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左传的作者

更新时间:2023-03-02 18:53:51 阅读: 评论:0

三好学生演讲稿-余五笔怎么打字

左传的作者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结婚祝福语贺词)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摘要

《左传》是中国首部规模宏大的叙事作品,在历史学和文学上都占据着重要

位置,其中以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本文从现代叙述学理论入手研究,对《左传》

的战争篇章叙述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左传》的战争叙述特征主要要体现在叙

述视角的灵活运用、叙述手法的多样化、叙述语言的独特性三个方面,这些特征

成为历代叙述文学的学习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视角、叙述手法、叙述语言

《左传》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作者以精妙的笔墨叙述了从鲁隐公

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间波澜壮阔地春秋历史。这其中以战争的

叙述最为出彩,《左传》共记载大小战争四百八十七次,详细记述了一百余次战

争,而对于一些重要的战争如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则极尽叙

事之工巧,将战事描写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为后世学者一再盛赞。唐代史学

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咙聒沸腾;论

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

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

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

纵横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1]

《左传》的叙述艺术不仅可以从传统叙述概念进行研究,用现代叙述学的理论考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1

察也会有新的发现。《左传》战争的叙述特征比较显著的体现在叙述视角、叙述

手法以及叙述语言三个方面,下面就这些特征分而论之。

一、《左传》的战争叙述视角

现代叙述学家托多罗夫说:“视角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尽管当时人们没

有自觉意识,但是,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作为具有表现力和暗示力的叙事谋

略了。”[2]《左传》的战争叙述研究不可回避地涉及到视角问题,《左传》的战

争叙述以全知视角为主,限知视角为辅,两者相互配合、适当转换,从而描绘出

多彩的画卷,展现出战争的复杂性、丰富性。

(一)、全知视角的充分运用

自郑樵在《六经奥论》中对《史记》所载的《左传》作者左丘明提出质疑以

来,关于《左传》作者多有异议。有左丘明说、左氏说、吴起说、曾申说、刘歆

说等多种说法。《左传》作者究竟是谁,由于没有充足证据到如今仍旧莫衷一是。

但是,作者的史官身份为多数人所认同。《左传》作者的史官身份才可能有条件

博览当时的各种文献资料、熟谙各国的历史事实,并有能力结合诸国各种记载,

汇成一家之言。正是由于史官身份《左传》的作者作为整个文本的叙述者才能够

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地以全知视角有条不紊地叙述春秋时代纷乱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文学研究中没有直接提出全知视角这一概念,但它却是

中国历史著作惯用的叙述模式。全知视角是叙述者对其叙述的人物、事件、语言、

心态的无所不知。全知视角“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上帝般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者

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事,既可以高高在上的鸟瞰概貌,也可以看到在

其它任何地方同时发生的一切,对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了如指掌,也可任

意透视人物的内心。”[3]全知视角的充分运用使叙述者在记录、书写历史时可以

全方位、多角度的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描绘历史进程的转承起合,

《左传》的战争叙述中全知视角的运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全知视角下的春秋战争画卷

《左传》叙述战争上起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下至哀公二十七年的“晋

荀瑶帅师围郑”,跨越二百五十五年,历经春秋十二公,记载大小战争487起。

从战争发生的空间上看,叙述者的视角以鲁中为中心,延伸到周王朝、郑、宋,

北写戎狄、南记楚地,东言吴越及齐,西绘秦国,除此之外还有如罗、芮等小国,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2

几乎囊括了春秋时代已经开垦的整个古老华夏大地。对于《左传》记述的战争可

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城濮之战为代表的十几次重大战争,叙述者的全知视角

甚至从数年之前就开始提前伏线,并浓墨重彩记述战争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以及场景。第二类是中型战争,叙述者仍旧使用全知视角,在百字左右或者几十

字内用简洁的语言交代出战争的相关要素。如僖公十五年记载:十五年春,楚人

伐徐,徐即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寻葵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

