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怎样学习书法

更新时间:2023-03-02 06:09:16 阅读: 评论:0

工作制度管理制度-送别的歌

怎样学习书法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出师表注释)

1

书法学习入门

一、什么是书法?写字和书法有什么关系?

写字主要是实用,写字和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写字不等于书法。

字只要清楚、整齐,让人认识就行了书法则不然,强调对汉字的发明

性、个性美及意境的表达和营造。写字是书法的基础,很多情况下,

实用性和审美性合二为一。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

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文稿》

二、学习书法的意义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就是识字、

写字。

不但可以增强我书写能力,学习书法。加快书写速度,使所写的

字既快又好,同时它还有助于我与人交流、交往。

不但可以使人养成细心,临时的书法训练。而且可以锻炼耐心和

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还能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灵巧的动手能力,

丰富的想像力和旺盛的发明力。通过书法艺术的创作活动,还能使之

成为一种能够表达和宣泄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与愿望的载体。

三、学习书法的方法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逐步实现

2目标高远,临摹偏重

3取法乎上,以用促练

4练用结合,勤学苦练

5树立信心,不及羲之,

2

苏东坡讲:笔成冢、墨成池。即献之;循序渐进

6锲而不舍。,积年累月,将范本的用笔、结体、章法加以融会贯通。

心摹手追。最终步入变化发明。先求平正,习楷先唐楷后魏碑。学

结体。再追险绝。勤则进。惟有坚持不懈,恒则灵。用志不分,积

学累功,则能终臻妙境。

四、书体介绍

1篆书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而,甲骨文和金文在国历

史上的商朝就已经出现。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契。其内容多是占

卜的记录,所以又称卜文,卜辞。青铜器以钟和鼎最为常见,金文

是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

篆书一般分为大篆与小篆两种。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春秋战国时

代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狭义的大篆

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

石鼓文是以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大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

而成的。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规范字体。

2.隶书

隶书分为秦隶、汉隶两种。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

3.草书

不论时代和书体。狭义的草书是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并立

的一种书体。这里所讲的狭义的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草书体

势放纵,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草书是为了图快而写得潦草

3

的字。变化多端。代表书家有怀素、张旭。

4楷书

笔画秀美。结构匀称。用笔轻灵。古朴自然,北碑点画峻厚。

气势雄强。用笔精到一招一式都有规矩。唐代楷书最大的特点是讲

究规范。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颜柳赵)

5行书

用笔细腻,王羲之的行书妍美流便。行书抑扬顿挫而不激不厉。

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潇洒超迈的精神。《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颜真卿的行书自然洒脱,显得大气澎湃,气势苍茫雄浑。

《祭侄季明文稿》人们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体势雄强,唐代的李邕以北碑融入行书。显示也一种凌厉无比的

勇猛气势,并开创了以行书写碑的先例,宋代的米芾,行书技法精熟,

笔法跳宕,随势翻飞,奇纵多姿,影响较大。元代的赵孟頫的行书也

受人们喜爱。清代的何绍基将篆法,草情、隶意、魏碑熔于一炉。

五、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六、执笔方法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

