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老师教拉球的十个要点
1.快收前臂: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
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
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在这之后,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
是专业队的学生,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我想对于"拉
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
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
前臂的动作.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有
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如果小臂用的
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摩擦旋转的掌握: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一定要保
有强烈的上旋.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
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相反的,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
要多摩擦.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
声那么大,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與
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
3.发力方向的掌握:每次球拉的太软,老师们总是要我往
前多些,但还是摩擦.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
上摩擦多些.
4.上肢的放松: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但如何做到放松,
真的是不容易.我長期的練下來,我的心得就是,蹬腿用腰與否的问
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腿腰发力没用上,你想怎么放松上
肢都是空想.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也不要
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我的教练就
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
就是不及格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
5.还原与引拍: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
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細節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
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引
拍没到位,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
弧圈呢?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
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
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
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
6.引拍高低: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要想想,引拍过低,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重心下座,重心
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
有往下放,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
7.用右脚找球: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
但怎么练法?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
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有位老师就这么教
我:每打一颗球,第一个念头就是右脚去踩那么一下,时常提醒自己养
成习惯.即使是定点,也要在原地踩那么一下,这样只要来球位置一
偏,自然就会移动右脚去找球了.各位可以一试.另外强调一点,右
脚踩下去的时候全身要放松膝盖要弯要稍微沉那么一下,要有那种重
量下沉到小腿与脚掌的感觉,脚掌要踩实,一位老师形容说就像是脚
掌有爪一样扎实的抓住地面,不能踩的含糊.
8.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其实意思就是"用重心打球"还有
"击球节奏的掌握".老师要我手要等左脚踩下去的同时才能有击球
动作,要主动踩而不是球打出去了才被动的踩.主动去踩左脚就会逼
迫自己去蹬右腳,就会主动去迎前.手要等脚就是节奏问题,用左腳
控制右手,做到腿带腰腰带手.其实重心转移就这么简单,就跟走
路一样.但可别误解成重心完全转移后才开始转腰击球,而是要在
左脚踩下去的同时就完成击球动作,在重心转移的过程转腰击球.要
注意拉球的站位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所以并非往人的正前方蹬而
是侧蹬.侧蹬的力量主要是靠小腿与弹掌的力量,但也不需要把右
脚整个伸直.小腿力量掌握不好的人可以多练习跳绳.至于用左
脚还原这个大家应该都没什么疑问,力量出去之后也就是重心转移之
后就要立刻用左脚把重心顶回来.正确的节奏是引拍慢还原快,也就
是重心停在左脚的时间要比右脚短些.
練習方法:引拍动作完成之后,手都不要有动作,脚往左前方
跨一小步(不是正前方,基本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就跟走路一
样.当脚往左前方踩人同时转向正前方,不就完成了蹬转了吗?你手
不需要动,拍子也已经跟着身体走了一段了,最后在脚就要落下的同
时,收臂击球,球一出手左脚立刻把重心顶回手跟着放下还原到准备
动作.
9.用腰引拍,身前击球:如果"用右脚找球用左脚打球"的节
奏都做到了,步伐也到位了,还原也有了,接下来就要注意,加上转腰
动作.有非常多的业余朋友都犯了"用手引拍"的毛病,手直接往后拉,
上半身还却忘了向右转腰.很多人都知道打球要用腰,结果引拍时都
忘了用腰去引拍,击球时怎么能用好腰呢?其实引拍动作很简单的,
就是从准备动作为基础,重心右移的同时把你的脸向右转(不是转脖
子),小臂稍微打开(肘保持在腰侧别动但也别夹紧),这样就是标准
的引拍动作了.只有用腰引拍,避免手肘后拉,才能做到所谓的身前
击球,而不是身侧击球,击球点往前,才有足够的发力空间,这样球质
才会高,也不会被球顶住发不了力.许多人只能打下降期半出台的
短球老是拉不好,这跟"手后拉不会身前击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要注意,是转腰引拍,只是弯腰是不对的.只要做好用腰引拍,在蹬
腿重心转移的过程做好"腰臂同步",感觉就是用丹田力量在控制手臂,
这样就是所谓的"蹬转"了--右脚蹬上半身转的拧腰,这样一來"以腿
帶腰以腰带手"一点都不是问题.
