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开家长会时,常常听到家长反映:小孩读了初中后,越来越不听
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
朝东。这一现象,我在工作中也常遇到,如我表扬一个学生,却引起
一些同学的不服气;我批评一个学生,反而引起一些同学的同情和辩
护。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真反思,认为这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一旦
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来意一点也不会起作
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恨铁不成钢”的
意愿,也就不被谅解。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
反心理,首先是了解其成因,其次是采取恰当方法拔除这种消极心。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与童年相比,中学生的自我
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学生感
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像个大人了。因而他们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
一切信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
些活动。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但是,
不少教师却看不到这些,仍然认为学生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
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教师认为学生不听话,
学生也认为教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
因。
第二,家庭因素影响。从小学进入中学,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
孩而是大人了随着接触范围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
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
母的反对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如果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
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
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
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第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中学
生原有的个人需要,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我们应
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否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
困难,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态度,中学生已形成了
一定的自我意识,不要认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那么不
论怎么样向学生提出,学生总是应该而且也是能接受的。其三是由于
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学
方法的生硬、呆板。教师没有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
第四,中学生主体内部综合心理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过分强调自
我,好奇心盛,偏激固执等,它是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中学生
在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思
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用自己的
智慧才能来判断曲折,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
视一番,对于越是禁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
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当然,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是因时因地
而改变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去看。
排除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是什么呢?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为了防止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教育者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的教育。
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
鼓励。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
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
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
理,修正错误之目的。要教育中学生努力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对
待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
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
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
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生
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
素质。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7:0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12175107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逆反心理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逆反心理教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