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
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学生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发展空间观
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观察物体和5个正方形搭成立体
图形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
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区
分拍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
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
序,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想
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
的相应变化,并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观察范围的
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
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
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
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本班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
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25%的学生处于中等,
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
本课需要展开观察、想像、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
战性。首先让学生自学观察,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
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
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
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
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
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
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
识;
③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④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
围不一样。
教学难点: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应该是学生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的一
种方式,学生互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对话,了解我们自己
的学习进步、学习状况,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了解他人的学
习状况,帮助自己学习上取得进步。
内容设定:
伙伴们评评我: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
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互评。通过学生的互评,加
强学生间信息的沟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取
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
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
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
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
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
学的氛围之中。
2、观察、猜测、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
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提供的
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教学中先
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
置看到的形状,接着,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
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
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
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
范围逐渐缩小。整个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体验和交流等活动,让
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听和看”的方式介入学习。这样,不
仅提高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其对数学知识的理
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上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
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
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应用、拓展延伸环节中安排了判
断图片观察位置的练习,例如:“有两个侦察员明明和莉莉,他们分
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间房子,请你分别标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
形。”和“说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车的平面图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
等。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数学中充满了美,我
们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展现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练习中安
排的“这是两幅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
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赏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图片等,
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
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5、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
价。
过去课堂教学的总结评价历来是教师的专利,本节课我把评价权
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主评价,体现
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千数图,数位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
员们“加油”看书P10—11
(1)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你是怎么数的?
(3)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
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
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100、200、
300——————1000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二)千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
表示。
2、介绍简图: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
表示。例:342(□□□————。。)我们书上的页码也都是用数图
表来表示的。
3、试一试(用简图表示)
235457
4、根据简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数的组成,有几个□就表示
几个百,有几个—就表示有几个十等等。
(三)数位表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板书:百十个
2、每一位分别表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千”、依次从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
几个千。
出示板书:千百十个
4、看表读数说一说几,表示什么?
千百十个
342
567
460
406
(四)读写法
1、上面各题对应板书:这就是写数,读做什么呢?板书:三百四
十
2、下面请你们自己来把上面题的读法写出来,406、460发现了
什么?末尾的0不读,而中间的0要读。
3、游戏: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写数。
4、小结:根据读数位表,我们很容易说出数的组成,它是由多
少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听组成说数:一个百,二个十、二个一,五个十,六个百、二
个千。
6、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数图、简图、数位表、读写法。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
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
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
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
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
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
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
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
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
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
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
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
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
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
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
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
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
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
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
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
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
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
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
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
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再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5、6、7、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教具、学具准备:
毛线11组,纸条11组;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
2把,学生文具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
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
书:长短)
2、比较长短:
(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
小组讨论。(指
名发言)
(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
上,板书:长、短)
(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
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
3、比较高矮: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
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
矮”)(板书:高矮)
(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
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
(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
序排队。
(6)练习一7、8、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
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
多更好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
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
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
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
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
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
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
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
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
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
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
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
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
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
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
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
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
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
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
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
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
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2、拓展练习。
(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
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
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
问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
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
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
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
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
人?……
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
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图片2
(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
生:35+2,师板书
出示图片3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预设1:口算:5+2=7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5加2?
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出示小棒
图。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
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
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
件演示算理。
出示图片4
笔算时,第二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
与个位对齐。
教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
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习:做一做,图5
2.学习例2
(1)看图片(乘车图片6)提出问题
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
板书算式:35+32=()
(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5个珠子表示5个
一;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2个珠子表示2个
一,合起来就是67。
②摆小棒
师:有的同学是这样摆的,先摆3捆与5个单根,再摆3捆和2
个单根(上下摆放),合起来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
合在一起?
播放动画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竖式计算出示图7
师问:为什么5和2对齐?3和3对齐?
师: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就是相同
数位对齐。
老师板书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
生1:您是先算个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个十,把
6写在十位。
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4)算法对比,理法勾联
指着竖式结果中的“7”,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
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竖式结
果中的“6”,是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
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做P13第2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
提问:写竖式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做
完后别忘了什么?
小结: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
个位和个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做完后别
忘了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
(三)拓展延伸
1.看图写竖式。(P12第2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
捐了43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教案8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4.()最多,()最少,()与()同样多。□比△多()个,
□比○多()个,○比□少()个,○比△少()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
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名同学,
喜欢()色的人数最多,喜欢()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
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
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
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
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千数图认识千。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
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能力目标: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
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
2.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
2.拆一拆,合一合
458=()+()+()700+7=()901=()+()800+80+8=()700+30+9=
()6+60+400=()
3.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比较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
5.填空。
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A一千只写作:()只B它
是由()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A七百
六十只()只B它是由()个百、()个十组成的
⑵数的组成(PPT)404的里面有4个()和4个();7个一和8
个百是();2个百和5个十是();10个()是1000;()是由3个
百组成的。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一个数从右
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
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
2倍,这个数可能是()。
6.判断
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⑵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⑶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⑷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⑸603读作六百零三。()
三、拓展练习
卡片游戏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
少5种。学生汇报。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
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
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
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
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
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
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
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
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
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
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
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
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
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
和整个图形。
王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
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
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
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
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
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
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
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
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11
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
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
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
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
(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
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
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
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
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
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
统计图。
巩固练习:
1、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
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
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
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
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
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
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
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
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
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9+1+39+1+89+1+9
9+1+69+1+49+1+79+1+19+1+2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课后评析:
小学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
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
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
(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
——(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
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
(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
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
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
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
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
学的信心。
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
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
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
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从十道街出发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
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
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
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
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
一说。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
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
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
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
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
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
倒大家的。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
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
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15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
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
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ángduǎn
板书:长、短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
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
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
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
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
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
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
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
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
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
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
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3:2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98873105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数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数学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