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贾奉雉

更新时间:2023-03-02 17:18:14 阅读: 评论:0

干煸蘑菇-键盘怎么直接关机

贾奉雉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和式风格)

简介数列极限

前言

提到极限,人们会感到神秘莫测,这使我想起了《聊斋》里一文《贾凤雉》

一段故事。贾奉雉,是甘肃平凉人。他才名冠绝一时,但是科举考试却总是不

中。有一天,他遇见一位秀才,自称姓郎,风度很潇洒,两人成了朋友。不久

他在郎生帮助下考中了举人,但此时他却随郎生飘然离家出去,进了深山,到

了一处别有一番天地的洞府。在洞府消闲一段时间,郎生为他指明了回家的路,

贾奉雉疾奔了一里多路,已经到了家门口。只见房屋不是原来的老样子了;村

里的老人小孩,竟然没有一个认识的。贾奉雉问一个老翁道:“贾奉雉家在哪

儿?”老翁指着贾宅说:“这就是,相传这位贾公当时听说自己考中了举人就逃

走了;走的时侯,他的儿子才七八岁;屈指一算已经一百多年了。”贾奉雉听说

恍然犬悟,说:“老翁有所不知,贾奉雉就是我呀。”老翁大惊,急忙走去告诉

贾家的人。此时贾奉雉的长孙早死了;他的次孙贾祥也已经到了五十多岁了,

贾凤雉的妻子沉睡了100多年刚刚苏醒。贾凤雉感到的一会功夫却是经历100

年时间,原来,贾凤雉进的深山是另一个世界---仙界。神话中的仙界,是浩瀚

无限的时空;而人间千年,却是浩瀚时空的一瞬间,真是“天上方七日,世上

已千年”。

我们生活在有限的天地里,碰到的大多是有限的事物,用有限的、不变的数

来记载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然而,在数学领域,却还有类似仙境的、变量的、

无限的世界:

假如你站在道路上不动,对面一辆车向你开来,车与你的距离是1米,

2

1

米,

3

1

米,

4

1

米,

5

1

米,„„,

n

1

米,„„,永远没个完。此时你不必惊慌,因为按

这个规律,车子永远不会撞到你。这里车子与你的距离无限趋近0,但永远大于

0,0是当n趋向无穷大时,车子与你的距离的极限。

在我国,早在先秦时代,从《庄子²天下篇》中,就出现了“一尺之锤,日

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极限思想。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期,数学从常量数学

进入变量数学时期。在变量数学时期,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极限开始出现在数

学领域。在高等数学中,极限知识是学习导数、微分和积分的基础。换句话说,

极限知识是初等数学走向高等数学、有限数学走向无限数学、数学形式逻辑思

维思维走向数学辩证思维的关键点。在《数学分析》中,极限含数列极限和函

数极限。但这里我主要介绍数列极限中的和小学数学相关的内容,不是系统学

习数列极限知识。目的是以帮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中和极限相关的知识的实质,

使我们能从更高的角度俯瞰小学数学。

本专题共谈三个小问题:

1.数列极限的概念;2.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3.数列极限和小学数学及教学。

一、数列极限的概念

(一).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

我们看数列: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

n

n1

,„„

这个数列的项,随着项数(序号n)的逐步增大,越来越接近常数1,当自

变量n无限增大时,对应的第n项的值无限接近1,

n

n1

与1的差别无限小,要

小到什么程度就能小到什么程度,

n

n1

与1要多么近就有多么近。此时我们就

把这个常数1叫做该数列

n

n1

的极限。

定义1:设

xn

为一个数列,a为一个常数,如果当n无限增大时,x

n

的对应

值无限接近于常数a,则称数列

xn

有极限,极限值为a.记lim

n

x

n

=a.

这里“lim

n

”是对“极限”一词的符号表示,读作“离米特”音;“n”

读作“n趋向无穷大”,表示n无限大地变化下去。

练习(一)

猜想下面各数列的极限:

(1)1,

2

1

3

1

4

1

5

1

,„„,

n

1

,„„

(2)1+

1

2

,1+

2

3

,1+

3

4

,„„,1+

n

n1

,„„

答:(1)0;(2)2.

思考:在数列

1,

2

1

3

1

4

1

5

1

,„„,

n

1

,„„

中,它的极限是0,但第n项它永远不会等于0,这就蕴含了辩证关系。数

列极限是量变到质变的产物,对它的认识是思维的飞跃。

练习(二)

已知数列

1

2

2

3

3

4

4

5

,„„,

n

n1

,„„

(1)猜想极限;

(2)用直角坐标表示x

n

趋向极限情况;

(3)随着n的无限增大,x

n

与极限值差的绝对值如何变化?

