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后感27篇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
最近,赵宝刚导演的青春三部曲的第三部《北京青年》正在热播,偶然间听到它的
片头曲,名字叫《活着》。歌里唱道:“生活啊生活,离不开折磨……这就是生活,
就这么活着吧。我们离不开生活也难免犯错。爱过了错过了伤过了痛过了,也曾失
落过,到最后你还是会爱上这生活……”听到这首歌,激起了我想看看这部电视剧
的冲动。活着,就这么活着。我不禁想问,怎样活着?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就这样涌入脑海。当然,当问题出现在脑海的时候,大脑也会随即寻
找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于是我联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余华的小说《活着》,小说的理
念是活着的本质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充满辛酸血泪的沉重人心的小说。在介绍小说之前,我们不
妨来了解一下作者。余华,当代著名作家,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迁居浙江
海盐,现定居浙江杭州。在其青春成长期间,学习了一回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从
文后先后发表了很多作品,被翻译为多种文字,畅销国内外,对社会的影响颇深,
因此也获得了许很多多的奖项。《活着》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
《活着》叙述了在中国三四十年代时,一位地主少爷福贵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后
在为母求医的路上误打误撞被国民党抓去充当壮丁,最后成为共产党解放军的俘虏。
返回家乡后得知母亲早已去世,可爱的女儿也成了聋哑人,但还好,他的儿子聪明
机灵,活泼可爱。然而,命运很残酷,悲剧逐渐来袭。之后的日子里,他经历了人
世间莫大的痛苦,他的妻子、女儿、儿子都相继离去,从此与他阴阳相隔,只剩下
一头老牛陪伴在他身边。《活着》向人们揭示了人活着的本质,就是为活着本身而
活着。《活着》中主人公福贵承受了人生中的巨大苦难,洒下了无数的泪水,但依
然没有绝望,因为他还活着。活着,就这么活着。没有希望,没有绝望,就这样活
着,直到生命终结。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
一直以为读一本书会要好长时间,哪知道只是自身不愿开始的借口。生活中好多事
情都是这样,常常想着去戒烟,也清楚吸烟的害处,不过是过了一下嘴瘾,便浪费
了钱,便伤了身体,说是愁苦太多,无处释放,在我用了两个小时看完《活着》之
后,感觉都是懦弱的人自找的借口。经常听各个老师说让我们多看看书,而且想到
自身从小便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每当自身要写点东西时就想到去读书吧,词汇实
在是太匮乏,无法用恰当的词汇去表述自身想说的话,每每写作起来便觉得技巧手
法还停留在中学生,所幸五一小假期,在自身的计划表里面加了每天一小时阅读的
安排,也咬牙坚持了下来,刚刚开始时觉得《活着》这本书应该会看一个星期吧,
哪曾想两个小时多一点就看完了。有些明知道有益的事情却一直迟迟未做的还是勇
敢点吧。
开始看书,觉得有点无聊,剧情看不下去,进不了脑子,自然难受。可是今天看书
时,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不觉得难熬。看到有庆死的时候,终于知道了高三同学是
为何也会哽咽落泪,为何向我推荐,看了真的特别难受,喉咙里如哽着石头,咽不
下吐不出,眼泪却一直嘀嗒嘀嗒地打在书上。记着语文老师曾经讲过悲剧就是将一
些美好的事物用各种手段揉碎了给你看,如针扎心。
当然有些情节只有有过相同经历的人才能感触到其中的真情。有庆是穷苦人家的孩
子,却是那的淳朴,日日不辍地喂羊,羊是他的孩子一般,自身无法吃饱却还要赶
在吃饭的空当里在城里与茅草屋间奔波,当所有人的财产都要上交公社后,傻孩子
有庆却还坚持着给那两只羊割草喂食,晚上临走前还得笨拙抱抱他辛辛苦苦养大的
羊,别人想着那羊只为了吃肉,而有庆在得知羊被宰后却还伤心痛苦,一个自身在
跑步赢来糖果后在小石板上分来分去为了给自身那又聋又哑的姐姐虚弱温柔的娘分
出一份,在被他爹嫌他鞋子烂的太快把他大打一顿后,自此便提着鞋子光脚上学,
哪怕是踩在泥上、砾石上、雪上、都把鞋子揣在怀里,捧在手里,哪里是他故意将
鞋子磨烂呢?日日三趟学校家里两头跑,十几里地啊!有庆死在了县里的医院,为
的是给县长那半只脚已经跨入阴曹的女人献血,孩子们争先恐后想过节似的高兴,
好像即将立上一件大功。那瘪头医生将一个运动会上甩大他四五岁的孩子几圈的五
年级学生、一个天天家里学校两头跑就为给他的小羊羔割草的农民的儿子、一个有
糖吃还划拉着给姐姐一份的弟弟生生地抽,看着嘴唇变白脸变青直到脑袋一歪
栽倒在医院的献血室里,活着从未有什么美事,却也自足自乐地蹦跳着奔跑着,死
了却只是一个人脸青着,细胳膊细腿地静静得躺在那个医院尽头不见日光漆黑的小
房子里,一张破损的木板架在半米高的病床上,那里就是他最后的睡着的床。又硬
又冷又短,实在是戳心窝子。
多读书,真的很好、很好。
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就算没有经受过什么苦难,可是相比起来,对于一些底层人民的
心酸还是更加容易落泪。仿佛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自身艰难苦痛的经历,也是从
别人更加悲惨的命运中学会珍惜学会坚强。人尚且活着便有去努力去奋斗的本钱,
打拼过了,尽全力去尝试过了,再不济还是回到农民而已。
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身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3
当我们无法得到上天的特别眷顾而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就在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
什么;当我们面对各种困境而举步维艰的时候,就在想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当
我们最爱的亲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就在想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年少轻
狂的我们毫不吝啬的浪费生命外,也曾试图去了解人为什么而活着,但我们也渐渐
明白这不是课本里用简单的语言就标注出答案的问题。有人讲人活着总有理由:为
了幸福,为了爱情,为了亲情,为了金钱,为了做官,还是为了别人?我一直在探
索,直到读了余华的《活着》,似乎有了一些答案。
余华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
赋予人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一位
真正用内心在写作的学者,用一种近似冷酷的笔调带领我们感悟人生百态,客观、
真实,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活着》这本书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
一贫如洗,父亲被活活气死,穷困中的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却在途中被国,
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并释放了。当福贵再回到家乡,却发现母亲
早已去世,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
降临到福贵身上,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
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身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
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当他在谈到死去的亲人的时候,
“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但徐福贵还活着,他奇迹
般地挺了过来。因为不愿看着老牛在哭,早已不再会哭的福贵买下了它并取名为
“福贵”,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当亲人健在的时候,总认为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各种欲望无法满足,各种困难接踵
而来,各种对人生的不满,殊不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
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我,我会不会有
勇气继续生存下去,但他却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身的生命,因为活着是
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
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
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
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是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
载着什么。”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
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
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
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4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富贵的
荒延、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的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
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生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
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在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身
的角色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岁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青年的我们
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之时,内
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
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楚,但依然要坚忍,顽强。这
应该便是生命的力量罢了。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
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
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无论现实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
无可奉告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
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实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
不在不堪着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放佛已经看到了很多的问号:这样,我们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嗯,就像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
它与天地万物一样毫无意义。
呵呵,我们也许至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
味。
是不是爱过了才会动的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5
生命,一直都在感悟,却依旧悟不出一个因此然来,也始终弄不懂它的真谛。
看了《活着》,综观全文,从故事中的每个情节,一伏一硬、前后呼应似乎都预示
着悲剧的发生。当富贵的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相继一个个去世时,
他还活着!作者将生活记录的如此真实,面对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催人泪下。
就富贵的活着而言,在失去所有至亲,他的活着比死更艰难,活在那时需要更多的
胆量和勇气!也许活着是一种幸福也或许是一种煎熬,但我想不管怎样,生命只有
一次,生命是宝贵的。就应该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也许人生不如意太多,在生命的历程中,人们都畏惧命运的跌落。"跻攀分寸不可
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其实未必。没有火山导致的山体崩溃,就没有别样美丽的高
山湖泊诞生;不经过悬崖断壁的跌落,就没有瀑布的美景出现;没有海底橄榄岩的
断层拉伤,就没有马里亚海沟的深不可测;没有地表地幔的轰然震裂,就没有美丽
的地下河的眩目奔流。
但,人毕竟与自然界不同,人的生命的跌落有它负荷的极限。人与自然的生生之理
有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站在人生的断裂层,与我们处于命运的跌
落点时,我们需要的是直面人生的勇气,要勇于面对现实。既然已经发生并且是不
可挽回的,那就随它发生吧!要每一个人都做到处变不惊,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
那是很困难的。但它崩了,你有什么办法?你要学会乐观。在残酷的跌落面前,肯
定没办法乐得起来,但恐惧,惊惶,懊悔,无望都无济于事,这些只能把你在这沉
沦中扼杀,令你窒息。你必须冷静的看到,命途的跌落,肯定会造成命途的改变,
原来的路不可以走了,那并不等于无路可走,就是无路可走也要走。
生命历程中有痛苦悲伤,也有忧思凄凉。但只要你把它看透,在那些灾难、不幸、
挫折、失败的幕纱背后,黎明女神的手指也许正在把它们拨拢,在愁云惨雾中渐渐
显示出玫瑰色的希望。生命的每一天都是这个样子,每一天都因我们之爱而愉悦欢
乐,也因为不可得而痛苦忧伤。但只要肯抬头,肯放手,每一天便有太阳升起在你
的领地,生活的天空则永远是晴朗。
有时候在思索为了生活和感受人需要流泪吗?把泪流在为别人的痛苦中,把泪流在
同情的衣襟上,把泪流在"无言独上西楼"的子夜,把泪流在万里鱼雁的信笺上,把
泪流在梁祝的琴弦上,把泪流在值得你流的地方。泪水终归也是水,不过却是流泻
着种种心中装不下的情感之水,而泪水同样是一种获得平衡的需要。
人生也许如此,那些善良、忠诚、美丽的生命也往往恍如流星落花,逝虹去霞。人
