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巧娘

更新时间:2023-03-01 21:47:28 阅读: 评论:0

黑心乌-术后饮食

巧娘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个人向公司借款)

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一篇: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聊斋志异》的前世今生

【摘要】:鬼历来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易·睽·上九》上曰:

“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这可以说是对于鬼

最早的文献记载了,而在《聊斋》之前也有很多鬼怪著作,无疑,

《聊斋》肯定也是受过前代著作的很大影响,但经过时光的洗涤与冲

散,唯有《聊斋》最为坚挺,在文学的森林中依然枝繁叶茂。并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在文学戏剧上的影响,电影电视的改编

也不在少数。【关键词】:《聊斋志异》前世今生

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

小说集。此书素材来源泛,内容精彩丰富,思想意蕴深远,可以说是

聊斋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

一、《聊斋志异》的前生

聊斋的前生即对古典文化的继承。

古人特别强调读前人的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蒲松龄也是一位博综群籍的人,他刻苦攻四书五经的同时,博览经史、

诗词、野史杂录,中年以后设帐绰然堂,有毕刺史家的万卷藏书可资

怡游。

在写作《聊斋志异》时,作者更是借鉴前代人的作品。《聊斋志

异》近五百篇,据近人考证【1】,可以从前人作品中找到本事者达百

余篇(当然,这类“本事”,有的有明显继承关系,有的较牵强。在

《聊斋志异》自序中,蒲松龄特别提到了干宝《搜神记》、刘义庆

《幽明录》对他的深刻影响。魏晋南北朝人鬼相恋故事,无非两种模

式:是为人鬼结合,如《吴王小女》、《卢充》、《秦闵王女》。女

鬼主动追求素不相识的书生,赠明珠、金枕之类,结局虽然人鬼殊途,

书生却为女鬼父母认可。二为死而复生,如《父喻》、《河间男女》。

男女青年爱情的自由选择和父母之命的矛盾,女方抑郁而死,在冥世

与心上人结合,复回人间。但蒲松龄能入于干宝而出于干宝,他在搜

奇猎异、遄飞逸兴的同时,孜孜追求爱的崇高精神,寻觅爱情更深刻

更感人的内涵,更优雅更迷人的表现。其中与前代小说有比较明显的

借鉴联系的:《画壁》-—《搜神记》卷一《徐光种瓜》;《劳山道

士》——《古今谭概》“灵迹”部之《纸月、取月、留月》;《凤阳

士人》——《说郛》卷四白行简之《三梦记》,《河东记》之《独孤

遐叔》;《赵城虎》——《古今谭概》之《杖虎》条;《三仙》—

—《玄怪录》之《元无有》;《促织》——《明朝小史》;

《向杲》——《续玄怪录录》之《张逢》;《降妃》——《酉阳

杂俎》之《崔玄微》;《黎氏》——《广异记》之《冀州刺史子》;

《续黄梁》——唐传奇《枕中记》;《阿宝》——唐传奇《离魂记》;

《莲花公主》——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胡四娘》——《鹅

笼夫人传》;

