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踏莎行侏)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
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濠濠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铮逐游丝转。一场
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J请对下阕中的“藏”字进行赏析。
2.词中划线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藏”字突出了翠绿的树叶藏得住黄莺的身影,生动地表现出树木生长茂盛、浓阴繁密之
景,与上片“树色阴阴”形成呼应。
2.抒发了作者对韶光易逝的惆怅、对春将归去的惋惜。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
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
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
析作答。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翠叶藏
莺”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照应:用
“藏”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地写出了初夏树木生长茂盛、浓阴繁密之景。据
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
最后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
饮,酒酣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己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字里行
间抒发了作者对春光易逝的惆怅和对春将归去的惋惜,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据此理解作答。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
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濠的意
境。
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
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
了空濠飘渺的雨景。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
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濠飘渺的雨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
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
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
析作答。诗句“咸阳桥上雨如悬”中的“悬”是“悬挂”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如
麻、连绵不断的景色。语句”万点空蒙隔钓船”中的“隔”是“分开,隔开”的意思,写出了
连绵不断雨将人的视线与“钓船”隔断,勾勒出了大雨中作者所见
“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漆的意境。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
故等。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
合语境进行分析。本诗的前两句“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叙写了作者在咸阳桥上
所看到的下雨的景色,是实写;后两句“还似洞庭春水包,晓云将入岳阳天”转入虚写,想到
洞庭春水色,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了烟雨空濠、缥缈的景致。据此理解作答。
也可以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
3.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
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
出了风的和缓和行船的平稳。
C.颈联“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一问一答中以大雁自喻,“我”和大雁一样都离家久不得归,
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答案】D
【解析】
【详解】
D错误,不是以“大雁”自喻,大雁北归,诗人正想到可以借雁足来传递家书。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骏驳,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寒⑵,烟尘飞至今。
(注)①骏骏(qTnqi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诗中人物所处环境的特点。
(2)结合全诗,试概括“边将心”蕴含的具体感情。
【答案】
特点:天气寒冷,或萧条、萧索、或天气恶劣;军情紧急或危急或紧张。
边将饱受险恶环境的痛苦,或军旅生活艰辛的痛苦:对长久战争的厌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
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成
不归的痛苦心理: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
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
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
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5.阅读下面两首古代文学作品,回答各题。
(甲)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设有惊人句。九万里风哨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简要赏析(甲)文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体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两句中的“接”“连”两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
地组合在一起,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B.(甲)文抒发了作者李清照渴望追求自由与幸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之情。
C.“破阵子”是(乙)文的词牌名,其文中的“吹角连营”与“霹再弦惊”生动地展现了激
烈的战斗场而,也蕴含了作者辛弃疾杀敌报国的豪迈高昂之气。
D.(乙)文“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的意思是“奏”,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弹奏热烈、乐
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答案】
1.“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境界宏阔。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体现词人
胆气之豪,境界之高(意思对即可)。
2.C
【解析】
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
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
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2.C错误,“吹角连营”是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是虚写,不是实写。
6.古诗鉴赏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
阳树,芳草姜•荽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答案】(1)思乡之情。(意对即可)(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
叶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解析】
【详解】
(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往往会在诗歌的最后一句体现出来。
《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做此类题目,不仅需要掌握诗句的翻译,还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
象,让所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饱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为:阳光照耀
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译,加入一
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
梦中作①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③,酒阑②无奈客思家。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
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的环境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凄清迷离
(2)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
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解析】
【详解】
(1)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
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闱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次句刻画的
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
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
《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
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
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
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羸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的热闹场而。
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作.....,弓如……”一句描绘驰骋疆场惊险激烈的杀敌场景。
B.“沙场……”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该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C."了却……,赢得…”一句为作者与友人共勉之词,呼应标题。
D.“可怜”两字凸显了词人由壮怀激烈到黯然神伤情感的陡然变化。
【答案】
【答案】
1.(练兵前)分享牛肉
2.B
【解析】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的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岳”是指,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
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答案】
1.泰山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
2.C
【解析】
1.考查对诗歌文学常识的理解。“岳•”指泰山。中国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由)、南岳
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
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C错误,“层云”与“归鸟”是诗人“细望”中所见到的景色,不是登上之后看到的景
色。
10.阅读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完成下面小题。
晴明风日雨千时,草满花提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说说“草满花堤水满溪”中“草满”一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一个“满”字写出了提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
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境。
2.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词语。“草满花堤水满溪”的意思是“小溪里的流水
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
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