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面对挫折能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种
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彻悟人生的大度。生命诚然渺小,人生就这样浮浮沉沉,把握
好现在不要遗憾。找准努力方向,即使大海茫无边际,不管暴风雨有多么吓人,对
自身说向前进吧。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6
平凡、琐碎的生活重复地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激情
被淡薄,过往云烟的经历和磨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点点的木讷。真的,好久没有被
感动过了。自从无意间读了余华的小说《活着》,读完之后呆呆地望着前面,其实
眼前什么也看不进去,思潮在盘旋、在扑打,自身被一个猛浪打到海底,窒息是全
部的感受,说不出的凄楚。活着?活着是什么?
小说以简洁诙谐的开场把我吸引进来,随着故事的深入使我心潮起伏欲罢不能。时
时会想到,人生怎么会有如此艰难苦涩?我的心真的在颤抖,我明白一个人的生命
在天地之间是多么的卑微。
输光了家产,使父亲含怨而死的富贵站在清冷的街头,落寞地嚎啕大哭。他妻子家
珍被其父接回家,临去时那幽怨的一眼,包含了太多的辛酸。看着一个人由活得潇
洒到活得可悲。后来当苦难和病痛夺走了他的母亲、妻子、儿女、女婿及年幼外甥
的生命。想象不出,一个人的一生如何来承受如此多的苦难和打击。温情的时光是
那的短暂,而活着的含义愈来愈清晰,苦难才是人生的真相,忍受它,直到终结。
活着不但仅是呼吸,活着便是一切!人活到老时需承受丧亲之痛,这是何等的备受
折磨,福贵没能向他的名字一样有福有贵,在现实的蹂躏中,福贵坚强的走过来了,
最让人感动的是,主人公在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难之后,仍能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
心。真的太不容易了。
人是那脆弱,又是那坚韧。当这两样突然一起放到面前,真是有点受不了!什么是
真实的生活?如何看待生活?生活就是如此,给予我们太多的问号和无奈,象福贵那
样经历了很多而仍然顽强地生存下去,他那时对生存其实并无明确的认识,只是以
一种动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续了生命。但他在暮年却能以一种洞察人生的乐观来
对侍生命,这一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的启迪。生命能承受的重量到底是
多少?生命的存在与消逝怎会如此简单、轻易?如雨、如风,过了却不留下任何痕迹。
我们多数人也活着,但仅仅“活着”,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昨天曾将梦想抓在手
心,今天却无奈地任它随风而逝。流走的不只是光阴,还有我们内心深处当初的执
着与渴求。没有特别的理由,我们就不再努争取取,就淡然地活着。还不断地抱怨
生活中的不如意。
当看完这篇《活着》时,心终于豁然开朗!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富贵比起来不
知道好了多少倍,可仍然不满足,仍然在抱怨世界对我们不公平,其实自身受再多
的苦和书中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活着就是福了,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珍惜现在
拥有的一切!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7
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活
着》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
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
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
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
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
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
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
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
了……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身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
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
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
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身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
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
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
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些人觉得自身的命不好,自身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对自身前途不怀有任何希
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
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
万斤的重量,然后,教给我们:如何让这根发丝不断裂。
我也是想过死的,而且不止一次。
咳,自杀,如今看来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
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会那想:“哎呀,反正人总归要死的,无非是迟
早的事,我这么失败,死了算了!”就那想着,有时,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有时,
它也会在脑中盘旋好几日。然后,看着周围世界不再那灰暗,也就不想了。
我并没有像书评中说的那样“流着眼泪读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书的同时,也明白
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福贵,这样一个坚毅的人,在经历了
人生几乎是所有的劫难之后,终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个人,
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记得曾经看见过朱德庸的一组漫画:上学的时候,老师考
验你的智力;上班的时候,老板考验你的毅力……当你老了,你以为一切考验都结
束了,但你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考验你的记忆。
那福贵呢,他还会去回忆那一段太过于残忍和不堪的过去吗?我想,他会的吧。
因为,他已经把这整一个人生,看成过眼云烟。
他与他的那一头取名为“福贵”的牛一起,度过人生最后一段平静的生活。
我要好好地活着,因为,所有的挫折,与生命站在一起,又都能算得上什么呢?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8
如果我们有更多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但我们只能沿着这条狭窄
的小道,麻木地走过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
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因此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
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圣经》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软弱的,人的体内人的成分使人易怒,冲动,
不能自制。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人的软弱,使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无力支撑自身走向
新生,使自身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身明知善恶却无胆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
的旷野独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无声地攀爬,在无桥无船甚至无人的野
渡泅过冰冷的河面,充分显示自身的勇气与智慧,那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的日子会
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
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身忙于
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
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
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
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
活着……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
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
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
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
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
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
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
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
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
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
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
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
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
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
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
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
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
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
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
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
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
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9
《活着》讲述的是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中富贵
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
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
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
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
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这一切,又一次引起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
就是一种胜利。但似乎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但仅是人在苦难中坚强地活着。
我们可以说,福贵老人是乐观、达观的,他对生活充满着一丝可怜的希望,他对苦
难命运平静的接受,甚至是忍受,但这也悲哀显示他精神上的逆来顺受。他已经被
苦难压平了,他的活着几乎失去了活着的价值。但这也使他看淡了苦难,学会同情
的眼光看世界,这是一种活着的态度。才会出现最后的福贵花了很多钱却买了一只
老牛回来,到风烛残年之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还会和作者平静的讲述自
身的一生。
不久前发生的5·12四川大地震,无情地袭击了一个古老而又顽强的国度——中国,
在这一瞬间,四川人民曾经栖息的地方成了一片废墟;也就在这一瞬间,多少个鲜
活的生命悄然而逝,一个个生命奇迹的创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一个个英雄故事
的演绎又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然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
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
就跑去结束自身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身的命不好,自身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对自身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
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也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
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当解放军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埋的群众时,其他地方却又有人自杀了,如此
大的反差有说明了什么?
