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
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计数单位
数字表示
2、多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3、多位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
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
“万”(亿)做单位的数。
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
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
近似数的取值范围:近似数+4999(最大)
近似数—5000(最小)
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一
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
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9、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分成
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
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90°,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特别注意:因为直线射线都无法度量,所以在判断题中,与直线
射线比较长短的都是错误的。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和等于180°,只需要量一个角的度
数,就可以知道其他几个角的度数,
5、角的个数=n×(n-1)÷2
n为边的条数。数线段的方法也如此。
6、75度=45度+30度
15度=60度-45度=45度-30度
120度=30度+90度
150度=60度+90度
135度=90度+45度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
或除以几(零除外)
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零除外)。
两位数乘三位数,积最多五位数,最少四位数
估算原则:便于口算、接近准确数、能解决实际问题(估大或估
小)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
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无
数条高,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
变。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画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
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别注意:画高时,请注意;虚线、垂直标记、和名称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不够除,
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每求出一位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但
是余数也要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第六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烙饼类问题策略:
饼个数×2÷同时可以烙的个数=需要烙多少次
需要烙多少次×每一面的时间=至少需要的时间
2、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
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
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3、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
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4、“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
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
忌胜出。
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整理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
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
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
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
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
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
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
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
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
x2)与(y1-y2)的平方和)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
(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1.学习的心态。
多数中等生的数学成绩是很有希望提升。一方面是目前具备了一
定基础,加上努力认真,这种学生态度没有问题,只是缺少方向和
适合的方法而已。另一方面,备考时间还算充足,还有时间进行调
整和优化。所以平日里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里暗示,坚持不断地
实践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2.备考的方向。
什么是备考方向?所谓备考方向就是考试方向。在平时做题的时
候,要弄明白,你面前的题是哪个知识框架下,那种类型的题型,
做这样类型的题有什么样的方法,这一类的题型有哪些?等等。
题型和知识点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根据常考的题型,寻找解题
思路并合理的训练,那么很容易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
3.训练的方式。
每个人实际的情况不一样,训练的方式也不不同,考试中取得的
好成绩都是考前合理训练的结果。很多学生抱怨时间不足,每天做
完作业以后,身心疲惫。面对一堆题目,特别是数学题,可以注重
以下几个角度:
(1)弄清楚自己的需要。例如拿到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试卷
还是课本习题,如果带着情绪做,那么效果肯定不好。首先要弄清
自己的需要,比如这些题目中哪些题目质量好?哪些是你还没有弄懂
的?哪些是以前常出现的?哪些是你肯定会做的等等,你最想解决哪
题?
(2)制定目标。如果应付老师来做题无疑导致做题质量不高,那
么在做题之前应该制定一定目标,如上面说的那样,你通过哪些题
目来训练正确率?通过哪些题目来练习速度?通过哪些题目来完善步
骤等等。有了目标,更好的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你肯定有很
多收获。看了<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整理>的人还看了: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分享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
较难溶于水
错误,低级有机酸易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
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
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
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
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
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
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
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
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共有3mol电子
发生转移?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
着铝罐
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
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
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
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
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
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
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
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2-、S2-、
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
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
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
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
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
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
Cu2(OH)2CO3生成?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
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
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
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2)重晶石(钡餐):BaSO4(3)绿矾:
FeSO4·7H2O(4)芒硝:Na2SO4·10H2O(5)明矾:
KAl(SO4)2·12H2O(6)蓝矾(胆矾):CuSO4·5H2O(7)熟石膏:
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CaC2(2)磁铁矿石:Fe3O4(3)赤铁矿石:Fe2O3
(4)石英:SiO2(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2)水煤气:CO、H2(3)天然
气(沼气):CH4
4.有机类
(1)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2)蚁酸:HCOOH
(3)尿素:CO(NH2)2(4)氯仿:CHCl3(5)甘油:CH2OH—CHOH—
CH2OH(6)硬脂酸:C17H35COOH
(7)软脂酸:C15H31COOH(8)油酸:C17H33COOH(9)肥皂:
C17H35COONa(10)银氨溶液:Ag(NH3)2OH(11)葡萄糖:C6H12O6(12)
蔗糖:C12H22O11(13)淀粉:(C6H10O5)n(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1)石灰乳:Ca(OH)2(2)铜绿:Cu2(OH)2CO3(3)王水:浓盐酸、
浓HNO3(按体积比3∶1混合)
(4)泡花碱:Na2SiO3(5)小苏打:NaHCO3(6)纯碱、苏打:
Na2CO3(7)大苏打:Na2S2O3·5H2O
(8)光卤石:MgCl2·6H2O(9)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10)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非有效成分NaCl(11)漂白粉:有
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12)碱石灰:CaO、NaOH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3
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
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
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
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
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
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
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
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
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
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
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
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
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
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4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
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
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
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
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
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
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
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
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
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
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
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
其金属性越强。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5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
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
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
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
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
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
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
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
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
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
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
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
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
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
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
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
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
(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
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不一定:
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文言句式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整理
文言句式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整理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
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者”,“……,……也”。另一种是用
“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
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
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
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
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
话省例《曹刿论战》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
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
“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
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
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
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
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
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
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
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
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
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
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
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
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
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
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
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
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
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
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
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
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
装,介宾结构“以尉首”
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介宾结构“以讨贼兴
复之效”后置。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
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
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
“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
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
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
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
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
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
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8:4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18077109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数学四年级上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数学四年级上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