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作者说的很多话,都能让我们深思。“人们常常挨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
而是因为缺少奢侈品。”他认为我们原本的生活可以很简单仆实。获取一些生活
必要的物品就可以了。不必要花费精神去追求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他这种过于简
单的生存方式,我是不太认同的。但我从广义上认同理解他这种道理。生活不能
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来让自己满足,而忽略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这个追
求的过程所付的成本到最后会超出你的预期。
我这种想法是不是脱离社会了,才会越来越不现实而偏向于精神化呢要反
醒一下!但如今自己确实有点难以理解现在的状况了。QQ上面点亮的人头攒攒,
但多数是显示正在移动设备上使用,而且有的还是一天24小时在线。我心情特
好地跟人打个招呼,留个言,半天,一天过去都没反应。如果不是为了方便与人
联系,为什么天天挂上面呢QQ成了摆设这也许是个好事,迫使大家联系必须使
用通话手段才行。现如今大家的互动都喜欢在微博,微信上了看来这个时代大家
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围观。
“只能在市场的喧嚣中汲取真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句话经常在我耳边
响起。每次我都会心生出一丝担忧,因为一打开网络各种真假信息,扑面而来。
标题一个比一个吸引、一个比一个惊悚。这世界怎么变成这样了?还是原本就是
这么混乱不堪,只是因为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透明度更高了。我担忧我家儿子
以后如何应对这样的世界,我担忧我不能教给他分辩真假的能力,因为我也不太
2
能分清了,有些新闻内容已经很颠覆我的以往观念了。
算了,也许我是杞人忧天。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
其实读这本书,是被其封面上的宣传文字所吸引,“一本清新的纯美文字
书,一本优秀的人生哲理书,一本丰富的人文知识书”这是因为这句话,也正是
因为想从此书中获得这些清新的文字,优秀的人生哲理以及人文知识,才选择读
这本书。在读此书之前,我先大概了解了一下该书作者梭罗的人生历程及写作背
景。对这本书有了更多的了解。
该书中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自己独自一人,幽居于瓦尔登湖畔的人生感
悟,也许正是由于四周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干净纯洁,原生态的情景给作者带来的
是人性圣洁的体悟。在经济社会,纷扰复杂且污浊的社会中,寻找内心灵魂的一
片净土,使灵魂得到寄托找到归宿。
该书中,作者通过对现实环境和生活的感悟讲出了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优
美语句,这都让人铭记在心无法忘怀。文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我们天性中最优
秀的品质,好似水果外皮的粉霜,只有精心加以呵护才能保得住。可是,我们不
管是对待自己也好,还是对待别人也好,都缺失如此温情柔意。”“公众舆论只是
一个软弱无力的暴君”某些句子看起来,也许对于读者来说只是一闪而过,或许
稍加流行一点你胡发现她是被人们忽视的美丽风景。而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
宝藏,去体味书中的真谛,吸取营养。从而提升自己。
从该书中,我了解到的,不敢说自己体悟到,因为这本身不是知道了就能
够做到的,还需要很多的生活积淀来承载。读此书,跟随作者的笔墨,可以寻到
作者那篇宁静的心,就像身临其境的感受瓦尔登湖带来的超脱尘世的解脱,和心
3
灵的释放。无所谓有多少优美的语句在其中,透过书所获得的完美洁净的体验这
本身才是最珍贵的。当然通过本书学到本多细致入微的描绘手法,对于学习新闻
专业的我们来说,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事。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3
炎炎的夏日令人厌烦,闷热的空气使人做事都会觉得焦躁不安。下午我躲
在空调房里凉快着,顺手拿起了《瓦尔登湖》,读着读着,慢慢地心变得静谧清
凉了,人就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离开了现代文明的大城
市,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停留在瓦尔登湖畔,享受着那种自然、真实、
简朴的生活,也一点点体会到了他对人生、社会、生活的认识及思考。
梭罗展现给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澄明、甜美、素雅的世界,很安静、很独特。
也许当生活归结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时,充
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而当这求索着的灵魂将故乡的牌位轻
轻供奉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为迎风铺展的画布,一点一滴圆