侯之师救徐,诸侯次于匡以待之,遂灭若敖氏。再如宣公四年:秋七月戊戌,楚

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伯焚射王,汰辀,及鼓跗,著于丁宁。又射汰辀,以贯笠

毂。师惧,退。王使巡师曰:“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焚窃其二,尽于

是矣。”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第三类是小型战争。叙述者将全知视角缩小到

极简的范围之中,常常是以三言两语就叙述完一场战争。如僖公八年:夏狄伐晋,

报采桑之役也。僖公十五年:伐厉,以救徐也。定公十二年:十二年夏,卫公孟

驱伐曹克郊。哀公五年:夏,赵鞅伐卫,范氏之故也。遂围中牟。哀公六年:六

年春,晋伐鲜虞,治范氏之乱也。

如例所示,《左传》叙述者针对不同的战争需要采用各种手法,有详有略地

将二百五十五年间次战争四百八十七次战争一一记录在书。这正是灵活的运用了

总揽全局、海纳百川、知根详底的全知叙述视角。叙述者以全知视角为武器既可

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重重阻碍、置身事外、鸟瞰全局,也可深入其里、探究各个

战争的前因后果,体会当事者的心态、情绪,从而为读者展现纵横捭阖、风云突

变的春秋战争画卷。

2、全知视角在重大战争中的巧妙运用

《左传》叙述者不仅以全知视角宏观把握了春秋时代的各色战争,而且在记

述重大战争时的全知视角运用犹显得炉火纯青。《左传》的重要战争如郑戎之战、

周郑繻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秦晋韩之战、宋楚泓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之

殽战、秦晋河曲之战、楚灭庸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齐晋平阴之战、

吴楚白举之战、齐鲁清之战和齐吴艾陵之战。叙述者极尽叙述之妙,充分运用全

知视角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态等等,

把《左传》中的这些战争写的篇篇精彩、各具特色、跌宕起伏,在千百年后仍为

人们所称道。

试以城濮之战为例。城濮之战是《左传》战争描写中的精彩篇章之一。齐桓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3

公死后,齐国势力渐衰,失去霸主地位。晋楚两国势力逐渐增强。楚国自南崛起,

极力向中原扩张,兼并众多小国“汉阳诸姬,楚实尽之”,一度成为春秋时代领

土最大的国家。晋国在晋文公即位后先平定了国内的不安局势,后举兵勤王,示

他国以仁义,提高了国际威望。晋楚两国实力的提升,促使了矛盾的升级。叙述

者在叙述其他事件时对两国的相关情况做了看似不并经意的全知全能介绍,但实

际与随后开始的城濮之战紧密相连。最鲜明的体现是在僖公二十三年,当时身为

逃亡公子的重耳在回答楚王问他:“公子若返晋国,将何以报”时,他回答到:

“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迂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