有一位哲人说:“生命就是今天,虽然不能预测明天,但你可以精彩。”是的,生命
就是今天,只有把握住今天,生命才能精彩。然而,如此浅显的道理也许只有到了
生命的界点才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假如让地震中逝去的生命再来一次,相信他们会
创造出生命更多的颜色。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还拥
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生命。
《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它让我们懂得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
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
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
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无论生活多么悲惨,人都要坚韧地活着。只要活着,就
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是胜利。
活着,为自身,为爱你和你爱的人。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0
读这本书前,就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其实,我也只是需要一个悲伤的理由。
但,读到有庆死的时候,我真的很伤心。难以置信那个纯真的善良的少年,每天不
辞幸劳的赤脚在学校和家之间飞奔,只为给两只羊喂草,自身吃不饱却从不忘记给
羊儿喂草,他居然因为救人献血,活活被抽血过度而死!无知又善良的孩子,怎么
不让人心疼?再也看不到那在乡间飞奔的身影,怎么不让人揪心?中年丧子怎么能
不痛?!可是还是要活着呀!主人公富贵就这样一个个送走了所有他爱的人,夕阳
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富贵和同样苍老的一头叫做富贵的牛,相依为命,渐行渐远。
就这样,薄薄的一本书写完了名叫富贵的一生,就这样,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啊~原来人生本就有诸多不容易的事,比起那个时代,生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是该感
恩了。一个人的一生中,本就有很多起起落落,而每个人的人生中,本就有命数的
差别。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其实用不着去羡慕别人,那些在你眼里成功的人,背后
付出的血泪是难以想象的。
刚刚踏入社会的我,对于社会,人性,人生,真的是所知甚少。找工作中各种揪心,
伤痛,迷惘。我害怕自身的一生会一事无成,害怕这个社会连一次机会都不肯给我,
我也怀疑过,本科生真的就那一无是处吗?我甚至都想要放弃,因为当初的踌躇满
志已经消磨殆尽了,我看不到希望了,因为我还是觉得自身不该是一无是处的。
可是,我的人生其实才刚刚开始啊!只要努力还是有可能改变的吧!富贵年轻的时
候挥霍,虽然以后也艰辛,但至少充实,那样接二连三的打击,他还是活着。史铁
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啊~时候到了自然会发生。为什么要去考虑
那些呢?为什么一点点挫折就想放弃了呢?现在是迷惘,是忧虑,最难过的是空虚,
是没能替父母分担让父母失望,是当初的自信只换来如今的失落,是怨恨太过学生
气的自身处事太不圆滑……
我不知道,自身能不能很快改变这近况,我只是想活着就要不停努力,努力就会有
希望的吧,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呀!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1
书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开始,我
就被一本本童话书充斥得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白
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丑小鸭、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话那些中幸福快
乐的结局使我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促使着我从书中汲
取更多的知识,而我一直也没有停下读书的脚步。
这个暑假我读了余华的《活着》,感触颇深,在书中,福贵的生活蜂拥而来的真实
都在诉说着丑恶与阴险,在大时代背景的社会变革下,福贵和他的家庭遭受了很多
磨难,最后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福贵的生活是悲惨的,他见证
着每一个亲人的死去,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夺走了福贵所有的依靠,但福贵仍
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坚持着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而活着……
“活着”这个词语在我心中充满了力量,人是为活着而活着,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经
历着无数的故事,不论不是好的坏的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
责任,我们既然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把生命变
成最好的模样。我清醒的知道,活着本身就很艰难,但我们必须艰难的活着,正是
因为艰难,活着才更有深刻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
的事。《活着》中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更加映衬了活着的意义。故事结
尾只有一头老牛陪伴的福贵是一位英雄,活着的意志在他的身上熠熠闪光,坚定的
信念象征着他不屈的灵魂。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长,每当翻开书卷,总会
有一种绵软的情感萦绕在心头,思绪万千,卷卷都积满深情,行云流水的语句,真
挚动人的情感,像花瓣绽放到春阳中,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
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读一本好书,与书为友,潜移默化,见证着崇高灵魂的再
现,顷刻唤醒心灵,豁然开朗,仿佛有光在前方指引。再次拿起这本《活着》,书
页间仿佛仍存留着我指尖的温度,我闭上眼睛,黑暗中的我正飞向那片明亮的书
海……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2
《活着》这本书的作者余华,说实在话,因为读书少的原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
个作者。说来惭愧,小学和初中总会有各种理由推辞,使得读书经历不多,但对于
读书,我还是很向往的。《活着》这本书我已经全部看完,之前也曾针对这本书写
过几篇类似读后感之类的篇幅。因为语文老师的介绍,我接触了这本书,也是第一
次对一本书分析得如此透彻,花费几张纸的笔墨去介绍。
书已经读完一个月多了,再回想其其中的情节,更多了一些奇特的感觉。今天,就
让我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式来总结一下这本书——《活着》。首先,最令人印象
深刻的还是主人公福贵,在我的眼中,从书中我见证了他的一生,从他的玩世不恭
到后来的勤恳努力,一生的坎坷让这位老人饱经沧桑,却又怀着对过去的回忆,情
感坚持地过着自身剩下的余生,我感受到他的坚强和他对逝去亲人深深的感情,令
人动容。而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妻子家珍,当福贵家境败落,一无所
有的时候,家珍从远处踏着坚定的步伐回到茅草屋中时,心中不免为之动容,一个
如此放荡不羁的男人却仍让他不离不弃,她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令我深深牢记。
说到这里,便想到了可怜的风霞,从童年时的衣食无忧,再到少年时的失聪变哑,
再到后来被父母狠心送人,风霞的一生充满了变数,但一切的一切没有改变她的本
心一那份对父母的爱和责任,她担起来很多不属于她的责任,而终于找到自身的归
宿时的那种喜悦让我看到了她那份渴望爱情的少女心,只是结局太令人感伤,为何
总会是这样的结局,这令我不得不深深陷入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当时的底
层社会并没有真正获得自由、平等,当时社会昏暗到令人难过,还有那可爱的小有
庆,脑海中总会浮现他与小羊亲昵的嬉戏,却因一场医疗事故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很多同学都在读到这里的时候留下了眼泪。
读完《活着》对生活进行全新的思考,让我们的正确对待自身的人生,实现价值,
好好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3
余华在《活着》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
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
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是啊,福贵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正如王安忆认为的: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而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便是这样一位世人。福贵在感叹着祖上的两百多亩地到他手
上竟折腾光了;感叹着战火纷飞、子弹无形的日子已消失;感叹着原本不该死去的
亲人终究都死去了;感叹着他最后竟跟老牛一起存活下来……这一切的厄运一个个
地将他逐进了伤心绝望的深渊,但接连的灾难并没有把福贵打倒,他活着,与一头
名叫福贵的牛好好地活着。
是啊,活着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余华用一
种平淡而又自然的笔触将福贵的一生经历娓娓道来,这样的平淡与自然更能凸显出
生活于福贵而言是残酷与无可奈何,但同时也是一种活着的态度,真正体现生命的
张力与无限可能。也正如作者余华所说的:“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
了活着之外的的任何事物而活。”福贵有很多个离开这个人世的理由,但他却仍然
从容淡定地活着。
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福贵在活着,其实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但让人感到难受而