10.动作完整流畅第一进球第二,最后才求质量:很多人
一开始就想用力去拉,想拉的冲拉的爆拉的转,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学
球方法.刚开始练,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先把动作做完整要求流
畅舒坦,不要听人家说拉上升期比较爆就赶鸭子上架,刚开始练就
是拉慢一点,人退远一点,拉下降前期或者是下降期就可以了,这样才
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把动作做完整.然而业余朋友大都是单球训
练,有进球的压力,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一次打一颗球次就停下来,
不要管进球与否.也不要去想着要用力去磨,就算是只把球挂过去
都可以.先要求步伐的到位身体重心的到位引拍的到位击球动作
要流畅完整.打好基础再做连续动作,接着才是发力摩擦.
其他发力與步伐的问题我想在此就不多讨论.但要记住,击球
动作都是圆周运动:转腰带臂是圆周运动,收臂也是圆周运动.转腰
(拧腰)是手臂以丹田(脊柱)当作是转轴,收臂則是小臂以肘为转軸.
只要做好圆周运动,动作就一定会协调流畅.
最近我看了几位朋友一直在研究该如何摩擦,在这里我跟大
家说一个事实,也许有人会产生质疑,但这却是我所经历的,这个事实
就是: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教过我们要如何摩擦.教学的过程,就是要
我们掌握摩擦的厚薄,引拍的高低,往上发力与往前发力的分配,击球
时机与击球点等等.我所看到的,乒乓专业里面对于"拉球摩擦"的
涵意并没有业余朋友想像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彼此看法也很一致没
什么冲突.
以上是我接受几位老师指导的学球心得,也是亲身实践体会的结
果.这些重点跟网络上流传的几篇精华帖的说法(包含戴老师
何版)也是非常吻合的.也许接触的人不够多,看法也未必跟您接
触的教练老师的說法相同也未必完善,但对于没有机会接触专业人
士的朋友们,可以当作一个学习参考.
乒乓球的发球和接发球训练
一、发球
初学发球时,应由浅入深。先从学习发平击球开始,待对发球的规律
和准确性有所提高后,再学习发急球、短球和左(右)侧上(下)旋
球。然后再学习用近似同一种动作发出性能不同的球。
练习步骤是:
徒手作发球前的准备姿势,模仿抛球及击球时的动作。
在台前用多球进行发球练习。
先练习发斜线球,后练习发直线球;先练习发定点球,然后发不
定点的球。
练习发各种旋转性能的球。
练习用同一动作发出不同旋转和不同落点的球。
二、接发球
接发球应与发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练习什么样的发球,同时也
就学习了什么样的接发球。
练习步骤是先用固定的技术接单一的球,然后用不同技术接各种
不同旋转和性能的球,并在此基础上,再巩固提高控制回接落点的变
化。
一般的步骤是:用推挡或攻球回接平击球、急球、左右侧上旋球,
先定点线,后不定点不定线;用搓球回接下旋球,左、右侧下旋球;
用攻和搓球回接各种不同性能的来球;用不同的技术回接各种不同落
点的来球;用正手(侧身)拉或攻回接各种不同性能来球;用记分比
赛的方式来提高接发球的技术。
直板反胶训练法——实用战术的训练
直板反胶打法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围绕如何发挥正手拉球的威力而进
行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侧身抢冲下旋后扑正手时多拉斜线。扑正手以扑斜线为主,
直线为辅,是为了争取形成正手斜线的对拉,再找机会拉直线。要想
在比赛中运用这个战术,首先在心理上要相信自己正手的能力,敢于
和对方比正手。
2、正手位抢拉下旋后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这是直板反胶
运动员很关键的—个技术。因为现在欧洲运动员对付直板反胶这种打
法都是从正手位突破,主动给你正手,再防—板后进入相持。这种训
练有两种方法,一是冲直线后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另一种是冲
斜线后衔接正手拉直线,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从马林同萨姆索
诺夫、瓦尔德内尔、佩尔森比赛的情况来看,当对方搓马林正手位时,
在能够发力冲的时候可以多冲直线或中路,位置不好的时候可以多拉
斜线形成正手对拉。这种战术在比赛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推挡变直线后保正手反拉、反带直线。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不