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此处叙述者已经为城濮之战埋下伏笔。到战争

拉开序幕时,叙述者提到了子玉的骄横张狂,晋国君臣对楚及诸侯围宋的讨论,

记录下先轸及孤偃对战争意义及策略的阐发。通过叙述者概括全局、重点明确的

全知叙述。双方尚未交战,胜负已经了预示。四月城濮之战进入蓄势待发阶段。

叙述者充分运用全知视角,一时写楚一时说晋一时记卫、宋,记述了“楚子加紧

围宋,晋候侵曹伐卫以救”、“宋人室门伊般入晋师告急”、“子玉使伯棼请战”、

“子玉计策及晋变被动为主动”等一系列事件,推进事件发展过程,进一步暗示

结果。战争正式开始时,叙述者于晋记述了晋军退避三舍,晋候临事而惧、从谏

如流等,于楚写子玉骄傲轻敌,斗伯狂妄请战,军队萎靡不振。在战事的最高潮

部分,叙述者将全知视角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在不满百字的范围中既写楚又

写晋,写侧面也写反面,时右时左,时进时退,直至最后以晋师败绩而告终,写

尽战事。

城濮之战自埋下伏笔到僖公二十八年晋国胜利以及战后子玉负罪自杀、晋文

公成就霸业,可谓曲折起伏、波澜壮阔。叙述者有条不紊、清晰精彩的叙述这场

战争,同时勾勒出参与其中人物的性格状态,且于叙述中褒贬自现。这与作者采

用既可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又可以洞悉事件细节及始末的全知视角有密切关系。

叙述者采用的全知视角叙述以城濮之战为代表的一系列战争,从而使《左传》成

为我国早期叙述文学的代表之作,为后世叙述作品的发展如《史记》等提供了学

习和发展的模式。

需要提到的是,全知视角在《左传》战争叙述中作用巨大,但是全知视角也

是相对的。它不便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左传》中叙述者借用人物

的语言,行为来描写心理,以弥补全知视角的不足。此处仍以城濮之战为例。写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4

到楚子加紧围宋,晋候侵曹伐卫以救时有一个小插曲。晋候为报僖负羁在他逃亡

时馈食置璧的恩惠“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犫、颠颉怒,

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怒、爇两个字就写出了两个人心中

的愤愤不平,意气用事的性格。又如,崤之战中的秦伯之哭:“秦伯素服郊次,

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

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秦伯出征前不听蹇叔的卓有远见的劝谏,贸然东征

袭晋,导致三帅被俘、全军惨败。在全知视角下叙述者难以对秦伯的内心活动做

深入的刻画,而是通过秦伯自己的痛哭自语展示出他的后悔不已的心理活动。

全知视角在心理描写上的这种局限,与中国早期文史不分以及叙述者的史官

身份有莫大的关系。史官追求“实录”不注重心理描写,这使得《左传》中的全

知视角不同西方作品的全知视角那般无所不知,不过由于叙述者的灵活运用,成

就自己的叙述特点。

(二)、限制视角的恰当运用

全知视角是《左传》叙述的重要手段,但是全知视角并非万能。为了使战争

的叙述更加丰富、真实、耐人寻味,叙述者适当转换叙述视角,在某些战争的局

部描写中引入限知视角。限知视角,是指作者借故事中人物之口、人物眼光来观

察事物、表现动态、推动情节进展。这时,叙述者的视野和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完

全重合。不同的叙述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左传》中正

是限制视角在一些精彩片断中的运用才使得故事更加曲折、含蓄或者使文本更加

真实和丰富。鲁庄公十年鲁齐长勺之战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5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限制视角贯穿了长勺之战的整体叙述中,叙述者仅以曹刿的视角和言行推进

整个战争。文本直入主题,写曹刿力排众议,入见庄公,问何以战,对答如流,

思路清晰。战时有谋有略、应时而动,战后论战、直抒战争理论。文本简洁精练,

长勺之战也打的干净利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文本之中并未提

及曹刿的相关资料以及齐鲁双方的军队如何具体备战。但是通过曹刿的言行可以

感知战争的紧张气氛,同时也可以推知曹刿出生贫寒、有勇有谋,叙述者的叙述

使他成为春秋时代谋士的代表。

二、《左传》的战争叙述手法

《左传》战争的叙述精彩纷呈与叙述者采用多种多样的叙述手法有着密切的

关系,叙述者灵活搭配使用顺叙、倒叙、预叙、补叙、侧叙、插叙等叙述手法,

让《左传》中的战争篇章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一)、顺叙

顺叙,是指叙述者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能使事件从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贯通。

以隐公九年郑戎之战为例。战争的起因是北戎侵郑。对于突如其来的侵略者,

郑伯有他的担心:“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此时,公子突根据“戎轻而不

整,贪而无亲,胜而不相让,败不相救”的特点积极献策。战争即按照公子突地

建议进行,最终顺利在十一月甲寅大败戎师。这里正是采用了顺序的方法,作者

从容不迫、有条有理的交代了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顺述是左传战争最常用的一种叙述手法,特别在对那些中型和小型战争尤为

