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的方法
企业延续既有的经营思路和运营管理模式,随着产品线的扩展、内部事务
和人员的增加,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无法驾驭局面,依靠原有的经验、知识、技能难
以解决战略迷失、流程混乱、销售增长乏力、生产交期普遍延误、人力资源激励不
足等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之所以在必要的时期内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往往跟
现有高层管理人员的理念、心智有关。一言以蔽之,新事物的出现超出了原有人员
的心智范畴,他们“看不到、看不清、理不出个头绪,更缺少系统化、较具洞察力
的方法”。
“空降兵”或许能够解决,但是内部人才的有效提升更为重要。针对高层
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笔者借鉴行动学习的基本公式(L=P+Q),对于能力的培养,
提出这样一个公式:A=M+P+SE+T,其中,A即Ability,指人的能力;M即Mind,指
的人的心智;P即Principle,指的原理化的知识;SE指Self-Examination,指的人
对既有知识经验的反思;T即Training,指的是对于获得的知识反复训练。基本逻
辑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具备相应心智类型的员工,通过对原有理念、思维的质疑反
思,将逻辑上、实践上相对正确的原理化知识导入到心智中,并在实践中反复训练
以获得实践能力,此即原理式人才培养法。
能力的含义
为什么提出上述公式?首先需要明白能力的含义。
什么是能力?当议论某人很有能力时,一般指的是这个人很有头脑,知道
达成目标的方法并能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讲,能力的含义可以表述为“个体认知、
掌握、运用方法、技术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素质。”
这一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1.拥有能够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方法、技术。很多人的能力欠缺,主要
在于缺少相应的方法、技术;
2.个体对方法、技术的认知。在学习外来经验、方式时,很多人学得并不
透彻,“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获得真知;
3.个体在实践中对方法、技术的应用。明晓了方法、技术,还需要个体清
楚应用方法、技术的环境因素、条件前提,生搬硬套只会带来实践上的失败。
不同于一般员工对专业知识、技能的依赖,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更多体现
为对先进理念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的掌握,比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
法、营销体系的理念和渠道管理方法、生产管理的理念和提升交付能力的系统方法
等。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笔者发现,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
固然有培训讲师专业能力的问题,但更有受训人员心智模式的瓶颈问题。
理念、方法是内容,而受训人员接受理念、方法的程度却受到自身心智程
度的影响。现实中,“干活”思维的管理人员很难接受规划、组织等管理理念,
“执行”思维的员工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基本的决策能力。
因此,笔者主张对高层管理人员才能培养的关键在于提升个体的心智能
力:对理念、方法的深刻认知,对实践运用的深刻认知,并在深刻认知的前提下通
过实践反复训练以获得实际能力的改善。而“深刻认知”指的是需要明白理念、方
法、技术等的内在运行原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笔者在《能力的真谛》一文中分析认为,“能力,透过行为和结果,其实
质是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对事物运行原理的认知和把握。这就是能力的真
谛。”提升认知能力以明白内在运行原理,这是心智能力的核心。
心智的类型和层次(Mind)
心智的类型和层次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的类型和高低。
在心智类型层面,一个比较好的工具是MBTI。MBTI本身是一种性格测试
方法,它依据四个维度将人的性格分为了16种类型。其实,MBTI对于心智模式类
型的判断也很有实际意义。
MBTI心智类型如下陈述:
外向(E):关注外在事物
内向(I):关注个体内心世界
感觉(S):关注外显的、具体的事实表现
直觉(N):关注事物内在的运行假设
思维(T):倾向运用事理思维分析判断
情感(F):倾向运用人际关系思维分析判断
判断(J):倾向计划、控制的执行方式
认知(P):倾向自由、弹性的执行方式
暂且不论内外向及执行层面的心智类型,单就决策模式而言,感觉型与直
觉型、思维型与情感型的区分是很有意义的。在实践中,大部分人员的决策类型属
于感觉型,包括习惯干活的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基层员工,而关于事物含义、关
系与运行假设的直觉型人员比较少。而恰恰是直觉型心智模式最有可能突破现有的
心智瓶颈,获得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发展的能力。多年前较为流行的管理学著作《从
优秀到卓越》提到的一些“第五级经理人”及其案例,在其谦逊的品质和坚定的职
业化意志背后充分体现了对事物内在机理的判断和掌握能力。
心智类型对才能的影响并不大,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了解受训学员的
心智类型将有助于采用更为合适的培养方法。
心智层次基本可以分为高度和深度。心智的高度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体现为
对某一领域工作的整体认知度,比如对营销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若仅仅停留在搞个
促销、促成订单等操作层面,那么该销售管理人员的心智层次是较低的。当然,这
一判断需要综合评估得出,避免岗位职责的限制影响。
心智的深度可以通过结构化思维层次的诊断加以评估。假设公司主打产品
的市场销量停滞不前,难以突破,销售管理人员若仅仅认为是员工不努力、激励不
到位,不去考虑行业趋势、顾客需求变化、渠道建设力度、运营供应能力,那么该
人员的心智深度是比较浅的,这样的员工也难以成为合格的高层管理人员。
对高层管理员工心智层次的评估,可以通过深度访谈、关键事件访谈,采
用专业的`面试技巧获得基本认知。
心智类型、层次是个体能力的基础,是先天的部分,但不同于性格的难以
变化,心智模式,尤其心智的层次是可以在后天加以改变和调节的。这需要个体坚
持长期学习,并且能够跳出原有的知识圈,做到“睁眼看世界”、读好书、交有见