《阿绣》——《幽明录》之《买粉儿》;《侠女》——《唐国史

补》卷中;以上只是粗略地列举了几个例子,以下要详细地举几个具

体例子来说明一下《聊斋志异》中一些故事的由来。

1、《真假阿秀》

南朝小说《卖胡粉女子》曾写一富家子弟爱上卖胡粉女子,每天

借买粉往见,女子“相许以私”,约会时男子欢踊至死,女惶惧而遁,

男子之母发现胡粉,告官追查,女临尸尽哀,男子豁然而生,二人结

为夫妇。《聊斋志·阿绣》取材于此,但不像《幽明录》那样人物平面

化,故事梗概化,而是用曲折新奇的戏剧化故事,着力刻画血肉丰满

的立体化人物,围绕和男主角的关系,创造了两位相貌相同,个性有

异的女性形象——真假阿绣,真阿绣纯情聪慧,是民间少女;假阿绣

痴情机智,是狐仙临凡。一真一假,相得益彰。阿绣中的刘子固亦是

钟情于姣丽无双的阿绣,借以买东西亲近她,这里面的阿绣也是卖胡

粉的,后来也是男主人公的痴情让家人发现,并阻止二人在一起。取

材与南朝小说有很多相似点。

2、《细侯》

在《聊斋》中有一描写妓女的名篇《细候》,她的事迹生动感人,

她的命名也可以看出蒲松龄的用心良苦。侯者,美也。《诗经•郑风•

羔裘》曰:“洵直其侯。”汉代郭汲字细侯,是受人欢迎的良吏。后

人用“细侯”命名受到人民爱戴的父母官。刘禹锡诗云:“童子争迎

郭细侯”;陈师道诗“到处儿童说细侯”;蒲松龄“悲喜十三谣》为

他尊敬的县令送行也说“又杖青藤送细侯”。聊斋故事中的细侯有出

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之美。身为雏妓,忠于爱情,心如铁石,

气若长虹,作者用父母官的通称来给一个妓女命名,更可见其份量。

甚至蒲老情不自禁将这个烟花女子抬到与被封建时代尊为圣贤的

关对比肩的地位:“寿亭侯之归汉,变复何殊?”这里在故事情节上

虽然看不出受前代小说的影响,但光从命名上,也可以知晓蒲松龄对

《诗经》的通读,以及个人独到理解,尤其是对妓女这一职业的独特

领会。

3、《侠女》《侠女》:明显受到唐传奇《原化记•崔慎思》和

《集异记•贾人妻》的影响。进士崔慎思赁房居住,见房主颇有姿色,

求为妻,妇人自称身份不合,请为妾。生子后,一夜,崔见妇人自屋

而下,白练缠身,右手握匕首,左手携人头,言其父枉为郡守所杀„„

言罢,逾墙而去。崔惊叹之际,女忽然返回,要给婴儿哺乳。“慎思

„„怪不闻婴儿啼,视之,已为其所杀矣。杀其子者,以绝其念也。”

《贾人妻》与《崔慎思》基本相同。蒲松龄借鉴以简单叙述讲离奇故

事的唐传奇,并未照猫画虎,而是化腐为奇,在创造性叙述中,精雕

细刻写人物。

《侠女》虽取意于唐传奇,但在三个主要环节上有明显的别出新

裁:唐传奇女主角经济比较富裕,完成复仇后,把资产留给了男方;

