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
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
两点:即(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2)必须以腰带
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一代宗师李雅轩常对我们说:“胳膊、手一点劲儿都不能用,
要高度松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肩上一样”。“两臂要松得
来又沉又重”。
上肢不能乱动,李雅轩先生指出:“……用心神气意缓缓地命
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腿动……要丝毫地不自动,不
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少动。……四肢多动,盲动,冒
失动,或不动,或快慢不匀的动,这都是错误的,它只有太极拳
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关于这一点学者需要注意”。四肢乱动,
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
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
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
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其一是传
力,“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即说明根
力上升,到腰最后要通过臂手发出,非高度松软,发劲质量就不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胳膊
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
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
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
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
练起才行。
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
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
功。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二、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
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
武术界一般都强调腰部的重要性,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
身艺不高”。
《太极拳论》(张三丰遗著):“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此论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
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
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
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拳经《十三
势歌》中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进一步探讨动腰的重要,有的老师就说,腰既是火车头,一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切动作都是从腰先动开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
这也是可以的,这和源动腰隙,留心腰间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动腰”属于身法要领,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还有其它要求,
为何不同等看待作为基本功呢?情况不同层次不一样,不能相提并
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属于内功,杨澄甫宗师早已定论,属于
高层次高年级的课程,是在提起精神全身放松之下,长时间逐渐
养成的,学之谈何容易。初学阶段,只注意全身放松就可以了,
不必提前追求。含胸拔背(包括宽胸阔背),也不是初学阶段就能
学到的东西,不必过分注意。
立身中正,只能看成是动腰的条件就行了。身法的各项要求
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的。实际上彼此密切配合是一个整体,
不能割裂来理解,否则领悟机理就可能产生问题,不利于学拳,
不可大意。
综上所述,“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
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
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
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李雅轩演练
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每一拳式都有拧腰动作,如挡膝拗步掌,
就是通过拧腰把根劲接上并送到手上的。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
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三、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
确也相当难练。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
“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
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张三
丰祖师早在《太极拳论》中即提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
腰,形于手指”,这段话是论发劲,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劲由腿
部从屈到伸产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这就明确指出足腿底盘
要有产生根劲的能力。
早年练拳中,结识几位太极高手,都说太极功底在脚下,说
法虽显偏颇,但也明确指出了底盘功夫的重要性,根力的重要性。
李雅轩先生对于下肢足腿,经常强调说:“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
车厢,足腿如车厢下之大盘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
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触及硬的铁轮”。这段话形象地阐明了
底盘的作用和重要性,明确指出足腿既要有承受负荷的能力,又
要能稳固地保持松柔有力富有弹性。脚下有根,稳固,自身稳定
能力就强。推手发劲,常讲要先拔根,这就是要破坏对方的稳定
势态,破坏其“其根在足”的能力,根力一拔,重心不稳,身法
散乱,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太极有功底者,底盘稳固,一般
人是不容易推动的。
综上所说,现将底盘的功能归纳如下:
①产生根力,向上送劲;②富有弹性,承受负荷;③柔软有劲,
增强稳定能力。
底盘功夫如何来练,方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
屈腿松沉,增加负重,以练腿足的承受能力为前提。静练法,惯
用站桩功,在全身放松,心意自然专一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姿势,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一站就是半小时,很吃力,不好练,目前采用者不甚普遍;动
练法较普遍,通常采用“猫引步”,也难学。
李雅轩先生在四川传授太极,采用“矮子步”。屈腿下沉,身
形变矮,坚持腿部负荷不减,在身心放松的条件下,稳步长距离
行走连续不停,一走便是1—2公里,满身大汗,日日坚持,相当
艰苦,但很有成效。
在上述练法的启发下,我采用“坐腿法”效果亦好,我的底
盘功夫就是用坐腿练出来的,它是从“矮子步”的功法演化出来
的一种方法,其法简述于下。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
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
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
缓移动重心(不能冲)。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
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
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
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从
上面所述来分析,练底盘功夫,不论静练或动练,其内含深处实
际上都是“坐腿”。
李雅轩先生说:“若学拳始终未觉有腿疼肩酸等情形,当是老
师不对,当另请名师教正之”,此言击中要害,不能不听。切记,
太极底盘功很重要,坐腿而练易上功,此为正路。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6:0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5780697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太极拳初学入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太极拳初学入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