润丰满,最终造就了这部包括结束语在内分为二十个篇章的自然随笔,《瓦尔登
湖》被后人赞誉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
《瓦尔登湖》毕竟是作者一个人在远离世俗的环境下所思考的结晶,但梭
罗无时无刻不在紧扣世人的常态,来仔细地剖析人们的心灵。尤其是他对阅读的
思考让我印象深刻,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
梭罗爱读书,因为书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无论我们多么赞赏演说家偶尔
爆发出的流利口才,但是,往往远处于稍纵即逝的口头语言的背后或高居其上的,
是最崇高的书面文字。就像布满繁星的苍穹隐在浮云的背后一样。”“书本是世界
的珍室,多少世代与多少国土的最优良的遗产。书,最古老最好的书,很自然也
4
很适合于放在每一个房屋的书架上。它们没有什么私事要诉说,可是,当它们启
发并支持了读者,这时候书对于人类的作用就大于国王和皇帝的影响。”在这里,
梭罗给我们讲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当目不识丁、也许还是鄙视一切的商人,
通过魄力和勤奋挣得了垂涎已久的闲暇和衣食无忧的生活,进入了财富和时尚的
圈子以后,最终不可避免地会转向那更高的然而却也难以企及的知识和财富的圈
子,这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文化的残缺,以及他一切财富的空虚无用,不可以自
满,他煞费心机,要给他的孩子以知识文化,这正是他敏锐地感到自己所缺少的。”
既然读书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读怎样的书以及怎样去读书呢大多数人对
于阅读的态度,都认为是它是一种生存的工具。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阅读的训练,
读各种各样的书,或许还可以对教科书里的文章、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我们是
否能真正领会字里行间深刻含义呢大多数同学会认为只要记住要点及文章的主
旨,应付考试就够啊。
可是梭罗却是这样认为的:“读得好书,就是说,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
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这花费一个人的力气,超过举世公认的种种训练。这
需要一种训练,像竞技家必须经受的一样,要不变初衷,终身努力。”啊,原来,
我们要读好的书,要读真实的书,的'确时间很宝贵,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平时能
抽出时间读点课外书都觉得是很好的享受了,不好好选择阅读的对象,还真觉得
对不起自己呀!当我们拿到一本好书之后,未阅读之前,且听听梭罗的建议吧,
“书本是谨慎地,含蓄地写作的,也应该谨慎地,含蓄地阅读。许多人学会了阅
读,为的是他们的可怜的便利,好像他们学算术是为了记账,做起生意来不至于
受骗;可是,阅读作为一种崇高的智力的锻炼,他们仅仅是浅涉略知,或一无所
知;然而就其高级的意义来说,只有这样才叫阅读,决不是吸引我们有如奢侈品,
5
读起来能给我们催眠,使我们的崇高的官能昏昏睡去的那种读法,我们必须踮起
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予阅读才对。”
现在我们可能都按照梭罗所说的去做了,然后会觉得自己很不错,收获了
很多,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瓦尔登湖》第三章也展现了梭罗有关阅读的许多新的认识。“别期待着你能从
书中获得多大的益处,别想着读多少书就能有多大的学问。”诗人马斯特马说过:
“读书的美妙之处在于,舒适地坐着也可以驰骋自己的思想。”舒适地坐着本身就
是一种享受,当翻开一张纸飘来一缕缕墨香,思绪飞扬,那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有人觉得我们与书中的世界相隔太遥远,产生的共鸣不多。但当你静下心
来也许会不同吧。“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像它们的读者那么了无生趣,或许某些文
字就能针砭时弊。倘若我们真能倾听和理解这些,那对我们的生活将大有裨益,
胜过清晨和春天,并可使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书能给人带来智慧,但前提是
读者得先有智慧,而不是一味追求读几本书就成为圣人。当我们真正想问题时,
“今天我们难以启齿的,或许在一些书里已经出现了。那些困扰,迷惑我们的问
题,也同样为难过所有的智者,而每个智者都用各自的言语和人生,尽力地去解
答这些问题。再者,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有开阔的胸怀。”
以上只是我阅读了《瓦尔登湖》第三章之后,一点点的想法和理解,我相
信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只有不停地去阅读,我肯定我还会发现更多值得我
去珍惜的。今天,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
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
尔登湖,瓦尔登时刻都能在我们的心中声声唱!