侠女却贫困自守,人生旅途很困窘。其二,唐传奇女主角在报仇过程

中借男人暂安身,与男主角缺少深层情感交流,而侠女与顾生惺惺相

惜、近于朋友。其三,唐传奇女主角报仇后杀死亲生儿子,侠女生子,

不仅延续顾家香火,其子还为顾母养老送终。

4、《向杲》

故事取材于古籍。六朝小说《述异记•封邵》、《齐谐记•薛道

询》、《神仙传•栾巴》都是写人化虎的故事。《向杲》跟它们有一定

关系,但其更直接的师承,应当是唐代李复言的《玄怪录•张逢》。张

逢在“策杖寻胜”的过程中,偶尔投身一片绿草地上,就变成了“文

彩斓然”的猛虎,因不愿意食犬驹犊之类,就把福州录事郑纠“恣而

食之”,又寻至原来那片草地恢复人形。此后张逢把自己变虎食人奇

遇告诉众人时,为郑纠之子郑遐听到,“怒目而起,持刀将杀逢”,

终于因为人化虎食人“非故杀”,不了了之。

向杲化虎较前人之作,迸发出夺目的思想光辉。《续玄怪录》张

逢化虎故事是奇特而虚幻的,又是完全偶然性的,即:张逢若不遇到

那草地,就化不了虎;张逢与郑纠并没有必须食之而后快的仇恨。向

杲就完全不一样了。向杲化虎也是偶然性,是一位道士“以布袍授

之”,易袍后“身化为虎”。但细想前因后果,向杲化虎却是必然和

必须的:向杲兄向晟为恶霸所杀,官府受贿,对告状的向杲不理会。

总之与《张逢》虎复人形相比,《向杲》的确高明得多,也意味深长

得多。

二、《聊斋志异》的今生

《聊斋志异》的今生即对后世的一些影响。

1、《聊斋志异》对文学的影响

《聊斋志异》问世后便风行一时,模仿之风亦是盛极一时,主要

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异

草》、袁枚的《新齐谐》等。这些作品大都是模仿《聊斋志异》的形

式,于其寄托“孤愤”的积极精神略无涉及;虽也不乏文笔流畅之作,

但却始终未有可媲美聊斋的作品。

聊斋志异虽侧重于鬼怪狐媚但其在文学上的影响却不仅在此,在

蒲松龄笔下的女子性格无一相同却个个吸引眼球。吴组缃在《颂蒲绝

句》的组诗中说:“绘

[2]志绘影绘精神”,“声态写来妙愈肖”,用诗的语言赞扬了

《聊斋志异》的肖像描写。其中青风、小倩、鸦头、连城、莲香、胡

四姐、伍秋月、阿绣、小梅„„这一连串人物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系

列。她们虽然或刚或柔、或热情或羞涩,或单纯或老到各有各的特点,

但却都具备了这样一个共同点,这便是她们都吸集了几千年女性发展

的精华个个面貌若仙、风华绝伦。莲香是“亸袖垂髫,风流秀曼,行

步之间.若还若往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巧娘也“妩丽无比,莲

步蹇缓”„„似乎,蒲松龄总是不惜调动他脑库中最美妙的词汇来把他

心所其许的女性装扮成“媚丽欲绝”的人间仙女,她们频繁地往来于

《聊斋》的字里行间,一颦一笑,一步半跬都是如此奇异迷人,这就

难怪一部《聊斋》读下来,读者头脑中仍然保留的印象几乎就只是这

形形色色媚女的光彩了。基于此不少论者都以为《聊斋》的成功主要

得力于这众多形象塑造的成功,《聊斋》的意义也多来源于这些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为错。

而在今天《聊斋志异》的文学影响则体现在了如《鬼吹灯》《鬼

话连篇》为代表的一些列小说的创作上。

2、《聊斋志异》对中国戏曲的影响

《聊斋志异》对中国戏曲的影响尤为突出。《聊斋志异》问世以

后,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戏曲剧本为数甚多,不胜枚举。据纪根垠

《蒲松龄著作与地方戏曲》的统计,改编《聊斋志异》的聊斋戏几乎

涉及全国主要剧种。其中,建国前的改编情况是:川剧六十种,京剧

三十四种(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荀慧生、周信芳、欧阳予倩、尚

小云、程砚秋、金少梅都曾表演过聊斋戏),河北梆子十二种,昆曲

九种,秦腔七种,滇剧五种,评剧四种,吕剧一种,莆仙戏一种,山

东梆子一种,华剧一种,婺剧一种。上述戏种改编涉及《聊斋志异》

77篇故事,仅《胭脂》一篇,即曾被改编为京剧、秦剧、川剧、河北

梆子、山东梆子、评剧、越剧等数种剧目。其它如《画皮》、《陆

判》、《张诚》、《庚娘》、《青梅》、《西湖主》等都是被改编较

多的聊斋故事。

近年来,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剧种也是几乎涉及全国主要剧

种,且成绩斐然。五十年代,根据《画皮》改编的河北梆子《画皮》,

曾经风行一时。1959年,根据《冤狱》改编的花腔《花灯记》曾进京

汇报演出。1979年,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的剧目中吕剧《姊妹易

嫁》、越剧《胭脂》均获得创作一等奖。在蒲松龄的家乡山东省淄博

市,聊斋戏的改编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淄博市五音剧团到目前为

止先后演出6部聊斋戏:《胭脂》、《墙头记》、《姊妹易嫁》、

《侠女》、《窦女》、《续黄粱》,其中《胭脂》曾进京汇报演出,

《窦女》、《续黄粱》获多项奖,后者还被评为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

程。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的影响并不仅局限在山东境

内而是远播全国。

3、《聊斋志异》对影视的影响

除了在文学戏剧上的影响,电影电视的改编也不在少数,根据聊

斋改编的最早的电影是1922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根据《珊瑚》

改编的《孝妇羹》。此后直到全国解放前,共有7家电影制片厂(公司)

