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

更新时间:2023-03-01 15:20:07 阅读: 评论:0

东莞山庄-淮海战役观后感

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美工图片)

1/4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措施。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

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

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

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

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

筛选、分析评估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

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

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

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

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

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

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

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

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

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

才的质量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下,

2/4

高校就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以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目标所向,

变重成绩为重综合素质,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课堂式教育变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教育,分阶段,分对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又要抓好专

业教育;既要抓好理论教育又要抓好实践教育;既要引导学生会思考又要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使各个教育环节都统一到为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上来。此外,

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适用范围。

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密切关注市场未来的“动向”建,立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快速

反应机制,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率的收集与反馈、专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把握、经济

发展对人才规格与数量的预测等,然后通过学科的进化、专业的调整和课程的整合来

实现,平衡各类专业人才结构。本文来自织梦

(3)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

多层次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层各类人才,只能根据学校

的现实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根据学校的

特色,不要盲目地参考别人,忽视了自身的办学条件。特色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所以

确定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应因校而异,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要有所不同,同一层

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应各有特点,同一高校同一专业不同的学生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4)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

高校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专业

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职业、人生、未来的思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

过引导学生合理规划的大学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理想目标的缺失是挫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

应结合各年级学生所处阶段的不同,实施循序渐进的就业教育。

4、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2)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首先,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针对各专业

特点,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就业范围、职业发展趋势等,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了解就业环境,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引导学生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

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3/4

制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及实施步骤和措施方法,增强学习

自觉性和积极性。

(4)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较强的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基

本素质要求,是用人单位择用人才的依据。

5,、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要注重提高

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

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

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

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

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

环境适应能力占

65.9%,人际交往能力占

56.8%,自我表达能力占

54.5%,专业能力占

47.7%,外语能力占

47.7%。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能力,而是能体现一

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能力。很多用人组织的择才标准还显示,品格已成为社会选择人

才的核心要素。品格的核心是道德,道德的核心是诚信,中外合资用人单位几乎无一

例外地把道德和诚信作为选择人才的核心标准。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如果品格不好,

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良好品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大学生从身边小

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开发新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

题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校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

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4

(4)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

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

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5)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

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总之,解决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紧密配

合,主要是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高校、作为人才消费方的用人单位和作为宏观调控方的政

府这三个方面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毕业生个人也要加强自我完善。解决高校毕业

生就业问题既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又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地积极采取措施,以使高

校毕业生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5:2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655207967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学生就业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学生就业问题.pdf

上一篇:otg功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