就让这文章戛然而止吧,我已决定不给它写结尾,在青春尚未结束的如今,
6
不愿意写下这个句号……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4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
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
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
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
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
时代。
关于梭罗,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
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
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
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之王;然
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
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
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
叽叽喳喳叫嚣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
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
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
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
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
7
场艰难的心路历程。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
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
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
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
的一块圣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
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
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
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
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5
梭罗之所以去瓦尔登湖住两年,并不是对纯朴天然的向往,对于他来说,
那不过是一次实验,想知道自给自足的生活到底会是怎样的,这就像写“冬天的
湖”那章,他好奇湖水有多深,但并没有听其他人的猜测,而是要自己去试验一
下,于是作者想办法去把湖深测出来,并通过这个测算方式来得出一些普遍规律。
哲学家总是对身边的一切感到好奇。现在我们的需求都太容易被满足,有
什么不明白,直接百度就可以了;想要些什么,万能的淘宝基本都能满足我们。这
就有问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没办法得到提升。我们好聪明,
什么都被告知了,只要记性好,基本上有什么问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只要有资
本,基本上想要什么就能拥有什么。不过事实上,在我们知识提高的同时,我们
的能力也提高了吗如果真遇到困难时,我们有能力自己独立面对吗这些都很难说。
如今的教育,起码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教育,缺乏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学习
8
成绩被看得过高。一直觉得爸爸妈妈是万能的,家里的水电、木工、裁衣及各类
生活问题,爸爸妈妈都能解决。他们那辈人什么都得靠自己,房子是自己建的,
每块砖头里都有自己的汗水在。他们的知识都是直接从劳动中所得,然后又应用
于生活当中。我们获得知识不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么,然而如今的教育并没有这
样的生活实践,多少大学生毕业了,依然不懂如何做饭、如何洗衣服,家电坏了
也不知去哪修,更不用说如何做木工、如何建房子。
不过生活能力方面,不能全说教育的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终都要靠自己。
是不是我们太懒了,太依靠现成的事物了。做菜,我们可以选择原材料、半成品
或成品;种花,我们可以选择种子、盆栽;此时想到小学一篇关于渔跟鱼的文章,
标题忘记了,文章意思大概是技术与成品你更想要哪个。其实那些道理我们早就
懂了,就是不会应用。如果我们会做菜,那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会建房子,可
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去建自己喜欢的。多好呀!都说自己做的东西吃起来那才叫一
个幸福与成就!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6
《瓦尔登湖》最深得我心的时候是那段最孤独的时光,距离现在已半年的
光景,而现在我比过去更享受独处的时光,甚至吝啬于告诉别人这样的独处有多
么美妙,好像怕被人知道了,会被剥夺了一样。但我自认为我的这种爱好是最低
层次的,我只是大略体会到了这种快感,尚不足以达到哲学命题,而促使我去探
索这样的一个鲜有人问津的话题的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关于孤寂的论述:我热
爱孤单,我从未找到比孤寂更好的伙伴。
大体上来说,混迹于人群之间,总比在室内独处来得寂寞。思考着或者工
作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寂寞的。衡量孤寂的标准,并不是一个人和其同类之间
9
隔了多少英里,真正勤奋的学生,哪怕伸出剑桥学院人满为患的教室中,也必定
如沙漠里的托钵僧般孤寂。
梭罗在瓦尔登生活的第一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甚至什么都不做,坐
在阳光下,坐在湖边,树木中,从正午坐到黄昏,他把这样坐着但思考着的状态
当做是全情投入地观察自己,观察自然的良机。他乐此不疲,从未感到是在浪费
光阴。他在这段时间实现了灵与肉的分离,有一个灵魂的“我”在肉体的“我”之上
观察,这样真切而赤裸裸的观察让他成功地对一切行为和后果都淡然处之。梭罗
独居湖畔,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他排斥社交,他认为社交过于廉价,我们不得
不遵守某套规则,美其名曰礼仪和礼貌,以便能够忍受如此频繁的会面,而不致
相互争吵。
我们生活的太拥挤,因袭彼此的生活方式,相互磕磕绊绊,因此而失去彼
此之间的尊重,对所有重要而热忱的交往来说,次数再少肯定也是足够的。据此
我便无知地以为他是消极避世的,和中国古代大多数隐士一样,因功名不得而愤
世嫉俗,逃遁山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7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题记
轻叩一本名着,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
湖弹奏的梵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我,作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
读这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登湖》,为我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
然的清新。
10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
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
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