不禁泪下。在我的认知中眼泪是痛苦或喜悦的宣泄,而《活着》却是寓于这种宣泄
后的沉思,上升到生命意识的高度。从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生命在苦难与幸福之前
与之后,永远都是饱含着对希望、幸福、美好的追求;福贵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
平凡,在他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找到自身的影子,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面对苦
难所展现的坚忍和抗争正是常人所不能及,我为他的不幸与坚忍而感动。纵使泪水
照耀不了前进的道路,但我们可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也是一
种哭过后的坚强和泪水洗涤过的幸福。作家余华正是以犀利的笔调将人类的苦难赤
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不得不有所“畏惧”,同时也真正地感受到命运的残
酷和生命的脆弱。
活着,便是以最简单、最平凡的方式,去展示生命中最顽强、最动人的精神力量。
用作者自身的话来说“活着就要忍耐,面对所有逆境苦难,包含最残酷的,每个人
都应该尝试着去克服它、度过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因此让我们忍受此时的苦难,享受此时的幸福,因为我们正活着!活着已经是一种
难求的幸福,而能快乐地活着,那便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不管生命赋予了我们怎
样的一种责任,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力、尽量、尽心、尽意地完成它。走进余华,读
完《活着》,我收获了对人生的另一种深层感悟。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4
合上《活着》这本书,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徐富贵的人生可谓坎坷,从走路都自
带钱串声的阔少爷变为租赁土地对人低声下气的佃户,从锦衣玉食变成了破衣烂衫,
吃糠咽菜,但这只是富贵悲剧生活的开始,父亲因为富贵赌博输光全部家产而气郁
而死,母亲因富贵在抓药途中被抓去充军最终病死,儿子为校长献血时被抽血抽到
停止了心跳,女儿又在生孩子时大出血而死,留下苦命的外孙苦根与女婿相依为命,
接着妻子家珍撒手人寰,女婿又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夹死,最后自身唯一的亲人苦根
也被半锅豆子夺去了生命。
这是何等的苦难啊,而顽强的富贵最终战胜了它们,他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最终
却安详地活出了自身的风采。无论生活怎样残酷,饱经苦难的富贵依然保持活着的
意志,他依然对明天充满希望,坚持顽强地活着。即便是在人生暮年,失去了所有
的亲人之后,富贵买了一头和自身一样年迈的老牛,并为之取名富贵,他们孤单相
伴,一起在黄昏的村头交流、劳作,历尽人生苦难的富贵却留给了世人一片祥和、
宁静。
回想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因达不到自身理想的体重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又有多
少人因工作不顺而怨声载道。我们会因父母对我们生活的横加干涉而愤愤不平,甚
至横眉冷对,我们会有领导额外强加的工作而心中不满。我们会因孩子没有考出自
身理想中的成绩而劝解甚至指责,为了让孩子能全面发展而费尽心思地培养孩子各
方面的兴趣。我们甚至会抱怨社会发展太快,导致我们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前
脚刚刚迈入,后脚已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我们抱怨,我们埋怨,我们愤世嫉俗,
我们甚至借助平台大声疾呼,指责社会的不公,人情的淡漠。可是,这些与富贵的
经历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不堪入耳”的,我们如果为这些事情而苦恼,似乎是
太过于矫情了。即便是新闻中通报到的跳楼,寻死事件,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与富贵
的相比,似乎也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生活艰辛,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无论怎样的苦难,都不能成为我们放
弃生命的理由。因为,唯有活着,才有希望。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5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
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主角福贵是
一个出生在地主家庭的败家子,嗜赌成性,最终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后被俘虏,
历经波折,最终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后,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
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
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
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
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
不料却被半斤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亲人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
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就这么用一个老人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自身悲惨的一生,没有华丽的辞藻,
没有过多的修饰。越是这样,越能让我在读的过程中潸然泪下,越能引起灵魂的震
撼。看完之后,觉得心情是沉重的,悲伤的,一直被作者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
笼罩着。但,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并没有呼天抢地,一蹶
不振。虽然命运如此,福贵却仍能坚强乐观的活着,这是怎样一种境界。福贵虽然
生活贫苦,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他依然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并没有抱怨什么,
也从来没放弃过希望。“活着”,这两个字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
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
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需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生
活中或许会遇到苦难,遇到艰难,但,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想想福贵的坚强和豁
达,就会觉得其实不算什么。很多人在人生中困惑,或许是因为他们把人生复杂化
了。其实,活着,是最简单化的人生,它没有功名利禄也没有喧嚣浮华。而我们,
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就像作者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
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6
放暑假前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最近天太热,刚好在家啃书,利用了三天时间
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请原谅我在书中划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句子。
趁现在有空闲时间,来写写自身的一点感想。六十年动荡造就了福贵悲惨的一生,
一次次遭受厄运的打击,令人无法喘息,而他却一次次选择坚强的活着。第一次厄
运是他儿子有庆的死,一个五年级学生,多么鲜活的生命,却在一次义务献血时,
出现医疗事故而死亡。
第二次厄运是他女儿凤霞的死,凤霞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却因为一次高烧变成
了聋哑人,她的人生在遇到偏头二喜后有了转机,她得到了二喜的宠爱,生孩子之
前的那段时光她是幸福的,可幸福的时光太短暂了,最终她的生命在生孩子时由于
大出血嘎然而止。
可是厄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紧接着是身患软骨症一直卧床不起的妻子家珍去世,
这时这个家只剩下福贵,二喜,还有年幼的外孙苦根(因他一出生就没有了妈,爸
爸又是个孤儿,他的命很苦,因此而得名)。总以为厄运不会再找上门来,可接踵
而至的又是亲人的离去,二喜在一次外出搬运时被水泥板砸中而身亡。原本圆满的
家庭却只剩福贵和苦根祖孙俩孤苦相依。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简单,而简单便也是
一种幸福,但好景不长……
那一年,苦根他才七岁,因为孩子生病了,福贵心疼他,于是鲜少地给孩子煮了一
大盆豆子,结果孩子由于过度食用而撑死了,“是我,我害死了苦根,我是老湖
涂。”他守着老月独自忏悔。从此,他便自身活着,也只能自身活着,在“福贵”这
只老牛的陪伴下孤独的活着。
到此故事也就讲完了,真不知道福贵凭啥勇气活到最后?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
而降,福贵守着时光如住常般活着,然后无惧地老去,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
幸运,活着就是生命的体验,迹是最大的勇气!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7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悲惨得让人的心一痛再痛,你不自觉地就会想:人为什么活
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快乐?为追求?还是为什么?