常见,也是最符合史官“实录”的一种叙述方式。

(二)、倒叙

倒叙,是指叙述者首先告知把整个故事的结果,然后再从头按故事原来的发

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故事的悬念,使读者知其结果而极

想探知原由。

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的箕之战,本篇中的第一段先写了箕之战的

晋败狄的结局,“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第

二段则叙写了晋国之所以能打败狄的原因:先轸死战——“先轸曰:‘匹夫逞志

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而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6

第三段再追写产生结局的另一原因,“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

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

君请用之。’”即有才却又是罪犯之子的郤缺经臼季举荐,为晋重用。在这里,

作者正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交代战争的结果,再点明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以此吸引读者。

(三)、预述

预叙,是指叙述者在故事开始时就暗示故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局,使读者关

心最终结局的实际发展和形成。

秦晋崤之战开始前就运用预叙的手法。“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

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不见其入也!……”蹇叔的痛哭是因为他已经明

确预测到秦师必败的结局,是战前对战争结果的明确预测。蹇叔从征途遥远、士

气衰弱、对方御备、伏击地点等几个方面预言秦师有出无归,起到引起悬念的效

果,引导读者继续阅读,等待战争拉开后的最后验证。

其他如僖公二十二年鲁邾升陉之战藏文仲说:“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

虽众不可恃也……蜂虿有毒,而况国乎?”言鲁国无备而必败于邾。楚宋泓之战

宋大司马马固说:“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宋乃,殷商之遗民,

殷商为周所灭已经有很久,如今想重振昔日功业,已经没有机会,只不过自取欺

辱,后来宋果然失败。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柩中之声和卜偃之语就暗示出八

个月之后崤之战的秦师败局。鄢陵之战,早在战争开始前的前四年,楚文子就预

言楚王:“无礼必食言,吾死无日矣”。战前一年,晋韩献子又断言说“使重其(楚)

罪,民将叛之,无民孰战”两次预叙都昭示出晋胜楚败的战争趋势,而结果确实

如此。

(四)、补叙

补叙,是指叙述者在叙述完故事的基本情况后,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文字对

前边提到的人物或事情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已达到文本丰盈的效果。

晋楚城濮之战结束后,叙述者还叙述了另外一件事情,楚令尹子玉的被迫自

杀事件就采用补叙手法。城濮之战开始之前令尹子玉曾梦见河神以战胜晋国为条

件求“琼玉”、“子婴”而子玉不与,结果战败。这个异梦看似荒诞有趣,但是叙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7

述者又借荣季之口说:“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这个补叙实际

上是通过梦境和他人评论来揭示子玉战败的根本原因,并对子玉进行批判,同时

也阐释了叙述者的战争思想。

(五)、侧叙

侧叙,即侧面叙述,叙述者以旁观者,也就是异叙述者的立场叙述故事,发

表评论。或者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及场景。

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的秦晋崤之战中的一个片断是侧叙的典型

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

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叙述者从王孙满的视角侧面写出了秦师的傲慢无礼,预示了战争的失败。

鄢陵之战中,战争正式开始前,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

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

于军中矣!’曰:合谋也。’张幕也。’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

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

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矣。’乘而左右皆下矣!’曰:

战祷也。’”叙述者选取楚王和伯州犁之间关于晋军军情的对话,通过这段对话的

侧面烘托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两军军事活动进展的紧张严肃气氛。

(六)、插叙

插叙,是指叙述者在叙述主要故事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需要,暂时把中断

一下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段故事进行叙述,使叙写内容更加完整丰

富,也可以让读者知晓产生一些特殊情况的特殊原因。

《左传》战争叙述中的插叙是“又或一事之中,斗出一人,此人为全篇之关

键,而偏不得其出处,乃于间中补入数行,即位其人之小传,却穿插在恰当好地

步,如天意无缝。”[4]在鲁定公四年的吴楚柏举之战中在申包胥哭秦庭之前插叙

就是如此: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

曰:“勉之,子能复子,我必能兴之。”

