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学跳藏族舞

更新时间:2023-03-02 10:53:41 阅读: 评论:0

北方面食-电工实训心得

学跳藏族舞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手机深度清理)

浅析藏族舞蹈

摘要: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舞蹈由于历史条件、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

宗教习俗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形式和独有的舞蹈魅力。

关键词:藏族舞蹈;基本特征;风格特点;独特舞姿;服饰因素;作品赏析

一、引言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典型状态

和样式。民间舞蹈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它是一切舞蹈之母,它的舞

蹈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

藏族居住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由于地域的辽阔,藏族舞蹈在民间呈

现的形式和种类各异。藏族人民酷爱歌舞,每当劳动之余,不论男女老少,聚集于宽阔的草

地或家院里,歌声嘹亮,舞姿翩翩,尽情欢舞,抒发他们对劳动、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舞蹈已成为藏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娱性艺术形式,哪里有藏族群众居住,

哪里就有藏族的舞蹈艺术。神秘、圣洁的民族,信奉藏传、佛的宗教意识,使藏族舞蹈带有

凝重、虔诚的意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优美的舞姿和独具个性的舞蹈风格形式。

二、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藏族舞蹈的特征,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

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藏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藏族舞蹈独特的体态共同特征,中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的前俯。藏族女性的形

态特征,前倾、含胸、垂臂、懈胯,在运动中习惯于将多流动、多变化的下身动作与上身动

作相随,形成自然悠摆的舞蹈特点。藏族男性是以膝部以下的外开行到懈胯、垂臂的体态特

征,结合下肢动作的主动,带动上肢动作的随动,形成特有的舞蹈动态。

在藏族舞蹈中,女子舞者的上身动作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女性“全身

姿态要柔软”、“体态轻捷如身上无肉,舞姿柔软如腰上无骨,从背影看好像没有臂部,从前

面看好像无腹肚。”而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则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

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

关于藏族的形态美,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体要求有:“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举止要像流水缓步,

膝窝曲节要颤动。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二)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其一是柔(柔韧)。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

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其二是屈(屈

伸)。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

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

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

肢“屈”与“伸”的动作。第三是颤(颤动)。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

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

中的韵味所在。

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

的动作规律。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

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舞者要体味气息

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三)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以及技巧特征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

“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

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

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

在。

在介绍藏族舞蹈的动作特征时,有必要简要的列出藏舞中的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

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

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

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这些动作技巧运用在

舞蹈中,更加表现藏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性格色彩。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

“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

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三、藏族舞蹈的分类及风格特点

民族舞蹈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感情真挚丰富,风格多样。藏族舞蹈是一种非常具有民

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

有关,受到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的影响。他们跳舞时,这些动作会自然地体现在

舞蹈中,使其形象带有明显的特殊文化心理因素。

(一)藏族舞蹈的分类

尽管藏族舞蹈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从大体上仍可归结为四大系列和类别,即民间、宗

教、戏曲、宫廷。民间舞包括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又分羌姆、家把舞、贡嘎

尔鼓舞等;戏曲舞有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有供云舞(嘎尔)等。在多品种舞

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

多风格特征。

(二)从常见的舞蹈种类来看表演风格

藏族舞蹈的表演风格形式多样,多以载歌载舞、有舞必歌、以歌伴舞、以乐伴舞、歌舞

乐一体:

