
恰证明了贾府的腐败。在书中,秦可卿去世时曾经托梦告诫王熙凤这样烈火烹油,
鲜花着锦的日子不会长久,让王熙凤早做准备,办学校,置宗祠田地,为将来做
打算。但是王熙凤并未放在心上,王熙凤虽然在治家方面很有一套,但她毕竟只
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普通妇人,不可能有那样的远见;而贾云村因为惧怕四大家族
的势力,因此听从身边小人从而走上判假案贪污的道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
无辜的,于是贾府败落的时候一无所有,“落得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二则是
封建社会迂腐的制度,也是贾府没落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封建迷信观念让宝玉黛
玉不能够被家人默许,隐藏的黑暗让贾家的每个人都被命运吞噬,一个一个悲惨
的片段凝结在一起,最终使这场大悲剧得以上演,府邸在畸形的封建社会中孕育
出来,结局自然是一步步走向衰亡。宝玉其实叛逆的并不彻底,因为在许多场所
他都没能做到他心中所想,巴金的作品《家》中的觉新和宝玉有些许相似,都是
为了家庭不得不去做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们的结局最终都令人惋惜。
宝玉黛玉的凄美爱恋,王熙凤的泼辣言语,宝钗最后的孤独终老,四大家族
的兴盛衰败,这些都十分值得我们阅读,而阅读后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
深处古宅中,只有一位穿着华丽的女子静静的坐在窗台前,望着远处的古庙,
眼中无数的思念混着泪珠缓缓流下……
《红楼梦》读书笔记5
美人何处——阅《红楼梦》有感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
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緑水悠悠。——《红豆曲》去年初夏,初读红楼,
只觉心中一丝隐痛,倾慕于黛玉之才华,绝代之美貌。更为她惨美的一生而流泪。
但我仍不喜欢她,作为一个红楼的女子,她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境,竟
永远只淌些小女子的泪,也许是为宝玉前世的灌溉之恩,但且问一句“春恨秋悲
且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花谢花开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
痴,他年葬花侬是谁?试问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
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她含泪吟出的无调的歌,曾几何时,黛玉在我眼中仅是一个
深锁闺中、多愁善感的绝代美人,仅是一个“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孤傲小姐,仅
是一个花自飘零水自流掩面而泣的抑郁之人。他在心中悄悄嘀咕的一句“何等眼
熟到此”,宝玉脱口而出的一句“这个妹妹我见过”注定了一段千古绝唱,可惜
最后宝玉的新娘不是她,恋情不了了之。我曾质疑过本性“喜散不喜聚”的黛玉
值得宝玉如此长情吗?她终究脆弱,易伤。今年,随着聒噪的蝉声,我重读了那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红楼一梦,重读了那让我爱而不能,舍而心碎的
女子——林黛玉,也许是心境不同,我渐渐理解了她。黛玉自幼丧母,寄人篱下,
她不得不小小年纪,就谨守处事规则,红楼中这样写“她步步留意,时时小心,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没有勇气如湘云醉
卧芍药丛中,却总是“严严实实裹着一床红绫被子”也许是她缺乏安全感吧;她
更无心像宝钗,写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闲情,却
只想着“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她高雅如兰,汲取了文化艺术之
精华,有着异于一般女子的灵慧秀气,她沉醉于诗文翰墨,有着恢弘的诗情。可
以说黛玉的才华是与世无争的,可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才情飞扬的压卷
之作只能屈于人下,“可叹停机德,堪称咏絮才。”钗黛,一个重德,一个重才。
德可拢人,而才人多不识散发着“美人香草”韵味的她却被宝钗责为“移了性情,
不做分内的事”也难怪那些洁身自好,多情诗意的女子在那钟鸣鼎食,温柔富贵
的大家族中时时处处感到了“风刀霜创严相逼”她与宝玉,一个是良苑仙疤,一
个是美玉无瑕。木石前盟怎比不过那金玉良缘?像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
能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纵宝玉“终不忘世外姝寂寞林”,黛玉还是干干净净地
离开了,回到了世外的“太虚幻境”,欠泪的,泪已还,她继续做自己纯洁的绛
珠仙子,正如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泥陷渠沟。她焚稿断痴情,静静地
死去,“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一面是洞房花烛,锣鼓喧天,一
面却是生死离别,哭声震天,“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初入贾府,她那“娴
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之态早已不复。其实细想,若初,黛玉未
亡,面对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泪流尽,以她脆弱敏感的心,如何承
受这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若是被抓,被打,甚至被辱,以以她高傲纯洁的天性,
