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正确格式及范文
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
讲话文稿。以下是的发言稿正确格式及范文,欢迎阅读!
演讲稿的构造由标题、称呼和正文三部分构成。
(1)标题。
讲演稿的标题无固定格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1)提醒主题型,如《人应该有奉献精神》。
2)提醒内容型,如《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讲话》。
3)提出问题型,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
4)思考问题型,如《象牙塔与蜗牛庐》。
(2)称呼。
提行顶格加冒号,根据受听对象和讲演内容需要决定称呼,常
用“们:”“朋友们:”等,也可加定语渲染气氛,如“年轻
的朋友们:”等。
(3)正文。
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1)开头语。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听众、引出下文。有六种形
式:A.由背景和问候、感谢语开始;B.概括讲演内容或提醒中心论
点;C.从讲演题目谈起;D.从讲演缘由引起;E.从另件事引入正
题;F.用发人深思问题开头。
2)主体。主体即中心内容。一般有三种类型:A.记叙性讲演
稿。以对人物事件的表达和生活画面描述行文;B.议论性讲演稿。
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论据,用逻辑方式行文,用观点说服听众;C.
抒情性讲演稿。用热烈抒情性语言说明观点,以情感人,说服听
众,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
3)结语。是讲演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常用总结全文,加深印
象;提出希望,给人鼓舞;表示决心,誓言完毕;照应题目,完整
文意等方法在冲动人心的结语中完毕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作为学院研究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同大家
分享我临别的感想。虽然在座的各位同学在西大历史学院生活的时
间各有长短,但我想,不管时间的长短,能在西大共同的生活学习
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临别之际,我和大家一样对母校和学
院都有种种离别的愁绪和深深的眷恋。
在西大历史学院多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
忆,忘不了母校的美景:春天里烂漫的花开,夏日里繁茂的绿树,
秋季里金黄的落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忘不了在学院学习的点
滴:藏书丰富的资料室,藏品多样的博物馆,木香园里庄严肃穆的
孔子像,她是我们的精神故土;忘不了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不仅教
给我们历史学的专业知识,更教育我们成人和成才;忘不了同窗情
谊:曾经我们为梦想而来,共同学习,勇攀学术顶峰。
七年前,当我刚进入西大时,可能我同大家有一样的困惑:学
历史能有什么用?七年后,当我要离开这里的时候,我会想七年的
西大生活给了我什么,而我又会从这里带走些什么,我想在座的各
位同学都会有各自独特的体会。但就我个人而言,通过七年的学
习,我感觉历史学不仅可以作为我们终生为之奋斗的职业,更能成
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我们成为穿越古今的使者,感受历史之美。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除了学到历史学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
我们拥有了历史学的专业素养,能用更为客观的态度和独立的思考
来观察这个复杂的世界,处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指导我
们前行的方向。正如一位历史学者所言,历史给了我们虽不富足但
却充实的生活。
什么是母校?有人说,母校就是宁可自己骂一万遍,也不许别
人骂一次的地方。正因为深深地爱她,我们才会对她如此挑剔。私
底下,闲谈中,我们会抱怨学校的种种:抱怨住宿条件不好;抱怨
学校效率低、官僚气息重;抱怨图书资料少;等等。但就在我们抱
怨的时候,在我们向红帆网发牢骚的时候,学校的宽容正表达了西
大淳朴、自由的校风。只有当这时候,我们才知晓,西大虽不完
美,但却在追求更好,正因为她的不完美,我们才有前行的动力、
改进的能量。因此,虽然毕业了,但我们始终会关心并关注着母校
和学院的进步和开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校和学院争光!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典礼是我们人生中一场重要的仪式,它预
示着我们向一段学习生活的辞别,也意味着我们将开始承担不同的
角色和责任,开始新的人生旅程。站在离别的当口,望向并不确定
的未来,大家可能和我一样怀有既喜且惧的心情。有的同学会继续
深造,继续从事历史研究。有的同学会步入社会,开始为事业打
拼。虽然目标各异,但凭着多年历史学的专业训练,我相信大家都
会坚决地、坚强地、坚韧地面对人生挑战,成就人生梦想!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即将毕业的同学向我们最亲爱的老师
们道声感谢,感谢老师们在我们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所给予的宽
容、支持和鼓励,祝福我们的老师身体安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
下!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7:5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6447698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讲演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讲演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