“果卓”又称锅庄舞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舞者动作以身前摆手、转胯、蹲步

和转身等为主,腰部多合着节奏,规律地起伏颤动,给人安详和谐的美感。

“堆谐”俗称踢踏舞,朴实自如,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以踢踏步为特色,

踢、踏、悠、摆、跳,潇洒灵活,细腻精湛。

“谐”就是弦子舞,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流畅,缓慢舒展,屈伸连绵不断。

“果谐”指圆圈歌舞,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洒脱奔放,上身有起有伏,脚下灵活多

变,动作以身前摆手、转胯、蹲步和转身等为主,活泼而热烈。

“康谐”男女聚集翩翩起舞,舞者随着胡琴晃动发出的阵阵“颤音”,舞蹈上相应发出

一股股“颤法”,多以模拟孔雀姿态动作为其形体特征。舞姿圆润、舒展,曲调悠扬流畅,

它以“拖步”、“点步转身”、“晃袖”、“叉腰颤步”展示动作,长袖飘飞很有特色。

“卓”豪迈粗犷,以“歌时不舞,舞时不歌”为特点,技巧性表演占舞蹈的主要地位,

踏、跳、翻、甩,柔颤多变,稳沉有力。

“热巴”是颇具特色的“铃鼓舞”,以精湛娴熟的技巧见长,以诙谐幽默的表演取胜。”

锅庄“的舞姿矫健奔放,男性着肥大的统裤犹如雄鹰的粗毛腿健壮有力,舞姿多模拟禽兽特

别是大鹰的形态动作,如鹰展翅、鹰跳、鹰盘旋等等;女性动作优美开放、重姿态和情绪表

现,是藏族人民彪悍气质在舞蹈中的形体表现。

还有一些在祭祀活动中表演的舞蹈,充满神秘虔诚,体现着不可侵犯神意。随着宗教意

识逐渐淡薄,人的精神面貌在改变,但这种舞蹈的动律、风格已成为民族的审美特征保存下

来。

藏族舞蹈风格特色是其特征的表现,是藏族舞蹈形式美的所在,是精神与情感在舞蹈中

反映的形式和个性化。正因为藏族舞蹈艺术有特殊的舞蹈风格,才使它更加灿烂夺目。

四、藏族舞蹈典型的舞姿

藏族人民生活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那里有喜马拉雅山和世界最高峰“珠

穆朗玛峰”。由于海拔高度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形成了适于农耕的河谷区,和适于放牧的草

原区,半农半牧是高原民族生活方式。藏族舞蹈形式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造就了

藏族特有的舞姿。

1、藏族舞蹈的“顺边美”

“顺”,指的是舞蹈过程中顺手和顺脚一同出一侧特殊的动律、体态。它是由于高山生

活的缺氧,加上山路的崎岖,在高原上进行劳动或负重行走中,当身体重心斜向一侧时,中

心就会偏向一侧,该侧的手也就随着摆向一顺边。这种体态在行进时的危险性最小,而且是

最省力的,于是就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步态,并逐渐升华为“一顺边”的舞蹈美,体现出高

原民族的审美心理,形成独特的舞蹈姿态。舞者以腰部为主动,身体和手臂向同一侧大幅度

的摆动,给人以波浪起伏的感觉。

2、藏族舞蹈中的“孔雀吃水”

藏族舞蹈舞姿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刻画。例如“孔雀吃水”这一形式,虽是赞颂孔雀

的,舞姿却是鹰的姿态。孔雀是吉祥的象征,是人们喜爱的飞禽,像鹰一样盘旋在高空,当

地人民把孔雀和鹰都视为神鸟,所以用拟鹰的舞姿表演心目中的孔雀。舞者表演孔雀时,抓

着长袍平伸两侧、交换屈抬一腿,向前、后作徐缓的旋转,其舞蹈形象自然是非常优美、安

详,充满希望的,犹如雄鹰展翅,更像神鸟飞翔。两者在宗教文化基点上融入舞蹈,体现了

独特的舞姿造型及深刻的宗教心理。

五、藏族舞蹈的服饰因素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有精神文明的含义。藏族人民世世

代代在青藏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也形成了具有典

型的雪域高原民族独有的地方风格特色。服饰起着装点和烘托舞蹈表现的作用,并可以加强

舞蹈的感染力。

(一)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长裙、长靴、编发、饰品、色彩浓重等。

肥大的服装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

臂膀,天热时还可袒露双臂将双袖卷于腰际。久而久之,这种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特有的舞

蹈风格。例如青海地区的舞蹈如卓、谐等男子舞蹈,较为典型动作是:由大臂的运动带动肩

部和背部的自然运动,双臂尽可能挥舞宽长的袖,并且大臂的运动幅度大于步伐。舞蹈艺术

工作者更是将这种装束与舞蹈动作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予以夸张,使其袖子长于人体。例如