解:(1)该数列极限是1.

(2)如图,纵坐标为x

n

,我们看纵轴,表示x

n

的点距离表示1的点越来越

近,看出x

n

无限趋近极限1的情况:

(3)x

n

与1的差的绝对值1xn

越来越趋近0.

思考:x

n

从正数方向趋近极限1,与极限1的差的绝对值就是与极限1的差。

1xn

刻画了x

n

向极限1逼近的状况。

练习(三)

已知数列:-

1

2

,-

2

3

,-

3

4

,-

4

5

,„„,-

n

n1

,„„

(1)猜想极限;

(2)用直角坐标表示x

n

趋向极限情况;

(3)随着n的无限增大,x

n

与极限值差的绝对值如何变化?

解:(1)-1;

(2)如图,看出x

n

无限趋近极限-1的情况:

(3)x

n

与-1的差的绝对值

)1(xn

越来越趋近0.

思考:x

n

从负数方向逼近极限-1,x

n

与极限-1的差是负数,取绝对值则

成为非负数,这才表示距离啊。)1(xn

刻画了x

n

向极限-1逼近的状况。

练习(四)

已知数列:-1,

2

1

,-

3

1

4

1

,„„,(-1)n³

n

1

,„„

(1)猜想极限;

(2)用直角坐标表示x

n

趋向极限情况;

(3)随着n的无限增大,x

n

与极限值差的绝对值如何变化?

(4)n>10000时,x

n

表示哪些项?

(5)今给定一个正整数N=10000,当n>N时,x

n

与极限值差的绝对值会小

10000

1

吗?

解:(1)0;

(2)如图,看出x

n

无限趋近极限0的情况:

(3)x

n

与0的差的绝对值0xn

越来越趋近0.

(4)n>10000时,x

n

表示10000以后的任何一项。

(5)当n=N时,0xn

=

10000

1

;当n>N时,0xn

10000

1

。即第10000项

以后的所有项与0的差的绝对值都小于

10000

1

思考:x

n

从正负两个方向逼近极限0,x

n

与极限0的差有正有负,要分两个

情况分析向极限逼近程度,这很麻烦;而我们用0xn

,则避开了正与负的讨论,

就统一用一个尺度来刻画x

n

向极限0逼近情况了。

显然,若数列

xn

极限为a,我们可用

axn

的值来刻画n趋向无穷大时,xn

从各个方向趋近极限a的情况。

练习(五)

数列

1

2

2

3

3

4

4

5

,„„,

n

n1

,„„

的极限是1.

(1)想叫1xn

1000

3

,xn应该是第几项以后的项?n应大于多少?

(2)想叫1xn

10000

7

,xn应该是第几项以后的项?n应大于多少?

(3)对给定的任意小的一个固定的正数m,想使1xn

<m,xn应该是第几项以后

的项?n应大于多少?

解:(1)想叫1xn

1000

3

,则应

1

1

n

n

1000

3

,解这个不等式:

1

1



nn

n

1000

3

1

1

1

n

1000

3

n

1

1000

3

n

1

1000

3

1000<3n,

n>

3

1000

.

n>333

3

1

故xn应该是第334项及以后的项,第334项及以后所有的数与极限1的差

的绝对值都小于

1000

3

(2)想叫1xn

10000

7

,则应1

1

n

n

10000

7

,解这个不等式:

1

1



nn

n

10000

7

n

1

10000

7

n

1

10000

7

10000<7n,

n>

7

10000

.

n>1428

7

4

故xn应该是第1429项及以后的项,第1429项及以后所有的数与极限1的

差的绝对值都小于

10000

7

(3)想叫1xn

<m,则应

1

1

n

n

<m,解这个不等式:

1

1



nn

n

<m

n

1

<m

n

1

<m

1<mn,

n>

m

1

.

取不大于

m

1

的最大整数N,故xn为第N项以后的项时,总有1xn

<m。

(三)数列极限的精确定义

这是数列极限的定义1描述性定义。在描述性定义中,尽管直观且通俗易

懂,但有些词句,如“无限增大”、“无限接近”等都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准确的,

不能精确地描述极限的过程;它仅是形象表述,是所谓的自然语言,不符合数学

的严密性,把它作为定义难以进行严格的数学推理。经过19世纪几位出色的数学

家的创造性工作,严谨的极限概念表述诞生了。基于法国数学家柯西提出的思

想,德国数学家威尔斯特拉斯给出极限的精确定义。下面我们在前面五个练习

的基础上,学习数列极限的精确的定义。

由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数列

1

2

2

3

3

4

4

5

,„„,

n

n1

,„„

的极限是1.

