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三伏

更新时间:2023-03-02 15:37:51 阅读: 评论:0

怎样腌制辣椒-明灭可见

三伏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小班儿歌教案)

艾灸名言

1.《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2.《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

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

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2.《黄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4.《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5.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6.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7.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8.《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9.《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

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

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10.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

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11.《小品方》:“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陈延之)

12.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13.《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4.《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唐代孙思邈)

15.《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6.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

17.《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18.《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19.《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

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20.《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

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21.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

有奇能”。

22.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23.《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

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24.《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朝

鲜--许浚)

25.《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

26.《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7.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28.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29.“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

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总结了。

30.宋代窦材《扁鹊心书》中提到: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

药第二,附子第三。

31.知艾者福,善灸着寿。

艾灸经典的语录2

1.《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

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2.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

有奇能”。

3.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4.《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

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5.《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

(朝鲜--许浚)

6.《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

7.《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8.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9.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10.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11.“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

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总结了。

12.清·吴亦鼎《神灸经论》记载,“夫灸取于火,以性热而至远,体柔而用刚,能清阴翳

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2015三伏以及推算

年份2016

公历农历公历农历

夏至6.225.76.215.17

初伏7.135.287.176.14

中伏7.236.87.276.24

立秋8.86.248.77.5

三伏8.126.288.167.14

天数40404040

入伏7.135.287.176.14

出伏8.227.98.267.24

三伏(Dog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

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三伏特点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三伏一共多少天

三伏一般为30天,但有的年份为40天,这主要取决于中伏的天数。

初伏(头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

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

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则

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末伏(终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立秋后第二

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的推算

要想推算哪天是三伏,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庚日?庚日是按照我国传统的“干支纪

日法”确定的。每一天的日期都是由天干地支(简称干支)顺序排列组成。庚为

十个天干中的一个,十个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个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果第一

日,为甲子;则第二日就为乙丑:第三日,为丙寅„„以此类推,六十天为一轮,

循环往复。

怎样才能找出某一日的干支?查看《通书》、《阴阳历书》或《万年历》就可推

算出来。例如:2012年6月18日为庚戌日,夏至是6月21日,6月28日即为

夏至后第一个庚日,7月18日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为入伏。7月28日为夏

至后第四个庚日,即为中伏;8月7日为夏至后第五个庚日,而8月7日立秋(庚

日在立秋当天,不能算为立秋之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8月17日,即为

末伏。2012年“三伏”为40天。

2013年6月13日为庚戌日,夏至是6月21日,7月13日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即为初伏;7月23日为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即为中伏;8月7日立秋,8月12

日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即为末伏。所以2013年“三伏”为40天。

还可以用一个简便的方法推算。初伏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由于十天一个庚

日,而一年为365天,虽然不是10的整数倍,但相差5天,这样就很容易推算

哪一天是庚。比如,2012年的7月18日是庚日,则2013年的7月13日就

是庚日,而2014年的7月18日又是庚日,以此类推,很容易推算庚日。但要注

意,每四年有一个闰年,闰年多一天,这也好算,遇到闰年就提前一天,比如

2016年7月17日是庚日,而不是7月18日。

按以上方法就可推算出每年的三伏日期。

更方便快捷的方法

当然还有不需要自己推算的方法,那就是查看电子万年历。但并不是所有的电子

万年历都支持三伏的推算,飞度网在这里推荐一款好极啦万年历,这款电子万年

历不但详细列出了每年初伏、中伏和三伏的具体日期,让您省去了自己推算的麻

烦,而且还有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等好多实用功能。

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

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

3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

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

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

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

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

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贴

疗法的应用。

三伏贴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

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

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

有助改善气喘。

三伏灸的药物

---------------------------------------------------------------------

------------

导语:“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

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

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

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

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

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

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

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

次,称之为“加强灸”。

需要提醒的是,其实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使用。

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

前者效果更好些。

据个人经验,连续贴3年以上者效果比只贴一二次或者贴一二年的要好。

三伏贴配方:

白芥子25%,延胡索25%,鹅不食草20%,细辛15%,甘遂15%,用生姜汁调匀,

制成一毛钱硬币大小。

药材炮制

现在各家所制备的药膏中,药物配比差别较大,尚没有共识性的结论。据

文献报道显示,各药在不同的处方中,相对于不同组成的其他药物,一般比例范

围是:白芥子占比最大,约为35-40%,细辛次之,约为15-25%,其他的延胡索

约占10-30%,甘遂10-20%。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

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

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

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

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

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

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

冷藏室备用。

功效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使用方法:

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

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

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

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

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

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

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

三寸(患者一掌).