年少时总为月缺花残而伤感,也不时追问:人为什么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
阅历的加深,繁琐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让我习惯,也似乎让我麻木了,从此也不再
思考这个问题。当读到余华的《活着》时,这个问题又现脑海,突然顿悟,人活着,
只为活着,仅此而已。
主人公经历了一生的灾难,所有的亲人离他而去,他所拥有的也只有活着了。他一
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面对春
生,这个昔日患难与共的朋友,今日间接害死自身儿子的仇人,他选择了埋葬仇恨,
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活着。
和福贵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岂止用“幸福”二字来描绘,但生活有时总不能一帆风
顺,也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想想福贵,他经
历了无尽的灾难却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自惭形秽,觉得自身与福贵的
差距,或许我们无法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对福贵人生经历的观察
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不要再问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因为活着。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
着就好。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8
很喜欢余华的《活着》,人们经常会以第三人称视角审视小人物的情感、在悲悯同
情下的自我陶醉也会常自诩成为优雅的共情,这些情感是不真实的,掺杂目的性的,
这是一种底层表达。人们冠以对作家的内心活动加以最高恶意的揣测,深信不疑他
们的阴暗和愤懑,这种俯瞰有些过于着重建立在生存仇恨上,显然会产生极大的理
解偏差。然而书中描绘的却是眼泪的宽广和丰富以及绝望的不存在。
这本书某种程度上帮助我切换视角思考文学,我将如何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能否
找到一种温和的途径,正如自序中写到的那样“我们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
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饱含纯粹、一尘不染。
书中从两个大的维度剥离出中心人物的故事线,一个是自食其果,一个是苦中隐忍。
主人公富贵生来身份显赫,比起时代下的芸芸众生他生而为人的确幸运,为人却终
日游手好闲、嗜赌成性,这种个性和命运的反差在作品表现上有助于激化情节矛盾,
尤其是赌输家产、逼死父亲、妻离子散等发生一连串因果报应后,富贵体会到的切
肤之痛,解构了人物成功重获新生,也就是这时富贵才彻底学会摒弃了自作悲剧的
命运,开始正式经历悲剧。不由感叹,人性本身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例如只有
失去才配叫拥有、例如不痛到身上痛不是痛。
或是机缘巧合赌输宅子自保小命、也是天意人为痛失爱女,到小说末尾风烛残年的
老人只剩一头水牛与他孤苦相伴,富贵身上经历了太多悲剧,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过
生活,尽管生活一开始就不怀好意地蒙住他的双眼,用苦难当作止痛剂虚伪假惺
“回报”潦草搪塞,妄图驯服得到来自心底敬畏的顺从,一切都无法击垮一位改过自
新、认真生活的人,这也是作者传递坚毅的活下去的中心价值。
身为鼎胜人的我们,在经历了疫情后的市场低迷,经济环境如同洪水猛兽席卷众多
企业,但我们仍然屹立行业翘楚,鼎胜精神核心的不屈挠、不服输鼓舞着每一个人,
我们像直挂云帆的巨舶,渡过浩荡沧海,迎着曙光在全球开疆拓土、永葆热忱经营
属于我们的瑰丽大陆!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19
人们总会去崇尚那些优秀的作家或者伟人,但对于我而言,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
和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对话。或许我不曾了解过他,但他用带着墨香的文字告诉我
他的经历,和他的故事。
我们都不曾经历过,那个人命贱如草的年代,而余华的一本《活着》,却打开了我
无尽的思绪。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
不走。”余华在活着中写到这句话。我不懂余华,更无法理解那个年代中所发生的
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庆的死。那个充满阳光,热爱跑步的他;那个笑起来有
酒窝,懂事的他;那个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在医院里活活被吸血吸死的他。有
庆在抽血时,哆哆嗦嗦地告诉医生“我头晕。”而医生轻描淡写的态度和对有庆生命
的轻视却越发让我觉得心寒。他因抽血过多而直接去世,他甚至不知道自身为何会
离开这个世界,他甚至不知道,他的生命早已被人忘却而不再想起。而在福贵来到
医院后,因县长是他的老战友,他并没有追究自身儿子的死。这也是令我十分纠结
之处,我不懂为何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流逝,不懂为什么那时的社会穷人命贱如
蝼蚁。
生活对福贵是残忍的。生活慢慢夺走了福贵所爱的人的生命。他的母亲,他的父亲,
他的儿子,他的女儿,他的妻子……最后只剩这位老人和一头老黄牛。余华说: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我想这才是活着真正的名字。死去,才是
活着真正的名字。
亲人们一次次的离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他身边流逝着。他不知道自身该去哪,
要干什么,生活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一次次夺走了他的希望。读书笔记。就像福贵
的外孙——苦根。外孙苦根跟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
上。福贵心疼苦根没吃过饱饭,便给他煮豆子吃,但苦根却因为吃豆子撑死了。生
活摧毁了福贵,也令他失去了所有。
生死无常,没人会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人们来不及挽留,也来不及去珍惜。读
过余华的《活着》后,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或许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福
贵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而对于心灵的极大震撼,也只能由自身来慢慢平复。作为一
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
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
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在坚强的活着,尽管他失去的越来越多,尽管他最后
一无所有,但至少他活着。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我想是的。我们无法忍受那个时期的黑暗,无法忍受在
权贵面前生命的渺小。但无论怎样,都要坚强的活着。
你可千万别犯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0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
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
找。
——三毛