拍摄了聊斋故事改编的电影8部。建国后,从1961年到1992年,

先后有10余家电影厂拍摄了6部聊斋故事片。近些年拍摄的主要有:

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鬼妹》,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碧水双魂》,北京

电影制片厂的《古庙倩魂》,峨嵋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

摄制的《金鸳鸯》,北影拍摄、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的《古墓荒斋》

以及潇湘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幽魂奇恋》等等。

《聊斋志异》的电视改编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趋势很快。浙

江电视台、甘肃电视台都曾录制过聊斋电视剧。但规模最大的当属福

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联合录制的“聊斋电视系列剧”。该

系列剧集中了全国数十名编剧、导演、几百名演员、上千名创作人员,

计划摄制60部80集,实际完成48部78集。在电视台陆续播出以后,

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并发行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等国家和地区。

三、“蒲学”对其他领域一些影响

若说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影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那今天

蒲学也就不值得称之为一门“学”称不上是蒲文化,而它也就不值得

专家人员的专门研究了。

在蒲松龄的家乡淄川,当地人民政府将蒲松龄故里川区洪山镇蒲

家村改建为组群式旅游胜地。该园面积360余亩,园内有蒲松龄艺术

馆、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观狐园、柳泉、松龄墓园、聊斋宫等

景点,建造独特新颖,恢宏壮观,为华夏一绝。狐仙园和艺术馆,内

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展、蒲公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展示蒲公

一生及对世界文化之贡献。石隐园,原系毕氏之花园,蒲公设馆毕府

三十年,写下大量有关石隐园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

将此园移址,再现蒲公舌耕笔耘之阅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

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雄伟

建筑,神佛均用香樟木精塑,栩栩如生。聊斋宫为聊斋园之景点,外

景琼楼横空,碧湖青山,疑似天上宫阙,宫内设《罗刹海市》、《席

方平》、《娇娜》、《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采用现代彩塑、

电影特技、灯光声像,逼真地活现了蒲公笔下神妖鬼狐的艺术形象。

漫步聊斋园,将抛却人间尘世之烦恼,一扫都市闹城之喧嚣,尽情体

验一代文豪蒲松龄笔下所描绘的鬼狐世界、冥冥仙境。而聊斋地方特

色小吃一条街,蒲家宴食品、中华咖啡茶、峨庄煎饼、聊斋白酒、蒲

乡酱菜、柳泉啤酒,一大批与聊斋文化相关的美味佳肴,同时又吊足

了游客的胃口。

除此之外在其家乡还有松龄先生的字“留仙”命名的留仙湖公园。

留仙湖公园位于鲁中商城——淄川的中心位置,与全国闻名的淄川服

装城相毗邻,水陆面积100公顷,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

西式相结合的集吃、住、购物、游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

淄博市更不乏柳泉路,松龄路等以蒲松龄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地

名,这都足以看出蒲老先生在当地的重要地位。几年前蒲老先生生的

后人为了纪念先祖,将其文化发扬光大,更是重修家谱,捐献文物以

供研究。

在今天蒲文化已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经济、文化

还是社会生活上都有着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聂石礁《〈聊斋志异〉本事考证》,见《蒲松龄研究集刊》

第一辑。朱一玄《聊斋志异》研究资料汇编。

【2】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研究集》第一辑。

【3】《聊斋志异》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一版【4】

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中华书局2002年10月第一版

海南大学题

目:学

号:作

者:专

业:时

间:

聊斋志异的前世今生24丁文泽

对外汉语

二○一二年六月

第二篇: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中级,记

录了西周初年至初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

部分。仅以笔者拙见分析一下《诗经》对我国文学的影响:首先,文

学体裁方面,《诗经》作品众多,内容驳杂,历史悠久,艺术风格虽

然迥异,但是他们有着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写实性强,朴实自然的

文风紧贴百姓生活,感情纯真朴实,很多作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情调和

强烈的生活气息,例如《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很清晰的展现了一个男孩子为见心爱的姑娘,以布换丝为由去见心爱