创作出的藏族舞蹈作品《高原》,雪白的长袖在空中翩翩飞舞,大自然的美景伴随着撩袖甩

袖的优美舞姿,好似蓝天上白云飘舞。

(二)藏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藏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色彩、纹样等方面,服饰不

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例如康巴、藏北的舞蹈服饰多是颜色鲜艳,舞蹈与服饰相称,

表现出热情奔放、豪爽、强烈、粗犷的舞蹈风格。而在女性弦子舞蹈中,服饰多是暖色,给

人一种娇美、清纯羞涩之感,衬托舞蹈的优美、恬静。像大型乐舞《珠穆朗玛》中表现母亲

河的舞蹈,设计者就用较宽的粉红色作为装饰边,既有藏民族特色又表现了藏族女性柔美的

一面。

六、经典藏族舞蹈作品赏析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至今还作为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

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藏族舞蹈的魅力所在。

(一)群舞《草原上的热巴》

荣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铜质奖章的作品《草原上的热巴》,

是以藏族人民喜爱和熟悉的传统民间舞“热巴“为原型,经过整理加工提炼而创作出的。在

表现形式上新颖自由、变化多样。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融歌、舞为一体,人们在欣赏“热巴”

激烈的鼓舞同时,通过歌词更加强了对舞蹈内容的理解。

在主要舞段表演中,首先,男演员以铜铃为道具,跳起铃鼓舞,运用大量的“躺身蹦子”、

“双脚跳转”、“转跪下板腰”等技巧;然后,女演员则敲起了热巴鼓,作出各种击鼓翻身的

动作,使舞蹈呈现热烈奔放的气氛;最后,一群藏族妇女随着悠扬舒缓的歌声,跳起了优美

舒展、幅度较大的“弦子舞”,一时间彩袖飞扬,舞台上仿佛出现一条雨后彩虹。表演中舞

者手持道具展示高超的舞蹈技巧,通过舞蹈动作传达歌词的内容,歌唱新中国藏族人民的新

生活,表现节日中热巴艺人和各族群众欢腾庆祝的热闹场景。

(二)女子独舞《母亲》

1993年在北京首演的舞蹈作品《母亲》,以松腰坐胯的藏族舞蹈特有的体态特征为基础,

使用大幅度压低上身,前倾90度的姿态,塑造出一个身穿粗布藏袍、弓腰缩背、颤颤巍巍

的老阿妈形象。虽然岁月在她身上留在苍老的印痕,但是她在舞动中蕴含无限的深情与活力,

时而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坚毅,时而像纳木错湖一样宽容。

舞蹈第一段以核心姿态,表现母亲的苍老。然而每一位年老的母亲,在她的儿女心中永

远是年轻的。第二舞段中,利用优美流畅的弦子,膝部的轻颤与屈伸,刻画了以为翩翩起舞

的年轻母亲,表达了年轻生命的欢愉和美好;第三舞段依然回到年迈的母亲拖着沉重的身体

和踉跄的步伐,最后母亲坐在隐约的追光下,手臂无力的垂下来。

这个作品表现出千千万万个朴实善良的母亲,让观众更加了解藏族人民。作品充满了对

藏族人民的深情,深为观众熟悉和喜爱。

经典的舞蹈作品,让大家感受到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仿佛走进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更

加了解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舞蹈艺术。

七、综述

勤劳、勇敢、智慧、朴实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民间

艺术文明。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缩影,是西藏近5000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凝聚着

藏民族的聪明才智。藏族舞蹈是世界屋脊高原人类的生命和情怀,它具有琳琅满目、繁花似

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是华夏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藏族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闪

烁出更加绚丽耀眼的光芒。

那就让我们共同沿着民族文化的根,在舞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

族文化,让我们的本土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贾安林.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0:5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25621110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跳藏族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跳藏族舞.pdf

标签:学跳藏族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