午后的田野中,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
里面镶满了泥土,被岁月风的枯干的皮肤,因后背的弓起,在胸前皱起一道道
的沟壑,俨然一棵饱经沧桑的老树。
一颗种子,在时间的孕育中,悄然诞生。于是,他在彷徨中,随风漂泊,然后,在
这厚重的土地上落脚,生根,发芽。他的一生,活着,就好像是惯性,他为了活着
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即使,他只是泛泛之辈。
命运,将他的最幸福和最痛苦,都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中。命运,让他一生逃不开
“孽子”的罪责,曾经的浪荡不羁,年少轻狂,一夜之间,他输光了万贯家产,气死
了父亲。命运,也让他在艰苦的劳动中深深忏悔,重新成长。
命运,让他在战火的洗礼中,在饥寒交迫中,在咬紧的牙关里,感受到了生命的可
贵,学会了对生命的坚持与执着。命运,也让他在战火纷飞中绝处逢生,奇迹般地
回到了家人身边。
命运,让灾难与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让他的至亲至爱,一个个记忆中鲜活的生命,
相继在他毫无防备中离开,徒留悲凉黄昏中,坟冢前,一双颤抖着的双手,和一双
空洞的眼眸。命运,也赋予了他一种沉重的责任,让他在失去至亲的巨大悲痛中,
放弃了随之而去的解脱,而选择了留在这个悲伤的世界,去照顾健在的亲人,去尽
自身活着的责任。
命运,也恩赐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来一个贤惠能干的好妻子,无
怨无悔,倾尽一世温柔,陪他终老一生,以至于,他可以在她最后的日子里,背着
她,在落日余晖的田野中,静静地走着,怀旧地诉说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
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命运,让他在苦难中学会了忍耐,以至于他可以随时从容应对,并倾尽全力让自身
以及身边的家人好好地活下来。命运,也让他超脱自身的苦难,用自身朴素的善良
的心,来对别的生命给予同情,以至于他救下了要被宰割的老牛,来陪自身安度余
生……
如今,当这一切不堪,一切苦难,一切幸福,一切荡气回肠的记忆都随着远方的残
阳归于平静的时候,那棵老树依然静静地挺立在那里,不曾弯曲。
他是那样平静,淡然地讲述他的过去,没有哭泣,亦没有逃避。可能是那些陈旧的
记忆,已被时间风干,成一枚深红的朱砂痣,凝在心口,揭开衣衫时,只闻到一丝
淡淡的暖香,而不见那彻骨的疼痛。但,那些过往,他讲得是那细致,每一个笑容,
每一滴眼泪,他都记忆犹新。从他浑浊的双眸中,似乎能感受到,他的精神曾在命
运的转轮中颠沛流离,几乎支离破碎,但他的灵魂却挣扎着,不曾放弃。
在苦难中忍耐,在忍耐中坚强,在坚强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
新的苦难。朝朝暮暮,不断轮回。我想,这便是活着吧。
在老人和老牛远去的背影中,我感到,他,就是那棵诠释了生命的树,站成了永恒,
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
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1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读完时,屋外已是华灯初上了,不记
得当时是怎样一种复杂的心情。不太喜欢悲剧,每每读完都让人唏嘘不已,久久不
能从那种心境中恢复过来。而今,再次读余华的活着,我却多了几分感动与思考。
文章作者是以第一人的笔触在记述的,仿佛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在向我诉说着他的坎
坷波折的一生,没有抱怨,也没有悔恨,而是一种平淡的诉说,很平淡。就像一位
哲人一样,洞察了生活,超脱地看待着这世界。
福贵年轻时本是一个地主家少爷,娶得一位米行千金为妻,家境算是殷实,但却游
手好闲,做过很多荒唐事,最后因赌博而败光了家业,沦落为一介贫农,一家人住
进了茅草房,然而这只是悲剧的开始。父亲因为他的败家而活活气死,母亲也因此
病倒了,为去请大夫给母亲看病在街上又被人拉去当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回来
的福贵,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虽然此时的福贵已经体会到活着的好,想要开始
过稳当的日子,但这时女儿凤霞因病而变成了哑巴,妻子身体也因病而每况日下,
生活仍然很艰难。然后就是亲人的相继离去,首先是她的儿子有庆,因热心去献血
被他人贪婪的抽,然后是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最后是外甥苦根。
面对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我不知道在埋葬他们时福贵内心该是多么的沉
痛......始终觉得文章作者是有点残忍的,在描写生离死别时是那轻描淡写,也几乎
不给人活下去的希望。本以为从战场回来的福贵会从此走向安稳的生活,妻子贤惠,
儿女懂事。可是儿子有庆却因那样的意外而死亡,家珍也因为悲痛不久就离开人世
了,使人心情刚起又落。女儿凤霞嫁了一个好女婿,好日子没过几年,因为生苦根
难产而死了,心情稍转晴又来一场灾难,情绪不免又一次起伏。然后女婿二喜在工
地做事被掉下来的东西砸死了。虽然女儿女婿不在了,但想着至少还有外甥这个希
望吧,但谁又料想,可怜的孩子在长到几岁的时候因贪吃豆子而撑死了。最后的最
后,所有活着的希望都被掐灭了,只剩下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与他相伴......
纵观主人公的一生,如果非要评价他的命运的话,我觉得他既可怜又幸运。可怜在
他身边的亲人最后一个个都离他而去,他年轻时的荒唐债,都在之后的生活中得到
惩罚,要知道其实活着的人是比死去的人要承受更多的;幸运在他生命中不管怎样
都关于心爱着他的人,在他年轻犯错时,有他的母亲袒护着他,无私的爱着她,有
家珍不离不弃的包容着她,即使在他沦为贫民,家珍还是对他不离不弃。
文中最吸引我的人是妻子家珍,她是一个隐忍贤惠的女人。在福贵年轻时出去鬼混
的时候,仍能包容他,小心的提醒他;在他沦落后,即使被自身父亲接回去过大小
姐舒坦的日子,她还是拒绝了,她回到福贵身边,还偷偷带回来一袋米。她说:
“即使再苦,一家人也要在一起。”在福贵被拉去打仗那几年,他辛苦操持着这个家,
照顾孩子和生病的母亲,等到富贵回来;在她患了软骨病不能干重活的时候,仍想
着要下地做事为多赚工分;即使在临死前还在想着要多纳几双鞋底,好让家人过冬。
家珍的命运也是可悲的,他的世界里就只有那种封建女性的三从四德、坚韧和隐忍,
她没有自身想要的东西。家珍代表的是很多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虽然一生过
得很苦却最终也获得富贵的爱。虽然他的那种隐忍我不是很赞同,但却因她有这种
坚贞而感到钦佩。
福贵的一生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在艰辛的生命历程中,福贵没有流露出丝毫胆
怯和放弃,而是在不断挖掘着活着的乐趣,他买下将死的不中用的老牛,孩童般的
和老牛开着玩笑,用粗哑的嗓音放声唱着歌谣,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怨天尤人,他坚
信着活着总是好的,活着就有希望!他那种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无论面对多么沉
重的打击都活下去的勇气就是生命的真谛吧。是的,生活有时候是很无奈的,甚至
是很现实、很残忍的,但关键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这些
我们无法左右,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无法预测的突发灾难,但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
是活着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
苦都算不了什么,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懂得
成长,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就像文中的福贵一样!