的姑娘,两人两小无猜的感情在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诗经》

中的婚姻爱情诗可以说是其一大鲜明的特色,主要变现要求婚姻自由

和对爱情的忠贞,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大胆而又委婉含蓄的表达对

爱情的向往。笔者所熟知的当属《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了以为痴情小伙子对

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自然朴实的感情流露,勾勒出诗中男孩

儿从心中涌出的浓浓爱意,纯真的感情让读者为之动容。而诗中“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已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最后,《诗经》中的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是个艺术手法的基本特征,

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模板。赋的手法在后世不仅是一种基本的表

现手法,到汉代还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影响深远。而比兴之法影响也

较为深远,竟后人的不断发展创造,成为了世人进行艺术构思和形象

思维的重要表现手段。

第三篇:论《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大全)

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在记录历史变迁,反映社

会现实,刻画人物形象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聊斋志异》深

受《史记》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拟从创

作精神、人物运用、行为笔法、语言借鉴等方面探讨《史记》对《聊

斋志异》的影响,寻找《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启迪,总结我国古典小

说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关键词:史记聊斋志异影响

《史记》是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为泄胸中愤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千余年后的《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穷

困潦倒的一生中满怀孤愤和不平,寄寓胸中悲愤,借花妖狐魅来赞誉人间

真善美,借阴曹地府影射社会黑暗污浊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两部

著作成为中国古代文苑里盛开的璀璨的奇葩。虽然相距千余年,但是

《史记》在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刻画人物形象、艺术表现

手法等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聊斋志异》的艺术创作《聊斋志异》

正是吸取了《史记》的艺术精华,才取得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一、创作精神的继承

《史记》这种反映社会现实,揭露黑暗,同情弱者和人民群众的精神,

深深地影响到千余年后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的绝大多数

小说,是作者蒲松龄根据当时民间传说故事经过艺术创作而成的文言短

篇小说。他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了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的花妖狐

魅,描绘了阴森恐怖的阴曹地府,曲折地揭露了清王朝的政治黑暗,暴露了

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以及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人民群众的罪恶,歌颂了人

民群众善良纯朴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一)批判精神的继承

《史记》在记录历史反映社会现实上,对历代帝王采取了“采善贬

恶”的态度,忠于历史,实录历史,真实地记录统治阶级的卑琐行径,揭露

他们的丑恶面目。如《史记》真实地记录了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少年

时期,“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的无赖行径,真实生动地描

写了刘邦在沛时,被楚兵追得急了,为了逃命,一连三次把女儿推下车去。

在广武战场上,当项羽以烹其父亲相威胁时,刘邦竟然说出:“吾翁即若翁,

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来”的话来。这些生动事例深刻地揭露了

刘邦的凶狠丑恶自私卑鄙的嘴脸。司马迁这种不畏强权,坚持真相的行

为,是需要多么大的胆量啊。

《聊斋志异》继承高扬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尖锐地描写了封建统治

者的荒淫昏庸,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淫逸腐朽的本质。如《促织》

一文真实地描写了皇帝不理朝政,整日逗促织玩耍,各级官吏为了媚上邀

宠,乘机变本加厉地敲诈勒索人民群众,造成人民群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民不聊生的悲惨下场,从而曲折含蓄地流露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

恶之情。

(二)弘扬歌颂真善美的优良传统

《史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赞美侠客义士的高尚气节,歌

颂了忠臣良将的历史业绩和仁人志士的优秀品德。司马迁歌颂农民起

义领袖陈涉首先发难之功,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把他列入“世家”,与帝

王将相同列。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著名的巨

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件历史事件,刻画了项羽叱咤风云、勇猛

豪气的盖世英雄形象,满腔热情地歌颂了项羽刚正不阿、豪爽秉直的性

格特点。作者描写项羽的悲惨结局,回忆起自己的不幸遭遇字里行间渗

透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蒲松龄借鉴《史记》的“采善贬恶”的手法,在《叶生》这篇小说

中详细地描写了贫穷书生叶生的坎坷经历。叶生才华横溢,少年成名,但

生不逢时,命运艰辛,屡试不第,仕途不彰,穷困潦倒终其一生。作者满怀

深情地歌颂了叶生不甘命运摆布努力奋斗的拼搏精神。叶生的坎坷经

历,和作者的悲惨遭遇极其相似。作者悲愤之情,愤怒之火,不平之气,借

叶生这个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犹如滔滔江河决堤,一泻千里,痛快淋漓地

宣泄出来。总之,《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天真乖巧可爱纯真的花妖狐

魅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形象,悲痛地叙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热情地

