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座心得体会
于丹讲座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今天听完《于丹讲座》,第一感觉就是气势澎湃。一提起女子,
大家立刻会想起柔弱的、娇滴滴的西施;哭哭啼啼的、柔美的林黛
玉……。从古到今,没有几个女子被形容为强悍的、胸怀大志的、保
家卫国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胡兰、秋瑾、江姐和花木兰。今天我又
结识了一位——于丹。虽然不是很了解于丹,但一接触,便知道她是
我的偶像,从她抑扬顿挫的语气和雄壮的语言中,我断定她必将强悍、
必将充满激情、必将胸怀大志、必将保家卫国、必将成大器。她那豪
言壮语的演讲,让人热血沸腾、激情万分。
第二感觉就是联想丰富。说到一件物品,她就能联想到与其相关
的任何事物。当说到二胡时,她想到陶渊明“辞县令,弹素琴”的故
事。当说起“儒家”和“道家”时,她说:儒家给我仁爱,道家给我
智慧;如果儒家是长空,那道家便是大地。当她听着陈军老师的二胡
演奏时,联想到古人唯一的乐器——琴;联想到大自然的声音;联想
到清脆委婉的鸟鸣,联想到风吹松林的声音……
于丹——您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百科全书。
于丹讲座心得体会第二篇:
在这几周以来,学校组织了我们全校教职工一起观看了于丹教授
的《论语》心得视频讲座。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诠释孔子的
《论语》,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
度。她还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
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
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看完了她
的视频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我们已经观看了她关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这三局
部的讲座内容。但是,由于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
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
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
养性,做好自我。
在我们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
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
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
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
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
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
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
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
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
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
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成认现实的缺乏之处,并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缺乏,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
缺憾的态度。
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谋其
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要想在工作中
有所作为,真正的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想、多看、多思、谨
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
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
怀和社会担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
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内的
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于丹讲座心得体会第三篇: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
承当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
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
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
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
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
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
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
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
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
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
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
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
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
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
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
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
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典范,
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
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
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
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
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
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
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
“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
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觉察自身的缺乏,看到别人
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比照,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
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
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
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
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
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
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
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缺乏的地方,
对以后孩子的开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于丹讲座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
文是用七大局部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
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
“人生之道”。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
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同时为她
的这种崇高的境界而感动。
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
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
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
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
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于丹〈论
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
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
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一个人能
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
了,不好相反,假设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
要“失言”,也不好。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别人
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个敞
亮的心怀。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
失;同时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饱满、充盈,
让自己有一种大欢欣,让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自己的每天进
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于丹教授同时
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
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法
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无论是孔子的
《论语》,还是于丹的,都说做人的境界,人在社会上,要使自己做
过的事都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
的世界,人们对你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对自己严格一点,对
别人宽容一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
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设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
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教授
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
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
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
想也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孩子有个别差异,大家都知道孔子“弟
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
缺憾,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
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开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对开展慢的孩子以
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
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子讲求的
是“恕”,是心灵上的一种平和。这一讲给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它
像一剂良药,清凉,让我有一种直澈心肺的感觉,它告诉我应该如何
去生活,如何对待自己。我知道了生活的方向之后才能给孩子们指引
方向,才能帮助他们成人、成材。
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应该加强自身的学
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并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与家长。
我们教师的整体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对学
生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虽然家长对其子女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但我们教师应该利用学校这个有力的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来改变学生的根本素质与学习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要去
抱怨,而要有责任,首先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做师德的表率,以师
风、师魂,坚决抵抗一切有悖师德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感
染和带动周围的教师,甚至学生与家长,做到一个教师就是一面旗帜。
“道不远人,温暖人心”这是于丹教授对《论语》这部伟大著作
的评价,在这里我引用于丹教授的名言来表述我内心对《论语》所树
立精神的仰慕,同时对于丹教授可以以如此生动却又不乏深刻哲理性
的方式来对象我这样的人进行思想上的洗礼表示尊重和感谢。以上这
些是我读了这本书,我的心灵产生了一些触动,触动着我不得不寻找
自我的坐标,触动着我寻求快乐的生活,触动着我做淡定沉着、心平
气和的教师。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范文
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
文是用七大局部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
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
“人生之道”。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
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同时为她
的这种崇高的境界而感动。
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
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
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