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
2.要求学生结合诗中描写的景色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变
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
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半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
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1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唐)
(1)诗中的“控”、“马行处”是什么意思?请回答。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并分析句中的情感。
【答案】(1)控:拉开;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
(2)此句用了对偶和夸张,描写大天气奇寒、愁云满天,表达诗人为友人远行而产生的担忧
和惜别之情。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将军角弓不得控”意思是将军
的手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马行
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
(2)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以及体会偶表达的思想感情。”瀚海阑下百丈冰,愁云惨淡万
里凝”,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云好像凝固住了一般。诗人以夸张对偶的
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冰,并将此与愁云结合、递进,表达了一种化
北风卷地白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散入珠帘湿罗幕
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千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
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
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
胡圣琵琶与羌笛。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不开的心愁,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和惜别之情。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菩萨蛮①
[宋]张元千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能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英教花笑人。
(注释)①该词作于诗人晚年。作者晚年遭逢厄运,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片“”和“”两句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
2.“插花还起舞”和“把酒共留春”两个行为,展现了词人的生活状态。
【答案】
1.“老夫争肯输少年”“醉后少年狂”
2.洒脱、旷达乐观
【解析】
1.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对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的两句诗的提取。读懂
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如可分别提取“老夫争肯输少年”和“醉后少年狂”作为答案。这两句
都流露出词人桀鹫不驯I、老当益壮的心境。
2.考查对诗句所表达的生活状态。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
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旷达乐观的风貌,开阔洒
脱的胸襟。这首词中性灵的流露,具有一种真.实、自然之美。
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
人垂泪到天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杜牧《赠别》诗中,体现与友人送别场景的词语是:O
2.结合两首诗中画线的诗句,具体说说其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樽前
2.杜牧的《赠别》诗,以物喻人,通过“蜡烛有心”和“垂汨到天明”表现友人离别之时的
深深的忧伤之情。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认为只要真情
在,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并劝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而不能像普通儿女
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就感情基调而言,前者黯然销魂、极度伤感,后者乐观豁达、积极昂
扬。
【解析】
1.“唯觉樽前笑不成”意思是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樽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O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甲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句明显是把蜡烛当
人了,借物达情,连蜡烛都有心都会流泪啊,何况是人呢。两句没有一个愁和伤字,却恰如其分
表达了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心境。感情基调:黯然销魂、极度伤感:乙诗,“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
一蜀又算得什么呢。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
达的胸怀。感情基调: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①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③路,跑危©万里身。乱山残雪③夜,孤烛⑤异乡人。
渐与甘肉远,转于僮仆亲⑥。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⑦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②迢(t诒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后
亦多泛指四川。③翱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④残雪:残
余的积雪。⑤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
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⑥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⑦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
B.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制旅之苦。
C.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
无奈现实。
D.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
望早日结束跑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
B.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
冷的心境。
C.颈联用笔巧妙,明写“侦仆”之亲,暗指“竹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
的拮据困窘。
D.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答案】
1.A
2.C
【解析】
1.A错误,应是:“三巴路”表地域艰险;“万里身”言路途遥远。
2.C错误,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英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崔颍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诗歌首联扣题,从运用典故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C.诗歌首联、颔联连用两个“空”字,并不显得啰嗦,诗人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D.整首诗写景抒情结合,景象前后三变,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2.诗歌颈联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请你描述诗人所创造的这一美
好意境。
【答案】
1.B
2.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林,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
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解析】
1.B“典故落笔”错误,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晴川”“芳草”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而。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望
[明]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荒烟平装苍茫处,极目江南总
是秋。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强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谑是郛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栗(粮)”的省略,指迅速运送粮草。②郭汾阳:即郭子仪,
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高诗中一词点明题目中的“望”字,李诗中的“天狼”原为星宿名,此处喻
指O
(2)两首诗都借秋望所见之景抒情,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清作具体分析。
【答案】(1)敌人(侵略者)
(2)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
(孤独、悲伤)之情。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有如
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援箭射
天狼”: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
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2)比较阅读。比较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之处。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两首诗歌内
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作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高诗结
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己经借所
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
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李诗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
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
事将起的紧张气氛。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
遐思。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
味。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
“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
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
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
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
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H.无
12.无
13.无
14.无
16.无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7:4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500691137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咸阳值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咸阳值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