赞颂了他们身上的淳朴善良、忠贞纯洁、豪爽无私的美好人性和甜蜜

温馨,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流露了作者压抑愤懑之情。

二、《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像管仲、

鲍叔牙、廉颇、蔺相如、毛遂等人物和管鲍之交、毛遂自荐、完璧归

赵等故事皆为人所熟悉。蒲松龄对这些人物和故事更是烂熟于胸,在

《聊斋志异》中,经常用《史记》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来比附和评论

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如《酒友》中写车尘,家贫而又弃酒,每夜必

饮,“床头蹲常不空”。一夜发现一狐醉卧其旁,“不忍惊覆,衣加

臂,与之共寝”,半夜,狐醒,“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

口:“我病于曲业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必不见疑,当为糟.庄之

良友.”这里的“鲍叔”指的是《史记·管晏列传》中的鲍叔牙。管仲与

鲍叔牙相交,经常多取钱财,谋事不成,但鲍叔牙始终认为甘仲是个

人才后把其举荐给齐枢公终子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所以管仲说:“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酒友》中的车生视狐精为知己把醉狐

比成鲍叔牙.、管仲。

三、《史记》的行文笔法为《聊裔志异》所模仿

《史记》在行文笔法上:最主要的特点有二:一是“寓论断于叙

事”;二是“太史公曰”的评论。

(一)“寓论断于叙事”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六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序

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寓论断于叙事”也就是在文中

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而是在人物事件的叙写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

出来。这一手法为蒲松龄所吸取,在《聊斋志异》中用的较普遍。如

《八大王》篇中写冯生语:“此间有此等令尹,辱寞世界矣!幸是旧令

尹,假令新令尹,将无杀尽途人耶?”这是借冯生的话批评地方官。又

如《王十》中借阎王的话揭示世界的是非颠倒等。《聊斋志异》模仿

《史记》叙事中寓观点、情感的笔法,用的极为普遍,除以上诸篇外,

还有《昊令》、《于江》、《田七郎》、《鸦头》等篇,作者的观点、

情感尽寓于叙事之中。

(二)“太史公曰”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亲自出面对人物事件的评论。

《史记》中共有“太史公曰”一百三十余条,且形式灵活,多数在文

章的结尾,有的则在篇首或篇中。《聊斋志异》模仿《史记》“太史

公曰”,每于文中发些议论,名为“异史氏曰”。

这里我们应该指出的是,《聊斋志异》在对《史记》“太史公曰”

进行模仿的同时,也是有所改变的,尤其是在感情的抒发上,往往比

(史记》中的“太史公日”更激烈,更痛快。如《向呆》中曰:“天下事

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梦狼》中曰:“窃叹

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郡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

者耶?’,《伍秋月》中曰:“余欲上言定律:‘凡杀公役者.罪减平人三

等。’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也!”这等议论极为贴切,又极痛快,激情

横溢,热烈灼人,可作声讨脏官恶吏的檄文来读,具有激动人心的感

人力量。

四、《史记》语言为《聊斋志异》语言所借用

司马迁是伟大的语言大师,他撰写的《史记》,语言浅近、活泼、

朴实、生动,极富表现力,因此.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把《史

记》中的一些语言,借用或化用过来叙述、描写故事中的人事。如

《叶生》篇中写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

场”。遇知己丁乘鹤后,丁为其“游扬于学使”。但仍考试不中,悲

愤交集,病卒化为鬼,做丁氏子师。“公一日谓生日:‘君出余绪,

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若何!’叶生回答:“是殆有命。借福泽为

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叶生

“非战之罪”的话,用的就是《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战中项羽的

“非战之罪”的话。

以上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说了《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聊斋志异》对《史纪》的继承、吸收、模仿、学习。《史记》和千

