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
20xx年9月,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分为
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了解一些比较肤浅的知识,经过此次的学习,
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
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曹廷华教授在“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中说到:国学是从明初到晚清这一段时
期所提出的虚拟性概念。是相对于“西学”而提出来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
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漫漫的
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
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
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
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大师翟鸿曾经说过:“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
心拖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这话对我们教师来说,说得太对了。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有信仰,
要有追求。对学生付出了爱心,你就会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就会感受到学生对
你的爱。鲁迅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就不知道人生的真谛。学习了《国学经典
与教育》,我心中不断提醒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像曹教授说的,对学生就
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他们百般呵护,关心有佳。真正做到“大爱无
疆”。
看完熊笃老师所讲的国学经典与教育艺术,使我懂得了“一张一弛,文武之
道。”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学习要和丰富的课间活动相结合。劳逸结
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之中,就能
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的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
《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总是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
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
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
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
现在年轻人,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老师前辈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
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校园中有些出口成“脏”的同学是
否也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国学中有
许多的标准就算是在现代看来也还是绝不失色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
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当人们
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
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
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
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
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
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
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其中,孔
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
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
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2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
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
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
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
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
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
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
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
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
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
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
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
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
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
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
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
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
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
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
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
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
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
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
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
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
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
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
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
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
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
《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
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
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
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
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
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
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
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
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
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
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
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
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
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为快乐,
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
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
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
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
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
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
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
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
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
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
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
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
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
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
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
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
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
《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
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
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
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
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
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
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
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
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
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
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
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
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
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
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
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
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
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
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
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
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
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
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
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
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
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真
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
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
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
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
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
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
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
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
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鸡
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
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心灵得
到了深深的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的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
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的,深谙其中的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
宝贵的东西,在重复的考试和自我的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
久的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的行为点上。
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
的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的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的生活,
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的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
无所有。
古人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
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一直被当做人生的
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
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
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
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的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
祖宗留下的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看看现在国外越来越热闹的中国文化研
究潮,我们真该反省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22:1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79816101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学感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学感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