要环节。一个初学者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执笔方法呢?唐太宗李世民的

"指实掌虚"说与唐代韩方明的"虚掌实指"说是最富于智慧的。他们可

谓不谋而合,一同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指实,是强调五指执管,把笔

4

执稳。掌虚,是掌心空虚,以便于指腕灵活运动。执笔的要领说到底

就是稳与活二字。与这种理论相呼应的最为普遍的是执笔法中的五字

执笔法。

下面我们对擫(ye)、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

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笔管左侧按住

笔管。

押,通压,是从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节在笔管右

侧从上而下用力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

前端钩住笔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推挡

笔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辅助它向前推挡

笔管。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

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

左右灵活运动。在运用五字执笔法时,注意用手指第一节的中上部分

执笔,掌心自然空虚,即可符合"执实掌虚'的执笔要求。因此,我们

认为初学者可选用这一执笔方法。

执笔长短。执笔的长短因所要书写的字的大小及风格而定,一

般而言,楷书约一寸,草书约二寸,楷书执笔稍近,而行书草书稍远。

5

七、书写姿势

写字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不同的姿势来写字会有不同的效

果。正确的姿势,能使书写者正常的发挥水平;反之,必然会阻碍水

平的发挥。那么,如何确定书写姿势呢?采取什么姿势要根据作品的

篇幅、形式、字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书写姿势一般可分为三类:坐

势,站势,蹲势。

坐势,端坐桌前,腰背自然伸直,上身可略向前倾,与肩同宽,

左臂弯曲,手自然放置桌上,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手也可压在纸上,

起到稳定纸的作用。右手执笔,笔不必正对头的中间部分,可偏向头

的右侧,以能看到笔尖运动为宜。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

区别。枕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不离开桌面,或把左手垫在右手手

腕的下面的书写姿势。枕腕法多用于写小楷。悬腕,即右手执笔时手

腕悬空。运笔较为灵活,适合写一寸左右的各种字体。

悬臂,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适合

6

写两寸以上的各种字体。

采用坐势书写时,一般适合写两寸以内的较小的字,如小楷,晋

人行书,唐人楷书等。

立势,身体站立不依靠桌子,上身前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左手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左臂可直可曲,以能自然支撑桌面为宜,右

手悬臂执笔。采用此种姿势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字。

蹲势,蹲在地上,两脚分开,略比肩窄,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

笔,一般是在大的厅堂空地上写,便于把握通篇章法,这种姿势适合

于巨幅长篇(写巨幅作品时脚可踩在作品上面)。

7

欧阳询书法欣赏

8

9

10

11

颜真卿书法欣赏

12

13

14

15

柳公权书法欣赏

16

17

18

19

赵孟頫书法欣赏

20

21

22

23

书法练习中如何临帖

一、选帖。临帖首先要选帖。选帖要把握住两点,一是要选自己

喜欢、适合自己的字帖。每个人的书路、笔性和爱好不同,选择的字

帖也就不同。中国书法的书体繁多,书写风格各异,喜欢哪种书体、

哪个流派,就选择哪个方面的字帖。二是选帖要“精”,注重质量。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质量高的字帖作为主攻方向即可。如古帖有欧体九