识的朋友。
心智完善的内容——原理化知识(Principle)
心智的提升必须要结合具体实践的内容,否则便是无根之水,难免流于空
落。
在行动学习的理论中,结构化知识被某些人解释为“来自课堂或者书本的
理论知识以及来自个人生活和工作的阅历、经验等”。在笔者看来,这是错误的看
法,因为这些知识、阅历和经验与能够反映事物运行规律的有效知识并不完全一
致,而且在实践中,掌握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其实际才能很一般的大有人在。所
以笔者按照一以贯之的理念,主张以原理化知识,即上文提到的“深刻认知”,作
为心智的核心内容。
本文不谈基于岗位的抽象能力,如领导力、管理能力等,而以人员激励、
才能识别这两个具体的能力作为例子说明:
1.人力资源的激励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有效果的激励?才是效果可持续的激励管理?很多管理者
认为只要舍得给钱,员工便有了积极性。但是实践中,涨工资只能带来一时的激励
效果,很快员工就会回到相对倦怠的状态,而且有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并不买账。
原理化的知识要求管理者明白什么是激励?激励管理都涉及哪些因素?这些
因素是如何协作发挥作用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价值是最基本的管
理学问题,但是也是最本质的问题。笔者认为员工激励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
个:员工的实际需求、组织目标实现、影响实现方式的其他子因素。
员工的实际需求。管理学家对员工需求有很经典的理论,但管理者更需要
关注所管辖员工的实际需求,以及明晓需求的特点。比如:新进员工关注的是能力
发展或经验积累,对于工资上涨的追求或许并不是特别强烈;工作两三年以上的基
层员工关注的是职位、工资收入的不断上涨;中高层关注的是地位、权力的上升,
以及收益的倍增,或者事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不同的组织内实际需求是不
一样的,且呈现变迁化、相对无止境的特点。
组织目标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指的是公司战略目标、业务达成目标、管
理目标的实现,它的核心点在于目标标准制定的合理性,比如年度营收、利润目标
等。
其他子因素,如组织职位、薪资、平台等资源的丰富程度、领导者的分享
精神、组织内部群体的比较心理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及相应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激励方法效果的程度。笔者认为
激励管理核心运行原理在于让组织目标与员工需求收益实现互相推动式的实现与发
展,激励管理的目标价值导向在于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可持续的“双赢”。
明白了激励管理所涉及的员工需求、组织目标、领导分享精神等因素特
点,以及激励管理“实现双方持续、协调增长”的基本运行原理和价值导向,管理
者在制定、选择激励管理方式时便有了基本的分析、判断标准。
2.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识别
现实中对高层管理人员才能的识别往往参考工作经验和历史绩效,如果面
试者工作经验和业绩方面有靠谱的证明,用人公司一般会认为该员工会有相应的能
力,然后通过试用期或试岗期加以跟踪识别。
很显然,这不是科学的识才方法。工作经验和历史业绩并不代表真实才
干,用人单位也是在将信将疑中使用人员。
诚如笔者一直坚持的观念,能力本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知其然,并知
其所以然”才是触摸到了能力的门槛。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很多面试方法都有足够的效用来评估应聘人员的真
实才干。但面试官需要明白能力的真实含义,然后通过专业方法来获得面试者对
“所以然”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比如上文提到的激励管理能力。假如您面试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或者总监,
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该应聘者曾经在原单位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等信息,而
不去深究他对激励管理的本质原理看法及关键操作细节,那么,您只是找到了一个
有经验者,而且那套经验并不见得适用于您所在的企业。因为,您所在公司的老
板、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文化可能与众不同,而这个应聘者可能不怎么关注这些因
素的特点。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来说,平面化的知识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关
键在于对关键因素、关键细节的认知和把握。这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关键细节
见真章。
原理的导入与改善——改善心智模式的方法(Self-Examination)
心智模式改善的主题在于把原理植入到个体心智思维中,使个体在未来面
对类似情景或问题时能够自主的按照原理的脉络、要点要求行事。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回忆下自己是如何学会与客户沟
通、获得订单、如何制定一项可行的管理制度。我们通过失败、通过挫折学习。当
按照原来的理念、思维、经验去与客户、领导、员工沟通并想就某项事情达成目标
时,我们失败了、受到了挫折打击,然后我们思考这是为什么?最终明白客户、领
导、员工想要的不是我们原来所主观认为的,我们与他们沟通的方式不好,推行的
方法、制度有缺陷。认识到了这些缺陷,我们再去学习、探索,获得相对正确的认
知和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实践中实施,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进步来源于对过去自认为正确的做法、思
维的反思,认识到错误,进一步学习到符合事实、逻辑的正确方法。基于此,为了
实现原理思维的导入,笔者主张学习《第五项修炼》和《U型理论》的观念和方
法。
1.深度汇谈。《第五项修炼》是这样描述的:“在深度汇谈时,大家以多
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每个人摊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在
运用这一方法进行人才培养时,笔者主张由培训师对受训人员进行深度汇谈,要谈
出“心中的假设”。这是心智培养的起点。
高层管理人员“心中的假设”需要结合岗位职责进行摊出。培训师要了解
到受训人员如下层面的见解(举例):
您认为您公司的产品销量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都是怎么
发挥作用的?