由于该数列极限为1,故随着n的无限增大,第n项x

n

会无限趋近1,1xn

会无限小下去,要多么小就有多么小。

就是说,若数列以1为极限,则对给定的任何一个十分小的正数m,我们总

能找到一个正整数N,使得第N项后面的所有的项x

n

,都能保证1xn

<m。也就

是说,当n>N时,1xn

<m。

同样,若数列

xn

极限是a,那么n趋向无穷大时,axn

会随着无限小,数

列第n项x

n

会无限趋近极限a,axn

会小于任意小的正数。即对任意给定的一

个正数

,总能找到一个正整数N,使第N项后面所有的项x

n

与a的差的绝对值

都小于

,即当n>N时,恒有

axn

<

因此我们有数列极限的如下定义:

定义2:设有数列

xn

和常数a,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总存在正整数

N,当n>N时,恒有

axn

<

则称数列

xn

以a为极限,记为lim

n

x

n

=a.

说明:

(1)这里

不是固定的常数,而是任意小的正数。为何要求

是任意小的正

数?事实

任意小的意思是让

无限小下去,这样当axn

<

时,才保证axn

随n的无限大而无限小,才说明xn无限靠近a.这就保证了a为极限。

(2)n越大,xn越靠近极限a,axn

就越靠近0,axn

<

中,

越小,

则就要要求n越大,即要求N越大。这里N的值取决于

大小,在

无限小的一

瞬间,一旦给定

静止的值,则N的值也就确定了。

(3)语句“总存在正整数N”中,这里N有何用处?其实N是用来说明n的

取值界限的。比如,想叫0

1

n

1000

1

,则先找到N=1000,n>1000就可,“n

>1000时

0

1

n

1000

1

”表示数列第100项后的所有的任何一项都满足

0

1

n

1000

1

例1:求证数列1,

2

1

3

1

4

1

5

1

,„„,

n

1

,„„极限是0.

分析法叙述证明过程:

想证明数列

n

1

极限为0,即要证明对给定的任意小正数

,总存在正整数N,

当n>N时,恒有

0

1

n

(这里

要多么小有多么小),

n

1

n

1

两边同乘以n,化为

1<n

两边同除以

,化为

n>

1

可见,n>

1

时,就能保证0

1

n

。逆推回去,则可证明该数列极限为0.

综合法叙述证明过程:

对给定的任意小正数

,取N为不大于

1

的最大的正整数(此时

1

不一定为

整数,当

1

为整数时,就取N=

1

),当n>N时,恒有n>

1

,即恒有n

>1,即

恒有

n

1

,即恒有

n

1

,即恒有0

1

n

,故该数列极限为0.

现在我用极限的定义解决杨磊老师上次读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

杨老师在教学中,遇到这个实际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把直径为d的圆的外切正方形四角各切下一个小正方形,

再逐步将小正方形增多,这个锯齿长总会等于正方形的周长,锯齿无限增多时,

锯齿形状好像逐步接近圆,锯齿长是否会逼近圆周长?锯齿如果逼近圆,这个

锯齿的周长本应该是4d,而圆的周长是πd,,这不是矛盾吗?如何解释该问题?

问题解决:

我们先明确,正方形周长为4d,圆周长为πd,π<4,正方形周长大于圆周长。

我们用平移法可知锯齿长永远大于圆周长。比如,我把第一图放大,AB=CD,

DB=AC,AM和DN本来就在周边上,左上角锯齿长等于CM+CN,整个锯齿长

等于正方形周长4d。而圆周长为πd,,故锯齿长永远大于圆周长。

按极限定义,如果锯齿长无限逼近圆周长,那么当齿无限增多时,锯齿长

应该是个变量,这个变量随着齿的增多逐步接近圆周长。可是实际这个锯齿随

着齿的增多,它长度是不变的,永远等于4d,故锯齿长永远大于圆周长。

对学生可这样解释:从外观上,随着齿的增多,在外形上锯齿无限接近圆,

似乎锯齿长在无限接近圆周长,其实这是直观和经验产生的误解。锯齿的齿无

限增多时,虽然此时锯齿无限小了,但锯齿的个数也无限多了,其总长这个和

是不变的,总是大于圆周长的,此时的差别分散到各个小锯齿中了,只是我们

肉眼没观察到而已。

对于我们教师层面,除了我在群里给出的用极限四则运算方法外,我们还可

用极限定义证明:

第1个图中,设左上角的锯齿长为a1+a2+b1+b2,全部锯齿长为S1,

S1=4(a1+a2+b1+b2);

第2个图中,左上角的锯齿长为a1+a2+a3+a4+b1+b2,+b3+b4,全部锯齿

长为S2,

S2=4(a1+a2+a3+a4+b1+b2,+b3+b4);

„„„„

我们得到一个数列:

S1,S2,S3,S4,„„,Sk,„„

其中Sk=4d.(k=1,2,3,4,„„)

假如当n趋向无穷大时该数列以圆周长πd为极限,则对于给定任意小的正

,存在N,当n>N时,应有

dsn

<

即应sn-πd<

,

即应4d-πd<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4d-πd是个固定常数,不可能小于任意小的正数

符合条件的“N”我们找不到,故锯齿长不可能以πd为极限,故锯齿周长不能

趋近圆周长。

更正:上次我在一群里发的关于该问题的讨论,我中途忘打个4倍。

二、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

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在探讨小学数学极限问题解答中要用到。

这些法则主要由极限的定义或性质证明。时间关系,这里我仅仅证明法则1。

其余的靠直观理解。

法则1:若lim

n

x

n

=a,lim

n

y

n

=b,则lim

n

(x

n

±y

n

)也存在,且

lim

n

(x

n

±y

n

)=lim

n

x

n

±lim

n

y

n

=a±b。

比如,数列

1

2

2

3

3

4

4

5

,„„,

n

n1

,„„

的极限为1,即lim

n

n

n1

=1;

数列

1,

2

1

3

1

4

1

5

1

,„„,

n

1

,„„

的极限为0,即lim

n

n

1

=0;

将它们对应项相加,则得到这两个数列的和数列

1

2

+1,

2

3

2

1

3

4

3

1

4

5

4

1

,„„,

n

n1

n

1

,„„

这个和数列的极限为1+0,即:lim

n

n

n1

n

1

)=lim

n

n

n1

+lim

n

n

1

=1+0=1。

证明:∵lim

n

x

n

=a,故对任意给定的正数

,总存在正整数N1,当n>N1时,

恒有

axn

<

2

∵lim

n

y

n

=b,故对任意给定的正数

,总存在正整数N2,当n>N2时,恒有

by

n

<

2

取N1、N2中的最大者N,则当n>N时,有n>N1,n>N2,同时恒有axn

<

2

by

n

<

2

故此时恒有

)()(bayx

nn

=)()(bayx

nn

≤axn

+by

n

<

2

2

=。

故lim

n

(x

n

+y

n

)=a+b=lim

n

xn+lim

n

y

n

法则2:若lim

n

x

n

=a,lim

n

y

n

=b,则lim

n

(x

n

²y

n

)也存在,

且lim

n

(x

n

²y

n

)=lim

n

x

n

²lim

n

y

n

=a²b。

比如,上面两数列的积数列

1

2

³1,

2

3

³

2

1

3

4

³

3

1

4

5

³

4

1

,„„,

n

n1

³

n

1

,„„

的极限为,1³0,即lim

n

n

n1

²

n

1

)=lim

n

n

n1

²lim

n

n

1

=1³0=0。

推论1:若lim

n

x

n

存在,c为常数则

lim

n

(cx

n

)=clim

n

x

n

如数列:1³3,

2

1

³3,

3

1

³3,

4

1

³3,„„,

n

1

³3,„„

lim

n

n

1

³3)=lim

n

3²lim

n

n

1

=3³0=0

特别有:lim

n

c=c,即常量的极限是它本身。

如数列:2,2,2,2,2,2,„„极限就是2.

推论2:若lim

n

x

n

存在,则

lim

n

(x

n

)n=(lim

n

x

n

)n

法则3:若lim

n

x

n

=a,lim

n

y

n

=b,b≠0,则lim

ny

x

n

n也存在,

lim

ny

x

n

n=

y

x

n

n

n

nlim

lim



=

b

a

练习

1.求数列极限:

(1)3

5

n

;(2)

2

1

4

1

n

n

;(3)3(

6

73

2



nn

).