余年后的《聊斋志异》之间架起了一条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通道。

《聊斋志异》继承发扬了《史记》的发愤著书的创作精神,进一步丰富

了小说思想内涵,发展完善了古典文言小说的艺术技巧,使中国小说艺术

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张友鹤.聊斋志异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第四篇:《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聊斋志异》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09文秘2徐栋梁2摘要:《聊斋志异》是清代的一

部优秀的文言笔记小说。它是中国古代文言笔记小说的高峰,是志怪

小说的经典之作。与前代小说不同的是,它已经摆脱了以前多是对资

料进行记录、收集、整理的范围,而是文人创作的产物,是作者蒲松

龄的独立著作。但是,它也并没有达到纯粹“独立”、完全虚构,即

使是谈论真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仍然并未摆脱现实,而是

扎根于民间,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聊斋》吸收民间文学,又

以其巨大的魅力影响着民间文学,丰富着民间文学。本文就从《聊斋》

如何吸收民间文学方面进行简略地探讨。

关键词:《聊斋志异》民间文学继承

一、对民间文学中反叛精神的继承

《聊斋》关注的人物大多是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塑造了包括村姑、

少年、翁媪在内的农民,以及工匠、医生、渔夫、猎手、艺人、奴婢、

隶役、小贩、妓女、屠夫、蛇人,甚至酒鬼、赌徒、偷儿、帮闲、无

赖等形象。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多是生活中实实在在、

真切质朴的小人物,是老百姓最为熟悉和亲切的普通人。在作者的笔

下,即便是大家闺秀也透着乡野的灵气,有着农村姑娘大胆泼辣的性

格。在那些描写妇女婚姻、爱情的作品中无不透着蒲氏对封建礼教男

权思想的反叛,和对平等、自由、民主生活的追求。

《聊斋》中有勤劳质朴的《绩女》、《农妇》;有为爱而生、冲

破礼教的《阿宝》、《瑞云》;有坦然言爱、花妖狐媚的《阿英》、

《香玉》;也有像《侠女》、《商三官》、《庚娘》那样疾恶如仇、

武艺高强、机智杀敌的女英雄。这些敢恨敢爱,复苏着人性的痴男怨

女,正是对封建礼教压抑下人性的反叛者。这些女才子、女英雄实际

是祝英台、花木兰的翻版,是民间巧女型故事的生动再现。

贫困的生活,潦倒的仕途,使他更贴近平民,更看清了社会的黑

暗。在《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作品中,我们

看到无论是在府道衙门,还是在阴曹地府,上自官府、冥王,下至狱

吏、小鬼无不见钱眼开,随心所欲地蹂躏着老百姓。蒲氏借《梅女》

老妪之口骂贪吏是“江浙一无赖贼,买得条乌角带,鼻骨倒坚矣,汝

居官有何黑白?袖有三百钱,便而翁也”。这是对为虎作伥、鱼肉百

姓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鞭挞,也是对封建腐朽官吏制度的反叛。

二、民间语言的运用

《聊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方言、口语、俚语、谚语。为了

与文言的语言风格相和谐,作者并不是把这些民间语言直接用于作品

中,而是对其稍加修饰,有时并不改动它的句式,只在原话上加减几

字使其成为文言文。

除了上述的修饰方法外,作者有时只是保留民间原意,而在语式

上加以改动,使其成为文言文。

由于借用了民间语言,所以能克服文言文的呆板,使人物有鲜明

的个性,把人写活,能够从说话看出人的个性来。语言越贴近现实生

活,给人的感觉也就越传神逼真,读起来也特别亲切有味。

三、故事的来源取材于民间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

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可见他喜欢搜集民间有关

志怪的材料,听别人谈论这方面的故事,然后记下来写成文章。他人

也有题辞形象地表现了蒲松龄对民间素材的搜集工作,如王渔洋题: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