经常有报道说某某重点大学学生跳楼自杀,某某学校一对情侣因分手闹得不快而闹
得两相俱焚。现在的我们,也许没有品尝到生活的辛酸与苦辣,不懂得其中的艰难
与无奈,一遇到点挫折就承受不住,因此会出现很多孩子的轻生现象。和福贵比起
来,他们的遭遇真的不算什么,只是在某一时刻他们把自身内心的痛苦放大了,认
为已经经历着人生最大的灾难,其事实却非如此。我们没有福贵的那般超脱,还没
能做到只为活着而活,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其他事物,但我们要去追求这活着的真
谛。
我们要为活着而活,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2
年轻时,失去了家产,气死了老爹,丢了老婆与儿子;醒悟改过,等回了老婆与儿
子,全家团圆,自身却被抓了壮丁,在生死线上徘徊;从生死线上幸存下来,回到
了家人的身边,却发现娘去了,女儿聋了哑了;守着剩下的家人勤勤恳恳的过日子,
供儿子读书,以求出息。好不容易安生地过了几年日子,恶神再次找上了他家,媳
妇病了,治不好;儿子去了,被人抽血活活抽死了,要了他儿子命的人竟然是曾一
起在生死线上徘徊的春生,他不能大喊大叫,只能生生忍下这口伤痛;儿子去了,
以为老婆也会跟着去了,老婆却在不知不觉中好转起来,又聋又哑的女儿终于找得
一个好归宿,日子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天不眷顾,不久,女儿生产后大出血,
留下儿子与丈夫去了,老婆病恹恹的身体不久也追随女儿而去。一家人留下老、中、
小三个男人活着,等外孙长到三四岁,女婿在工地丧了命,留下老、小两个男人活
着。老的领着小的继续活着,小的好不容易长到七岁,慢慢懂事了,却又一命呜呼,
原因是豆子吃多了,撑死了(在现代看来一个好笑的理由,看书看到这一段时,只
能噗噗的掉眼泪)。从少到老,一路走来,家人都去了,独独剩下他一个人活着。
——看完这个人的一生,或许已有人唏嘘不已,多悲惨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活
着》中的福贵,这就是《活着》中福贵的一生,我不能说悲惨,因为在书中我读不
到这样的感受,我只能说福贵的一生不平坦。
余华在日文版自序中有如下一段文字:一些意大利的中学生向我明确提出了一个十
分有益的问题:“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
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在中国,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
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身经历的感受,而幸存
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他是在讲述
自身故事。······福贵的讲述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身的感受,因此他讲述
的是生活。”
如同作者所说的一样,福贵只是在以一种平淡的语气讲述自身的一生,以朴实的语
言在讲述真实生命的伤痛与高兴,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凄凄切切,没有自怜,有的
是坦然的接受生命的一切,然后生活。虽然接受不是那容易,伤痛,流泪,最后顶
着这些伤痛、擦掉眼泪,继续活着。就像作者在韩文版自序中写的那样:“活着在
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
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
平庸······《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
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
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是我又哭又笑的读完的,为着凤霞的送走,二喜的憨实,凤霞的幸福,有
庆与福贵的相处,有庆的死亡,二喜的板车,苦根的小大人,苦根的懂事·····书里
总是那多让人感动落泪的地方。读完之后,想起福贵的一家、福贵的一生,仍然泪
不能禁,不是同情,不是可怜,而是感动,感动于生命的柔韧度。对于生命,福贵
是如此纯粹,活着!不说可怜、不说悲惨,那是源自他人的想法,对于福贵来说,
他所经历的这些便是生命,这就是生命所在的一种状态,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尽自身
可能地生活。生命不美好也能绽放出美丽之花。
《活着》想要表达的东西,余华在他的几个版本的自序中以阐述的很清楚,我们需
要做的就是去读、去感受、去静静体会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感动,带给我们生命的震
撼。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3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着,那点点的冷光,诉说着黑夜:“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
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
召唤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战胜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坚持。
《活着》其实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说
更好的活着。
《活着》却又很复杂,它将人们放置在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里,将“活着”最宝贵
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们面前:以回忆的姿态,去深刻地体会“活着”,艰辛,本
然,宁静。就如林荫下的福贵,牵着老牛,念叨着亡故妻儿的名字,依旧充满感情,
仿佛他们从不曾远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波折。当所有的亲人都先他而去,亲情的美好被死亡
无情的撕碎,他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坚毅与执著活着,没有被厄运打垮,扼住了生存
的咽喉。
读过《活着》,看到福贵的亲人一个个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别离剜割着福贵的心,
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由纨绔子弟变成了有坚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发了我
对生命的思考,对活着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决不是无目的地延续生命,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将活着演绎为生命
的升华,去战胜一切失败,痛苦,永不放弃希望。
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一个人在经历过生死困境,认识到生命的不易,当活着成为一种信念,而非只是
想着自身的功名和后人的褒贬时,人们也许就会像福贵那样:独自一人却不孤寂,
因为他能从自然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身上找到生命的活力,活着的快乐;也许就可
以做到,对于自身的过往,那生与死的别离处之泰然,因为活着已成为心中最坚定
的信念,看透活着的真谛,不会因生死别离而有所动摇;也许就可以做到夕阳西下,
与老牛相依的淡泊、宁静。
活着是一种本能,是生物本源中对生命的敬畏与向往,活着是纯净美好的,是本真
质朴的,人就是为了活着而坚定不移地前进,不论前方是黑暗还是光明,是荆棘密
布还是鲜花绽放。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活着本身面前,其他一切都不足以成
为理由。
回到现实中来吧,文中福贵的时代早已过去,福贵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的社
会,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活着。我们应该做到保持本心,认清自身的目标,用尽全
力去做真正有益于自身和他人的事,创造自身的价值。在一切困境面前,像福贵一
样,永不放弃,为了活着而活着。
放下书,已是正午,秋天金色又带些收获气息的凉爽的风,混着温暖柔和的阳光落
在窗沿,吹起窗帘,一阵阵起伏跌宕。心中涌起一股对生命从未有过的强烈力量,
对活着的强烈信念——一切如此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抛下这一切轻言放弃呢?