敢变直线,一是推挡加力变线容易失误;二是推挡变线没有质量又怕
对方冲两条线防不住。在马林的训练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明明战术需
要变线,就是不敢变。在这个战术训练中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变
线的质量;二是变线后的防守。在马林的训练中首先解决变线的问题,
由过去的推挡变直线改为“围”直线,提高了变线的质量和稳健性。
变线后的防守也由过去的近台防守改为退半步防守,对方拉直线用反
面平挡,对方拉正手就用正手反拉。但目前这个技术在比赛中很难运
用,因为过去常年形成的意识是用推挡防守,推挡和正手的转换比较
快,而用反面挡时,反面和正手的转换意识跟不上比赛的节奏,因而
在比赛中变直线后对方拉直线时,防守还是用推挡。我认为这个防守
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只要从小培养是能够掌握的。
最后谈一谈训练中应该注意的几条原则:
1、实战性原则任何训练计划都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计
划和实战结合得越紧密,收效就越大,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就进步得
越快。因此,制定训练计划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进行,并在训
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还要根
据在训练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以修改。我认为衡量训练是否
和实战相结合的一个标准就是李富荣说过的一句话:所有训练的技
术,关键是看你在18平、20平这种关键时刻是否敢用。如果你所练
的技术在关键时刻敢用,就说明练对了。如果在关键时刻不敢用,就
说明练得有问题,应找出问题的所在,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必
须经常思考的问题。
2、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练,不断深化。
3、量变到质变的原则运动员在学习一项新技术的时候往往有
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希望自己今天学习了一项新技术,明天就能在
比赛中运用,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掌握每一项新技术都有一个从量变
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乒乓球的攻球训练方法
攻球
1.徒手练习
根据正反手攻球的技术要求,先徒手模仿练习,体会挥臂腰部转动和重心交换等动作
要领。
在原地徒手练习的基础上,结合步法作徒手练习。如结合单步练习左推右攻、结合跨跟
步练习侧身攻、结合交叉步练习侧身后扑正手等。
2.单个动作练习
—人发球—人练习攻球,打一板后再重新发球。
3.攻、推挡练习
①一人挡球一人练习正(反)手攻球。要求先轻攻,再用中等力量攻,待有提高后,再
练发力攻和快攻。
②一人推挡一人练习正(反)手攻球。练习形式有攻斜线、攻中路、攻直线、在1/2
球台范围内攻球或在2/3球台范围内攻球。要求推挡球的落点在规定范围内有所变化,攻球
者要在走动中练习。
③两点攻一点。要求对方把球推到攻球者两点(左、中或中、右或左、右)、而攻球者
在左右移动中将球击到对方一点。练习者可先有规律,角度变化小再逐渐增加难度。
④一点攻两点。攻球者从一点将球攻至对方两点。练习时,先有规律攻两点,再过渡
到无规律地攻两点。
4.对攻练习
①正手对攻斜线。
②正手对攻中路。
③侧身正手对攻斜线。
④把以上三条对攻线路连贯起来,两人在左右连续移动中对攻。
⑤两直对两斜的对攻。一人在左右移动中专打直线,另一人在左右移动中专攻斜线。
5.推和攻结合的练习
①两人斜线对推,推中侧身抢攻。从固定一方侧身抢攻到双方都可侧身抢
攻。
②两点对一点的左推右攻练习。
③两点对一点的正反手两面攻练习。
4)推中侧身攻后扑正手空当,或反手攻接侧身攻后再扑正手空当。
⑤推中结合反手攻。
6.改变攻球节奏的练习
在以上对攻和推攻的固定球路练习中,还要注意把近台攻和远台攻结合起来、把发力攻
和借力攻结合起来、把攻球和拉球结合起来。
7.攻搓球练习
①对搓斜线,搓中一方侧身抢攻。
②一方一点搓两点,另一方左搓右攻。③两点对两点对搓,搓中一方起板抢攻。
④全台搓攻。
8.攻削球练习
①稳拉练习。先做定点定线的练习,再在走动中拉不同落点。
②拉中突击。拉中路杀两角,或拉左杀右、拉右杀左、拉两角杀中路。拉时要有轻重、
旋转的变化,从而为扣杀创造机会。
③拉中突击结合放短球。
你的攻球基本动作有毛病么?