数列极限知识我就谈到此了。在一元微分学中,极限知识含:数列极限、

函数极限、极限的性质、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的判别法、两个重要极限、无

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之间的关系,不定式的定值法等等,解题时要涉及一些数学

式子变型。这里我们谈的仅仅是入门知识,这些用于解答小学数学中的极限问

题一般就够了。有了这些的知识储备,我们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了。

四、用无限和极限思想探讨小学数学相关问题

(一)用辩证思维思考神奇的无限数学

1.跳出有限集合的圈子

初等数学是建立在有限集的基础上的,而对无限集的问题,则无能为力。比

如,问:自然数和偶数谁多?这是无限集合领域的数学问题。人们可能回答:

自然数多;可事实上你回答时,你的根据是有限集的理论,在有限集中,知道

集合里共有多少个元素,自然能比出谁多谁少。在无限集中,你连自然数和偶

数是多少个都不知道,如何比较谁多呢?我们以往学习的数学概念和结论是在

有限集合范畴,是不能简单运用到无限集合领域的。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方式来

探讨无限集合下的数学。康托尔建立无限集理论后,人们才知道,自然数和偶

数一样多,这是多么神奇的、不可思议的结果。在神奇的无限数学中,会有神

奇的无限算数。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讲了一个神奇的算数故事:

一家旅店,内设无限个房间。所有房间都住满了客人。这时一新客人来临,

想订个房间。“没问题”!店老板自信地说。于是店老板将1号房间的旅客移到2

号房间,将2号房间的旅客移到3号房间,将3号房间的旅客移到4号房间,„„,

经过一番折腾后,1号房间终于被腾出来,新客被安排到1号房间里。这是无限

算数里的不可思议的违背常理的神奇的结果。

2.要用辩证思维的观念认识数列极限

在数学史上,十七世纪之前,是初等数学时期。在初等数学中,遵循的是形

式逻辑。形式逻辑是以“质”不变为前提的,不能违背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

中的同一律。同一律要求在同一论证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性,A

是A,而且在证明过程A不能变为“非A”。

十七世纪产生了变量数学。在变量数学中的数列极限中,axn

是无穷小量。

牛顿在运用无穷小量时,既认为无穷小量不为0,有时又将无穷小量看做0。这

就违反了同一律。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对无穷小量、极限以及微积分知识的非

议,由此引发了数学史上第二次危机。后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康托尔建

立无限集理论,在变量和无限数学领域创立了的一系列变量极限的系统的理论,

该知识则逐步被人们接受。笛卡尔、费马、罗伯瓦、卡瓦列利、牛顿、莱布尼

兹、达朗贝尔、柯西等人在极限和微积分理论论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变量数学和无限数学研究中,要用到辩证逻辑。辩证逻辑在认识事物的过程

中不但承认事物当前的、现在的“质”的不变性(A是A而不是别的),同时还

要认识到这种不变性是暂时的,A经过质的变化还可以等于非A。这就完全打

破了形式逻辑的观念。

比如,正n边形的周边是由线段构成,当边数无限增多时,它的面积的极限

是圆的面积。事实圆又不是正多边形,因为正多边形边数再多,四周也是由线

段构成,而圆周不是线段构成。但我们必须承认,当n趋向无穷大时正n边形

的面积的极限是圆的面积,正多边形周长的极限就是圆的周长。此时,量变导

致了质变;有的书干脆就将正多边形周长的极限就定义为圆的周长。

初等数学中的形式化推理,是建立在相对静止下的形式逻辑推理,而高等数

学则既有相对静止下的形式逻辑下推理,也有在质的变化下的辩证逻辑推理。

其实世界本来就是辩证规律下的世界,不承认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认识世界,

就不能全面认识数学的本质,就不能进入高等数学领域。

(二)小学数学中,蕴含无限算数和极限

由数学美的研究可知,无限是一种美。“无限”具有神秘的因素,无限美容

易引起学生对新异的遐想,从而激发学生步入探索情景。而极限则是在无限美

的前提下的辩证思考,体现了美的统一性。极限知识在小学数学里似乎看不到,

其实从小学生认识数开始,就有了无限的信息,而不久数学就蕴含了极限。

1.小学数学中的“无限”

小学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接触了“无限”,而后则逐步和无限常打交道了。

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它可穿过宇宙,无限伸展下去,假如你脚踏着直

线走,那么你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直线代表果断、刚劲,一往无前的毅力。想

看得更远吗?那就要学直线无限走下去,去遥望知识的海洋,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它像探照灯的光,直向无穷无尽处射去„„