贴敷时间勿少于4小时

在准备贴敷前,一定要清洁皮肤,如果有严重的皮肤病或是过敏的话,建议

最好不要贴敷。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有些人贴敷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

反应。周继朴介绍,一般来说轻微的皮肤发红或冷热感觉属于正常,如果皮肤特

别红,需要缩短贴敷时间,以4-6小时为宜,如果短于4个小时的话,可能会影

响疗效。

有的病人在贴敷后局部皮肤起小水泡,周继朴表示,这种情况轻者一般不需

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如水泡较大或破溃则

需来医院门诊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专家则建议应立即

取下药膏,禁止抓挠。出现这样的反应后,也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

愈。

贴敷需连续坚持3年

至于具体的贴敷时间,在每一伏时需各连续贴敷三天,每天贴敷6-8小时,

如皮肤无不适,亦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有些病人贴敷一年觉得效果较好,第二年就停止贴敷了,最好能连贴三年,

这样巩固效果较好。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冬病夏治每三伏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贴敷3年,也就是3个疗程。第一

次接受治疗的病人,在冬至加强一个疗程可加强疗效。

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

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而每错过一季伏天,

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一年。

治养结合才能提高疗效

贴敷并非贴完就万事大吉了。在敷贴期间需要注重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调

整,才能提高疗效。

周继朴表示,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

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在起居方面,需要做到的就是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

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贴敷当天

更是应避免过度吹电风扇、空调,保持开窗通风。

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的情绪也很重要,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

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

病灶。而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

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

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

的这种情绪。

贴敷期间适度的锻炼也有助于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

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饮食方面则要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

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

治疗效果。贴敷期间还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食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三伏灸有哪些功效?

三伏灸亦称天灸。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在三伏天,

利用炎热气候,在背部穴位敷以芳香走窜,开窍通络的药物,扶助人体阳气,在

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种治

疗方法。天灸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慢性胃肠

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对于一些经常出汗、稍微活动就喘气、容易疲劳

的人群,天灸也是很好的保健选择。

三伏天气候炎热,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此时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

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对相应的脏腑起扶正祛邪作用。

天灸药可使皮肤潮红发泡,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的

血液循环,能通过经络调整全身气血,祛除病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很多病

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顽症.

督灸和三伏灸的区别?

1.施灸的部位:传统三伏灸只有大椎、风门、肺腧穴,另视病人的病情予以对症

加穴,施灸的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而督灸是在督脉上,施灸面广,时间一般

要1个小时,程序相对三伏灸要繁琐多。

2、时间:三伏灸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是指每年的夏至后第三、四个“庚”日和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每年时间不同,今年“初伏”是7月18日,“中伏”

是7月28日,“末伏”是8月07日。而督灸并不仅仅限于三伏天,其他时间都

可以。

3、作用功效:传统的三伏灸是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虚

人感冒、慢性胃肠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传统医学认为督脉是“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气、统率

诸阳经的作用。凡是阳气衰弱的病症均能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督

脉的主治范围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

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例如强直性性脊柱炎、脊柱相关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疾病。

三伏灸适用于哪些人群和三伏灸的禁忌症:

适用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长期关节肌肉疼痛及体质偏寒者。

禁忌症:

(一)孕妇禁用、2岁以下幼儿。

(二)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

冒发热、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如副鼻窦炎、肺炎急性期等患者不宜

用。

(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

损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三伏灸注意事项:

(1)治疗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2小时

为宜,小孩时间为1小时,以患者贴药处产生辣辣的感觉但可以耐受为度,不宜

时间过长以免灼伤皮肤。

(2)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

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

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

(3)贴药当天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把“阳气”赶跑。个别出现皮肤过敏的

市民,可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三伏灸当日禁食生冷刺激食物,油甘厚腻

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鸡、鸭、鹅、牛、羊肉,虾、螃蟹等海鲜,以免影响治疗

效果。

(4)天灸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但会消退,且不留疤痕,不必担心。

(5)敷贴之后,比较敏感者会出现起泡现象,起泡效果更好,如果泡小,可以自

行吸收,但避免抓破;如果起泡较大需要到医院处理,将水抽出,并用消炎药外

用,消毒纱破保护创面,以免引起皮肤化脓感染。

(6)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

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

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

不适合的;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此外,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

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且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

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

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

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

进行贴敷。

关于三伏贴配方

这里面的中药有:白芥子25%,延胡索25%,鹅不食草20%,细辛15%,甘遂

15%,用生姜汁调匀,制成一毛钱硬币大小。

白芥子:

"辛,温,微毒。入肺、胃二经"

延胡索: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

痛。

鹅不食草: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

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

细辛:

【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

痹痛。具有镇静、止痛、解热、抗炎、平川、祛痰、的作用。

甘遂: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

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常用的主穴有以下几个:

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

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

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一切气病皆可选用。

哮喘贴敷的穴位有:大椎、肺俞、膏肓、定喘、天突。

但是我们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发现,哪里疼痛,或麻木用三伏贴会有灸疮发

生,发生了灸疮正好应了那句话“灸疮一发,祛病如抓”所以,我体会了几次,

治疗痛症和痹症,有些疾病还真的有效果。同时我们看到了中药的药性,也确实

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特点。

--------------------------------------------------------------------

-------

三伏贴敷起泡后的处理方法

三伏贴的发泡灸,有的人起的泡较大,有的人是密密的小水泡,一般大的水

泡,我会挑破,然后再这里拔罐,把里面的污水,废水和病邪的水汽拔出来。起

大的水泡,痊愈需要时间,下次这里就不能再贴敷了,只有等到大的水泡痊愈后,

才可以贴敷第二次。但是可以在他的边缘挨着贴敷,骐达的水泡,预示着疾病在

表层,病气较重。

密密的水泡,可以直接拔罐,小的水泡会自己吸收,不过我还是愿意把这些

废水拔掉。

贴敷后,应该继续温和灸,这样局部会拔干,消炎,好的快一些。

有些人对发泡灸很惧怕,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泡灸,给疾病提供了排出

的路径,所以对于有些疾病的效果才会出奇的好。如果有慢性病,尤其是慢性呼

吸系统的疾病,建议贴敷三年,明年的三伏天或三九天,都要记得最低贴敷一个

疗程,那么慢慢地抵抗力会逐渐增加,疾病会慢慢痊愈。

---------------------------------------------------------------------

-------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此三伏贴药量足,很多人使用都会起泡的,其实也正是这一次次的起泡,才

给了疾病一次次的排除机会,疾病才会慢慢修复,体制也会慢慢增强的,治疗疾

病需要过程。

小孩贴敷20-30分钟,成人贴服40分钟-1个小时,千万不要时间太久,否

则一定会起水泡的。

一般建议治疗哮喘,咳嗽和过敏性鼻炎,贴敷的部位:天突,肺俞,膏肓,

定喘。可以逐渐增加穴位,不要一次上的太多,逐渐适应。贴的太多,身体的应

激反应暂时还跟不上。用这种方法贴敷后,也要注意营养的配合。

三伏贴,如果没有发泡灸发生,可以隔日贴一次,连续5天算是一个疗程。

休息5天,进行下一个疗程,也是这样循环贴敷,连续三个疗程,这个疗程的治

疗算是结束。

如果发生了发泡灸,那么就等到灸疮痊愈后在贴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注意事项及禁忌:

如果皮肤不容易愈合,请慎用。

如果是疤痕性皮肤,请慎用。三伏贴的配方

---------------------------------------------------------------------

-

那么三伏贴的其他配方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三伏贴的配

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

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

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

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

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

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

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

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

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

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

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

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

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

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

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

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

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

虚者加肾俞、定喘。

四、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苏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贝、冬虫夏草等生药。

功能: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适用范围: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

冒。

特点:

贴敷穴位,起到针刺穴位引药透里,直达病灶。增强抗过敏,抗病毒功能。

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敷本膏药不影响其它药物疗效。有当即止咳平喘的

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预防作用。贴敷力强,四季适应疗效持久,有较好地

近期与远期疗效。

贴敷方法:

将膏药放在能加热的锅或壶)盖上面加热至软,挤压均匀,揭开贴在所需要

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后再照原位贴上)。前胸竖贴覆

盖(膻中、华盖)穴位,后背横贴覆盖肺俞(双穴)、定喘(双穴)穴位。前后

同时贴敷。药效可持续三至六日,连用三次为一疗程,一般一至三疗程可康复。

五、哮喘饼天灸法三伏贴配方。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

适量。

治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麝香另研末侯用。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

调匀,做成六个药饼备用。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临用前将麝香末0.3克放于

每个药饼的中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

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备注:没有麝香时可用公丁香替代。

六、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

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药饼冷后再烘再贴。一般12--24

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紧需涂以紫药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

独蒜头任选一种。

八、高血压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九、过敏性鼻炎三伏贴配方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谨遵医嘱。贴敷的适应症主要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

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

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

可贴敷。

不适宜贴敷的情况有: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

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

入术后患者。

贴敷后的反应主要有: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

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三伏贴是中医治疾病瑰宝,通过三伏贴可以预防和治疗冬天发生的疾病,请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三伏贴。

=========================================================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

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

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

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

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

果。

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

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

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

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

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

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

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

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

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

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

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

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均取得了明显而

持久的疗效。

冬主收藏,夏主升发。冬季我们的汗毛孔是闭塞的,可以把元气锁住,到了

春夏,汗毛孔开始张开,用冬病夏治的方式,可以把疾病通过有利时节排除体外,

所以一般有寒症表现明显的疾病,您在这个季节艾灸,在春夏的时候会感觉更加

寒冷,寒气重的会有一种透彻骨髓般的寒气。这就是季节的关系,寒气排在体表

的时候。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今年又快到了三伏了,就有网友问,阿姨您能不能加工一些三伏贴的药粉来卖,

我们买不齐这些中药,同时也加工不细。大家说得对,我原来买药找的是一家小

的加工店加工的药粉,很粗糙,粘不到一起。还是大的药粉加工厂家加工的好一

些。120目箩,加工的真细啊!

