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关于春节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3-03-02 05:15:08 阅读: 评论:0

宝岛眼镜属于什么档次-高压锅菜谱

关于春节的由来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生物工程就业方向)

春节的历史由来

春节传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

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

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

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

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

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

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

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

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

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

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

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

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

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

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

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

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下诏推

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

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

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

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

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概念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过年对中华民族可以说源远流长,有了数千

年的历史。而“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

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在夏商时代产生

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

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

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秊”,《说文解字·禾部》:“秊,

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

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见陈初生《金文常用词典》。“禾”是谷物的总称,不

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

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

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

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象征着人们丰收后的庆祝。

来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

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

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

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

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据考证,

春节成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2月31日革命党人的

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的将农历的年节称

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

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进一步明确了

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

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

花、蒸年糕、包饺子等则流传了下来。

春节的由来

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

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

文化。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

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

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

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

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们

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

的“立春”。上古历法“立春”分界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的基准

线,位于今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当节气“立春”时,那一线以南的华南地区已有春

的气息了,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冬。

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

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

德,祈求丰年。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

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广东沿承有在岁首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

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

上古古国时代:以立春为岁首上古历法,阳历,天象“斗柄指寅”。夏商周:夏朝以

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阴历。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阴历。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

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

补充历法,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经历代发展,后人在早期

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为当今使用的夏历。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或阴阳合

历,直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属阳历的一种,又称格里高利历。后来为区别农历

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

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远古时代,已有干支历法阳历及岁时的雏形。文献《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载:

“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

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

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天皇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

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

语纪年。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周代《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

羔羊,…万寿无疆。”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并非

岁首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

播、普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

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祖的记载。

如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

此后,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5:1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705308106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春节的由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春节的由来.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