无数点生成直线,直线中的点,有的近在眼前,有的在天涯海角,有的在银

河系,有的在外星球,但它们都紧紧挨着站成一排„„

你能找到容纳无数个人的小屋吗?有,线段就是。1厘米长的线段,却容纳

无数个点„„

角的两边是无限延伸的,它像是两个手电筒的光,它又像从一点发出的两束

激光„„

自然数、奇数和偶数是无限多的,你数到多少年、多少代,都数不尽,从远

古到今天,历经沧海桑田,数到现在,有谁知道它们有多少呢,自然数像飘落

的雨点,千点万点无数点,飞入数轴看不见。然而,用有限的0----9这十个数字

却能将所有的自然数表示出。

在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中,肯定只有一个是最小的;在自然数中,最小数是

0;然而在小数中,数无限小下去,却没有最小的数。

一只青蛙,能生有限个蝌蚪;一本书,含有限的页数,一只蜡笔,能画出有

限幅图画;可过一点可画出无数条直线。

平行线是永不相交的,然而,在高等几何中,平行线定义为交于无穷远点。

不可思议吧?其实也好理解。看下图,楼房的屋顶线AB和底线CD是平行的,

但在视觉上却交于无穷远点O:

1÷3得的是无限循环小数,

3

1

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可谁想到,它却生出无限

个自然数。如果你不慎将无限循环小数的数点丢掉,小数就变为无穷大,你可

就要犯“无穷大的错误”。数学学习是曲折的,有顺利、有成功也有艰难;成功

和曲折是循环的,学习如几何曲线,苦乐如小数循环。

将一条线段平移,可这样设想:设想在该线段上作出无数个点,而后作出这

些点平移后的点,这些点就合成平移后的线段,这虽然无法达到,但却符合逻

辑;

„„„„

这些在小学学生中,虽不知其中深刻的道理,但在大脑然已经形成表象、图

式或空间记忆。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将学生带进数学美的神奇境

界。无限虽然不等同极限,然而,培养学生的无限观念是形成极限思想的基础,

数列极限是以n趋向无穷大为前提的,离开无限谈数列极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想认识极限,首先要认识无限。

2.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极限”思想

在小数中,最小数无限多,没有最小的数,但小数却无限趋近0;

无限循环小数的极限是分数,无限小数0.333333„„可化为

3

1

,无限的小数

0.333333„„居然能用有限的分数形式表示,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又一想,若无

有无限的0.333333„„,

3

1

又从何而来?这就是极限的辩证。

在探究规律中,对于1,

2

1

3

1

4

1

5

1

,„„

问学生第n个数是几?学生会回答:

n

1

,问学生第1000000个数是几,学生

也会回答出,可在回答中,学生心理已经有了“随n的无限增大,数无限小下

去”的极限思想的萌芽。此时我们会想起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长江天际流。一叶孤舟像无穷小量,随江水流去,最终消失在水天一际远方,

数学概念融在美的意境之中了。

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在教《圆的认识》时,就先讲正三边形,正四边形,

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直至无穷无尽这个逼近的思想来引导

学生认识圆的。

在分数教学中,可用下图导引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

这既学习了分数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情趣。

„„„„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极限思想的渗透。当然,极限

思想在小学学生中只是萌芽状态,比如,学生不会相信正多边形会变成圆。在

小学,极限思想教学达到何层面为止?我的观点是,学生不能完全达到理解和

运用极限知识解决问题的层面,但要达到学生能在极限思想导引下进行猜想的

层面。我们不可能用求极限的方法去教学生证明一些公式,但我们可用极限思

想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在圆面积教学中,我们可用极限的思想去引导学生,

使学生能猜想出圆面积公式,最后圆的面积公式是猜想出的,不是推导证明出

的。这里“猜想”是教学核心。极限思想引导下的猜想,蕴含了辩证思维的萌

芽,但还没达到辩证逻辑推理层面,符合儿童辩证思维认知水平。教学实践发

现,在极限引发下的猜想,能激发学生神奇的、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为学生后继到初高中

学习奠定感性认识基础。

1

16

1

8

1

4

1

2

(三)用极限知识解答小学数学问题举例

小学数学中,很多图形面积或体积是用极限得出的。我这里谈几个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楚数列极限知识的脉络和逻辑关系:在数列极限知识中,由数

列极限的精确定义,得出极限的一些性质,同时得出一些简单数列的极限。面

对求复杂数列极限问题时,一般要先用极限运算法则或性质其分解为简单数列

极限问题,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

1.将1.3

化为分数

分析:我们要在辩证思维下承认:

1.3

=3+

10

1

102

1

103

1

+„„+

10

1

n

+„„

=lim

n

(3+

10

1

102

1

103

1

+„„+

10

1

n

),这个极限就是化成的分数。

解:

我们首先可用极限精确定义证明出lim

n10

1

n

=0(证明略);而后用极限运算法

则求之:

1.3

=3+

10

1

102

1

103

1

+„„

=lim

n

(3+

10

1

102

1

103

1

+„„+

10

1

n

=lim

n

3+lim

n

10

1

102

1

103

1

+„„+

10

1

n

=lim

n

3+lim

n

10

1

1

)

1

1(

10

1

10

n

=lim

n

3+lim

n

10

9

)

1

1(

10

1

10n

=lim

n

3+lim

n

9

1

1

10n

=lim

n

3+

9

1

1

lim

10

limlim





n

n

nn

=3+

9

01

=3

9

1

.