怎样面对这样污浊的世界呢?红楼中,美人何处,美人何在?“一种相思,两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红楼梦》论现代人之择偶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
簪雪里埋。这首诗无疑是整个红楼梦这出爱情悲剧的写照。
细读红楼不禁为宝玉和黛玉的悲惨爱情而惋惜心中也难免生出丝丝凄凉,同
时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
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
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
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
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
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
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也就难免不让人将自身
置于此书之中,领略其中的风韵。
然而有谁注意到薛宝钗在这凄婉动人的爱情背后心中流的种种辛酸泪。薛宝
钗与贾宝玉可谓是金玉良缘从小就被认为是天生一对,而似乎对这个宝姐姐少了
些类似爱情的东西的宝玉却对远方来的林妹妹甚是喜爱,林妹妹天生长得令人怜
惜双眸中也饱含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她不满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和宝玉总是不
按常理办事,这位林妹妹的骄纵多情在宝玉眼中也甚是迷人。薛宝钗似乎也看在
眼里,而她却大不同于林黛玉,服从于封建礼节办事老练圆滑,不该说的话绝不
多说一句,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最终黛玉病死,宝玉出家,薛宝钗虽与宝玉成
亲而终只落得独守空房,度过余生,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在整个红楼梦中,贾宝玉可以说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
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
的一个角色,这也令后人难以对他有一个合适的评论。
如果说林黛玉是浪漫主义的代表,那么薛宝钗就是现实主义的象征,贾宝玉
心向林黛玉所代表的自由恋爱的浪漫,身体却被薛宝钗所象征的封建礼教的现实
束缚着。现代人也不过如此,我们往往一边期待一段美好的爱情,一边用柴米酱
醋盐将爱情绑上现实的铅砣,因而现实中我们往往选择宝钗而放弃黛玉,所以黛
玉也只能落个葬花而吟,香消玉损的下场。
说起红楼中的女人,不得不提王熙凤,一个女强人。经营着即将破败的大观
园,可以说是他支撑着大观园最后的光辉。如果说林黛玉是娇弱的丁香,薛宝钗
就是隐刺的蔷薇,那么,王熙凤就是带刺的玫瑰。
可现实中,林黛玉式的人可以为了爱情而辛苦自己,或是放弃自己的事业;
而薛宝钗式的人却只会把爱情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择手段得到爱情,绝不
会因爱人的想法而退让半步;王熙凤式的人则是把爱情和事业放在一起,希望将
两者并重。那么,现代人会选择哪种人?
父母之命,或像贾宝玉一样,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同时葬送了爱自己的林黛
玉的性命;又或像贾琏一样,不满足于自己的家庭,不断沾花惹草,让王熙凤十
分没面子;又或者……
所以说曹大才子在红楼梦中写出的爱情观,几乎是代表了现代人的爱情观,
至于做出何种选择,恐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决断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6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感动了无数人的经典名著,它主要讲的是
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接到贾府,见到贾宝玉及众姐妹,大家在一起相处的都
很融洽,后来宝钗被家事缠身,宝玉被父亲要求上学,迎春出嫁,大观园冷清起
来。不久,宝玉糊涂,元春死去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黛玉孤苦而死,最后
大家势败宝玉出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为宝玉而叹息,为黛玉而伤心,为凤姐而担心,为迎
春而惋惜。
红楼梦这本书中有许多好词好句,精心甄选了这一年龄段不可不读的精彩内
容,这书中的人物感情表达得十分充实,往往会让我感动的泪流满面。
在故事中,贾母因黛玉得重病不为宝玉的感受,把宝钗许给了宝玉,还骗宝
玉和宝钗成亲,对这一段我是十分位宝玉愤愤不平的,贾母怎能不为宝玉的感受,
他明明是知道宝玉喜欢黛玉的,却把宝钗许给宝玉,害得黛玉以为宝玉不喜欢她
了,把她和宝玉一起写的诗词烧了,伤心死去。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
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
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书笔记7
嗨!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又看了不少课外书呢!我看了让人捧腹大笑《笨狼
的故事》,看了有趣的《会做生意的狐狸》,看了古典小说《红楼梦》,看了经
典名著《水浒传》,看了岳飞的《说岳全传》,看了家喻户晓的《隋唐演义》,
看了勇敢的《柯南》,还看了恐怖的《福尔摩斯断案》······其中,最最
最令我欣赏的是古典小说《红楼梦》。
实话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笔下的一篇很深奥的小说。我一开始读也是读
了四,五遍才读懂的。因为《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写的如此生动,就像一杯茗