您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渠道模式?这一模式是否能够支撑您的业务规模进一
步扩大?为什么?
您认为现有的经销商激励模式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吗?为什么?
您认为目前影响到生产交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怎么影响的?您打算如何
提升生产交付能力?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
您采取这样的工资结构、考核方式目的是什么?
您对部门员工的管理为什么要采取这么严格的方法?为什么不能采取相对
宽松的管理模式?
您认为这一次薪酬增加了,员工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提高吗?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想法?
您采取股权激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您认为给予了期权、限制性股票,员
工的积极性就能提高吗?
对于您采取的绩效考核、激励措施、奖惩措施,您认为员工会有什么想法?
为什么?
您如何理解阿米巴模式(或其他管理模式)?您知道这一模式是如何发挥作
用的吗?请详细描述。
通过以上有针对性地发问、质疑、追问,培训师将逐步获得受训人员潜在
的对产品、顾客需求、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深刻
认知,并可以适当做出判断。
2.U型理论的运用。这一理论对思维的改善基本上有4个环节:悬置、反
思、导入、实践。在原理导入与改善阶段,本文主要采用前三个环节的做法。
悬置。通俗地说,即在培训师通过深度汇谈获得受训人员关于某项或某些
事情的基本思维假设后,把这些思维假设展示给受训人员,受训人员也能够站在外
在的角度审视自己原有的思维假设,比如能够看到自己对员工激励的假设:认为只
要给钱,员工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只要返利,经销商忠诚度就会提高。如是等等。
反思。思维假设从个体剥离出来并悬置后,由培训师指导受训人员展开反
思。在这一环节,可以采取自我追问和实践印证的方法。例如:只要给钱,员工的
积极性就会高涨吗?如果真的高涨,那员工就是一味地贪钱?是这样吗?现实中涨了
几次工资,但是积极性并没有提高?那么,这是为什么?钱给的不够,还是有些员工
真正关注的不是这些?那是什么?笔者不主张行动学习中催化师的中立角色,培训师
需要做好引导,但在必要时也要适当参与给予点拨。
导入。经过自我的质疑反思、培训师的点拨,受训人员就会对某些事情有
新的认知,但这些认识都是零散的,还处于怀疑阶段。在这一环节,需要培训师及
时给予完整的、原理化的传授、解惑,比如告知员工激励的本质原理、某些方式如
股权激励发挥作用的基本道理等,这样,受训人员将会逐步接受这一新的理念、新
的思维和方法。
对于组织心智的提升,亦可以采取“深度汇谈、悬置、反思、导入”的方
式,并通过学习小组来实现。
理论看起来很抽象,但实践是可以操作的。目前有部分私董会组织采用了
上述方式,让参与人员悬置既有思维假设、反思自我,并通过成员的互相启发、借
鉴来实现个体的思维改善。只是不同于私董会纯粹的会议组织方法,笔者依然主张
将原理化知识作为主要内容,会议方法只是个必要的形式。
转化实践才能的环节——反复训练(Training)
当通过反思,接受了相对正确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心智改善并未完成。
诚如我们在中学学习物理、化学一样,学到了基本定律,必然有一个做题实践巩固
的环节。人才培养亦是如此。
反复训练是必要的。理念、知识的导入只能带来大脑皮层浅层次的印记,
唯有在实践中操作并用心感受,才可以转化为实践才干。
知行合一方才是真知、真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22:3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81287101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层管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层管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