成宫、颜体勤礼碑、柳体玄秘塔等,当代人的有田英章、卢中南、王

正良等人的字帖,等等。选帖要慎重,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更改,坚

持练下去,直到非常熟练。

二、读帖。读帖是临帖的第一个环节,而且是能否临好帖的重要

环节。

首先,读内容。对所临的帖要了解它的内容,能准确通顺地读,

字数少的帖和长帖中的名句名段最好能背诵。这样做,一是能充分调

动自己的情感,流畅顺利地临写字帖。二是避免写错字,特别是行草

和草书帖,很多字的写法很相近,不懂内容,很容易写错字。

其次,读章法。章法就是字帖入眼时的总体感觉,即作品的谋篇、

布局。读章法主要是看全篇的气势、风格,字、行的布局,包括正斜、

大小、疏密,题款、钤印等。

第三,读字法。临帖主要是临字,所以,字法是读帖的重点。字

法,即字的形态、间架结构。为了使不同形态、不同笔画的字,因点

画的合理摆布,使其生动美观、好看,前人总结了不少方法。如欧阳

询的三十六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等,主要是讲字的大小、疏密、偏

24

正,笔画的排叠、避让、穿插、相应、相背等。读字法首先是看字形、

结构。有的书家结字较紧密,有的则较开张。字形有方、扁、长之分,

字势有平正、欹斜之别,有的左低右高,有的左高右低。其次是看点

画、线条。一是看每个字点画线条的形状,即长短、粗细、方圆、虚

实。二是看这些点画线条是如何组织搭配、如何交叉连贯的,即笔顺。

三是看人家如何起笔、运笔、收笔,如何转折的,即笔的提按使转。

第四,读笔法。笔法在书法技法中被称为是头等重要的,没有笔

法,便不成书法。笔法决定线条的形态和质量。笔法主要指执笔和运

笔之法,或称执笔、运腕、用笔之法。执笔常用的为五指执笔法(?、

押、钩、格、抵),不同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执笔方法。运笔有纵横两

方面的动作。纵的方面主要有提按,横的方面主要有行、挫等。行笔

又有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之分。我们平常用“提、

按、顿、挫”来说明运笔之法。

最后,读墨法。是看字帖墨色的浓、淡、枯、湿、润、燥。

读帖一是要仔细看,用心看。二是要反复看,经常看,临写之前

看,临完了过一段时间再看。三是要多想,多思考,要善于与不同的

帖进行对比分析,从其异同中总结规律与特点。

三、摹帖。摹帖是指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字帖上

的字一点一画地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双钩。即用钢笔将

字的轮廊勾画出来。通过勾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再根据用

笔特点填墨。二是单钩。即沿笔画的中间画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

运笔写出字体。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的结构。三是满

25

摹。即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

握字体的结构。摹帖是在读帖的基础上由视觉向触觉的转化过程,是

临帖前的辅助练习,但这是书法练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必不

可少的。

四、临帖。临帖有一个由拙至活,由生到熟,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步,对临,也叫实临。即对照原帖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

一行一行,老老实实地照着写,不变形,不走样,不掺杂个人的书写

习惯和笔意。首先临单个字,即逐字突破。在认真读这个字,基本掌

握其特点后,先一笔一画对照着帖写,写几遍后,在脑子里逐渐形成

印象,再一气呵成,然后再对照原帖看那里写得不对,再写,再看,

直到把这个字基本写熟练。行、草书中一笔连写的几个字,要当作一

个字临写,一次完成。其次,一行一行、一段一段临写,最后通篇临

写,即通临。分段临写和通临,不仅要注意结字和用笔,还要注意字

与字的关系及墨色的变化。通临最好按照原帖的布局,力求临写效果

和原帖一样。

第二步,精临、背临和意临。精临是指对帖中自己认为好又有代

表性的字、点画或偏旁部首,进行模仿、反复练习,总结归纳,以便

于掌握该帖或该书家的结字特点与用笔方法。背临是在对临比较熟练

的基础上,抛开原帖,凭记忆书写。意临是指可以参入个人笔意的临

写,是临帖的较高层次。初学者以对临、精临和背临为主。

在临帖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临帖一定要追求“神似”。临帖而不像,学不到字帖的真髓。

26

初学者可先追求“形似”,然后通过临帖、背帖的反复练习,再达到

“神似”的境界。

2、专精一体,博观诸家。在确定自己的书路,选定一种字体后,

一定要抱住一家的字帖或某家的一部字帖专临、精临,形成自己的风

格基础。但在自己的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又要博观古今诸家碑

帖,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汲取诸家之长,以丰富自己的风格和技法。

3、要进得去出得来。临帖有个入帖出帖的问题。入帖要抛开自

我,做到完全以帖的结体、运笔为转移,不加入个人意志。初学者重

在入帖。出帖则是要能熟练地运用临帖学到的知识和技法进行创作,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己所追求的风格。入帖是过程,出帖才是目的。

在出帖创作时,要在总体上把握和运用所学帖的特点和风格,要注意

所选用的字能和上下左右的字衔接起来,做到整体和谐,气势贯通。

4、临帖学字要有一个好心态。要排除浮躁和世俗的功利心理,

心平气和,神情专注。要能耐得寂寞,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巧练。

要有自信心,坚韧不拔。

27

名家练书法的小故事

王献之练习书法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

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

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

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

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

听了,内心非常惭愧。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

样齐名的书法家。

欧阳通学书买父字的故事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

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

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马虎虎。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

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

写出一手好字来。”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

是不知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

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人家不肯

卖时,他就出高价。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

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

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

28

学生书法作品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6:0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085561072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怎样学习书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怎样学习书法.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