近来和球友练对攻时感到,球友攻球时总是往上扯球——过来的球呈一软飘飘的抛物线;不
会撞板式击球。本来对攻,对方击过来的球就是略带上旋的,冲劲很足,有什么必要回球时
往上蹭球?目的是什么?力量都耗掉了!要知道近台攻球,执拍手的运动轨迹,是朝向你要
击球去的方向的,非常干净利索,没有多余动作掺杂其间,任何其它方向的分力都是多余的
——比如特意翻腕使拍子在空中画扇形、执拍手向上扯等等。
我休息时坐在一旁观看,发现这个球友还不会用腰,就是用手打球,腿腰都是虚着的。
附带说一句,和我打过球的球友,十个有九个半攻球基本框架都有问题,又多半是从不上网
学球的(网上谈球有共识的,因空间阻隔见不着面;能凑在一起打球的,偏又从不上网,更
谈不上考虑什么技术标准;真让人没脾气)。网上大家在谈什么,他们一概不知。这非常令
人遗憾——要在盲然的昏暗中走多少弯路啊!
再一个问题是小臂收缩不了。我注意到攻球时很多人大小臂间的夹角是基本不变的,整
个胳膊就像小学老师判作业打的对勾,是一个固定的框架。这个问题我想特别说一说以引起
注意。
小臂收不了的毛病从表象上看有一个诊断标准:就是肘部在引拍过程中脱离腰侧擅自向
后拉动了,所以在迎球挥拍时又会再向前扯,因而在整个引拍、迎球挥拍过程中就表现为肘
关节脱离腰侧前后移动(兼带左右方向的晃动)。但是,肘一旦动了就意味着肩关节动了!
从客观上说,肩关节一动势必收不了前臂——没有收臂的空间了!因为大臂的动幅已经足够,
小臂收缩也就没有了必要。从主观上说,引拍动了肩关节,你也就不可能收小臂了;这个问
题我在《正手攻球的“三角形”》一文中早就谈到过:后拉手时迎球,“若直接收小臂,极
端的结果就是收拍碰到你的右胸上(以右手为例)!如果说先动大臂,待执拍手挥到右前方
时再收前臂,就使一个连续完整的动作分成了极难控制的‘双截棍’,哪个天才能把握好?
动作不变形才怪!”
事情还不止于此。肩关节一动,整条胳膊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紧张。一紧张,手就
硬了、僵了,放松的境界自然弃你远去;动了肩关节,同时也意味着腰手的脱节、自下而上
力量传递的脱节,击球效果当然无法保证!这也是和基本动作出了问题的球友练球不得其所、
达不到理想练球目的的原因。
所以,说在动作的正确与否上是引拍决定一切并不为过!一招不对,全盘皆错!大家可
以注意看看身边的球友打球,有几个是从引拍至迎球挥拍时肘随腰转、协调一致地运动的?
十之有九肘部都是随意脱离腰侧自行运动的。追本溯源,引拍时不用腰引而肘向后拉动就是
罪魁祸首!而肘在引拍至迎球挥拍这一过程中同腰的关系一旦脱节,不能同步,敢说苦练三
万年你的动作也定不了型!!!所以要引起球迷朋友的警觉!练球时对自身动作的一招一式
要有清晰的知觉和警惕的自律意识,要始终有“内在尺度”,注意让肘子顺溜溜地呆在腰侧,
否则练球还不是瞎练?在引拍至迎球挥拍过程中肘同腰部的关系搞对头了,能控制住、收敛
住,攻球基本框架就基本弄对了;甚至可以说,攻球中出现的所有的毛病才有望消除!
看到这里,会有人产生疑问:在击球收小臂的后期,肘相对腰的位置实际上会稍靠前些,
这算正常吗?——放心,这是完全正常的。我所说的是在引拍和迎球挥拍过程中,肘与腰要
注意保持同步。而在拍子触球的一瞬到顺势挥拍的阶段,肘部势必要有所超前;但这种超前,
是在转腰带动的前提下顺势加速收小臂造成的,而不是在转腰力量的自然传递到位之前越位
“抢跑”的结果。打个比方:我们向河水里投入一颗石子,会激起一圈圈逐次扩展开去的水
波(或称涟漪);每一层水波纹都是由它内圈的水波推展开去的结果而非相反。如果内圈的
水波纹未形成并展开,外圈的水波纹是不会出现的;如出现了,那力量肯定不是来自同一系
统。就乒乓球技术动作而言,不是来自同一力量自然传递系统的力,就会互相牵制、妨碍和
抵消。
击球不稳且怪的原因,说到底,也是由发力传递系统自身的不协调甚至紊乱造成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6:0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44111113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弧圈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弧圈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