附录:解法2:设x=1.3

(这里1.3

有无限循环的含义,有极限的内涵)

则10x=1.31

10x-x=1.31

-1.3

9x=28(无限部分减掉,无限与无限的差,属于高等数学知识)

x=3

9

1

解答无限数列极限的问题,往往要走“之”字的路。先是面对无限数列之和

S,而后是将无限数列的和用有限的和S

N

展示,最后是取极限,由S

N

回到S。

2.解释圆的面积公式

我先给出数列极限的一个性质(夹挤性):

若有一自然数K,当n>K时,有x

n

≤y

n

≤z

n

,且lim

n

x

n

=lim

n

z

n

=a,则lim

n

y

n

=a.

如,

n

1

n

n

2

1

n

n

2

2

=

n

2

,即

n

1

n

n

2

1

n

2

,而我们知道lim

n

n

1

=lim

n

n

2

=0,故可

得出lim

nn

n

2

1

=0.

圆的面积的极限证明方法很多,但要用到一些辅助性结论,有时要用到一个

重要的极限结论,这些我们今天略去不谈,有想研究者可和我个别交流。

我今天用比较浅显的方法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证明当正多边形边数n趋

向无穷大时,对应边心距r

n

的极限是圆半径R。

证明:如图,圆内接正n边形半径R,边长a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和边心距

r

n

,随n的变化各自构成数列,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0<R-r

n

2

an,

∵lim

n

0=lim

n

2

an=0,

故由夹挤性知lim

n

(R-r

n

)=0,

即lim

n

R-lim

n

r

n

=0,

R-lim

n

r

n

=0,

即lim

n

r

n

=R。

其次我们说明当正n边形边数n趋向无穷大时,对应周长C

n

数列的极限是

圆周长C。

这里不是严格证明,而是直观解释。严格证明要用到一些结论,

语言或和式子

变形,或重要极限,这里略。

如图,圆半径R,周长C,内接正n边形边长a

n

,边心距r

n

,EC=d

n

,a

n

r

n

、C

n

和d

n

随n的变化各自构成数列。

d

n

=R-r

n

,而lim

n

(R-r

n

)=0,

故lim

n

d

n

=0.

故随着n趋向穷大,边长a

n

无限接近对应弧AB,故正n边形周长C

n

无限接

近圆周长C,即lim

n

C

n

=C.

最后我们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由于正n边形边数n趋向无穷大时,对应周长C

n

数列

的极限是圆周长C,取极限时,正n边形周边和圆周重合

了,故正n边形的极限就是圆,就是说,正n边形面积的

极限就是圆的面积。

故S圆=lim

n

2

1

an²rn²n)

=lim

n

2

1

rn²a

n

²n)

=lim

n

2

1

rn²C

n

a

n

r

n

R

O

A

B

C

d

n

a

n

r

n

R

O

A

B

C

E

=lim

n

2

1

²lim

n

rnlim

n

C

n

=

2

1

³R³2πR

=πr2。

3.用极限思想记忆图形面积

有时极限思想和特殊化思想融在一起。在形式逻辑中,梯形、平行四边形和

三角形是互不相容的概念.但在辩证逻辑中,我们可用极限的思想将其面积公式

融合在一起。事实当梯形上底无限接近下底长时,则逐步逼近成为平行四边形,

可将平行四边形看成上底等于下底时的梯形;当梯形上底无限趋近0时,则逐

步逼近成为三角形,可将三角形看成上底为0的梯形。此时我将这三类图形起

个新名:统称为“可渐变梯形”。这样三种图形面积就为统一的一个公式:

S=

2

)(bah

当a=b时,为平行四边形,S=

2

)(bbh

=

2

2hb

=hb.

当a=0时,为三角形,S=

2

)0(bh

=

2

hb

.