茶,需要细细地,慢慢的品尝咀嚼,回味无穷。红楼梦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
表情,动作,语言,哪怕是一个笑,都在曹雪芹的笔下写的是那样的微妙微翘,
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无论是谁读了都会爱不释手。
《红楼梦》既是一篇难读懂的小说,也是一篇有意义的__。它不仅告诉了我
们一些知识,道理和蕴含的哲理,它也体现出了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刘姥姥游大
观园时,大家眉开眼笑的表情,都不一样!黛玉笑成了一朵花;宝玉笑的满地打滚;
宝钗脸上挂着微笑,两个小酒窝通红通红的;贾母大笑一场;惜春笑破了肚皮;迎
春捂着嘴偷笑;探春一口饭喷出去好远;……又比如说众姐妹在吟诗作画,他们一
边弹琴一边作诗,乐中玩,玩中学。之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起来。
其实《红楼梦》我从幼儿园到小学4年级都在读,虽然已经读懂了,但是不
得不读,《红楼梦》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一本好的文学作品。
通过我对《红楼梦》的介绍,你心动了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8
一部红楼,浩浩荡荡成百上千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忘不了功名
富贵,忘不了爱恨情仇,正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嚷。”
红楼中令我浸湿眼眶的是,黛玉形容憔悴,躺在潇湘馆的病榻上,万念俱灰
时,留下一句不完整的遗言“宝玉、宝玉,你好……”之后,浑身冷汗,气若游
丝,最后一点余温亦消失殆尽。或许她是带着对宝玉的恨离开的人世,她不恨宝
钗不恨贾母,只是恨宝玉没有遵守承诺。又或许她是带着对宝玉昔日的山盟海誓
去往的天国。“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也许她已经预感到了一切。
但不管怎样,她的离开并没有引起轰动,说是悄悄的也不为过。我心痛,却无能
无力,也许黛玉之死,是一种解脱。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终有曲终人散之时。
曹雪芹在小说开篇便说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真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看完这本书,感觉像是
一场梦,但这场梦太真实,似乎我经历过那些恍如昨日的故事,也似乎懂得那些
岁月里的谈笑。红楼人物之多,像是浓缩了世上每个人的影子,总能在这或者那
里看到自己,那里有人间百态,世间万象。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所以,《红楼梦》的悲剧美,才
会在一旁观看的我们感到震撼与悲痛,和无法自拔的深深陷入。
《红楼梦》读书笔记9
英莲,人如其名,应为人所怜。
她幼时生得粉装玉琢,被路过的一僧一道说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后
来,果真应验了此说。她原是个乡宦之女,本是衣食无忧、受人怜爱,却在元宵
佳节因霍启的疏忽被骗子拐走当作买卖的筹码。此为英莲之有命无运。
当英莲被买入薛府时,改名为了“香菱”。香菱随薛姨妈和宝钗刚入贾府时,
周瑞家的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哪里呢?今年十几
了?本是哪里人?”香菱听问,摇头说:“不记得了。”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不记得了”,体现了她因自幼被拐,无缘于父母亲人疼
爱,甚至是记不起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身世也毫不知情之悲。
当然,香菱的一生也不全是灰暗。香菱在贾府大观园时,还有学诗这一值得
回忆的时光。当作为师傅的林黛玉发现她的诗“措辞不雅”时,香菱“默默的回
来,越性连房也不入,站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甚至是“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满心中还是想诗”。从
这里,我更能感受到香菱对诗之执着。
而“秋菱”一名,是有着盗跖性气的夏金桂所要求改的,“秋”字别有一番
风味,给人一种萧瑟、哀颓的感觉。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秋菱正走向人生的终结。
她不断地被夏金桂设计陷害,被薛蟠虐打。此又为英莲之无运无命。
无论是英莲,香菱,还是秋菱,最终都逃脱不了以一首悲曲了结一生。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秦氏是宁府蓉大奶奶,平时待人友善,对下人不但不摆架子,而且怜贫惜贱,
慈老爱幼,颇得人心。如今她去世了,葬礼举行得隆重盛大,不但有和尚尼姑作
法,而且有八方宾客赶来,送殡队伍更是浩浩荡荡,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许多下人哭得很惨,有的甚至自寻短见。(师曰:这是因为她看到了可卿与公公
的丑事,不死也得死)
相反,如果一个人我行我素,做事横行霸道,处处与群众作对,那他一定会
遭人痛骂,臭名远扬。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道理。
秦可卿刚刚因为积虑成疾而死,然而送殡路上,秦钟也因为受了风寒,调养
不当,又被挨了一顿打,最后也死了。就这样,宁府失去了一个好奶奶,宝玉也
失去了一个好知己。
生老病死,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秦可卿和秦钟作为好人,应该多活几年才
是,偏偏这么早就去世了,无疑是一种遗憾。
或许,这就是命。
可是,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公?王熙凤这种人,什么坏事都干,还干得成功,
而且心安理得。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第三回讲了3件事:第一件事是贾赦看上了鸳鸯,要取鸳鸯,鸳