林荫下,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一头老牛,朝着太阳,渐得渐远。
好好的,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4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是属于每
个人自身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这些经典语句都是出自于著名作家余
华的著作—《活着》。
《活着》是一本对人生另一种透彻的解释的书,源于生活归于现实,直面而淋漓尽
致的写了人活着这一生为了什么,又为了什么而活着,整篇文章以直白的第以人称
来写,让故事更具真实性更直击人心,故事里真挚朴实毫无掩饰的话语,让人读过
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流年未亡,光阴荏苒,记忆是无法抹掉的,旧时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在这本书
里被直观的体现出来,当时人性的多面性,暗藏在社会中的种种黑白两面,作者的
描述,又让读者产生怎样的共鸣?历史的真相又如此的残忍,时间是没有情感的,
然而时间里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让它有了生命。时间是最好的法官,却也是活着的
资本,它无需通知我们即可改变一切,如果因为苦难而驻足不前,时间它定不会等
待你,因为它的宗旨就是不停的转动,就像人一样,有了生命就为了活着。人的一
生就像一根竹节,每段竹节都代表着不同的经历,我们不停的追赶不停的成长,只
为了遇见更好的自身。
余华对活着的方式对活着的感悟,没有华丽的过度渲染,没有用大量文字进行铺垫,
它的直白直观,正是灵魂与肉体之间的融合与注视。书里面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
自身风华雪月的青年,经历了家境由富裕跌落到谷底的残酷,虽然也经历了短暂的
幸福但却也受到了命运无情的拍打,最终才让他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而什么又让
他活着。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生命是一个个体,是心脏让它有了跳动,活着何尝
不也是这样只要还来得及那恍然大悟永远不会晚。
有些人很早就知道活着是因为什么,而有些人到一辈子的尽头才忽然感悟活着的本
质,看了书里的故事,我会想一生这样坎坷惨淡,为什么福贵还能这样自我消淡,
最后平淡的活着,杨绛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
知道世界是自身的,人生最婀娜的舞姿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古往今来又有几个
人可以做到,但福贵的内心让她真实地了解了自身,一旦了解了自身也就了解了世
界,虽然身体会越来越硬,却有一处地方如夏火般灿烂,如春雨般柔软,也许活着
只为了一件事活着,那是超脱物质和人情之后的态度。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想必也
是这个道理吧。
高尚不是一些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
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这是余华所说的,就像福贵一样虽然家人都先他而去,而
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善待自身。人对痛苦的承受能力远远超于自身所认为的
程度。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死去亦如此。无需要站在金字塔顶端,
只愿可以做一棵在风沙中无坚不摧的小草足矣。
中国有站在腥风血雨中依然呐喊着保卫中华的士兵,有着对复兴中华的昂扬斗志,
也许在路上会遍体鳞伤,也许会跌得头破血流,但他们却不停的向前冲,只为了在
有限的时间里让自身活的更有意义。人的一生不断地随时间在变动,只希望暴风雨
来临的时候都能泰然接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亦长,但只要还活着,
那那绚丽多彩的画卷永远不会拒绝你的颜色。只要一切来的及,开始定不会晚。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一切只因,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5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这世间喧闹,我们都想留,却没有人能活着离开这个世
界。
——题记
近日里读了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讲的生吗?也许吧。但我更多的读到的却是
死。血淋淋的死。
世界上的痛苦千千万万,却通常都能消逝,都能愈合,唯有死亡不可改变,带给人
的伤痛也不可改变。人死了就是死了,逝去的人在棺木里睡的安详,却再也不可能
醒来。福贵,这个命运多舛的男人,一个人来到人世,末了,又只剩一个人苟活。
这中间发生的种种:身份变化的巨大落差,父母、妻儿的相继离去,九死一生的落
难经历。被余华写的细腻,写的悲凄。暮年的他平静地叙述出他的历生,细节都能
记起,语气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平淡,是他厌倦了,还是看透了?
经历过一切后的福贵站在人生的黄昏时分,他的年岁离死亡也只有一步之遥了。我
想,此刻再大的是非在孤身一人的他面前,也应该一笑置之了罢。关于人世,他了
无牵挂;关于生死,他已然看淡。
每个人都知道从我们降临的那一刻起,生命便必然有结束的时候,可是我们为什么
不能像谈论青春、谈论生活一样大肆谈论死亡呢?束缚着我们的是什么?宗教?生
活环境?还是中国人的保守心态?我们内心深处对死亡的阴影抑或恐惧是什么?生
死的界限是什么?死亡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时常在合上书后沉思,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却终了也想不透,想不透。
我们中国人大抵都承认是敬畏死亡的。中国的教育教给了我们如何热爱生活,却没
有教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这是中国人缺少的一课。到现在,我才明白,死亡的意
义这个命题不过就是一个假命题。死亡的意义,唯有死亡过的人才能知道,可死亡
的人终究是诉说不了的。我们人类触目所及,皆是牢笼。这样周而复始,看不破的。
与活着对立的世界,我们想不到,也永远望不到。生死衰亡,一个轮回,何须看破,
看破又有何意。
与其将生死说成一个轮回,我更愿意把它说成一次守望。路的尽头是看不见的黑暗,
我们从路的这头走起,一个人开始,一个人结束。这中间遇到的人,发生的事,你
都携着,缓缓颤颤。你可能正欢乐,可你抬头看向前方的尽头,是黑暗;你可能正
痛苦,可你抬头看向前方的尽头,亦是黑暗。
一切都是变数,唯有守望的结果不变。
你便平静下来,不再欢悲。
所谓向死而生,大抵如此意。死亡或早或晚,总会降临,但凡懂得了这,我们便能
活的平静,活的无波无澜。从生至死,皆为守望。
而我们唯一要做好的,便是好好活着吧。
昏黄的光下,我仿佛看到了福贵。他坐在斑驳的石头上,抚摸着与自身相伴的老黄
牛,嘴里颤颤地念着什么,我不想用力听,只能隐约听见几句“活着,活着”,继而
是一声悠长的叹息。他缓缓起身,迈着蹒蹒跚跚的步子,与老黄牛一同走尽在视野
的尽头。
——后记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6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题记
在大学期间就经朋友介绍看了根据《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葛优和巩利主演的,
深有感触。最近才有机会读到原著,竟然带给了我更大的震撼!
这是一部血泪写就的文章,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人间一切惨剧,从腰缠万贯到倾家荡
产,并气死了自身的父亲;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变为每日为三餐奔忙的穷苦
农民;明白了要珍惜妻子儿女时,却被拉去当了壮丁;好不容易回到家,母亲也不
在人世,女儿却变得又聋又哑,又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儿子刚懂事,却被医生
抽血而死(中年丧子);为女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伴侣,她却在生孩子时大出
血而死,留下了一个刚出生婴儿;接着妻子生病而亡,女婿搬运时被压死,仅剩爷
孙俩相依为命;外孙却因为吃豆子被撑死!
我很佩服福贵,我佩服他的坚忍,因为他还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他的一生
是不幸的,活着就是一种苦难,人生大抵如此,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痛苦悲伤
却是漫长的,很少有人因为一件开心的事快乐一个月,而很多人会因为一件事伤悲
一年。
福贵曾经拥有他当时想拥有的财富、地位和女人,他没有珍惜,他失去了这一切,
但他却得到了爱,他拥有他的母亲对他无私的爱,拥有他的妻子对他忠贞不二,拥
有他的孩子、女婿对他的尊敬和孝顺,而正因为他拥有并珍惜这些,他经受了怎样
的打击?!是什么给了他活着的勇气?我没有答案。我在思考,在探索!也许这里
面包含了生命的意义,题目太大,我不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生命因为存在而有
意义,活着就有意义,可能福贵经过这些遭遇后,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我发现我
几乎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的感想,或许我不该在看完《活着》后写什么读后感,我
还要继续思索。
不管发生什么,也不为什么,好好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27
最近再一次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
吸引了以至于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当时的感受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是依稀记得一
点点感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历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老人牵着他的老水牛走
在夕阳下的情景,我不为他感到悲伤,我自身很平静。这个暑假我突然又很想看看
这本书,这次是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完后仍然是一种静谧,一种对大自然对生命的
静谧感,时光就那样就躺着,人的生命也一点点消耗着,谁也逃不了最终的结局,
都会这样静静地离开……
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
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
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
自身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
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很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
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
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
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身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如今我却有点看
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身
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前几天刚看到一票文章叫做“闲暇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工作不应该变成我们生活中
唯一重要的部分,我们应该学会虚度光阴,近年来有很多人士开始认识到虚度光阴
所带来的幸福感,但社会上更多的还是拼命工作和鼓吹拼命工作的人,这些人们为
了工作放弃了一切,包含父母,爱人,子女,无法陪伴他们,无法正确处理家庭和
工作的关系。曾经有一篇伤情的文章叫做工作了就没法陪伴孩子,看着让很多人唏
嘘不已,人类的无奈也正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生活里挣扎。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身的感受,别人
看到的不是自身的生活,因此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身,做好自身就好,短暂飘
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
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个
种情景只能由自身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9:1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6914299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余华活着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余华活着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