我曾经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环形面积和可渐变梯形面积统一问题:

设环形内外圆半径为r和R,我们可将环形看成梯形上下底弯曲渐变而成。

看,让梯形的底逐渐弯曲下去,渐变到极限位置,使腰重合,则成为环形,梯

形底弯曲的极限为环形。

时的梯

形面积

=

h

b

a

2

)22(rRAB

=

2

)22)((rRrR-

=π(R-r)(R+r)

=π【(R-r)²R+(R-r)²r】(小学领域解答)

=π(R2-r2)

=πR2-πr2

=环形面积。

4.圆柱体积公式教学蕴含的极限原理

我们回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层面。

圆柱最初拼成是近似长方体,上底是近似平行四边形,人教版教材说是长方

形,但其实最初不是长方形。看下图:A、K、N、M、G在一直线上(如,K

点的三个角的和为180°度),∠KAB是67.5°,如何是长方形?当然,最后分

的份数越多,则等腰三角形底角越大,无限趋近长方形。

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高h。近似平行四边形一边是r,一边为曲线,高是

m。首先,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体积,我们用AB²m近似替代长方体体积。

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每段弧越趋近线段,AG越接近各段弧之和,长方体上底的

平行四边形越趋近长方形,m越接近r,AB²m越接近近似近似长方体,就是越

接近圆柱体。可见,AB²m的极限就是圆柱体积。

于是V圆柱=V近似长方体=lim

n

AB²mh=圆半周长乘半径=πr²rh=πr2h.

我们也可用下法教学:

将底面的圆分割出n个长方形,设各个长方形面积为S

1

,S

2

,S

3

,S

4

,„„,

S

n

,以每个长方形为底做长方体,这些长方体构成复杂的棱柱,体积V=S

1

h+S

2

h

+S

3

h+„„+S

n

h=(S

1

+S

2

+S

3

+„„+S

n

)h,当n无限大时,底面趋近圆,

底面积就是圆的面积,这个棱柱趋近于圆柱。则V=πr2h.

结束句

以上我简单介绍了

数列极限的基本知识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座各位教师,虽然一些人

只进行了文科学历的提高,没系统学习过高等数学,但由于你们谦虚好学,勤

于思考,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教学成果。你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是精英、骨干

和名师,在学校都是挑大梁的。你们是学校的一张牌子,有你们存在,你们的

学校就增添生命力。就凭这一点,我牺牲点个人时间,给大家讲解一下这点知

识,也值了。各位小学教师在第一线教学很苦,在苦中还要在群里探究教学,

可敬。人生伟业的建立,不仅在能知,更在能行。只有经历人生的种种磨难,

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祝愿大家在艰苦的

拼搏中,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我的这点小讲座结束了。

复习几个与极限知识相关的初等数学知识

1.数轴上两点间距离

如图,

AB=AO+OB=1+2=1-(-2)=1)2(=)2(1=A、B点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

DC=3-2=32=23=C、D点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

„„„„

在数轴上,设点A、B对应的数为a、b,则A与B的距离d=ba,d=ba

反映了a、b两个数接近的情况。

练习:如图,求A和B的距离,求C和A的距离。

解答:AB=22=4;AC=32=5.

2.当a≥0时,a=a;当a≤0时,a=-a。

若a≤m,则-m≤a≤m.

练习:

(1)化简:aa3(a<3);

解答:aa3=-(a-3)+a=3.

(2)已知a≤5,a为整数,求a的值。

解答:-5≤a≤5,a的值为-5到5的整数。

3.数列及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数列

1,3,5,7,9,„„,2n-1中,

每个数都是数列的一项;

第n项用x

n

表示,n表示x

n

着项所在的序号,叫项数;

x

1

=1,x

,2

=3,x

3

=5„„,x

n

=2n-1,x

n

代表数列的任何一项,“x

n

=2n-1”

该是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通项公式“x

n

=2n-1”其实是一个函数关系式,这里正整数n是自变量,

x

n

是自变量n的函数。因此,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

设等比数列x1,x2,x3,„„,xn,„„公比为q,则

x2=x1q,x3=x1q2,x4=x1q3,„„,xn=x1qn-1

xn=x1qn-1为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为Sn,则

Sn=x1+x1q+x1q2+x1q3+„„+x1qn-1①

两边同乘公比q,则

qSn=x1q+x1q2+x1q3+x1q4+„„+x1qn②

①-②得

Sn(1—q)=x1—x1qn

对于q≠1,有

Sn=

q

q

xn

1

)(1

1.

我们一般用

xn

代表一个数列,xn

为该数列的第n项。

练习

求数列1,3,9,27,„„第8项和前100项的和。

解答:x8

=1³38-1=37.

S100=

31

)(131100



=

2

13100

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练习

解不等式:2+

7

2x

>x

答:x<2。

5.不大于正数a的最大整数

如34.5,不大于34.5的最大整数为34。不大于正数a的最大整数用[a]表示。

显然在34.5中,当n>【34.5】时,n最低取34.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7:1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48694113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贾奉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贾奉雉.pdf

标签:贾奉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