鸯不愿意。第二件事是香菱用心去钻研诗集。第三件事是贾琏在外偷取尤二姐。
被凤姐发现了。
读到贾赦逼鸳鸯嫁给他,鸳鸯不愿意,要剃头做尼姑。顿时,我明白一个道
理:勉强别人做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大多时候是不可能办到的。只要让他人心
甘情愿才可以办到你所想让他人做的事。
我很喜欢香菱。因为他喜爱读书,爱钻研。这样不正是我们所需要具备的精
神吗?香菱读完一本书,便又找黛玉换另一本书钻研。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
贾琏在外头取尤二姐,以为不会被人发现,可是最后还是被凤姐发现了。不
过凤姐也真是的,表面对尤二姐很好,可私下却骂她。尤二姐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最后死掉了。凤姐表里不一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在没看《红楼梦》之前,只对这本书留了个浅浅的印象,只知道它是四大名
著之一,只知道它所讲述的是宝黛的爱情。大一点之后,又知晓了一点,但也不
过皮毛表象,明白它讲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之事,无多思考,无甚感想。
直到高一,当看了这本书后,思绪竟是不由得冒出来。
作者从开头就表达了自己远离烟尘人间的淡泊心境。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
名字,都揭示了人世中的繁华富贵终究是大梦,身外之外,可来可去。警幻仙姑
在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时候,也给了他一个警示:如果人活在世上不清醒,无法做
出正确的判断,即使你享尽了荣华与富贵,历尽了万般情态,也不过是浮云一片,
似在红楼里醉卧做了一场空梦,醒来后只是捂着脸痛哭那虚幻美好的至乐。
《红楼梦》从刘姥姥进贾府借银子开始讲述家族矛盾。我对__里的薛宝钗印
象深刻,看到文中有一处细节:周瑞家的给宝钗送花时,宝钗满脸堆笑。可见宝
钗明白事理,深知规则,她知道喜怒哀乐都要收敛起来;反观林黛玉,在周瑞家
的送花时,她当场冷笑,体现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因为这个性格,宝钗和黛玉
才会有明显不同的受欢迎程度。其实这也符合现在社会上的道理:往往你在夸赞
别人时,别人会高兴,但有些话只是说出来给人听听的,其实真是含量还有待可
考;而一些难听的话确是符合真实,是现实的体现,说出来却不让人高兴,反倒
增加了仇恨。人们只愿意听他们愿意听的话,除非他们自己做出改变。
宝钗这个小丫头也不是单纯的。作者没有明示,却在暗处给读者提示。例如
宝钗先是读了两遍宝玉玉上面的字,再让莺儿去倒茶,为的是让莺儿引出她的锁,
以此来证明她与宝玉是最般配的,是金玉良缘,这是宝钗不为人知的心机,这都
被掩盖在她的温柔敦厚的淑女形象下。社会上当然不乏这样的人,或男或女,或
老或少,并非是说人们不够善良,只是小时候不明白,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社会,
没有心机和心眼无法立足,和没有本领与才识就无法受到尊重认可是一个道理。
社会为什么有温暖?因为存在温暖的人。为什么存在温暖的人?因为这世界本就
残酷,一点点地善意友好就能让人掉以轻心,就能让人沦陷。
薛家还有一小儿,名叫薛蟠,是薛宝钗的哥哥。与薛宝钗不同的是,他肚子
里没点墨水,也没有像薛宝钗那样八面玲珑的心思,他在家庭中倍受指责,在社
会上夜市四处碰壁,被人玩弄。他只知用金钱购买,不知道人心不能用真金白银
和珠宝首饰买来,除非那颗人心里装着的盛着的只是贪婪和拜金。认可是在挫折
后站起来并奔跑起来并达到终点线时才会有的,而不是凭着一颗空空的脑袋和金
子做的运动鞋换来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
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
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
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
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
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情重多心的林黛玉,喜欢扎在女孩
子堆里,不爱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娴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媚上欺
下的王熙凤。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
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
插图,让我对书中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还有每篇__所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的了
解,也让我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的情情,宝
钗的冷情,让多少人为之感叹!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
中的一切。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世界名著是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精彩浓缩,是全人类的智慧之果,
它历经千年淘洗,遗存华章,福及人类。
尤其是红楼梦更让我喜欢,用了详细的语言,神态,心里等描写。会让你记
住每一个生动的事例,而且具体地写出人物性格,清晰了解府里人物的权势与地
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石头记,主要讲了女娲补天后,在大荒山无稽崖留下了一
块顽石。后来,这块顽石竟然自己修炼,渐渐的有了灵性,在一僧一道德施法下,
顽石就变成鲜明晶莹的美玉,后来,有两个人要去人间游历,它也想去,就苦求
