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在能力与倾向并使其与他人有稳定区别的
综合的身心特性.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必须是自己的个性得到充
分地自由地发展。个性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
的全部人生过程,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组织向积极的方面
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就是要
在人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让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
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个性表现在具有不从众的意识、思维和行动,有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想象、
独具一格的表达、独树一帜的风格等等,如果这些独有的个性朝着良好的方面发
展,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便成了创新.完善独立的个性是形成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前提,个性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因此,个性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且,由于每个
学生的先天素质及所在环境不同,学生之间必定会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校教育
更应该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
接受知识的水平。
青少年以及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我们的大
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是起着重要的
作用的。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其个性发展基础并初步形成个性的时期,
该时期个性的发展在整个个性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主要在教学活动中完
成。因此,中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完善独立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作
为教育学生的首要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照顾到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把握好
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首先,来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影响.新课程倡导尊重学
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第一点,现在教材都朝着探究学习的方向去改革,比如,要学习一个知识点,
先是让学生从一个问题开始讨论、探究,然后老师慢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掌握
这一知识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老师直接把这个知识点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
讨论、探究中了解掌握知识,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以前传统的教学中,由老师直接把一个个知
识灌输给学生,只会把学生培养成不断接受知识的“机器",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
的依赖感强,学生没有主见,思维僵化,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创造精神,影响
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二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去读红楼梦,就
有一百个贾宝玉",所以老师应该允许学生对教材有不同的理解、个性化的理解,
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善于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不给学生一个
标准的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敢争论的精神,保证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提供学生有交流探讨的机会,创设学
生有个性表现的氛围.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这貌似是很难实现.举个例子,高中时,
我们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的要求是:要优先考虑写议论文,开篇要先写三个
排比句,然后举三四个例子来论证,例子大都是写李白、司马迁、屈原、勾践等
等,因为只有按照这样的格式来写,才能在高考中拿高分.所以,我们从高一开
始,就一直得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写作文,如果我们不按照老师给的格式来写,即
使写的还不错,老师也是不会给高分的.所以据说有的同学高中三年写的作文都用
了越王勾践来做素材,不管是什么话题的作文,都能把越王勾践的事例套进去。我
觉得,这样子,无疑是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本来,写作文就是要让
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下学生所想所要说的,才能创造
出好的作文。但是,老师强制学生要按照固定的格式来写作文,必定会让学生觉
得枯燥、乏味、厌烦.再例如,在文章阅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题目:作
者为什么要用“差不多”这个词语呢?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不同的
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些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然而,我们只有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才能得分,更可笑的是,曾经有人把一篇高
考阅读给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去做题目,作者所写的答案跟出题人所给的标准答案
完全不一样,也许当时作者完全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差不多”这个词语,只是
随便一写。所以我觉得阅读这类题目不应该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以。但是,在目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在学生看来是单调、死板,甚至是
毫无意义的东西,这样就容易导致厌倦、失望等不良心理反应,阻碍学生能力的
提升、个性的发展。
第三点,我国已经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了,但是,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贫困落
后的地区,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学校实质上实施的仍然是应试教育,这严
重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觉得,影响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主要原因是高考
这道门槛。目前,在国内,决定学生能进入哪所大学读书,主要是看高考成绩.
很多地方衡量一所中学的水平主要是看这所中学的高考成绩如何,所以为了在高
考取得高分,就得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所以,老师只用教授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甚至只是做高考题的方法,学生只用知道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要用哪种方法来解
答,遇到那种类型的题目要怎么做,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完全不用理会;而且,各
种解题的方法都是死板的,这道题目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这样,很难培养学生
的个性、很难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许,只有取消高考制度,才真正地贯彻落
实素质教育,才有利于学生个性教育,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仅仅是在中学
里,在大学里,因为有些课程难度比较大,学生很难理解透彻,有些学生就只是
在为了考试而学习,把大学学习当成高中一样,比如,某一门跟计算机有关的课
程,在平时做作业时,学生就只是把老师所给的程序复制过去,改一改其中的个
别数字,就完成作业了,有时候,学生甚至都不是很清楚老师给出的程序是什么
意思,而只知道把老师的程序复制过去就是对的,考试时也是一样.所以,这完
全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难道来读大学学这门课程,就只是为了学会复制程序?
我觉得应该是每个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自己编程序,这样才是真正的学到知识,
才能有效地促进个性发展.
其次,谈谈德育对个性发展的影响。德育,又称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是培养人
的社会机构,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目标是指一
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个性品质方面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因此,德
育与个性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自我意识是个性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自我意识是
指主体的自我认识.学生只有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在班级、学校中
的地位,从而会努力按照班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相反,学生自我意识的
泯灭、主体地位的失落,会带来个性的扭曲、变态,形成自卑心理,表现为对周
围环境的反应冷漠、消极、没有进取心,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长期以
来,学校德育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重视集体教育,忽视学生自我意识的
培养,强调对班级、学校的服从,抹杀个体发展的需要等等,在许多老师的眼里,
那些老实本分、遵守纪律、学生就收到表扬、许可,而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则被斥
责,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依附感强、没有
主见、思想僵化、缺乏创造精神,好学生丧失自我,成为老师的应声虫;差学生
丧失自尊,自暴自弃。“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友爱、平等的
关系,老师不应该只是站在讲台上,而是要走到学生当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需
求,关心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品
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这和谐愉快的
集体中也会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对一
个人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充分照顾到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把握
好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并努力解决的问
题。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2:1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94477104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个性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个性教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