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劝学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1 22:26:34 阅读: 评论:0

对朋友说的话-键盘声音

劝学教学设计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大学生个人评价)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

运用

了解荀子、韩愈及相关文学知识;掌握并积累文中重

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

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

提升

体味文中蕴涵的“学习之道”和“从师之道”;树立

正确的学习观、择师标准;明确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审美鉴赏与

创造

理解并学习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

理论证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

理解

联系社会背景,探究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及

在今天的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

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习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比喻论证、正

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诵读、探究、点拨。

教学内容示范研读《劝学》。

一、导入新课,遇见作者

1.导入新课

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到如今也已经经

历了9年多的专业学习。对于学习,相信同学们也有一些感触,那

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学好呢?(预设答案:碰到一个好老师,拥

有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不断学习)不仅同学们懂得

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早早就给我们阐述了这个道理。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走近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看看古人是如何看

待有关学习的问题的。

2.走近荀子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

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

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

“性善论”比较。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

“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

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

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

录体、对话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指出先秦议论文发展的三个

阶段),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

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3.走近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

学家、诗人、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

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

携人才的文章。主要作品有《祭十二郎文》《师说》《进学解》

《原毁》等。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其散文题材广

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是其所倡导的

“古文”的集大成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

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

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

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

“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

“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

了散文新天地。

二、品味“劝学”,感悟学习

(一)听朗诵音频

(二)自读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翻译课文,标记疑

难字词句。

2.归纳梳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有,同“又”,再次;暴,

同“曝”,晒;车柔,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

③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性。

(2)重点实词

①中:木直中绳——动词,符合,合乎

②疾:声非加疾也——劲疾

③假:假舆马者——借助

④绝:而绝江河——横渡

⑤致:而致千里——到达

⑥兴:风雨兴焉——起

⑦功:功在不舍——功效

⑧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⑨用:用心一也——因为

(3)文言虚词

【而】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连词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连词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连词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关系连词

(4)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

笨拙的人

⑥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车柔,使动用法,使……弯曲

(5)古今异义

①劝学——劝——古:勉励、规劝;今:劝、劝戒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检验;今:参加、加入

③声非加疾也——疾——古:劲疾;今:疾病、快

④假舆马者——假——古:借助;今:不真

⑤用心一也——用心——古:思想意识活动;今:读书用功

⑥蟹六跪而二螯——跪——古:脚;今:跪下

⑦虽有槁暴——虽——古:即使;今:虽然

⑧金就砺则利——金——古: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今:金子

⑨而绝江河——绝——古:横渡;今:断绝

⑩车柔以为轮——以为——古:把……做成;今:认为

(6)特殊句式

①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状语后置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④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

3.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疑难字词句释疑,再指名学生翻译,教师予以

补充。

(三)文本探究

1.第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第二节中哪一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其余的

比喻句与这一

句有什么联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阐明学习的

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

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

之然也。——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

化。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3.第三节中哪一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这一节

使用的比喻句,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

高之博见也。——学、思对比,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跂望与登高对

比,登高的收获大。两例证明利用学习、利用外物的作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两例证明利用自然条件的作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两例证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利用)于(对)物(外物)也。——连用

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

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学得的知识和本领,善于利

用处界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4.第四节是从哪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本节作者运用了十个

比喻句来说理,这十个比喻句从意思上看,可以分为几层?

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

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跬步”“小

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

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

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蟹对比,

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

(四)合作探究

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这些比喻句分别是用来证明哪一种观

点的,以及设喻的特点。

阐明学习的意义: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③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车柔使之然也;④故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

阐明学习的作用: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登

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正);②积水

成渊,蛟龙生焉(正);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反);④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反);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反);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正);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反);⑧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正);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正);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反)。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

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

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

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

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

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

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

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

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

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

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

一步论证。

2.除采用喻证法外,本文还运用了正反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

方法。

3.写作手法总结。

①生动形象的比喻。荀子善于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

喻,这是荀子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阐发生活的结

果;采用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复设喻等多种设喻方式,让文章

活泼跳跃、说理深入浅出,质朴透彻。②气势磅礴的对比。文章多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22:2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80794101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劝学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劝学教学设计.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