唱时。”戊子昆仑外史张笃庆题:“冥搜镇日一编中,多少幽魂晓梦

通。五夜燃犀探秘录,十年纵博借神丛。”邹弢在《三借庐笔谈》中

的一段记载最为形象:“相传先生居乡里„„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

大磁甖,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

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论异,随人所知,渴则

饮以茗或奉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这些他人

之叙述虽然不全真实,但是蒲松龄对民间素材的收集却是没有疑问的。

从文中叙述的口气来看,近五百篇的故事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蒲松

龄采自民间的,文中有明确的姓氏籍贯等的记录。如《考城隍》写其

姊丈之祖宋公之事,《巧娘》采自高邮翁紫霞客,《诸城某甲》是

“学师孙景夏先生言”,《狐梦》是其友毕怡庵讲述的,《孙生》写

“余乡孙生”之事。虽然这些故事本身是否真实仍值得怀疑,但是故

事来源于民间却是肯定的。

但是若说《聊斋志异》就是经过蒲松龄搜集整理的民间鬼怪故事

集则是片面的。《聊斋》建立在蒲松龄对民间鬼怪故事的搜集整理基

础之上,没有这种先期工作,不可能完成这样一部巨作,但是并非一

部民间鬼怪故事集,书中只是一部分故事取材于民间,而非完全是简

单的收集整理的作品。

四、对民间文学艺术手法的借鉴

作者多采取民间文学的叙事模式展开叙事,即:给读者得到满足的

机会,让坏人得到恶报,好人得到善报,大团圆,大快人心!故事中

的如意结局往往不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争取来的,而是意

外地由超自然的力量完成的。这种超自然力量的直接代表者是神仙、

狐鬼以及各种植物神、动物神、地方神等,他们神奇变幻,法力无边,

创造种种人间奇迹。这样的叙事模式正好吻合了生活中所有不得志、

不如意人的梦幻期待。人们在阅读与听说这类故事时,得到某种精神

上的补偿与情感上的慰藉。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故事里都能实现,这

也从心理层次上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共鸣。

《聊斋》借鉴了很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类型,如异类婚、动物

报恩、呆女婿、巧女故事、渔夫水鬼、凶宅捉鬼、中山狼等。作者或

是直接在民间故事基础上加以创作,或是把几个故事类型复合成一个新

故事。

从以上可以看出,《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了“民间”色彩的作

品。但是,在关注《聊斋》的民间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其文人性

的一面--《聊斋》是一部文人著作,是蒲松龄的创作产物。《聊斋》

不是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集,而是蒲松龄的天才作品。因此,《聊斋》

的民间内涵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第五篇: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散文创作的楷模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代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的叙事传统和语言艺术对史传文学、

散文和小说创作的滋养,尤为明显。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

有直接启发。《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

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

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先秦叙事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书其事、褒贬

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

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大的史传文学著作《史记》就吸收

了《左传》、《战国策》的写作技巧,对其中的一些史实略加改动便

加以运用。少数特别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动就直接录入。司马迁、

班固、陈寿、范晔等继承了《左传》开创的既叙述故事,又描写人物

的形象生动的写史传统,他们不仅是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其

作品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作品。《左传》的叙事艺术,如对历史

事件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重视,对历史事件故事化的描写,历史事

件的叙述条理井然而又富于变化等等特点,在后代史传文学中都有充

分体现。《左传》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为后代史家所继承,而《史

记》的奇谲文风,显然与《战国策》的辩丽恣肆有直接的关系。总之,

先秦叙事散文是我国史传文学最初成就,其沾溉于后世,不言而喻。

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

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

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韩愈《进学解》说他“沉浸浓郁,含英

咀华”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传》。宋人把《左传》与《史记》、

韩文、杜诗相提并论,同作为文学范本。情韵丰富的《左传》散文,

也深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所推崇。对《国语》语言艺术的赞誉,历来

甚多。柳宗元尽管曾作《非国语》批评《国语》的某些思想,但在其

“序”中还是认为“其文深闳杰异”,其为文即以《国语》为法。汉

初散文,尚有战国遗风,贾谊,邹阳等西汉前期散文家的作品中,更

是可以明显看出《战国策》文风的余绪。这种影响持续不断,在苏洵、

苏轼等后代作家的散文中,还可以体味到先秦叙事散文的神韵。《战

国策》的文章,对汉赋的产生也起过促进作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

铺张扬厉的风格,都可以看出对《战国策》的借鉴。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

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

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

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

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

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其次,先秦

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

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

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

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

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

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

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第四,

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

启示。这不仅是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

作品,同时,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

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21:4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78448101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巧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巧娘.pdf

标签:巧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