两人,最后两人同意,带它领略人间各种之美。这个故事,让我觉得作者把不可
能变成可能,比如顽石竟然自己能修炼有灵性,况且就是没有可能性,更何况是
石头能修炼,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其中有句诗句:天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
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着整个故事的梗概,然而作者却以
虚渺的语言道出,足以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本书真的是打开我们的文化之窗,开启着我们的知识之门!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红楼梦》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特别是
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写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
格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裸露,和中身材,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
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
挥挥几笔,把三姐妹外貌描写得出神入化。而对贾宝玉的描写又多了几分大气,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白蝶穿花
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结长穗宫绦……”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
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再说薛宝钗的,“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
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如此描写真把
人写活了,这是令我感受深刻的地方。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娇杏,从谐音上来看是侥幸,原著中对她直接的表
述,结局是很幸运的,好似完全因为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砸中了她,使得她从丑
小鸭变成了金凤凰。比起出身比她高贵、姿容比她秀丽、才情比她高超很多的那
些贵族小姐们的命运,她实在是太好了,貌似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
可是事实果然如此吗?恐怕也不尽然。
《红楼梦》原著中首次出现娇杏的章节叫做《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娇杏本
是甄府的一个普通丫环,那时香菱还是甄府的小姐,叫做甄英莲(真应怜)。贾
雨村是暂住甄府旁寺庙里欲赶考的书生。一日,贾雨村在甄府见到一个采花的丫
环,那丫环要回去的时候,却把眼睛向他这里看了两次,似乎对他有所瞩意,贾
雨村便以为这女子有意于他,狂喜不尽,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己。彼时他
不过是身无分文的一介书生,前路茫茫,平常又无人看顾,这生得仪容不俗的丫
鬟,这样瞩意于他,难免有些想入非非,飘飘然了。这种情结便是《聊斋志异》
里众多书生的共同心声。
贾雨村在书中逐渐蜕变为一个饿不死的野、没人伦的下流种子、最是擅长阿
谀奉承和颠倒是非的、腹黑心狠的官场人士。可是在未经官场熏染之前,他还是
一个标准的读书郎,有着知识分子的抱负和清高,最是难得的是,他刚入官场还
不忘先前见到的那个颇有几分姿色又对他非常眷顾的丫环,于是求聘了那丫环,
娇杏还特别有福,先做侧室,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载,原配夫人病死了,她便扶
正成为正室夫人了,她的身份便从小丫鬟跃升为正牌官太太,一下子,生活从底
层到达了云端。
娇杏此后的命运书中就没有写起了,可是我们可以根据贾雨村的生活变迁来
揣测她的命运,恐怕也不会特别好。这个说法,基于以下的推测:
一是她始终保持正房太太的身份,但是生活谈不上什么幸福。以贾雨村的行
径和思想变化,结合当时社会的普遍婚姻状况来看,贾雨村再娶几门小妾,或是
到风月场上去厮混,是合情合理的事。根据《金瓶梅》中妻妾之争的情况来看,
娇杏出身低微,假如再没有压服众位妾室的水平和能力,那么这个正房也会经常
受气的,也逐渐会失去正房的威仪。而如果她能够继续保持正房地位,也将会老
大寂寞和独守空房。即使王夫人有那么显赫的地位和一位成为贵妃的女儿,也不
过是独守空房。
二是随贾雨村的宦海沉浮而不得善终。贾雨村虽然深得为官之道,又会傍上
有权势的人,但是最终还是获罪,被充军发配了。在原著开篇解释〝好了歌〞中
的,〝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之句就是说他这样的人的结局的。那么作为他
的夫人娇杏,罪犯的家属,或是被卖或是做苦工或是充作官妓。无论哪一种,都
是不好的,都是先喜后悲大起大落的人生。也许按照一个丫鬟正常的命运走向,
配个心地还好的小厮,正正经经过一种平淡的生活,既不登高,也不会跌重,也
许好过她这样的命运。
因此,这样看,娇杏其实并不是书中侥幸获得好结局的女人。万艳同悲、千
红一哭已为《红楼梦》中的红颜奠定了命运的主基调。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20:1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590301149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楼梦批注式阅读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楼梦批注式阅读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