这个药粉是使用姜汁调糊,制成一毛硬币大小,然后贴附在穴位上使用的。

有人一定会问,姜汁怎么制作呢?如果家中有蒜臼,可以把生姜切碎后,放在蒜

臼里面捣碎,挤出里面的汁液,然后在用10克药粉和在一起,制成一毛钱银币

大小的膏药,这时用医用胶布或伤湿膏贴敷。现在超市里面也有卖现成的姜汁,

如果里面没有其他添加剂,您也可以使用现成的。(注意,有些人如果是伤湿膏

或胶布过敏,请您选择脱敏胶布使用。)

1、这次我是使用的这个处方:1、采用药物白芥子25%,延胡索25%,鹅不

食草20%,细辛15%,甘遂15%,用生姜汁调匀,制成一毛钱硬币大小。

2、取穴:定喘,肺俞,膏肓。左右各三次,贴敷3-4小时,既揭去敷药。

每天或隔天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以生姜水调敷定喘,肺俞、膏肓、等穴治冷哮。后人根据这一疗法,用于防

治冬天易发作的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

3、每次贴敷后,最好在结合局部艾灸,这样会增加叠加效果。如果是过敏

性鼻炎,还可以取穴: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

方法:治疗鼻炎不可能用艾灸盒艾灸,因为灸盒太大,扣不住这些脸上的穴

位,所以艾灸面部,最好就是用手拿着艾条艾灸,尽量感觉热,这样效果好,从

迎香开始艾灸,双侧,每侧艾灸时,迎香的部位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的时候,

移到鼻梁,来回几个回合,感觉大热移动到印堂,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移到攒

竹、阳白、太阳,面部艾灸下来大约是30分钟到1个小时。

4、艾灸治疗鼻炎取穴面部的穴位,一定要用好一些的艾条。最好使用金艾

条或高级艾条。

而“三伏贴”之所以能达到防治冬病的目的,是因为伏天人体毛孔张开,在

相应穴位贴敷膏药,药物能很好地渗透皮肤,通过刺激穴位和舒通经络,起到固

本扶阳和祛除病邪的作用。

我今天介绍的这个方剂您可以在三伏天使用,也可以在现在这个季节使用,

所以我介绍的是7-10次为一个疗程。这样我们延长了贴敷的时间,促使疾病尽

快康复。

有的人可能要问,三伏贴就一定要在三伏天贴敷吗?其他时间贴敷没有效果

吗?也不是的,其实,三伏贴在中医上是时间医学的一种,意思就是:在适当的

时候(如三伏日),给予适当的药物(或艾灸),可以达到治疗的叠加效果,这

是中医数千年来独特的智慧。当然,如果不在三伏贴那三天治疗的话,依照上面

的叙述,夏季仍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当然也可以达到疗效,这是无庸置疑的。

那么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这种治疗吗?也不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假如您

贴敷后,感觉不舒服,或有严重的烧灼感,那么您就马上揭下来,一般这种治疗

最多贴敷3-4个小时,也不是越久越好。贴敷后,会有一点热热的感觉和一种微

微的刺痛,但是这些是都可以忍受的,有些人还会觉得有一点舒服的感觉。如果

是咳嗽,哮喘和鼻炎,连续治疗三年,加上艾灸,也许会有痊愈的可能。但是我

还要说,这种治疗的疗效并不是百分之百。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因此要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点

来适时调整人的饮食起居和精神意志,使人体之气与自然四时之气取得和谐统

一。对于冬季寒时容易加重的咳喘病,多为阳虚而阴寒内盛引起,夏季时,阳气

较旺,因此病症较轻,此时扶阳最适宜。《内经》中说:‘春夏养其阳,秋冬养

其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冬病夏治的依据。”

我在治疗这个疾病的时候,习惯性的在这几个穴位上先拔罐后贴敷,拔罐后

局部会有印记,如果印记很深,表示疾病在表层,贴敷的效果会很好。如果印记

很浅,表示疾病在深层,可能需要多贴敷几次。贴敷后,揭下来的时候我会在这

里温和灸,记住此时不能使用艾灸罐,最好的方式就是手持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

如果宝宝不配合,那么就只能使用艾灸罐了。直接对准穴位和皮肤的治疗应该是

最佳的治疗方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5:3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42671112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伏.pdf

标签:三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