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
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于丹〈论
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
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
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一个人能
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
了,不好相反,假设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
要“失言”,也不好。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别人
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个敞
亮的心怀。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
失;同时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饱满、充盈,
让自己有一种大欢欣,让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自己的每天进
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于丹教授同时
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
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法
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无论是孔子的
《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人在社会上,要使
自己做过的事都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
右外在的世界,人们对你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对自己严格一
点,对别人宽容一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
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设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
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教授
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
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
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
想也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孩子有个别差异,大家都知道孔子“弟
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
缺憾,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
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开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对开展慢的孩子以
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
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子讲求的
是“恕”,是心灵上的一种平和。这一讲给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它
像一剂良药,清凉,让我有一种直澈心肺的感觉,它告诉我应该如何
去生活,如何对待自己。我知道了生活的方向之后才能给孩子们指引
方向,才能帮助他们成人、成材。
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应该加强自身的学
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并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与家长。
我们教师的整体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对学
生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虽然家长对其子女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但我们教师应该利用学校这个有力的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来改变学生的根本素质与学习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要去
抱怨,而要有责任,首先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做师德的表率,以师
风、师魂,坚决抵抗一切有悖师德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感
染和带动周围的教师,甚至学生与家长,做到一个教师就是一面旗帜。
“道不远人,温暖人心”这是于丹教授对《论语》这部伟大著作
的评价,在这里我引用于丹教授的名言来表述我内心对《论语》所树
立精神的仰慕,同时对于丹教授可以以如此生动却又不乏深刻哲理性
的方式来对象我这样的人进行思想上的洗礼表示尊重和感谢。以上这
些是我读了这本书,我的心灵产生了一些触动,触动着我不得不寻找
自我的坐标,触动着我寻求快乐的生活,触动着我做淡定沉着、心平
气和的教师。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于丹论语心得
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你看,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
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到达了一个境界,
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
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
规那么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
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
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于丹1:灰色的与多彩的世界——易中天(1)于丹论语心得2:灰
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易中天(2)于丹论语心得3:天地人之道(1)
于丹论语心得4:天地人之道(2)于丹论语心得5:天地人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第二局部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
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
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
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
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
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
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于丹论语心得6于丹论语心得7于丹论语心得8于丹论语心得9于
丹论语心得10于丹论语心得11于丹论语心得12
于丹《论语》心得第三局部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
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
的心境。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
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
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
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于丹论语心得13:心灵之道(1)于丹论语心得14:心灵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15:心灵之道(3)于丹论语心得16:心灵之道(4)于丹
论语心得17:心灵之道(5)于丹《论语》心得第四局部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
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
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
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
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
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于丹论语心得18:处世之道(1)于丹论语心得19:处世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20:处世之道(3)于丹论语心得21:处世之道(4)于丹
论语心得22:处世之道(5)于丹《论语》心得第五局部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
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懊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
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
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
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于丹论语心得23:君子之道(1)于丹论语心得24:君子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25:君子之道(3)于丹论语心得26:君子之道(4)于丹
论语心得27:君子之道(5)
于丹《论语》心得第六局部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有这么
兴旺的资讯,有各种形式的媒体。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结交一个广见博闻的好,让他所读的书,让那
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
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
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
于丹论语心得28:朋友之道(1)于丹论语心得29:朋友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30:朋友之道(3)于丹论语心得31:朋友之道(4)于丹
论语心得32:朋友之道(5)
于丹《论语》心得第七局部
孔子的意思是说,他笑子路,不是笑他没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而
是笑他说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治理对
象的大小,不在于它是不是国家,而在于自己的态度。因为冉有和公
西华态度谦逊,而他们又有实际的才干,所以孔子没有哂笑他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孔子并没有否认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理
想,为什么唯独对曾皙给予热情鼓励呢?从孔子对曾皙的支持中,我
们能看出什么呢?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论语、心得、孔子、一个、朋友、可以、
局部、心灵,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于丹《论语》国语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语经典,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
很多道理。
首先看得是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丹教授讲授《论语》的方式
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圣人,《论语》
中的文字更是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于丹教授仿佛把难以消化的食品
加工成了美味的快餐。她带我们穿越时空,把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
了我们面前。
于丹教授总是把《论语》的精髓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用生活中
的小寓言来演绎。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父亲有两个女儿,一
个极端乐观,整天一个极端悲观,父亲为了让悲观的小孩开朗起来,
试图通过环境,让孩子有所改变。于是他把乐观的小孩关在马厩,把
悲观的小孩安置在家里,并给悲观的小孩买了很多好玩的玩具。天黑
了,他回到家里,悲观的小孩还是愁眉苦脸,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把玩
具拆开来玩,孩子说:她怕每个玩具都玩坏,还是不玩了。父亲又来
到马厩看另外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身上沾满了马粪,但是她正开心地
刨着粪,父亲问她在干嘛孩子说:我总觉得这马厩里有小马。这就是
一个悲观者和一个乐观者截然不同的观念。
另外一个小故事也让我记忆犹新。小孩告诉大人苹果里有星星,
大人以为小孩在讲童话故事,就一味地点头应付。小孩一本正经地继
续向父亲说苹果里有星星,看着父亲不相信的敷衍,孩子拿过来一个
苹果,把苹果横切了,结果,真的一切一个星星。如果不是孩子告父
亲,写作参考也是大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苹果里有星星的事。所以,
知识没有不耻下问。更多时候,只是改变一下人的思维方式而已。
接下去看得是《孔子》。除了感慨周润发的演技出神入化之外,
经典的台词也让我回味不已。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影片中以活人殉葬引出了这句话。
2、见义不为非勇也
影片中以子路路见不平,私藏被追杀的小奴为媒介引出了这句古
语,看到需要你做义举的事情不做,就不是勇敢的人。
3、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
影片中,孔子的这句话,使得齐王不得不信守承诺。
4、南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啊!
孔子: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
南子:在诗三百篇中,有好多篇是关乎于男女情爱啊!
孔子:诗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情思深深,而没
有邪念。
南子:男人的本性就是贪财好色,为此争得头破血流,这也是天
性,免费范文要克服,难呐!
孔子:正因为难,才能考验出君子。
5、冠者,礼之始也
影片中孔子很注重服饰的正,认为这是君子当正其衣冠。
子路战死在沙场上的时候,也不忘带好头上的将帽,死都不忘修
养礼仪。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5:2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5571696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于丹心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于丹心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