这段插叙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它同时也写出了申包胥坚定的救国

之心和对自己信心,也交代了申包胥不顾一切哭秦庭求援兵的原因。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8

叙述手法的多样化和相互配合、交替使用让《左传》的战争叙述更增风采,

摇曳多姿,奇谲变幻、使人目不暇接,这一点为后代诸多评论家所认识,得到极

高的评价,如清代文论家刘熙载称赞之曰:“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

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5]

三、《左传》的战争叙述语言

语言作为文本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叙述文本的成败。《左传》的语言,

备受历代研究者的推崇。刘知几在《史通》中评价:“言近旨远,辞浅而义深,

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一句,反

三隅而句升。”[6]《左传》的战争篇章作为书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叙述语言

更是可圈可点。《左传》战争的叙述语言可以分为叙述者和人物语言,其特点和

成就下面分别叙述。

(一)、叙述者语言的特点

《左传》战争的叙述者语言是叙述战争进程,交代相关人物,构成战争场面

以及表达叙述者意见的语言。没有叙述者的语言,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就难

以交代,战争中的相关人物就不能出场谋略无计施展,行动言谈难以表现。《左

传》超越了当时简单记言、纯粹记事的语录体和编年体著作而成为一部规模宏大

的叙事史书,就是得益于叙述者熟练地运用语言。

首先,《左传》战争的叙述者语言特点一是精炼生动、含蓄丰润

爆发于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是五大战中的一场颇具代表性的战争,是晋楚争

霸的又一关键之战。此次战争晋国由著名将帅领上中下三军出征,可惜由于统帅

之间离心离德、意识混乱,晋军几乎是不战自溃,叙述者记述了这样的逃窜场面:

“桓子不知所为,鼓与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

也。……晋之余师不能军,宵济,亦中夜有声。”仅仅“舟中指可掬”六字就勾

画出晋军抱头鼠窜,争相奔命的惨烈场景,后面再跟一句“宵济,亦中夜有声。”

就更加增添了晋军大败奔逃的紧张气氛。

宣公十二年冬,楚伐殽之战,天气寒冷“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

皆如挟纩。”一语就道出楚王对将士的关爱之情,含蓄委婉、恰如其分。

其次,《左传》战争的叙述者语言特点是准确到位。襄公十八年平阴之战中

晋军攻打齐国都城“州绰门于东闾,左骖迫。还于门中,以枚数阖。”此句写州

绰因道路被堵在城下寻觅机会时细数门钉。看似简单的一句却包含了丰富的内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9

涵。它既贴切地反应州急于进攻的心态,也暗示出晋国齐集十二诸侯国军队讨齐

的浩荡阵势。

春秋之时,国之大事,在祀和戎。故而为了更确切、恰当的表述《左传》中

的战争,叙述者使用了许多丰富、精当的词汇。仅就出战而言就有战、伐、讨、

侵、入、取、袭、围、灭等词汇,它们差别细微,却各有内涵和其特殊的使用范

围。还有如致师、挑战、横击、覆、克、要等专门的军事用语更是不胜枚举。这

既是对《春秋》微言大义的直接继承也是词汇的一次大创新和大发展。

(二)、人物语言的特征

《左传》战争中的人物语言,是《左传》的作者精心选取材料或记录加工而

成,它们反映了不同人物的特征,推进了整个叙述的进程,因此也应当归纳为叙

述语言的范畴。人物语言是《左传》战争叙述语言的重镇,较之叙述者语言,人

物语言特色鲜明、丰富多样,战争篇章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就通过这些语言脱颖而

出、心术性情、音容笑貌,千载若活。

《左传》战争的人物语言,概括可以分为个性语言及行人辞令两部分。个性

语言指人物在整个战争篇章中行为的独白或者一般性对话。这些语言或轻狂或诙

谐或厚重或平实,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左氏每叙一人,必宛肖一人之口吻。”[7]成公二年鞍之战,齐侯曰:“余