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
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
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
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
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当时正处于工业时代,物质的优越并没有
让梭罗迷失,随波逐流,他曾在《经济》中写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会被梨入土壤,化作粪肥……”
将所谓的经济与自然对立,当人们奢侈地享受生活时,却忘记这浮华世界
背后的陷阱,难道就不怕醒来之后会是一场噩梦?似乎从原始时代起,那些可以
被称得上是“智慧”的东西早已被这社会的发展所抛弃,人们对于自然只剩下贪婪,
总是渴望获得什么,有时像是一个无底深渊,永无止境。
梭罗总爱引用,记忆中影响最深的就是罗利的英译对句:
“既然人人乐道肉身本具顽石性,慈善心肠何能不将烦恼痛苦忍。”
带着讽刺去批判着人类的盲目,带着幽默去痛斥人类的无为。对于人,他
的信仰除了所谓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这对生活在基层的人民而言,
生来位卑,他们活着就像一部机器,为了不让自己在劳动市场上贬值,抛弃了气
概,抛弃了自尊。是的,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们的智慧却在贬值,
11
难道这就是“安逸者”
这正如梭罗所言:“你刚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进绝望之乡。”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
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
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
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
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
它的怀抱里。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
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
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淡泊是智者的动力,像是一把折扇,送来徐徐清风,拂去一片焦虑;又像是
一面镜子,照清娇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质;还像是一首诗词,念时如痴如醉,
回味时百感交集。
月下共饮,湖边共赏。邀君在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这份淡泊共寻那份
静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8
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终于把这本枯燥的书看完了!
《瓦尔登湖》是作者亨利。梭罗写得一本散文集,主要内容是作者远离尘
世的喧嚣,在瓦尔登湖边上的森林里过了两年与世无争的生活。
通过作者描述的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如何与大自然
相处,在没有文明的生活中体会那种纯粹的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作者批判
12
了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以及一切看似很重要的东西,实际
上一切都是浮云。抛开表象去看实质,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
而我们为了追求这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却舍掉了太多本该有的乐趣。作者用了绝大
部分的篇幅来描写了季节更替,山川湖水,飞鸟游鱼等等自然现象,啰里啰嗦说
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很想睡觉。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或者作者想表达的就
是观察大自然的种种、与大自然相处本身就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而这种乐趣需
要去体会了才知道。
也许是因为我正处于作者批判的这样一个社会中,自己也是这样一个社会
的产物,尽管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内心还是很抗拒的。我想我们
每个人内心丑陋的一面不也是我们的真实状态吗,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吗从达尔
文的进化论来说,既然人类成为了地球上表面上的统治者,那所有人类正在发生
的行为,所谓好的还是不好的,不也是进化的结果吗换言之,也是自然的结果。
现在人类倡导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等等也是自然的结果。作者所倡导
的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是要人类都回归到一种简单原始的生活状态去,这样就会减
少很多痛苦。的确,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寻苦恼,所谓变苦、行苦都是,只
有苦苦—生老病死是无可奈何的苦。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这些痛苦都
是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名利禄而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宁愿承受这样的痛苦去
追寻我们所想要的东西,我们承担这个后果和代价去追求那些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所描述的和我所说的形成了两种极端。一种是类似
犬儒主义的抛去世间一切枷锁回归自然的状态,一种则是主动承受社会强加给我
们的枷锁去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功名和财富。其实各有利弊。作者所说的那种生活
13
可以让个人升华成一种哲学的范畴,然而这样社会就不发展了,文明也不进步了。
而我所说的那种生活状态其实是如今大部分人正在承受的,虽然能获得某些方面
的满足,然而却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心灵的折磨而不得解脱。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所尊崇的各类主义,佛家,儒家,拜金主义等
等。以前从来没有好好想过自己需不需要尊崇一种主义,现在我想是时候好好了
解一下儒家了。我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真正是做到了中庸之道,在一个大的礼制的
环境下不过分的追求自己的抱负。
《瓦尔登湖》这本书中其实作者也多处引用了孔子的话,这多多少少让我
有些吃惊!而且作者的意思中国人是自以为是的,会不会是因为作者知道20xx
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智慧,所以现在变得有些自以为是了呢又或
者,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生活方式的描述来唤醒现实生活中被蒙蔽的我
们呢我因为读书比较少,所以不敢妄加评价。既然这么多人推崇这本书,必然是
有一定的道理吧我还要多加修炼,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体会这本书中的奥妙所
在。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8:2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52551114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瓦尔登湖读书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瓦尔登湖读书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