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
[君子道完整]君子之道
一:[君子之道]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
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一
《论语》中提倡大家成为君子。君子,乃孔夫子心中理想的做人标准。当
然,现代人的做人标准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君子的标
准又是什么呢?
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义的
人,由于内心的富足使得他不会担忧。有智慧的人,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
能从容不迫。勇敢的人由于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勇敢,可以有足够的自信和镇
定。君子能够同时具备仁,智,勇。所以避免了忧,惑,惧。所以,君子是那
种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人。君子之
力来自于内心。所以,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
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即远离了怨恨。这说明君子
不去更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
即不怨天不尤人。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对君子的界定总结了四条。
第一,要做君子,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
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
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永远不好高骛远。所以做好自己
的事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善良就更不用说了。对于一个恶人来讲,“君子”一
词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君子必须是一个伟大高尚的人。做到“达则兼济天下,而穷则独善
其身。”就是说在发达富有时,要想到天下己任。在贫穷困难时仍不忘自身修
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已经穷困潦倒。但他仍不忘“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在不能“居庙堂之高”时仍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此可以看出此二人是多么伟大高
尚,可谓君子也。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第2页共4页
意思是:君子与小人每天惦记的事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
的怎么样。小人每天惦记的是自己家的房子。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小人则
是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于丹教授认为:“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
宜的人。”所以,我认为陈胜的话可以改一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
改成“小人者鄙,未能远谋。”
第三,即是要好处事,人际关系好。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不和。”意思是:君子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他有自己的观点。说明君子容
易和别人一起合作,一起共事。孔子又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
易说也。”君子容易处事而难以取悦他,小人容易被取悦,但难以共事。
第四,君子讲究言行举止。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
君子要做一件事,总是先做再说。“言过于行”绝不是君子所为。《圣经》中也
提到过:“世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射出去的箭,说出去的话,和失去的
机会。”所谓的“覆水难收”了。所以,“言过于行”乃君子之耻。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君子都是被人尊崇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
子,做到以上四点,即是成为君子的捷径,也就是《论语》教给我们的君子之
道了。
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二
《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
《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规范充实了“君子”的
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
特质,从而反映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君子”观。
一、“君子”的修进之道
在《论语先进》篇,子曰:“德行:颜渊,h子q,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
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被后世
誉为孔氏四门,孔子认为君子应尽可能地修身砺己,在这四科中求得精进。
二、“君子”的特质
对于君子之道,孔子在《论语》中屡有提及。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
仁,游于艺。”(《述而》)这是对君子人格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界定。子谓
第3页共4页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
义。”(《公冶长》)孔子在评论子产时说他有四种德行:“行为态度谦逊、庄
重;侍奉君长严肃、尊敬;抚养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适当。”曾子言
曰:“君子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进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
矣。”君子注重容貌,端正态度,注意谈吐。(《泰伯》)子曰:“君子道者三,我
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智、仁、勇是所谓“三
达德”,既是道德,又是传统的文化积淀。
与孔子的一贯主张相同,为君子之道,依然注重自身的内在条件。在孔子看
来,君子应是仁、智、勇的统一体。“三戒”、“三畏”、“九思”、“三
变”,君子时刻在自警;不忧、不惑、不惧,态度恭敬,对君主尊敬、对人民恩
惠。这些对君子道德修养的“定量”规定,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之德的严格要求和
多方赞美。
为明确君子的特质,《论语》中一度将君子与小人并提。孔子认为,区分君
子与小人的关键是道德。君子道德品质高尚,小人道德品质低劣。君子以义为
先,见义忘利;小人以利为本,见利忘义。君子为人处世以仁为本,依礼而动;小人
为人处世弃仁忘义,违礼而行。君子追求真理,寻求善道;小人追求享受,寻求私
利。君子崇尚道德,为政以德;小人推崇武力,为政以刑。君子和小人在性格、好
恶、器量、作风、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是相背的,在道德修养上彼此对立不同。
然而,正是在这种比对中,二者的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孔子界定的“君子”更加
丰满。
三、孔子对“君子”的界定
据现有文献所记载“,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虽然沿用至今,但
其涵义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的本义源
于“君”字。许慎《说文解字》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上面表示
手执笔,即“尹”字,与“父”近形,有“父辈掌权”的意思,
表示治理事务,是对做官者的通用称呼;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布命令。
“君”主要是对社会地位高的贵族的称号,有时也指国家元首。“君子”合称,
多是对贵族的专有称号。而《论语》中的“君子”一词已经突破身份、地位的
第4页共4页
高贵而增加了道德品质的内涵,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以来“君子”与道德品行
有关联这一点,第一次从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养性,全面具体地阐释了“君
子”的内涵。《论语》通俗而多方面地阐释了“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及其道德
评判标准,多视角、多层次地探讨了“君子”应具有的内在人格和外在表现。
孔子从内、外两方面对君子作了界定,对内,即自身修养;对外,即立身行
事。自身修养方面“,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指人的内在品格“,文”
指人的外在仪表。在立身行事方面,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合宜为原则,以礼节实
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
四、《论语》中的君子之行
(一)君子在家如何侍奉父母和对待兄弟。孔子认为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
宏愿,就必须从治家开始,治家如治国,治国如治家,治国治家一体。孔子认
为对待父母要孝,不违背父母意愿,“父母在不远行“。对兄弟要悌,对兄要
听其言,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兄长;对弟要怜爱和关心,帮助其健康成长,
要和兄弟和睦相处。
(二)君子为政。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德教化百姓,为政以德。统治者应该
明白治国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心所欲,不要乱开战事和滥用民力,要爱
护老百姓,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和徭役,使老百姓能休养生息。.治理老百姓不
能只用政治和刑法,用道德加礼法才是治国的根本之道。
(三)君子在外如何交友
1.孔子认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认为做人应该做到“温、良、恭、
俭、让”。3.君子之交,重的是义气和情谊,有高尚德行和节操的人,才能赞
扬人和批评人,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什么不是我们该拥有的。另外,孔
子认为君子应“敏于行,讷于言”。
[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7:0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12000107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子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子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