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初学入门

更新时间:2023-03-01 16:03:26 阅读: 评论:0

运动技能有哪些-模具结构图解

太极拳初学入门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泰南拳)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

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

两点:即(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2)必须以腰带

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一代宗师李雅轩常对我们说:“胳膊、手一点劲儿都不能用,

要高度松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肩上一样”。“两臂要松得

来又沉又重”。

上肢不能乱动,李雅轩先生指出:“……用心神气意缓缓地命

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腿动……要丝毫地不自动,不

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少动。……四肢多动,盲动,冒

失动,或不动,或快慢不匀的动,这都是错误的,它只有太极拳

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关于这一点学者需要注意”。四肢乱动,

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

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

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

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其一是传

力,“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即说明根

力上升,到腰最后要通过臂手发出,非高度松软,发劲质量就不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胳膊

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

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

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

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

练起才行。

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

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

功。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二、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

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

武术界一般都强调腰部的重要性,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

身艺不高”。

《太极拳论》(张三丰遗著):“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此论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

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

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

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拳经《十三

势歌》中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进一步探讨动腰的重要,有的老师就说,腰既是火车头,一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切动作都是从腰先动开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

这也是可以的,这和源动腰隙,留心腰间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动腰”属于身法要领,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还有其它要求,

为何不同等看待作为基本功呢?情况不同层次不一样,不能相提并

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属于内功,杨澄甫宗师早已定论,属于

高层次高年级的课程,是在提起精神全身放松之下,长时间逐渐

养成的,学之谈何容易。初学阶段,只注意全身放松就可以了,

不必提前追求。含胸拔背(包括宽胸阔背),也不是初学阶段就能

学到的东西,不必过分注意。

立身中正,只能看成是动腰的条件就行了。身法的各项要求

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的。实际上彼此密切配合是一个整体,

不能割裂来理解,否则领悟机理就可能产生问题,不利于学拳,

不可大意。

综上所述,“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

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

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

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李雅轩演练

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每一拳式都有拧腰动作,如挡膝拗步掌,

就是通过拧腰把根劲接上并送到手上的。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

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初学太极拳基本功三、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

确也相当难练。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

“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

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张三

丰祖师早在《太极拳论》中即提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

腰,形于手指”,这段话是论发劲,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劲由腿

部从屈到伸产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这就明确指出足腿底盘

要有产生根劲的能力。

早年练拳中,结识几位太极高手,都说太极功底在脚下,说

法虽显偏颇,但也明确指出了底盘功夫的重要性,根力的重要性。

李雅轩先生对于下肢足腿,经常强调说:“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

车厢,足腿如车厢下之大盘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

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触及硬的铁轮”。这段话形象地阐明了

底盘的作用和重要性,明确指出足腿既要有承受负荷的能力,又

要能稳固地保持松柔有力富有弹性。脚下有根,稳固,自身稳定

能力就强。推手发劲,常讲要先拔根,这就是要破坏对方的稳定

势态,破坏其“其根在足”的能力,根力一拔,重心不稳,身法

散乱,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太极有功底者,底盘稳固,一般

人是不容易推动的。

综上所说,现将底盘的功能归纳如下:

①产生根力,向上送劲;②富有弹性,承受负荷;③柔软有劲,

增强稳定能力。

底盘功夫如何来练,方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

屈腿松沉,增加负重,以练腿足的承受能力为前提。静练法,惯

用站桩功,在全身放松,心意自然专一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姿势,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一站就是半小时,很吃力,不好练,目前采用者不甚普遍;动

练法较普遍,通常采用“猫引步”,也难学。

李雅轩先生在四川传授太极,采用“矮子步”。屈腿下沉,身

形变矮,坚持腿部负荷不减,在身心放松的条件下,稳步长距离

行走连续不停,一走便是1—2公里,满身大汗,日日坚持,相当

艰苦,但很有成效。

在上述练法的启发下,我采用“坐腿法”效果亦好,我的底

盘功夫就是用坐腿练出来的,它是从“矮子步”的功法演化出来

的一种方法,其法简述于下。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

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

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

缓移动重心(不能冲)。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

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

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

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从

上面所述来分析,练底盘功夫,不论静练或动练,其内含深处实

际上都是“坐腿”。

李雅轩先生说:“若学拳始终未觉有腿疼肩酸等情形,当是老

师不对,当另请名师教正之”,此言击中要害,不能不听。切记,

太极底盘功很重要,坐腿而练易上功,此为正路。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6:0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5780697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太极拳初学入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太极拳初学入门.pdf

上一篇:笨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