姑翦灭此而朝食!”写出了齐倾公的狂妄轻敌、求胜心切的特征。定公五年柏举

之战中,申包胥乞秦师,功成不受赏仅留一语“吾为君也,非为身也。”由此可

见申包胥以国家利益为重,轻已身所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定公九年夷仪之役中所叙述的东郭书、黎弥两位勇士的形象就通过他们之间

的对话显露出来。

“东郭书让登,黎弥从之,曰:‘子让而左,我让而右,使登者绝而右下。’

书左,弥先下。书与王猛息,猛曰:‘我先登。’书敛甲,曰:‘曩者之难,今又

难焉!’猛笑曰:‘吾从子,犹骖之有靳。’”两人约定一左一右先后登城,等到登

者尽而齐下,东郭书按约左行,黎弥(即王猛)因此得以先下却夸口说自己先登

上城。当东郭书要与他相斗时又和解说我与你比,就如同骖马永远在服马后。此

处可见东郭书之勇敢有谋,率性耿直,黎弥的争强好胜幽默。

《左传》战争中篇章中行人辞令指战争相关人物的外交辞令、谏说、议论等

等。这是《左传》语言中的闪光之处。刘知几说:“寻左氏载诸大夫辞令,行人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10

立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

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8]下

面仅录成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

君所赐矣;许君焦、瑕,朝级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是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这是《左传》战争中最奇特的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用机辩

智慧、唇枪舌战结束的战争。烛之武临危受命,不卑不亢,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

有理有据进行分化,逐陈利弊,终于说服秦伯放弃联晋灭秦的图谋,而且还派兵

戌郑,晋军也因此撤退。烛之武是国家存亡之秋的关键转折人物,也成为了《左

传》所叙述的战争篇章中典型谋士。

在《左传》的战争篇章中还有不少充满智慧、令人倾倒、决定战争胜负的片

段。如桓公六年季梁谏追楚师、庄公十年曹刿论战、僖公五年的宫之奇谏假道、

僖公二十三年的子鱼论战、僖公二十六年的展喜犒秦师、宣公三年的王孙满论鼎

之轻重;成公十三年的吕相绝秦等等,用词恰如其分、逻辑合理严密,是历代文

人谋士学习的榜样。

另外,综合研究《左传》中这些战争篇章的叙述语言可以发现,其中运用许

多比喻手法,较为广泛的引用了当时的谚语、民谣、俗语入内,为后世创造了不

少佳句、警语,其中一些至今流传。如齐桓公伐楚中的“风马牛步相及”;长勺

之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晋假道虞以伐虢中的“辅车相依,唇

亡齿寒”;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鞍之战中的“馀勇可贾”等等。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11

“左氏工于叙战,长短各极其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9]《左传》战

争的叙述特征远非本文中所粗略阐述的这几个方面。单单就叙事而言,《左传》

的叙事不仅为随后的司马迁等人奉为圭臬,不断学习发挥,而且对后来的唐传奇、

话本以及明清时代的中国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也都有过深

刻的影响。《左传》作为我国文学、史学上的一座里程碑,有着典范性意义和重

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清·刘熙载《文概·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P1

[2]张寅德《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P65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P326

[4]林纡《左传撷华·自序》商务印书馆.1921.P2

[5]清·刘熙载《文概·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P1

[6]唐·刘知几《史通·叙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P112

[7]林纡《左传撷华·哀公十四年》商务印书馆.1921.P231

[8]唐·刘知几《史通·申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P235

[9]清·冯李骅《左绣·读左卮言》康熙聚文堂刻本.卷三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8:5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54431114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左传的作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左传的作者.pdf

上一篇:学校制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左传的作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