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过年有哪些习俗

更新时间:2023-03-01 23:17:51 阅读: 评论:0

志高洗衣机质量怎么样-体育运动有哪些项目

过年有哪些习俗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贫血吃什么)

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人们在春节这

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

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春节传统

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

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春节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

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

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

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

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

由此固定下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

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

“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

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

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

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

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扫尘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

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

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

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

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

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的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

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

“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

年夜。传统习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饭、守岁、看春晚、接神、踩祟、

接财神

春节风俗习惯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

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

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

“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

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

喜气洋洋。

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

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

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

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

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

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

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

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

子的枕头底下。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

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

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

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

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

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

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

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

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

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

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

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

刻的印象。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

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

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

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

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

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

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

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

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

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

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祭财神(北方):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

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

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

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

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

色活鲤鱼。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

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

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

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

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

禁食米饭。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

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

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贴“赤口”: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

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

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

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

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

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

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

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

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

万事如意。

“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大年初四(ForthofJanuary),又称为“羊日”,是中国的传统节

日。在老黄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

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前几天剩下

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

处。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

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

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

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

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

子在这一天归宁。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

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

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俗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自秦汉以来,

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

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

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

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

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

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

“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

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

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

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

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

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正月初八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

阴则年歉。顺星: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

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

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

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

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

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

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

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

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

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

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

“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

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

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

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

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

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

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

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

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

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

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

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

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

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

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

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

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

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上

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

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

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

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

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

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

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

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23:1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83871102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过年有哪些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过年有哪些习俗.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